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72400000004

第4章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最好的学校(3)

不难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大人和孩子都避免不了做错事,但是这个过程中,孩子向父母道歉的情况比父母向孩子道歉的情况要多。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状况?这是因为一般都觉得孩子容易做错事,父母也负有教导孩子的责任,要教导他们有礼貌,做错事就要道歉等等;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通常都不知道父母有错,也觉得父母不会那么容易做错事。当然,更重要的是,大多数父母认为自己一般不会犯错误,即使做错事了也不需要道歉,他们觉得自己处在一种比较高的地位,也就是说,处在一种不平等的地位。对于更多的家长来讲,向孩子道歉是一件有损家长尊严的事情,所以根本不会向孩子道歉。

其实,向孩子道歉真的有那么难吗?我们认为,即使向孩子道歉也无损做家长的尊严。现在的孩子接受现代教育比较早,其辨别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真与假的能力很强,孩子们是明理的。做父母的向孩子认错,首先就给孩子树立了有错认错、有错改错的榜样,是一种言传身教实事求是的教育形式。其次会使孩子看到自己父母心地之宽、气量之大、见识之广的良好为人品质,由衷地敬佩父母的气度和修养,从而更加信任自己的父母。可以说,家长向孩子道歉,只会进一步维护做父母的尊严,融洽一家人的感情,父母的威信不但不会降低,反而会更高。反之如果家长对自己的错误不知道认错,文过饰非,倒会让孩子看不起。

著名诗人、民主战士闻一多,有一次因心烦出手打了还不懂事的小女儿,恰好被在外屋的次子看见了,他就挺身出来批评父亲不该打小妹,且一脸严肃地说:“你自己是搞民主运动的,天天讲民主,在家里怎么就动手打人呢?”

闻一多听后,先是一愣,静坐沉思片刻后,走到孩子面前,神情十分严肃地说:“我错了,不该打小妹,我小时候父母就是这样管教我的,所以我也用这样的办法来对待你们。希望你们记住,将来不要用这样的方法对待你们自己的孩子。”

这样的道歉,无疑使父亲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形象显得特别高大!

其实,每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会犯一些错误,对此,我们没必要在孩子面前伪装我们的歉意,只要我们勇敢地对孩子道歉,孩子会觉得自己很有尊严,并且也会以相同的态度对待父母以及其他人。真心诚意地改掉我们的错误,则会令孩子对我们更加的佩服和欣赏。这对孩子来讲是最好的教育机会,家长朋友们切不可无端错过。

杨先生是一位司机,有一个9岁的乖儿子。

这天,杨先生刚回到家,隔壁刘大嫂就来向他告状:“你儿子将我家玻璃砸破了,这大冬天的叫人怎么过?”杨先生一听,怒火中烧,将儿子狠狠地揍了一顿。

可第二天,刘大嫂就红着脸说:“真对不起啊,是我冤枉了你儿子,是别人家的孩子砸破了我家的玻璃。”

面对受委屈的儿子,杨先生顿觉愧疚,经过思想斗争,他觉得应向孩子道歉。第二天晚上,他将儿子叫到房里,说道:“对不住,儿子,爸爸太急躁了,没问清楚就……”

没想到儿子懂事地说:“爸,没什么,你能给我道歉,我很高兴,我原谅你了。”这一刻,杨先生百感交集。

其实作为家长,谁也不敢保证对待孩子的态度永远正确,但只要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有一种“道歉意识”,那就永远不会出错。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们认为,适时地向孩子道歉有利于改善家庭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提高父母的权威。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做错事了就要道歉。不应该说父母是大人,做错事就不用道歉,应起到一个以身作则的作用,如果父母以一种谦卑、平等、平和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学到这种好的品质。

当然,向孩子道歉不能盲目行事,要掌握一定的向孩子道歉的技巧。

1.道歉的理由要明确

应告诉孩子你哪些地方做错了。不要夸大自己的错以取宠孩子,也不要缩小自己的错以原谅自己。

2.道歉的态度要诚恳

道歉的目的在于取得孩子的原谅。如果你漫不经心的一句“对不起”,孩子是有抵触情绪的,说不定还会加深孩子对你的不满。

3.年龄不同,道歉的方法要不同

相对于年龄小一点的孩子来说,父母其实不用讲太多的道理,只要用一些行动,例如手势、表情、做法等,很自然就可以让孩子知道在这件事上,父母做错了,而且父母向他们道歉,并不需要说太多的话。如果孩子知道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那么他们一般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但是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来说,父母向他们道歉,就必须向他们讲明这件事错误的原因,为什么做错了,这也是一种间接教育的方法。

总而言之,“向孩子道歉”是很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家长一定要注意。你向孩子道歉,孩子才能学会向你道歉,孩子才能学会承担责任,这样才能培养出真诚的好孩子。

别让孩子在粗暴的命令中成长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也不断地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突出的表现就是孩子的独立性、成人感不断增强,在一些事情上不肯听父母的话,拒绝或对抗父母的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父母为了维护家长的尊严,往往以命令的口气要求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殊不知,这是很不聪明的教育方法,因为这样做只能增加孩子的对立情绪。即使孩子按照你说的去做了,在心里还是不服气的。因此,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情况,父母应该用温和的语气要求或引导孩子。对于孩子正确的言行,应给予肯定和赞扬,对其错误的言行,则应认真地向他说明不能那样做的道理。而不能一味简单地以命令语气来解决问题。否则很容易引起亲子关系的对立和尴尬,不利于家庭教育的顺利进行。

