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92700000001

第1章

窃闻。三宝之宝理超系象之表。三乘之乘事涉名言之迹。原夫真际之理平等性空。赴机启权实之门。接凡施净秽之土。识其路者即语默一途。迷其趣者则理事天隔。故身子以高下之累则镜地而见丘陵。梵王以彼我俱亡则石田而观宝砾。是知净土之净志洁开极乐之门。秽刹之秽心尘起纯苦之域。良以物怀取舍。指悬鼓而可欣。人竞是非斥溷囊而可厌。故使励诚十念则高升日宫笃崇三行则迩登莲座。今言佛说阿弥陀经者。则越危城之要躅载苦海之慈船。语事目前论生界表。华手经曰。佛者名为觉。而诸众生长寝生死不能觉悟。唯佛能觉。既自觉已能复觉他。故名为佛。说者十住论云。开示解释义。阿弥陀者。此经下文自释。问何故名阿弥陀。答为含二义名阿弥陀。一无量光明故名阿弥陀。二无量寿命故名阿弥陀。经者法也常也。法即举直以措诸枉。绳墨以譬之。常即汲引而无竭。涌泉以况之。故言经也。佛地论云。能贯能摄故名为经。以佛圣教贯穿摄持所应说义故言经也。文之初略申七意。

第一叙佛身。第二叙其土。第三叙不退转。第四叙偏赞之心。第五叙体性。第六叙部类宗趣。第七判释文义。

第一言叙佛身者。问诸往生者见佛何身。答见二种身。若登地菩萨见佛受用身。若地前菩萨凡夫二乘见变化身。问依何得知。答摄论云。若离应身登地菩萨善根则不得成就。若离化身声闻缘觉及愿乐位中菩萨所有善根亦不成就。故往生者见二种身。问西方有二弥陀耶。答约报即一。若化即百亿弥陀。问彼报化两身为同处现生者皆见。为别处现诸往生者但见一佛耶。答同一三千界内各见不同。若登地菩萨即见他受用身亦见百亿化身。若地前人等但见一身。问若同处不异者。何故入大乘论云。诸佛色身于欲界成道。法性生身者住净居天。其处即异。菩萨生者应生净居。众生生者应生欲界。云何同处。答上下虽殊。同是一报所生之境。但上人生者正见受用土无处非净居。众生生者即见化土在阎浮提。故真谛云。诸菩萨于净土见佛。此约报土一向纯净说。波颇三藏云。应佛净土有凡夫二乘地前菩萨。报佛净土唯大菩萨。如此经说彼佛有无量声闻弟子及大菩萨者。此约化说。问众生生彼亦知是下界否。及知是化身否。答下界知之。佛谓真佛。问彼佛有报化者。何故大乘同性经云如我今释迦牟尼佛及西方阿弥陀佛皆是报身耶。答此约本身说。谓极乐国土是一报佛所王之土。然百亿四天下中者即是化佛。释迦莲华藏世界中者即是报身。百亿阎浮中者即是化佛。问弥陀何不但现一实之身令圣凡同见。答由机福力不同故身现有其粗妙。问如彼观经云彼佛身长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又鼓音经所说是刹利种者。此并是何身耶。答如彼观经者是报身。鼓音经者即是化身。问何以知之。答准净居天身身量皆大。如来报身皆在净居色究竟天实报净土故报身大也。若在阎浮提示有种姓父母生处及有得道菩提树。如无量寿经说。其树高四百万里。鼓音经说。其所住城纵广十千由旬。又观音授记经云。弥陀灭后观音补处。据上因缘此身即小。又去来生灭故知是化。问若是化者。众生生彼即见化佛之身。至得初地之时复见何身。答若登地已上即见报身。问登地见报身者。为灭前化相而见报身。为复不灭而见报身。答即于前所见身相上而见妙身。如人服药惺时即于针上见种种华草。如是地地见佛身相转转胜妙。唯佛与佛见常不异无增减相。

