登陆注册
13262600000005

第5章

辩本事品

如是已说诸蕴次第。于界处中应先辩说六根次第。由斯境识次第可知。眼等何缘如是次第。颂曰。

前五境唯现  四境唯所造

余用远速明  或随处次第

论曰。于六根中眼等前五唯取现境。是故先说。意境不定三世无为。或唯取一。或二三四。是故后说。境决定者。用无杂乱其相分明。所以先说。境不定者。用有杂乱相不分明。所以后说。所言四境唯所造者。前流至此五中前四境唯所造。是故先说。身境不定大种造色俱为境故。所以后说。或时身根唯取大种。或时身根唯取所造。或时身根俱取二种。是故身识。有说。极多缘五触起。谓四大种滑等随一。有说。极多缘十一起。余谓前四。如其所应用远速明。是故先说。谓眼耳根取远境故。在二先说。二中眼用远故先说。如远丛林风等所击现观摇动不闻声故。又眼用速先远见人。撞击钟鼓后闻声故。鼻舌两根用俱非远。先说鼻者。由速明故。如对香美诸饮食时。鼻先嗅香舌后尝味。如是且约境定不定用远速明辩根次第。或于身中随所依处安布上下说根次第。传说身中眼处最上。又显在面。是故先说。耳鼻舌根依处渐下。身处多下意无方处。有即依止五根生者。故最后说。岂不理实。鼻根极微。住鼻頞中。非居眼下。如说三根横作行列处无高下。如冠花鬘。理实应尔。然经主意。就根依处假说如此。经主或言。似通余释。故今于此别作颂文。

前五用先起  五用初二远

三用初二明  或随处次第

于六根中。眼等前五于色等境先起作用。意后方生。是故先说。如本论言色等五境。五识先受意识后知。为自识依及取自境。应知俱是眼等功用。于五根中初二用远境不合故。所以先说。二中眼用复远于耳。引事如前。是故先说。鼻等三用初二分明。故鼻居先舌次身后。如鼻于香能取微细。舌于甘苦则不如是。如舌于味能取微细。身于冷暖则不如是。随处次第释不异前。如是已说处界次第。即于此中应更思择。何缘十处体皆是色。惟于一种立色处名。又十二处体皆是法。唯于一处立法处名。颂曰。

为差别最胜  摄多增上法

故一处名色  一名为法处

论曰。虽十二处十色皆法。而为差别一立总名。言差别者。谓各别处。若色法性等故名同。是则处名应二或一。诸弟子等。由此总名唯应总知。不了别相。为令了知境及有境种种差别。故立异名。由是如来于其声等眼等色上立别义名。色处更无别义名故。总名即别。如能作因诸立别名。为显别义。此显别义。故即别名。法处亦尔。言最胜者。由二因缘。唯色处中色相最胜。一有见故可示在此在彼差别。二有对故。手等触时即便变坏。又多种故。三眼境故。世共于此立色名故诸大论师。非于声等立色名故。唯一名色于法处中摄受想等众多法故。应立通名。若离通名。云何能摄多别相法同为一处。又于此中摄多品类。法名诸法。故立法名。谓择法觉支法智法随念法证净法念住法无碍解法宝法归。此等法名有无量种。一切摄在此法处中。故独名法。又增上法。所谓涅槃。此中摄故。独名为法。诸契经中有余种种蕴及处界名想可得。皆在此摄。如应当知。且辩摄余诸蕴名想。颂曰。

牟尼说法蕴  数有八十千

彼体语或名  此色行蕴摄

论曰。有说。佛教语为自体。彼说法蕴皆色蕴摄。语用音声为自性故。有说。佛教名为自体。彼说法蕴皆行蕴摄。名不相应行为性故。语教异名。教容是语。名教别体教何是名。彼作是释。要由有名乃说为教。是故佛教体即是名。所以者何。诠义如实。故名佛教。名能诠义。故教是名。由是佛教定名为体。举名为首以摄句文。齐何应知诸法蕴量。颂曰。

有言诸法蕴  量如彼论说

或随蕴等言  如实行对治

论曰。有诸师言。八万法蕴一一量等法蕴足论。谓彼一一有六千颂。如对法中法蕴足论。或说法蕴随蕴等言。一一差别数有八万。谓蕴处界缘起谛食静虑无量无色解脱胜处遍处觉品神通无诤愿智无碍解等。一一教门名一法蕴。如实说者。所化有情有贪嗔痴我慢身见及寻思等八万行别。为对治彼八万行故。世尊宣说八万法蕴。谓说不净慈悲缘起无常想空持息念等诸对治门。此即顺显随蕴等言。无蕴等言不为对治有情病行唐捐而说。如彼所说八万法蕴。皆此五中二蕴所摄。如是余处诸蕴处界类亦应然。颂曰。