马女士就是个聪明的妈妈,她对这一点深有体会。

有一天,女儿娇娇回家晚了,马女士帮女儿拿下肩上的书包,陪女儿吃饭,告诉女儿这是特意为她准备的。马女士告诉女儿,她已在窗口看了很多次,盼着娇娇回来。娇娇说,她陪同学出去玩了,所以回来晚了,并向妈妈道歉。

马女士说:“孩子,妈妈知道你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孩子,相信你不会惹麻烦,但妈妈牵挂你,担心遇到交通方面的问题或别的什么事情。以后,最好先打电话回来说一下。”

娇娇高兴地亲了一下马女士:“妈妈,你真好!”

我们不得不佩服马女士的教育方式,她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待孩子的过失,使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对她人格的尊重,感受到她与父母在地位上的平等,实属不易。

美国精神病学家威廉·歌德法勃曾经说过:“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另一位享誉世界的教育家也曾说过:“现代父母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是不要给孩子下强制性的命令,要用规定和规则来管理孩子的行为。”如果父母能在家庭中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气氛”,这是孩子的幸运。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会觉得父母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相反,那些只会用命令的口吻,粗暴地对孩子说话的家长,只能是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越长,对孩子的伤害越大。无数事实也表明,父母以居高临下的命令姿态跟孩子说话,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只有父母转变姿态,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才有可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

其实,从长远看,假如你给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用以发展内在约束力和自我训练的方法,他们会喜欢你的,甚至更加尊重你。但是要让孩子明白,不是你反对孩子,而是孩子的具体行为违反了某项规定,他必须承担后果。有关研究表明,始终给孩子以爱和温暖,在约束和热爱之间适当加以平衡,不用过分严厉的口吻命令孩子,这是孩子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

当然,家长必须注意,当我们在执行规定和制定限度时,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对孩子提出要求,制定一项长远的规则。例如每天早上叠被子。二是利用父母的“权威”。有效的权威是以丰富的知识或专长为基础的,是受爱和尊重的气氛支配的。父母的权威要有目的,不是剥夺孩子的自由,强令孩子做任何事,而是在能够管理的限制内给孩子以裁决和行动的自由。

当然,我们在这里要强调,家长不能长期对孩子使用粗暴的强制性的命令,而是要善于运用温柔的可行的命令。换句话说,家长要学习和讲究使用“命令”的技巧。

1.不多用、不滥用“命令”。一旦运用便要求孩子认真执行,鼓励肯定孩子执行命令的优点。当然,家长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例如孩子突然命令家长不要在电视机前抽烟,而应到厨房去抽烟,家长也要高兴地听从。

2.“命令”要下在孩子有可能接受、有时间准备、又能尝试成功的点子上。例如“小明,我明天带你去姥姥家,你要把自己带给姥姥的东西,要给姥姥讲的话全部在今晚准备好……”这样的命令,孩子会很乐意去执行,而且会完成得很好。

3.命令执行不好的时候,要帮助孩子检查原因,改正错误,并鼓励孩子下次完成好。

4.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把自己在单位执行命令的情况,编成小故事讲给孩子听,启发孩子学习和模仿。

要试着按照孩子的天性培育孩子

时下,对子女的溺爱和偏爱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很多家长大包大揽孩子所有的日常生活,并用自己设计的宏图左右孩子,不管孩子是否愿意接受。有的家长不在乎孩子是否识五谷、懂世情、明白天下事,只要能考上大学,当上美术家、钢琴家……什么要求都可以答应,什么事都可以代劳。随着这种教育的逐渐深入,很多孩子的天性在这种特殊的父爱、母爱中迅速泯灭。正如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说得那样:“一待放到外面来,则如樊笼的小禽,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

其实,家庭教育中尊重孩子的天性是很重要的,会促进孩子完整人格的形成。育人如同育树:“能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焉尔。”这就是说,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在具体的家庭教育中,尊重孩子的天性,按照孩子的天性来进行教育。我们可以根据家庭生活的规律,从家庭生活的琐事做起,从小处着手,才可以获得巨大收效。但是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亮亮的爸爸给亮亮报了钢琴班,但是亮亮却不想去学。亮亮是在爸爸的逼迫下去学习钢琴的。亮亮一说不爱学钢琴,爸爸就责骂亮亮,还说什么有了钢琴特长考大学可以加50分!

然而,亮亮总是对小伙伴们说:“我最恨钢琴了,为了学钢琴,我挨了多少打骂。我坐在钢琴前就像坐在电椅上一样。”

小伙伴就问:“那你喜欢什么呀?”

“我喜欢踢球,我舅舅送了我一个足球,但刚玩了两天就被我爸爸扔出去了。爸爸天天盯着我,哪都不让我去!”亮亮伤心地说。

孩子心中的好日子就是有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空间,然而现在很多孩子失去了这样的机会。亮亮的快乐被爸爸挤压到了小小的空间。亮亮特别难过,跟小伙伴在一块踢足球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从天性来说,孩子生来就是探索者,有着强烈的探究和学习欲望,好奇心驱使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直到掌握为止。正像孩子学走路,绝不因畏惧摔跤而放弃。这比很多成年人面对困难时的态度要强得多。孩子往往喜欢自己动手做事,在做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并把新的信息储藏在大脑中。这些信息储存得越多,将来的智力水平就会越高、学习新的技能就会越快。

詹天佑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

詹天佑1861年出生于一个普通茶商家庭。詹天佑小时候不喜欢读书,却十分喜欢摆弄机械,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村里人都很佩服这个孩子。但是詹天佑的母亲不是很喜欢孩子整天玩那些机械设备,于是警告过詹天佑很多次:“你以后再敢玩这些东西,就不许你吃饭!”

