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92700000005

第5章

经曰彼佛国土尚无三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报之鸟也。次释第四例答也。三恶道之名尚无。况有实报之鸟。

经曰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次释第五释通也。人疑云。此鸟既非实报。当是何身。答彼佛所化。或宝光明所作。意欲令其助宣正法。故智度论问云。净土中诸佛有无量神力。何不但多化作佛处处说法度众生。乃化作畜生树木等说法也。答若处处皆见佛身说法。众生即不能信受。谓为幻化心不敬重。故于道难入。所以不化作佛。又如本生经说。若菩萨化作畜生身为人说法。以希有故闻者皆信受。又以畜生心直故不诳于人。闻则信受。又恐谓有情众生是欺诳故。亦令无情树木而演诸法。闻即信受 第八风生善念。谓风摇树网出妙音声时。闻者便生善念。无量寿经云。众生闻彼风树网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耳根清彻不遭苦患。此文为四。一清风所摇。二歌音所演。三闻生善念。四结成极乐。

经曰舍利弗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次释第一清风所摇也。

经曰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次释第二歌音所演也。谓妙声和雅譬如五音百千乐同时俱奏也。

经曰闻是音者皆生念佛念法念僧。次释第三闻生善念。

经曰舍利弗成就如是功德庄严。次释结成极乐。次明第二如来功德清净正果。无量寿论曰。又分有二。初明如来功德庄严。次明菩萨功德庄严。就初文中先问次答后释外疑。

经曰于意云何彼佛何故名阿弥陀。次释第一问也。彼佛从何义趣名阿弥陀 自下答中为含二义名阿弥陀。一无量光明故名阿弥陀。二寿命无量故名阿弥陀。

经曰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故名阿弥陀。次释光明无量故名阿弥陀。无量寿经云。佛言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由光多故名无量光。乃至有十二光名。其有众生遇彼光者罪垢消灭。若在三途受苦见光皆悉休息。寿终之后皆蒙解脱。平等觉经云。彼佛项光常照十方千万佛国。智度论云。阿弥陀国诸菩萨众身之光常照十万由旬。若是佛光遍十方界。问诸佛德行皆同。何故弥陀独胜。答智度论曰。诸佛常光亦无大小远近之异。但由众生根有浅深德有厚薄。诸佛常光所照现不同。然实平等。故十住婆沙云。诸佛常光不可以由旬数量为限。遍满十方莫知边际。又准彼国菩萨声闻身光亦胜。故无量寿经云。彼佛国菩萨光明常照百千由旬。声闻身光一寻。大品经云。欲得寿命无量光明无量。当学般若波罗蜜。

经曰其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次释第二答寿命无量故名阿弥陀。无量寿经云。彼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假使十方世界无量众生皆成阿罗汉共尽思惟百千万劫不知寿限。菩萨天人寿命亦尔。清净觉经云。阿弥陀佛欲令十方一切有情之类皆生其国悉至于泥洹。若诸作菩萨者皆欲令悉作佛。作佛已更转教十方众生之类得作佛。作佛已复教一切众生悉至泥洹。是故菩萨寿命无量。十住婆沙云。寿谓受业报因缘故得命根相续。一期得住故名寿命。大品经云。量不可得名无量。边不可得名无边。大法炬陀罗尼经云。不可算数故名无量。不可穷其际限故名无边。智度论云。阿之言无。僧祇言数。劫言时也。谓无数时。摄论云。不可数有二。一阿僧祇劫。谓年月岁数不可数菩萨修道此是小劫。二劫阿僧祇。谓菩萨修道以劫为量。此劫又不可数故名劫阿僧祇。此是大劫。今阿弥陀寿劫者是年岁阿僧祇也。其劫义如别章。人闻彼佛寿越僧祇。未知作佛已来于今久近。若久则恐临灭度。虽十念而难逢。近则固未涅槃。终百年而可望。良有斯问故下答云。