第二次问净土有几种。答有四种。一法性土二自受用土三他受用土四变化土。问四土之中西方是何净土。答若法性土者即是无垢真如。自性清净第一义空。本来湛然不假修成。为一切法之所依止。无一佛出世间法不有。名性净土。凡圣同有。凡夫尚隐。诸佛明显。若自受用土从三大阿僧祇所修善根万行所感。其土净诸佛亦不可见但可得闻。唯佛自受用。佛地论云。此自受用土周遍法界。无处不有。不可说言离三界处。不可得言即三界处。若他受用土者佛地论云。诸佛为令地上菩萨受大法乐进修胜行。于后得智中以大悲故于大圆镜智相应净识之上。依诸菩萨业力如来与作增上缘。随其根宜现其净土。或胜或劣改转不定。地地优劣。如轮王所感。其土与众生同处。所见即异。若化土者佛地论云。随菩萨所宜。或在色界净居天上。或在西方等。处所不定。今取相而言。西方有二土。若登地菩萨各见他受用土。若地前生者便见化土。问云何知见化土。答若报净土诸佛平等无有优劣。若化土者随众生现而有差别故。华严经云。娑婆世界一劫当阿弥陀佛国一日一夜。彼国一劫当袈裟幢世界一日一夜。又首楞严经云。文殊未来于南方成佛名普现色身。其土胜阿弥陀国不可为喻。又观音授记经云。过去金光师子游戏佛土及观世音未来成佛佛土胜今阿弥陀佛土无量。又准大阿弥陀经等。其土既在欲界。上有六天复致优劣。故知是化。问众生生彼为生何土。答生化土。问若是化土。何故二乘女人不得生耶。答论据报土说。平等觉经云。众生生彼始得初果。乃至后得阿罗汉果作大菩萨。或生于彼始发菩提心。既有凡夫及初发心菩萨者即是化土。若言二乘亦不生彼。即谓一向是报净土者。彼观经中三辈九品云何得生。此经下文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何得不生也。又女人亦不得生者。此阿弥陀经等皆云。善女人闻说彼佛名执持不忘。必得往生。此云何通。又若彼土一向无女人故即谓是报土者。鼓音经云。彼佛父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此岂无女人也。女人根缺不生者。由彼佛本愿愿生我国者皆作男子六根具足端严胜天故。清净觉经云。女人往生者则皆作男子。故言无女人及以根缺。非是此处女人此间根缺不得生彼。问若是化土。何故摄论称别时意。答论言别时意者有二意。一以彼土增上乐处非少福能生。二见众生多不修道空唯发愿。有斯二意故道别时。即是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得生是也。若六时念佛即三业无非。便是持于十善。或一日乃至七日由念佛故一念即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即有多行又复愿生行愿相资。问若是化土。何故大论云非三界摄。答彼言非三界摄者。非谓出过三界。但谓异三界故。故大论云。地居故非色界。有形故非无色界。无欲故非欲界。故言非三界摄。又佛地论云。此是佛出三界净识心所现。为化地前诸有情类令其欣乐修行彼因。令声闻等见。若谓非三界者即谓出过三界。与彼平等觉经相违。问若是化土。何故解深密经三地已上乃得生彼。答此约他受用土说。他受用有二。一为登地已上现者。令登地已上人受用。二为地前人现者。令愿乐已前人受用。即化净土。彼经据诸大菩萨生彼者约受用土说。非是西方一向是初地已上净土。由有凡夫二乘亦得生故有化土及受用土。问若是化土。众生生者初见何土后见何土。答初见化土后见受用土。问何处见此二土。答于一界中一相之土初见粗后见细。非灭前土而见后土。亦非异处见其二土。故佛地论云。释迦如来说佛地经时。地前大众见变化身居秽土说法。登地菩萨见受用身居佛净土说法。问若生彼见化佛又居净土。我此释迦亦是化身。其土何以不净。既自不同。明知彼净土是报土。此秽土是化土。答依大论引目连问经。释迦亦示目连己身净土。又佛说言。一切诸佛皆有净秽两土。如释迦牟尼有净秽二土。今十方诸佛阿弥陀佛亦尔。问诸佛既同有净秽二土。何故阿弥陀不见有秽。释迦牟尼佛不见有净。答由此众生有乐见净土者。但说净土之名。又由众生不苦则不求涅槃。所以释迦于众生恶业之上作增上缘示现秽土令众生厌。然非释迦亦处其秽。故涅槃经云。诸佛无有出于不净土者。为化众生示现净秽。故维摩经云。若诸众生应以此缘得入律行者佛即为现。问若彼土是化又居欲界者。亦应有须弥大海。答以佛本愿力故无诸山川江海四王忉利。以福力故依空即住。