很多次,母亲就要惩罚詹天佑了,却被詹天佑开明的父亲拦住了。詹天佑的父亲认为:“既然孩子喜欢,就让他玩吧!”并鼓励詹天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事后证明,正是这小时候的兴趣,成就了詹天佑。经过后来的努力,詹天佑终于成了中国铁路的第一人!

这个小故事应该给我们很多启示。顽皮是孩子的天性,但是许多孩子正是在“实践”中发现秘密,获得真知的。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顽皮粗暴干涉,那无疑就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试想一下,如果詹天佑的父亲也像他的母亲那样专制,詹天佑很可能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但开明的父亲却有效地保护了詹天佑的兴趣,使詹天佑能够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现如今,不少家长只一门心思关心孩子的学习考试成绩,甚至孩子的“业余爱好”在他们眼里就是不务正业。事实上,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一个孩子玩不好,那肯定也就学不好。这是许多家长没有认识到的。詹天佑的父亲对待孩子的做法值得我们现在的很多家长借鉴。

其实,在孩子生长过程中,学习固然十分重要,但孩子的生活中只有学习,而缺少其他的内容,不觉得过于单调而乏味吗?这种单调乏味的生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使其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表现,比如:厌学、易怒、感情脆弱、多攻击性。久而久之,孩子会失去认知能力,没有成就感,没有上进心,对身边的人和事情,都表现出极端的冷漠。继而在孩子最初人格的形成时期,会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不良因子。所以说,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孩子对这些事情的热爱,正是对生活的最初发现,也正是他们认识生活、热爱生活的开端。我们强调这种好的开端,同样会在孩子人格的形成过程中,有一个好的开端。

总而言之,孩子来到这个世上,是一张白纸,在这张纸上如何作画却是教师和家长来决定的。但是我们不能完全用成年人的眼光来要求孩子,要适当地给他们一些空间,让他们去描绘他们自己的“心中乐园”,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会知识、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家长只是做好引导和看护。

发现孩子的潜力和优势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对于商人来说,谁先发现市场需求,谁就抢占了商机。可对于家长来说,发现了孩子的潜能与优势,就是发现了孩子美好的未来。因此,家长们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是相当有必要的。发现了优点,能激发孩子们再接再厉。孩子们身上都存在着无穷无尽的潜力,就好像一座急待开采的金矿,家长们要及时发现和挖掘并将其提炼成闪闪发光的金子。正如爱尔维修说的一样:“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仅仅是:发现和培养孩子的潜质与特长,给他(她)创造条件,提供土壤,使他(她)成为他(她)能够成为的人,一个最好的“他(她)自己。”

事例一:

新大陆的发现者哥伦布,小时候常常一个人站在大海边,屹然不动地眺望无垠的海洋。从儿子的眼神中,父亲读懂了儿子,他知道儿子最大的理想,就是想做一次大规模的冒险航海。哥伦布的父亲本来以梳羊毛为生,与航海毫不搭界,但他坚决支持儿子的志向。后来,哥伦布终于成为世界伟人,成为新大陆的发现者。

事例二: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她步入政坛,成为“铁女人”,与她父亲的慧眼密不可分。撒切尔的父亲发现,女儿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质,因为女儿很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于是,父亲就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女儿,常带小女儿去大英图书馆,让女儿参加有关的政治集会,并把有关政治家、思想家的传记图书塞进女儿的书包。父亲的慧眼,使女儿成人后大获成功,成为20世纪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事例三:

世界著名童话家安徒生,他的父亲只是一位专做皮鞋的匠人。父亲曾经让儿子跟着他学做皮鞋,但儿子对此并无兴趣。父亲后来慢慢发现:自己的儿子从小就十分好奇,常常不断地提出问题,有问不完的为什么,有时干脆自问自答。父亲的慧眼发现:自己的儿子具有编写童话故事的天赋,于是就每天抽空给儿子讲故事,努力地去激发孩子的潜能。这种很有针对性地发掘与引导,为安徒生成为世界知名童话作家夯实了基础。

事例四:

我国钢琴界的天才,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获得者李云迪,可谓是一个成功者,在钢琴上的造诣博得了许多专家的好评。李云迪的成功和他母亲的教育培养是分不开的,那就是在生活中不断发现李云迪在音乐方面的潜力和优势,引导、鼓励和塑造孩子,使他最后走向成功。

上述伟人或者成功新秀的家长们,个个都具有一双慧眼,个个都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去激活孩子的智慧潜力。可见,成功的父母首先应该是善于发现自己孩子潜力和优势的父母。

然而不幸的是,放眼当下,很多家长一双眼睛只盯在孩子的学习上,而忽略了孩子的潜质,如此的“鼠目寸光”只能压抑孩子,阻止孩子的进步;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缺点和不良的行为习惯,“发现”得十分及时、十分准确,并且不遗余力地去“夸大”,去“定格”,总认为孩子这也不是,那也不对。这样的“发现”,只能助长孩子的自卑,扼杀孩子的自信。