经曰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次第三释斯疑也。谓成佛已来始经十劫。愿生必见亦何疑也。问是何劫。答是小劫。如梁朝摄论。以行年双等岁为一数。数过六十数为一阿僧祇劫。谓五年两[門@壬]为一双。即一双二双乃至十双百双千双万双乃至阿僧祇双名一小劫。所以知是双等劫者。华严经云。娑婆一劫当彼一日一夜。即以彼三十日为一日。乃至十二月为一岁。五年有两[門@壬]为一双。乃至僧祇双故 次明第二菩萨功德庄严。文分为五。一常随众。二新贤。三旧圣。四劝往生。五释劝。初文有二。一总标二众。后结成严土。

经曰彼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次释第一常随众也。声闻者。成实论曰。闻法得悟故云声闻。故佛地论云。闻佛言音而入圣道故名声闻。即观经称小乘根者生彼得四果也。问彼既是有四果。何故经言皆是阿罗汉。答此举随佛众。即如释迦弟子无量无边经初但标千二百五十人。举常随众也。问无量寿论曰二乘种不生。云何得有声闻众。答彼论据佛受用报土说。以诸佛受用土唯有十地诸大菩萨无二乘凡夫故。今此经中约化土说。有地前菩萨及二乘凡夫同见同受用故。观经言小乘根性亦得往生。诸菩萨者亦举常随菩萨众也。言声闻者。宝积经云有四。一是应化。二增上慢。三定性。四发菩提心。言应化者。实是诸佛及大菩萨。为度众生示作声闻。为引接实声闻故。即富楼那罗睺罗等是。言增上慢者。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名增上慢。言定性者。谓本少慈心一向为己不为众生。怖畏世间唯住涅槃。是名于小乘中决定性也。言发菩提心者。彼从本来慈悲心少。亲近于佛所信心。虽住涅槃诸佛劝化方便诱引遂发菩提心。然而迟钝。问彼国声闻弟子皆是罗汉其数甚多。四种之中有何声闻也。答准观经无量寿经等。彼但有三种声闻。无增上慢者。何以知之。准此土有增上慢者。或恶魔作佛示与授记。即自念言。有所得故谓证涅槃与大阿罗汉同。或有坐得四禅言得四果。即将自身为阿罗汉等想。悉受他供养。准成实论。此人后当忧恼。谓临命终时乃见三恶趣中阴相现即生忧恼。彼国无此故无也。清净觉经云。其国菩萨罗汉自共语言皆说经道不说余语。其声如三百雷声。皆悉相敬爱无相憎嫉。悉存长幼上下。问彼土何众最多。答大论云。菩萨僧多声闻少。