第三次问彼是不退转地。众生生者皆不退转。云何但以念佛发愿而不断惑即得往生。答彼言不退者。但以彼地胜缘强时长无间遂得不退。非亦生即是不退。言地胜者。众生有宜安乐适悦即能发心。即有比丘愿得七宝房舍卧具者是也。彼土既无三恶道。又无贫穷生老病死。国土清净百宝庄严胜第六天。故是地胜。言缘强者。彼无五退具。如婆沙说。一无长病。二无远行。三无常诵习。四无常营事。五无恒乖诤。此五因缘令心劳倦故多生退心。又无女人无淫欲无迷爱。于六尘境虽见闻触心全不染。又无恶友常与诸菩萨每至平旦历供诸佛。水流风树皆演法音。以是缘强故令不作恶业更退三途。言时长者。娑婆一劫当彼一日一夜。又彼众生寿命无量无边阿僧祇劫。经尔许时修行。何为不至不退转位。言无间者。胜人胜法无间资持受最后身。斯何可退。又不退转者有其三处。一若依璎珞本业经。地前第七住名不退转住。若修行者进退多在第六住末。若至第七住毕竟不退。是人入种性菩萨数。二者依弥勒问论及智度论云。菩萨若未至初地正位。虽无量劫修习善根。而未能得不退转。若至初地。以见道力离身见等诸烦恼。故断发菩提心相违退因故更不退。三者依资粮论云。若菩萨得无生忍时即住不动地。必当作佛更不退转。此即当于八地。以无生忍在七地故得无生忍已至八地中更不退转。今准观经。众生生彼得不退转者。但谓初地得生法二忍更不退转。非取七地。究竟而论亦得成佛。何但七八地也。若言念佛非断惑者。此非解烦恼性故不能断。然能伏惑令其不起。且如人一心念佛。意地更不起贪嗔嫉妒邪见也。由念佛故转无始恶业生无量功德。遮无量恶业止无量三不善根。又纵不断烦恼。但生到彼地方断烦恼。然后渐渐乃得不退。于理何过。

第四叙偏赞之心。次问十方更无净土。何以独赞西方。答非为更无佛土。恐众生境繁心乱。故随愿往生经云。此处众生信向者少习邪者多。心意无定故令众生专心有在。故偏赞也。又若言十方皆有净土。众生之心则便慢缓。若唯一处心即殷重。问弥勒下生此土亦净。复是同界。佛劝生彼何胜此间。答此虽言净由劣四天。当知西方胜过自在。又复此界有三恶道女色淫欲便利之秽。何得同彼。地既非胜终还退转。所以赞彼。

第五叙体性。次问净土以何为体。答摄论云。唯识智为体。谓佛及菩萨唯识智为体。即金刚般若论云。智习唯识通。如是取净土。若佛地论。以佛自在无漏心为体。非离佛净心外别有宝等净色也。又释者。是彼佛大慈悲愿力无分别后得智为体。

六次问此经部类多少宗趣所明。答穷括部类。有其四本。通明净土即以净土为宗。一观经二无量寿经三小阿弥陀四鼓音经。又如晋时帛延译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又有大阿弥陀经两卷成。即与宋元嘉年中所译无量寿经及前清净觉经而同本异译。准此观经亦宋元嘉年中求那跋摩译与彼全别。今寻捡四经。部部之内虽则俱明净土。然旨趣不同。如此观经教修净土之业。即以定散二善为宗。如无量寿等三经。如来观众生净土机熟宜闻说时至。故释迦颜色胜常。阿难因起发问。世尊颜色欢悦者。应念过去当来现在诸佛胜妙事也。佛赞阿难善哉能问。因为广说西方净土之事。即以净土为宗。如此小阿弥陀经又问何故名极乐。极乐之事未知虚实。如来因为释得极乐之名。及引六方诸佛证成非妄。此经即以断疑证实为宗。如鼓音经人疑彼佛为天为人是何趣类。又彼净土增上报处。众生多有业障。或恶魔留难。云何得生。如来为辩弥陀是刹利之种。又教忏悔诵咒令转业除魔。彼经即以转业护难为宗。上来即辩四经宗趣及部类多少。然四经前后者准其道理。先为说令知。次教修净业。次断疑证实。后护难不生。即无量寿经初。观经第二。小阿弥陀第三。鼓音经第四。然以事推验。即观经为初。无量寿为二。何以知之。准说观经时阇王犹为太子。创夺父位。母时见害因请净土。如来为现西方教修定散二善。若至说无量寿经时。阇王已登位。太子作储君。故大弥陀经等云。如来说西方事时。阿阇世王太子与五百长者持盖献佛。闻说弥陀二十四愿。其太子发愿愿如彼尊。佛记却后皆得如弥陀佛。以此知居第二也。人云。阿阇世王太子者阇王身是。尔时由未篡位故为太子来至佛所。今释不然。若尔应除王字但言阿阇世太子。既标王及太子。明知即父子名殊。是故无量寿经当第二说。而观经自为夫人侍女。无量寿经自为人天大众说也。问若观经是初为夫人说者。何故下经佛还灵山令阿难重演而众无所请。明知大众已曾闻故。由已闻故更欲令闻修生彼业。所以如来敕令重演定散二善。何得即以观经为初。答如来意令大众知定散二善三世诸佛为净土因故令重说。又冀此经永传末代。后若结集知阿难所传不虚。所以令说。非为已闻后不请而说。即当第二。其余二经如前所释可知。