更有的家长,心里老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相比较,总觉得别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像个蠢材;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有这样的心理,他们就永远不会主动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的地方。家长们要注意,看待别人的孩子,只能看到他们好的一方面,不了解他们的缺点,就不能够全面的分析;而自己的孩子无论哪一方面自己都比较了解,如果能用肯定和欣赏的眼光来发现自己的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其实也很优秀。

孩子的潜质并不是人人都能发现的,所以家长们千万记住这一点:也许你没有发现,但未发现并不等于没有。那么,如何发现自己孩子的潜力和优势呢?专家认为,做好“发现型”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兼顾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现孩子的潜能,不能把眼光紧紧盯在孩子的智力上,更要努力发现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

第二,要认真挖掘孩子潜能的多样性。对孩子潜能的培养,涉及孩子身心的各个方面,要突出重点。同时,让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挖掘孩子潜能的重点是精神和品德,不宜以智力为中心。

第三,要丰富孩子课余生活,让孩子自己选择并参与,家长从中去发现孩子的特长。要发展孩子的智力技能,智力技能是大脑内部活动的方式,包括观察技能、注意技能、想象技能、记忆技能、思维技能等各个方面。

第四,要抓住最佳效率期。孩子兴趣最浓时,要指导孩子注意脑力与体力的交替以及不同学习内容的互换,不打疲劳战。要教孩子学会“挑剔”的技能。用“挑剔”的技能去听课,可以使孩子高度集中精力,但要掌握分寸,不要钻“牛角尖”。

才艺学习要尊重孩子的兴趣

现代家庭在对待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上,真可谓是煞费苦心。父母都希望能培养出高素质、高层次的子女来,于是,上“兴趣班”几乎成了孩子的必修课。看一看现在的节假日,满大街都是背着画夹和乐器的孩子们,到处都是上补习班的孩子们。试问家长们,那是孩子自己的意愿吗?他们对音乐和美术感兴趣吗?周六、周日上补习班,周一至周五在学校干什么呢?相信很多人都曾经听过这样的童语:“我就怕见到我家的钢琴”,“我不愿过周六、周日”——到底是谁泯灭了孩子的童真童趣?家长们一定要记住,自己和孩子是生在不同年代的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代沟,你想要的并不是他(她)想要的,你的美好理想并不一定是他(她)的美好愿望。

真可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虽然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固然是无可非议,但若是违背孩子的天性,强迫孩子接受一种“特长”,从而在无意之中扼杀了孩子自身的兴趣,那么,家长们是不是就有“舍本逐末”之嫌了呢?

人们常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孩子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人,具有和父母毫不相干的兴趣爱好是完全正常的。比如父母喜欢戏曲、古典音乐,而孩子喜欢流行歌曲、摇滚,如果一定让这两代人去喜欢对方爱好的东西,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家长在培养孩子兴趣的时候要试着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对孩子的发展才是有好处的,否则的话,可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蔡志忠是一个著名的漫画家,他的漫画曾经风靡了全世界。但是,你是否知道,蔡志忠也是很有教育思想的,在教育子女方面他很有自己的想法。

一次,蔡志忠的夫人到法国出差,于是蔡志忠承担了接送孩子上钢琴课的任务。这天,车到了钢琴学校门前,女儿却坐在车上闷闷不乐,不想下去。蔡志忠问女儿:“为什么不高兴?”女儿说,自己最想学的不是钢琴,而是笛子,可妈妈却觉得女儿该学钢琴,因为在妈妈看来,学钢琴比学笛子有用。蔡志忠听完女儿的话,二话没说,便把车掉回头,一路开回家。

女儿对爸爸的做法有些担心,不禁问爸爸:“妈妈刚交了4000元学费,如果不学钢琴,人家也不退钱,那怎么办?”蔡志忠说:“那只好算了。”女儿又问:“妈妈回来埋怨怎么办?”蔡志忠说:“什么也没有你的快乐重要。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我要尊重你的选择,是不是?孩子?”

蔡志忠的女儿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位伟大的父亲。

放眼观察你我的周围,有多少人能真正地成为“他自己”?相反,你却会看到许多人“没有自己”,做什么都“一窝蜂”:人家的孩子学钢琴,自己的孩子也得学钢琴;人家的孩子是个小画家,自己的孩子至少也得成个小书法家吧?这种盲目跟进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俯拾皆是。也有一些父母,把孩子当成工具,让孩子来实现他们未完成或者不可能完成的梦想,要求孩子为自己挣一些面子。其实,这也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现,因为孩子的生命不是为父母而存在的,而是为他本身而存在的,父母不过是陪孩子走一段人生之路而已。

孩子不仅属于父母,更属于这个社会,他未来的路终究是要由他自己去走的,父母不能代替孩子,替他们决定人生的道路。自己的路自己选择,这是孩子的权利。

具体来讲,家长在尊重孩子兴趣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要阻止孩子的兴趣爱好

对于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家长应积极地投入到孩子的兴趣爱好中去,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在与他们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把兴趣爱好提高、开采,促进孩子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展。如果家长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过于简单、粗暴地加以阻止,这样做非但收不到效果,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愿和家长讲心里话,甚至走向事情的反面。