经曰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结也。

经曰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次释第二新贤众也。故无量寿经云。诸众生明信佛智作诸功德。信心回向愿生我国者。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悉皆三十二相身真金色。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故清净觉经云。生到彼者悉具诸相。智慧成满神通无碍。或得百法明门入欢喜地。是知生至彼者有到地前三贤位中。故言新贤。阿鞞跋致者。阿之言无。鞞跋致言退转。故大品经云。不退转故名阿鞞跋致。问阿鞞跋致有何胜用。答大品经云。若至阿鞞跋致位。是人不为诸魔所动。更无退转。故大论曰。此入不退转位菩萨名入菩萨位。自知自证不随他语不堕凡夫数名为得道人。一切世事不能动心。闭三恶趣门。若据彼论。与弥勒问论同。故彼论曰。菩萨未证初地正位。虽无量劫修集善根报。而未能得不退转。未得毕竟无怖畏心。此二论即取初地为不退转位。故弥勒问论云。云何不退转。答以诸菩萨得初地毕定因故。以见道力离身见等诸烦恼。如须陀洹人。菩萨初地断菩提心相违退因。离身见等烦恼。方得名为入菩萨位。自知自证二空真如过凡夫地。尔时有九种过。一入位过。谓初入菩萨位初得出世间心故。二家过。谓生在佛家。以依般若慧生故。三种姓过。种姓尊贵无可讥嫌。以大乘行生故。四出过。谓一切世间道所不能摄故。五入过。由入出世间道法故。六身过。以善住菩萨法中以大悲为体故。七处过。以善住菩萨正修行处而不舍世间而不染故。八业过。谓入三世平等真如法中。顺空圣智生命相似法故。九毕竟过。谓入如来种中令佛种不断究竟证涅槃道故。是则不退转位在于初地。若依资粮论。菩萨若得无生忍时即住在不动地。必当作佛更不退转。是则不退转位在于八地。故彼自发问云。何故从初地乃至七地。皆决定向三菩提。而不说为不退转。唯说住不动地者。答不动地菩萨所有信等出世间善根七地菩萨及二乘不能障碍令其退转。是故彼地名不退转。若据众生生彼得至七八地者。其位太高。若至初地者。即与观经相应。故彼经云。众生生彼有经一劫半劫得入欢喜地。若依璎珞本业经十住位中。彼经云。若新发意菩萨若进若退多在第六住欲入第七住中。何以故。若善男子一劫二劫乃至十劫修行六度得入七住。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若修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及诸菩萨善知识等所护念。故即得出到第七住中即常不退。自七住已前名为退分。若众生生彼得入七住名不退转。此事必然。以彼时长久修缘强故。又有释者。彼无七种退缘故。故令生者皆不退转。一无五退具在。婆沙云。一长病。二远行。三常诵习经业。四常营事务。五恒和诤讼。此五因缘令心劳倦。是名五退具。二寿长于无量劫供佛听法陪随胜人。即长时修道故是名不退。三无女人故无淫欲迷爱。而六尘境界见闻触知令心不染而发菩提心。即无染爱缘故是名不退。四无不善及不称心故不退转。五无恶友常见诸佛及一生补处菩萨故心无慢惰。即恭敬修行故心无退。六由彼佛愿力故不退转。无量寿经云。其有众生一生我国乃至成佛不受恶趣。除示现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又十住婆沙云。若人欲得现身至不退转者。当学般若波罗蜜。当称念西方无量明佛。七为利益众生故不退转。智度论云。阿鞞跋致有二种。一得无生法忍。二未得忍者即是众生生死肉身。结使未断。佛知其人必当断故。为利傍人如来亦记彼菩萨是阿鞞跋致。释迦如来亦知我等众生得生于彼必不退转。故远记亦名不退。故言皆是阿鞞跋致。又纵生彼渐渐得至七地得无生忍。入于八地不动不退者。于理无妨。何以故。上言彼佛欲令十方众生生彼悉得作佛。作佛已更化众生。彼所化众生复亦得佛乃至涅槃。此乃住经六大阿僧祇时。彼众生尔许时修道。亦令生彼即至得佛。非但七八地也。

经曰其中多有一生补处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劫说。次释第三旧圣众。即助圆净。谓诸菩萨助佛扬化。一生补处者。谓十地菩萨更于兜率天一度受生。从兜率下即补前佛处而成佛故。故资粮论云。一生补处及最后身问为一为异。答不同。谓第十地菩萨更有一生所系者方欲入兜率天也。若正住兜率天中者名最后身。大品经云。是菩萨一生补处。是菩萨最后身。大论问云。兜率天有一生补处菩萨。如何余国亦有。答天上者是三千国土常法。余处者不定。无量寿经云。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者。以佛本愿力故生彼国者入补处位也。

经曰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次释第四劝往生也。汝等未来现在众生若闻我上说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经曰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次释第五劝生意。所以我劝汝愿生彼国者。得与一生补处菩萨共聚会故。上来标净土果竟 次明大段第二举净土因。文分为五。一简少因。二陈多行。三圣众垂接。四众生托灵。五结劝敦励。