如是余蕴等  各随其所应

摄在前说中  应审观自相

论曰。余契经中诸蕴处界。随应摄在前所说中。如此论中所说蕴等。应审观彼一一自相。且诸经中说余五蕴。谓戒定慧解脱解脱智见五蕴。彼中戒蕴此色蕴摄。是身语业。非意思故。彼余四蕴此行蕴摄。是心所法。非受想故。又诸经说十遍处等。前八遍处及八胜处。无贪性故此法处摄。若兼助伴五蕴性故。即此意处法处所摄。后二遍处空无边等四无色处四蕴性故。亦此意处法处所摄。五解脱处慧为性故。此法处摄。若兼助伴即此声意法处所摄。复有二处。谓无想有情天处。及非想非非想处。初处即此十处所摄。无香味故。后处即此意法处摄。无色性故。又多界经说界差别有六十二。应随其相当知摄在十八界中。且彼经中所说六界。地水火风四界已辩。空识二界未辩其相。如是二界其相云何。颂曰。

空界谓窍隙  体即是光闇

识界有漏识  有情生所依

论曰。内外窍隙名为空界。窍隙是何。即是光闇。谓窗指等光闇窍隙。显色差别名为空界。应知此界体是实有。说内外故。如地界等此离虚空其体别有。由契经故其理极成如契经言。虚空无色无见无对。当何所依。然藉光明虚空显了。又说于色得离染时断虚空界。故知别有。已说空界。诸有漏识名为识界。何故不说无漏识耶。彼与此义不相应故。由无漏法于有情生断害坏等差别转故。非生所依。如是六界于有情生生养长因差别转故。是生所依。生因谓识界续生种故。养因谓大种生依止故。长因谓空界容受生故。持有情生故名为界。彼经六界此九界摄。余随所应当观摄义。故诸余界十八界摄。如是已说余蕴处界皆在此中。蕴处界摄今当显示。蕴处界三有见等门义类差别。界中具显根境识故。诸门义类易可了知。故今且约十八界辩。由斯蕴处义类已成。于前所说十八界中。几有见几无见。几有对几无对。几善几不善几无记。颂曰。

一有见谓色  十有色有对

此除色声八  无记余三种

论曰。十八界中一是有见。所谓色界。云何说此名有见耶。由二义故。一者此色定与见俱。故名有见。由色与眼俱时转故。如有伴侣。二者此色可有示现。故名有见。可示在此在彼别故。如有所缘。有说。此色于镜等中有像可现。故名有见可示如彼此亦尔故。不可说声有谷响等。应成有见不俱生故。由说此相。余界无见义准已成。如是已说有见无见。唯色蕴摄十界有对。对是碍义。此有彼碍故名有对。此复三种。境界所缘障碍别故。境界有对。谓眼等根心及心所。诸有境法与色等境和会被碍。得有对名。所缘有对。谓心心所于自所缘和会被碍。得有对名。境界所缘复有何别。若于彼法此有功能。即说彼为此法境界。如人于彼有胜功能。便说彼为我之境界。心心所法执彼而起。彼于心等名为所缘。若法所缘有对。定是境界有对。心心所法境界。若无取境功能。定不转故。有虽境界有对。而非所缘有对。谓五色根非相应法。无所缘故。云何眼等于自境界所缘转时。说名有碍。越彼于余此不转故。或复碍者。是和会义。谓眼等法于自境界及自所缘和会转故。有说。若法唯于彼转不能越彼。故名有碍。障碍有对。谓可集色自于他处被障不生。如手石等更相障碍。或于自处。障碍他生。唯极微色更相障故。可说名为障碍有对。此中唯辩障碍有对。故但言十。碍义胜故。何等为十。谓极微成十有色界唯有色故。法界贯通有色无色。彼色一向非极微成。除此所余十名有色。色蕴摄故。说十有色名为有对。义准说余名为无对。言有色者。谓除无表余色蕴摄。变碍名色。有变碍义。故名有色。有说。色者谓能示现在此彼言此有彼言。故名有色有说。诸色有自体故名为有色。称说易故。唯于色体说有色言。如是已说有对无对。于此所说十有对中。除色及声余八无记。言无记者。不可记为善不善故。应赞毁法可记说在黑白品中。名为有记。若于二品皆所不容。体不分明名无记法。其余十界通善等三。即是七心色声法界。善谓舍恶。是违恶义。或复善者名慧摄受。谓若诸法慧所摄受。或摄受慧。皆名为善。或复善者。是吉祥义。能招嘉瑞如吉祥草。翻此即释不善名义。色声二界。善心等起即名为善。恶心等起名为不善。余是无记。其七心界。若无贪等相应名善。贪等相应名为不善。余名无记。法界所摄品类众多。无贪等性相应等记择灭名善。若贪等性相应等起。名为不善。余名无记。已说善等。十八界中几欲界系。几色界系几无色界系。颂曰。