2.家长一定要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

家长一旦发现了孩子的兴趣、潜在兴趣,就要给予全力以赴的支持,使孩子的兴趣发展起来,转化成实实存在的行动。这种支持,不仅是指提供足够的物质支持(买用具、交学费),更重要的是给予精神支持,多过问、多关心。另外,家长自己也要适当参与到孩子感兴趣的项目中。

3.适度帮助孩子找找他的兴趣爱好

在孩子的兴趣爱好方面,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不过,有些孩子对自己的兴趣也很茫然,说不清自己到底喜欢干什么;还有一些孩子则兴趣过于广泛,见什么喜欢什么,也无法确定自己到底最喜欢干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对孩子非常必要。

4.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引导要得当

孩子对某一样事物有兴趣,家长首先应该帮助孩子分析其利弊,若是积极有益的,就应主动地加以引导,并让孩子懂得只有认真学习,才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说,只要家长引导得当,孩子的兴趣爱好不但可以帮助他们开阔眼界,而且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找找孩子的“最佳才能区”

成功有没有捷径?有!那就是找到自己最佳才能区,做自己最擅长做的事。什么是最佳才能区呢?就是自己最感兴趣、最专注、最擅长的领域,做起来感到最轻松的事情,这种最擅长的能力就是最佳才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区。

同样,每一个孩子也都有他的最佳才能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成功,关键在于如何及早培养孩子具备对事物的权衡能力,并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最佳才能区。即使是那些在学校被视为差生、坏孩子甚至最笨的孩子,在他们找到自己的最佳才能区后,顺应自己的才能趋势去努力,最终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历史上的很多伟人,他们成功,正是因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最佳才能区,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学习也好,工作也好,都来自他们内在的需要,浓厚的兴趣。

麦克斯维是19世纪一位著名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

麦克斯维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很想让他学画画。有一次父亲叫他学画静物,对象是插满秋菊的花瓶。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在麦克斯维的笔下,花瓶被画成了梯形的,菊花也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叶子则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

麦克斯维的母亲一看孩子的“作品”,摇摇头说:“这孩子太笨了!”围观的人也都随声附和:“这孩子还真不是一般的笨!”

但是麦克斯维的父亲并没有对孩子的画作表示失望。因为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了小麦克斯维对数学几何图形的特殊敏感。从那以后,麦克斯维的父亲就开始教麦克斯维学习几何和代数,培养他的数学才能。麦克斯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成长为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的。

家庭教育是适合孩子个性的教育,而不是让孩子去适合教育。但是目前,很多父母依旧日复一日地做着一件蠢事: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很多家长动辄就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让孩子对钢琴、围棋、奥数等等样样精通,但是家长却没有发现孩子的最佳才能区。每个孩子都有特有的智能区,俗称潜能,只要家长能找到孩子的最佳才能区,并帮助孩子去尽力发挥他在这方面的潜能,即使孩子没考上大学,他将来也能成为一流人才。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死记这一点,一定要先找到孩子的最佳才能区。

年轻时候的老李是一个非常喜欢运动的人,所以在他的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就特别想让他的儿子练习打乒乓球,多做做运动,但练了几天之后,老李发现他对乒乓球并没有兴趣。但是老李却偶然发现他的儿子在音乐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在数字上也有着一定程度的敏感。

于是老李就让他的儿子开始学习钢琴,他的儿子今年才九周岁,就已经在准备过钢琴八级呢。

同时,老李也着意提高儿子的数学能力,经常教他的儿子一些数学的公式定理等,现在,他的儿子都能用计算机的C语言编程了,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电脑专家”呢。

通过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老李很快就明白了“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他不愿学的东西”的道理,要去发现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当然,在可能的情况下,还是要努力地使孩子全面发展,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比如,老李的儿子的运动能力还是很差,这是让老李很头疼的问题,也是摆在老李面前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事,可以发挥智力潜能的80%以上;而做不感兴趣的事情,则只能发挥智力潜能的20%左右。国际知名的咨询机构盖洛甫公司,研究了25万个成功者的例子,其中包括科学家、企业家、运动员、商人、歌唱家等各行各业人士,得出的结论是:当人们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长处时,常常是最容易获得成功的。若一味致力于改正自己所有的弱点,追求完美,那将是巨大的浪费。发现并开发孩子的最佳才能区,是家长能给予孩子的最明智的指导。

其实,孩子的兴趣是和他们的特长有直接关系的,正因为他们擅长某事物,所以才有兴趣做下去。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发现孩子对某事物产生极大兴趣的时候,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这一现象,因为你的孩子很可能具有这方面的特长,即便是和学习无干的,也尽量不要打压,因为现代社会是需要复合型人才的,并不是单一的学习好就可以了。

绝对不要怀疑自己孩子的能力

在教育学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学生的信心来自老师的信心。这也就是说,作为孩子早期的教育者,父母的信心对孩子自信心的树立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告诉我们,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应是盲目的,要帮助孩子获得能力,首先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并尊重孩子的能力,为孩子提供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相信自己能行,让孩子有机会体验自己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及健康的心理素质。

我国有一句古训:父母之爱子,应为之深远也。意思就是说,家长对孩子的爱,要从孩子的长远考虑。把这句话落实到现实生活中,也就是说,做家长的不要以为孩子什么都干不了,不给孩子表现的机会,让孩子什么都得听父母的,而是要试着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才是留给孩子最好的财富。要相信你的孩子能干,你的孩子才会成为最棒的。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他不喜欢塞浦路斯的凡间女子,决定永不结婚。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为她起名加拉泰亚,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故事的本源。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提供给一个学校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该校有几名天才学生,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然而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