经曰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次释第一简少因也。良恐众生曾闻佛说临终十念即得往生。我今天命未究且当放逸。为遮此念故言不可以少善根得生彼国。有人释云。此文正与摄论别时意相应。今释不然。论言别时意者。如人诵持多宝佛名决定于无上菩提更不退堕。又唯由发愿于安乐土得往生者。皆是别时意。今念佛者但愿往生。不论菩提退与不退。又专念佛即离十恶。一念便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何况多念。即是有行非唯发愿。十住论云。诸菩萨凡起小行发深大愿。愿大故得大果。我今多念于佛。是即多行。又愿往生。愿行相资扶。何为不得生于净土。众生由闻少善不生即怀疑惑。几许功德方可得生于彼乎。故下经云。如来教令一日念佛。乃至七日也。是知念佛发愿必得往生。非别时意。今经言善根者。未必要是无贪嗔痴三善根也。然亦不离。但今所论一日念佛等所修善根三业无非往生。决定非别时也。

同类推荐
  • 荆釵记

    荆釵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Gobseck

    Gobsec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Prometheus Bound

    Prometheus Bou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上洞真贤门经

    太上洞真贤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受食日月皇华诀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受食日月皇华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万里西风独自凉

    万里西风独自凉

    不穿越,不重生,一个小人物混迹于一段乱世历史!他从万里西风中走来,黄沙披身,只为曾经的一衣之恩。辗转流离,十年踪迹,再相遇,还能否做兄弟?流水拳,绣花弩,竟是一夜白发叹生灵!
  • 不得长相守

    不得长相守

    她小学开始就是个小太妹,青梅竹马宠她,哥们姐们护她,家里人对她也是没话说。追她的人很多,她想得到的从来没有得不到过,她一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心狠手辣,所有人都觉得她无情。他是个好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生活简单平淡,没有勾心斗角没有打架斗殴没有人追,平淡的像一碗无一丝波澜的清水。高中,他和她认识了,学校里的相处,她渐渐的喜欢上了他,她不顾朋友的反对跟他表白,他说可以试试,原本她已决定跟他白头,却发生意外……
  • 蜜宠:丫头,你是我的!

    蜜宠:丫头,你是我的!

    嗖!飞机降落的声音。一个拖着行李箱,穿着一条修身的蓝色连衣裙,把她的凹凸有型的身材都完美的显示出来。加上她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还有她那标准的瓜子脸,粉嫩的小脸蛋,披在肩上的长长的秀发,真的是十足的女神范呀,让人看有一种想要去保护的感觉,她就是我们的女主――许莫言啦!她的嘴唇轻轻的往上一钩,十有八九的回头率超过100呀,女的看了,有的嫉妒,有的羡慕,男的都是用一种色迷迷的眼神去看的。
  • 以殊

    以殊

    纵使情深,奈何缘浅。相识年少,共伴韶华,何以再见殊途。当我们踏过死亡重新开始,不过是一场赌局,一幕幕悲喜再次重复,只是命运的捉弄。不知这次结局是否还会一样?我们可还有当年期许的幸福。
  • 魔法世界之幻术师

    魔法世界之幻术师

    或许他的幸福在另一个世界,所以他重生了,一年不到的时间里,他有了朋友,有了爱情,还有一个家……
  • 龙裔至尊

    龙裔至尊

    少年禹言因为一次意外穿越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并在滥觞池中获得新生,开始了他的征途。
  • 为了心中的执着

    为了心中的执着

    我,周建昌,一个二十一世纪初的大学生,参加工作当上了一名普通的人民警察。虽然位卑言轻,但执着的性格使我正直勇敢、不畏权贵,面对腐败不放过。就象路遥《平凡的世界》中主人翁的一样,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和爱情。
  • 虚空神王

    虚空神王

    浩瀚无尽的虚空,无数大陆碎片飘散,故事从一个探索者开始。
  • 花开花谢年复年

    花开花谢年复年

    花开花落,多少年了,一年复一年。枫叶掉落,又是一年,是否三年无用功。从一个助理,到公司实习演员,有到国民女神,我甚至有点不相信这是否是梦。
  • 清铭荡之青华篇

    清铭荡之青华篇

    将门世家,却因朝堂倾扎中为人所迫,惨遭灭门之祸。独余一女,倚身青楼勾栏之中,忍辱负重,静待时变....生死大爱,血海深仇,乱世风云,她该何去何从?且看一介女子,如何沉浮在这乱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