同类推荐
  • 宁坤秘笈

    宁坤秘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丹赋

    金丹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修真十书武夷集

    修真十书武夷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皇太一神律避秽经

    天皇太一神律避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广沪上竹枝词

    广沪上竹枝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携美争天下

    携美争天下

    苍穹星空下芸芸众生中只愿携美游..........万族争霸,人族势弱,一个弱小的少年扛起了人族的振兴大旗,重立人族巅峰秩序,踏平一切不服者。法神算什么?我的全系禁咒都是瞬发!武神算什么?我的肉体力量早已超神!跟我耍横的,通通将你们整死!跟我抢女人,通通一巴掌扇死!魔法与魔武的相融合,远古的人类智慧结晶重现大陆,我要追求的就是人族的辉煌巅峰!
  •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梦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梦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梦,有的在必要时离去,有的却在悄然时逝去。我们懊悔,懊悔没有在最好的年华握住。我们欣喜,欣喜追到那看似遥不可及的梦。在灯火阑珊处又如何,在悬崖谷底又如何。至少还有你。qq群:566798614【有兴趣加】
  • 帝少的女佣:萌妻难伺候

    帝少的女佣:萌妻难伺候

    她只不过小时候顺手救了个英俊的小男孩,哪知那男人功成名就后追来了。他死皮赖脸地说:“大恩不言谢,唯有以身相许。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死人。”先是强娶豪夺地要了她的身,还不知疲倦地夺心。果然资本家都是臭不要脸的!o(╯□╰)“小宝贝儿,数数,我的腹肌几块了。”他邪恶地似笑非笑。“一,二,三……八。”“今晚该几次了?”“八……八次。”她今晚要通宵!?(ㄒoㄒ)~~他霸道地说:“女人,你还没给我告白过,你真的完全表达了对我的仰慕之情?”她傲娇,“我又没说我喜欢过你,真是的,自!作!多!情!”他不信这个晴天霹雳,做咆哮状,“昨晚你不是嗷嗷叫着‘爱你’‘爱你’!”她轻蔑地一笑,“女人床上的话也能当真?”
  • 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

    上方灵宝无极至道开化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使不会微笑

    天使不会微笑

    有的人,你看了一辈子,却忽略了一辈子;有的人,你看了一眼,却惦念了一生。从来不知道你会如此的重要。又是一个夏天,人们总说夏天是炽热的,热情的,夏天,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还记得一年前的相遇,那时的你,那么的遥不可及,我多想抱一抱你,可惜你离我那么远。终于,你我还是分道扬镳,杨成,下辈子,可不可以不要顾忌那么多,不在乎一切,褪去一身骄傲,爱我好不好?
  • 人伦

    人伦

    《人伦》这部书是教人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如何“立身”。刘震云先生的话真是“一句顶一万句”,他说,《人伦》也可以换个书名,叫《醒世书》。《人伦》也算是个农村题材,因为它是由两个家族的恩怨情仇衍生出来的故事。《人伦》是从一个事件切入,但并不写事件,而是写事件之外的事,通过描写几个人物在这个“事件”面前的表现而演绎出的“众生相”。
  • 为你杀戮的恶魔

    为你杀戮的恶魔

    他为了她化身恶魔,为了她在她背后为她灭杀一切敌人,为了她付出了所有。当她说出那句话时他才明白自己是愚蠢的,回头看去发现在原地有一个人在等他。(作者是新人,求关注,多多留言)
  • 越爱越贪心

    越爱越贪心

    [花雨授权]三年的婚姻生活“纯”得像一张白纸!\r有谁相信会有这样的乌龙事发生?\r她可不愿就这么糊里糊涂妥协!可……\r现在是什么一种状况啊?她都还没拟好降夫计划,\r一向体贴寡言的他居然也——\r
  • 囚仙记

    囚仙记

    她原本是整日游荡在仙界的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仙,跟着师傅一千年以来碌碌无为、游手好闲惯了的。本以为可以一直这样逍遥快活下去,却没想到竟然没逃过一场杀伤力并不大的仙劫。唉,师傅入关之前就提醒过她,在仙劫之前好生修炼,不要像以前那样不学无术。都怪她当初没有听师傅的话,不但没躲过仙劫,还被天雷震得筋脉尽断、五脏聚裂,落到了人间。那天要不是碰巧遇见了在山上打猎的玄玉小王爷,把她带回王府修养,怕是早就魂飞魄散了。但是王府虽好,任是名医如云也医不好她被天雷震坏的筋脉和五脏,到如只剩下半口仙气苟延残喘。不知道师傅出关之后能不能找到她,或许觉得丢脸压根就不找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因为她师傅整日的被众仙所嘲笑……
  • 气御宗动

    气御宗动

    屌丝贱男的黄粱一梦,寻仙问道的缥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