无独有偶,日本的教育家铃木镇一首也发现了一个类似的现象。

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孩子,也可以说一口地道的母语,而实际上,语言是最难学的。一个对世事一窍不通的幼儿却能说一口流利的母语,这是什么原因呢?应该说这主要归功于父母和亲人对幼儿采取了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有效的教育方法。这个态度就是对孩子学会语言充满信心,因为没有一位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不能学会说话。同样,每一位家长都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坚信自己的孩子也能学习好,坚信自己的孩子能做很多事情。过去父母教孩子语言而取得成功的经验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现在你为什么不继续来用当初成功的做法呢?要相信你的孩子能干。其实孩子在那个年龄段应该学会那些事情,这是很自然的。

这再一次告诉我们,只要相信你的孩子,他就会给你惊喜。

相反,有专家对少年犯罪儿童的研究表明,许多孩子成为少年犯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不良期望的影响。他们因为在小时候偶尔犯过的错误而被贴上了“不良少年”的标签,这种消极的期望引导着孩子们,使他们越来越相信自己就是“不良少年”,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

有教育专家说过:“生命之海是不可比的,你要深信你的孩子是最好的。抱着一颗阳光之心,保持阳光的心态,才能培养出一个具有阳光性格与阳光心灵的孩子。因此,即使他没有超人的本领和特长,只要他学会了用灿烂的微笑迎接生活,用乐观积极的心情去对待未来,他照样能活出一片天地来。”是啊,因为用了阳光心态对待孩子,使自己的孩子因此有了自信、有了温暖、有了动力,从最初的“平庸”走向辉煌的不在少数。

但可惜的是,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浮躁心态作祟,很多父母往往不是不相信自己的孩子的能力,就是喜欢拿自己的子女和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总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行,总认为自己的孩子笨、自己的孩子差。而且,常常得出“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的悖论。殊不知,这种认识是极不正确的。

所以,请相信孩子的能力吧,给他足够的信任,他会还你无数个惊喜的!其实,孩子有许多方面都比我们能干,毕竟他们现在接受的教育比我们那时强多了,见识广、思维敏捷。我们做家长的应该给孩子更多机会,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只有这样,孩子才可能大胆放手地去做、去实验,不断进取。

良好的性格是孩子成功的关键

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对他能否成就自己的卓越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曾经说过:“一种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这句不朽的名言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有什么样的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成就。同样,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好的性格能帮助我们获取健康、幸福和财富,让我们成就辉煌的人生。一个人若想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就要不断培养和发扬那些能让自己成就辉煌的好性格。

性格好的人总能看到生活中好的一面。对于具备好性格的人来说,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令人伤心欲绝的痛苦,因为他们即便在灾难和痛苦之中也能找到心灵的慰藉。让我们去看一看那些有过辉煌成就的一代伟人吧!我们会发现他们的性格有许多相同之处,他们非常善于在各种环境中彰显和完善那些促使他们走向成功的好性格。

我们在这里说这样一段话,就是要提醒当下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在重视孩子智力教育的时候,不要忘记培养孩子的优良性格。因为,孩子是否拥有好的性格将直接决定他将来是否会取得成功。

很多年前,在某个学校一间教室的角落里,坐着一个8岁的小男孩,他胆小而脆弱,脸上经常带着一种惊恐的表情。他呼吸就好像别人急促的喘气一样。一旦被老师叫起来背诵课文或者回答问题,他站起来时,双腿总是抖个不停,嘴唇也颤动不止。自然,回答时常常含糊而不连贯,然后再颓废地坐到座位上。如果他能有个好看的面孔,也许给人的感觉会好一点。但是,当你向他同情地望过去时,你一眼就能看到他那一副实在无法恭维的暴牙!

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的小孩的自我感觉通常是很敏锐的,他们往往会因为自身的缺陷而主动地回避生活,不喜欢交朋友,宁愿生活在灰暗的角落里,也不敢正视现实。但是,这个8岁的小男孩却并不如此,他虽然有许多的缺陷,但是同时,在他身上也有一种常人没有的坚毅性格。事实上,对他而言,正是他的缺陷让他拥有了坚毅的奋斗性格。他并没有因为同伴对他缺陷的嘲笑,而使自己奋斗的勇气有丝毫的减弱。相反,他使自己喜欢喘气的习惯变成了一种坚定的声响;他用坚毅的个性,咬紧自己的牙床使嘴唇不至于颤动不已;他挺直腰杆使自己的双腿不至于战栗,以此来克服他与生俱来的惧怕和众多的缺陷。

这个小孩就是西奥多·罗斯福。

很多年后,作为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所取得的成就是何等的伟大!然而,上天最初所赋予他的资质又是何等的可怜!幸运的是,罗斯福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缺陷而感到气馁,他并没有坐以待毙的等待命运的安排,而是用他那坚毅的性格不断地去探索、去追求,一次一次地向命运宣战。不仅如此,他还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利用它们,把这些缺陷巧妙地转化成了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本,并以它们为扶梯爬到了名誉的高台上。

西奥多·罗斯福用坚强的毅力战胜了他的缺陷,这种性格是每一个想要迈向成功的人都应该拥有的。现在,当我们再次静下心来审视西奥多·罗斯福的成功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认为:“是优良的性格造就了他的成功,是优良的性格铸就了他的人生!”