欲界系十八  色界系十四

除香味二识  无色系后三

论曰。系谓系属。即被缚义。欲界所系具足十八。色界所系唯十四种。除香味境及鼻舌识。除香味者。段食性故。离段食欲方得生彼。除鼻舌识。无境界故。非无境界少有识生。若尔于彼亦应无触。非食性触于彼得有。触界于彼无成食用有成余用。所谓成身。若不尔者大种应无。则诸所造亦应非有。便同无色。何名色界。又于彼触有成外用。谓成宫殿及衣服等。虽离食欲触有别用。香味不然。故彼非有。无色界系唯有后三。所谓意法及意识界。要离色染于彼得生。故无色中无十色界。依缘无故五识亦无。故唯后三无色界系。已说界系。十八界中。几有漏几无漏。颂曰。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我问苍天何为仙

    我问苍天何为仙

    少年背景离乡,却是在路上得到奇遇,这一路走来遇见的伙伴,故事更加精彩。
  • 雪月风华

    雪月风华

    雪之清雪,月之方月,风之陆风,华之月华。四方之主,四方之剑,七之魔殿,十之十队。神与仙魔,妖精堕落。万界归一,唯我独尊!QQ:1763337902微信:hmsts17k
  • 杀破穹

    杀破穹

    梁成被断一臂,偶获铁锈短剑及独眼猎鹰,掌握独秘剑法......杀吧,杀吧,杀破那苍穹,为她,翻天覆雨!
  •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在艺术创作经验上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
  • 造化兑换系统

    造化兑换系统

    一个残破的玉碟子,一个不为人知的造化兑换系统,一个涉及远古洪荒秘密的阴谋。看一个普通人,如何拨云见日,劈荆斩棘,以肉体凡胎打造出一条属于他的通天之路。
  •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如果此生只够爱一个人,我希望那个人是你。如果此生注定与你错过,我宁愿一个人生活。同一份爱情,男生与女生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却有这相同的爱情观,所以他们的爱情才是一生一世的。沈文彬说:“爱情就是美好的时间里,在美好的地点,遇见美好的人,然后终其一生的爱她。”肖培培说:“爱情是两个人的不期而遇,要么不欢而散,要么终其一生。”他们的爱情,就从那人海茫茫中的惊鸿一瞥开始了,彼此却用尽了一生追求,也只为这惊鸿一瞥的美好。
  • 冷淡王妃太毒辣

    冷淡王妃太毒辣

    他与她的第一次相见,他不惊恐她那浓妆艳抹的丑颜,她亦不惊讶他那冷酷邪魅的俊脸。就这样,擦肩而过。大婚之夜,她给他下毒,让他全身酸软无力,淡笑着割破他的手腕,仿制了那如梅落红。自此二人各过各的生活,互不干涉。可堂堂七王妃,竟偷走府中黄金千两,拿去开了青楼!他定要拆了她的楼!可那人却淡笑着,柔声道:“你若拆我醉烟楼,我定毁你七王府。”他是人尽皆知的冷酷修罗王,嗜血成命。她却杀了所有他将要打算杀的人,淡然从容。“女人,为何总要与我作对!”她还是一成不变的柔和淡然:“我没有和你作对啊,我只是在挑衅而已。”他无奈,她淡然。他生气,她微笑。他绝情,她温柔。他冷酷,她无动于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医手惊天

    医手惊天

    她,是二十三世纪的冷血医仙,一朝身死,魂穿异世。匪夷所思的醒来,惨绝人寰的侮辱,她化身将女,誓要扫清一切噩梦。弑她亲情,毁她家馨,夺她安宁,好,很好!血泊逆鳞,利刃出鞘!既然如此,莫怪她血染天地,让尔等鸡犬不宁,万劫不复!八方异域,且看她芊金归来,医手惊天!【修仙路漫漫,一生一世一双人。】
  • 我在霍格沃兹的日子

    我在霍格沃兹的日子

    一个平凡到忘记了自己身份的穿越客,穿越到了哈利波特的世界,在霍格沃兹学习,在魔法的世界里游历,哈利与伏地魔到底支持哪个,都在《我在霍格沃兹的日子》。
  • 冰融欲暖

    冰融欲暖

    “无心”的冷凌冰来了学校,交上了好友,陷入了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