可见,性格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讲,是多么重要!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人从小就聪明伶俐,并且从小就接受着良好的教育,然而最后并没有取得成功,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很好的性格!

“一种好的性格是每个人成就辉煌的内在动力。”这句古希腊哲人的名言,非常有说服力地告诉人们:要时刻牢记并培养和发扬能使你成就一生的好性格。性格所彰显出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力量能使你成功地穿越你前进道路上的任何障碍。一个具有成就一生的好性格的人,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与失败“擦肩而过”。性格的力量是能够决定人生成败的重要因素。

作为家长,如果你正在做着一个“望子成龙”或者“望女成凤”的美梦,如果你真的希望有一天实现这个梦想——把自己的孩子培育成出类拔萃的“英才”,但是你并没有着手开始培养孩子的好性格,那么你就是在欺骗自己。因为你的孩子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性格,他就很难成才。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性格

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性格十分重要。孩子有了良好的性格,才能和周围的人和睦相处,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具备健全的人格,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而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性格的塑造上,家长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作为家长,要注意家庭教育的正面影响,避免家庭教育的负导向,指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至于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

咪咪是个独生女,父母平日对她娇宠有加,长此以往她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脾气性格。

这天是星期天,爷爷、奶奶和姑姑到咪咪家做客。到了午饭时间,几盘佳肴上桌,平日一贯吃喝先行的咪咪不向任何人打招呼就大吃起来。咪咪的爷爷和奶奶的脸色似有不悦,姑姑也不说不笑,咪咪却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

这时候,咪咪的妈妈有点看不过去了,对她说:“你应该讲礼貌,请长辈先入座。”

咪咪一听妈妈的话,立刻大哭起来,哭闹中,将一瓶杀虫药一饮而尽,幸亏抢救及时,才没有闹出人命。

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影响一方面是遗传因素造成的,另一方面就是家庭环境造成的。不同的家庭环境会造成孩子不同的性格。家庭是和睦的还是矛盾的,是统一的还是破损的,是宁静的还是烦躁的,是舒适的还是脏乱的,是向上的还是颓废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热情温暖的还是孤独冷漠的……影响到孩子的性格也是各异的。事例中的咪咪,很明显是由于家庭的溺爱,形成了不良性格。

这就给我们的很多家长提了个醒:要想培养出好性格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先从自己入手,注意方法和技巧,并且要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具体来讲,培养孩子的好性格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家长给孩子做表率

俗话说得好,言教不如身教,要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形成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自己必须对未来、对生活充满乐观态度,有充分的自信,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对弱者充满同情之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悲观失望,要坚信胜利的到来。在这一环境之中,孩子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性格,从而健康成长。

2.告诉孩子要开朗乐观

我们要培养孩子开朗乐观的性格,要使孩子对人生、对社会、对将来充满乐观的态度。在任何时候,孩子都要能够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情绪,这是最为难能可贵的性格。悲观、忧郁是严重的性格缺陷,一个人若能克服这一缺陷,就能够面对现实,不怕失败,笑对人生,增加勇气,直到取得胜利。

3.让孩子拥有一颗同情心

家长要培养孩子富有同情心,同情弱者,同情老人,同情残疾人,同情伤病者。如果孩子残酷无情,长大后就会缺乏人情味,孩子就不会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所以,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善于诱导孩子,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同情的种子,让孩子拥有一颗同情心。

4.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要培养孩子具有自信心。要想使孩子健康成长,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培养其坚定的自信心。一个人只有坚信自己有能力去接受各种挑战,才可能取得成功,自暴自弃,即使有成功的实力,也会因缺乏自信而不敢承担某项工作,更谈不上去完成它了。因此,家长要从孩子小时候就培养其自信心,尽早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能力,鼓励孩子对学习、对生活充满自信。

5.要培养孩子热情大方的性格

孩子的热情是难能可贵的,对于任何事情,只要有热情,就能够投身到这一事情中去,常可取得成功。通常来讲,孩子对大自然、对各种新鲜事物、对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都有着一定的热情。但是,有的家长对这种热情保护得不够,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经常给孩子泼冷水,而不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鼓励孩子多进行探索。这是许多家长从前所未能注意到的。

6.培养孩子的好性格还需要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

研究表明,在民主、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里,孩子会情绪稳定、性格开朗、感情丰富、自信心强。所以,父母要首先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围。其次,要满足孩子的归属感,使孩子感到被爱、被尊重,不要盲目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孩子的活动,要保留孩子对合理要求的选择权。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才会心情轻松愉快,言语无拘无束,有什么想法都敢于、乐于同父母交流,也就容易使孩子形成好性格。

7.要让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在交往中磨练孩子的性格

如果说,父母是孩子性格的第一位影响者,同龄小伙伴则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为人处世最好的老师。因为,在与自己的同龄人交往时,孩子会全身心放松、无拘无束,容易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心境。当孩子在社交中表现得合群时,家长要及时鼓励、强化,这样会对孩子形成开朗的性格有所帮助。对于性格偏内向的孩子,家长应鼓励他们“走出去”,多到同龄小朋友的家里做客。也可以邀请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孩子尝到当小主人的滋味,一般都会兴奋、喜悦,会主动带小伙伴参观家里,忙里忙外地招呼自己的小客人,这样不知不觉中,他们就增强了自信心,容易使孩子形成好的性格。

同类推荐
  • 亲子游戏:1~2岁怎么玩

    亲子游戏:1~2岁怎么玩

    游戏对于孩子来讲,其意义与价值是颇为广泛的。它既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生长,又可促进幼儿智力的发育,还可以激发幼儿的良好情绪。而亲子游戏恰恰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家庭中家长与幼儿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游戏中培养能力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启智方法,也是爸爸妈妈掌握科学育儿和快乐育儿的有效途径。本系列丛书根据幼儿成长的阶段,共分三册,涉及运动、认知、语言及情感培养等多方面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加强各种能力,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一周教会宝宝上厕所

    一周教会宝宝上厕所

    吉娜·福特是英国最受欢迎的育儿专家,30多年来亲手照看过300多名新生宝宝,有丰富的育儿经验,是英国上流社会及许多知名人士抢着预约的育儿顾问。多年以来,吉娜被认为是最受全球欢迎的“超级保姆”,她的工作地点遍及世界各地。她曾被英国时尚杂志《Hapers&Queen》评为全英十大著名产科护理员之一。
  • 独生男孩怎么养

    独生男孩怎么养

    俗话说:“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这话不无道理。然而如果家有男孩,仅仅是“穷着养”,就一定能培养出了不起的男孩吗?未必。独生男孩与有兄弟姐妹的男孩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及心理特点。我们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独生男孩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培养出一个了不起的男孩。 本书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根据独生男孩的成长特点,分别从生活习惯、独立个性、基本能力、身心健康、优良人格、情商教育、性教育,美德教育八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阐述。内容翔实,分析透彻,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从本书中,您一定能找到养育独生男孩的有效方法。
  • 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

    塑造最佳的人生开端

    本书介绍了新生儿的惊人能力、新生儿天生的运动本领、0~3岁婴幼儿的各类发育规律、0~3岁婴幼儿潜能开发与教育方法等内容。
  • 孕妈妈每月胎教方案

    孕妈妈每月胎教方案

    本书介绍了胎教前奏曲以及各个月份应该如何进行胎教。主要内容包括:语言胎教、环境胎教、趣味胎教、音乐胎教和营养胎教等。
热门推荐
  • 剑动虚空

    剑动虚空

    看书名是不是感觉很正经~小鬼从来没有正经过!下面是真の介绍——在这片被世人唤作夜的大陆上曾经有着四把剑芒间毁天灭地的神剑存在,这四把神剑一直守护着夜大陆,但由于外域的入侵四神剑在那一战中外域入侵者终被击退,在此之后四神剑却无了踪影...
  • 引妖之名

    引妖之名

    开天辟地以来,伏羲氏引五爪金龙之血融入己身,创八卦,证道天元,被尊天皇。人皇轩辕氏引紫宵金龙血,征战四方,万族共尊,,,,,,而如今,妖乃祸乱之源,天下修士,人人得而诛之。
  • 恨铁成钢

    恨铁成钢

    于恨铁的起伏人生。迷茫还是失落、绝望或者颓丧,浴火重生,我,不仅仅是一只凤凰!
  • TFBOYS,我不曾后悔爱过你

    TFBOYS,我不曾后悔爱过你

    所有人都说,十年之约里我们遇到的最美好的就是四叶草,可是你知道吗?其实在这十年之约里我们遇到的最美好的就是你……
  • 诺,言

    诺,言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这或就是青梅竹马间的爱情,当你朦胧意识到的那刻起,情根深种。
  • 虚拟世界守护者

    虚拟世界守护者

    游走在这虚拟世界,却真实在于你身边,战斗在无硝烟战场,守卫网络家园和平。他们是一群虚拟世界的守护者!
  • 少年枭雄

    少年枭雄

    看一个穷小子如何在物欲横流的现世中,千年缠绵、百世轮回、纵天殁地崩、地老天荒,也誓要将你,在梦中寻找,一切刻骨痴颠、柔肠千结!
  • 天眼神瞳:特别的眼睛

    天眼神瞳:特别的眼睛

    鬼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我出了车祸,才发现我根本就不是自作自受,后来有人捐赠眼睛,他却留下了日记,天眼神瞳的人生是不幸的,可是当他把眼睛给我时,我看到了人生最幸福的事,我有寒飞,有凌之,还有一双乐于助人的眼睛,因为这一切都是寒灵给我的……
  • 茫琅

    茫琅

    仙游之路,修行途中,红颜憔悴,谁能与君执剑相拥,笑看红尘万丈渊。世人修仙以五大门派为首,五大门派中以清阳门为先,村落少年,命运安排,终将踏上一条仙游路。
  • 呆萌小贪吃:男神,你真会装高冷

    呆萌小贪吃:男神,你真会装高冷

    “白之凛,我喜欢你!”对着他的背影,徐影落大喊。向来对表白不屑一顾的他,在听见是她的声音后,竟转过了头。漂亮的薄唇轻启:“我不喜欢你。”她,内心深处有什么破碎的声音……随机,她哈哈一笑:“你以为我真的喜欢你啊,做你的白日梦吧!”不久后,他把她壁咚在墙角,两人的嘴唇只有两厘米时,,因为她的怪癖,她失声大叫,从他的臂弯下跑走。看着她奔走的背影,“跑?恐怕这辈子你都跑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