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56700000004

第4章 创业艰难百战多——汉高祖刘 (3)

刘邦不愧是一流的政治家。他登基之初发布的诏书、实施的政令,使得天下人领略了他的明君风范。

第一,登基称帝的当天,刘邦以天子之尊下达的第一个褒封策书,册封为王的不是跟随自己转战的功臣部将,而是两位参与反秦之战却被项羽忽略了的“蛮夷”之地的君长——吴芮与亡诸(“亡诸”又作“无诸”)。这里显示的是主宰天下者的“公正”,与当年项羽分封十八诸侯时的“不公”形成了对比,当然刘邦也没有忘记恰如其分地谴责一下项羽,提醒天下人在对比中确认新君的功德。让我们阅读《汉书·高帝纪》中记载的褒封文书:

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诸侯立以为王。项羽侵夺之地,谓之番君。其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立番君芮为长沙王。

故粤王亡诸世奉粤祀,秦侵夺其地,使其社稷不得血食。诸侯伐秦,亡诸身帅闽中兵以佐灭秦,项羽废而弗立。今以为闽粤王,王闽中地,勿使失职。

刘邦册封吴芮为长沙王、亡诸为闽越王的高明之处,除了显示他的“公正”之外,还在力量不足以镇抚边远之地的时候,以封王的形式,表达了朝廷对远人的恩德,笼络远方“蛮夷”的战略意图已经形成。

第二,刘邦迅速地为自己的政权选定了首都。由于称帝带有仓促行事的色彩,尽快选定都城已经是迫在眉睫,刘邦只能就近选择洛阳为都城。以洛阳为都城虽然只有短暂的两三个月的时间,在汉初开国的过程之中、在经营东方为主的特定时刻,自然有其意义。

第三,刘邦颁布了“兵皆罢归家”的诏书。其中对不同身份的人都给予了优惠照顾或安抚。这是结束战时状态、转入和平建设的标志性文件。

第三,刘邦置酒洛阳南宫,在与众臣从容“论功”的气氛之中,回顾开国征战的历史,在褒奖“三杰”的同时,也安慰了其他的大小功臣。正式的论功行赏虽然未及进行,但是,群臣明白了天子的意思——没有忘记跟随打天下的人们。

第四,招抚田横,导致田横被迫自杀。招诱豪杰归顺,否则即予以诛杀,这是天下新主的治世常规,倒也不必苛责刘邦。原来,田横被韩信施诈战败之后,只好归附彭越。等到项羽已灭,彭越对于刘邦的臣属关系已经确立,田横再也无法在彭越属下生存,于是与宾客逃亡到海岛上暂且容身。刘邦素知田横有英雄才具,恐其久居海岛终为乱源,就派遣使者前来宣布赦免田横的诏书,其中有一句威逼利诱的话:“(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侯;不来,且发兵加诛。”田横知道天下一定,仅凭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与汉家朝廷为敌,又惧怕因为自己的抗命而导致属下遭遇屠戮,就被迫接受汉廷的传召,乘车前往洛阳。在距离洛阳还有三十里处,自杀身亡。在自杀之前,田横对两位随行的宾客感叹:“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北面事之,其愧固已甚矣。”(《汉书·田儋传》)刘邦感念田横的刚烈志节,为之流涕,调发士卒二千人,按照王者之礼厚葬了田横。两位宾客,在完成了田横最后的嘱托,安葬了田横之后,自杀于田横的墓旁。等到田汉长安城遗址平面图横的死讯传到海岛之上,留守的五百壮士全部自杀以殉。田横及其属下的视死如归,赢得了天下人的尊重。刘邦在厚葬田横之后,不由得暗自庆幸:如果田横这样的英雄豪杰,独居一地,不知何时就会酿成大祸。“田横五百士”,更成为不屈雄杰的代名词。

第五,刘邦采纳娄敬与张良的建议,决策迁都长安。当时的娄敬是地位卑贱的戍卒,他求见皇帝,对刘邦分析了以关中为都城的优势。刘邦已经被打动,他询问张良,张良借机劝刘邦西进关中。当天,刘邦就决策迁都长安。为了表彰身居下位的人建言献策,刘邦特意晋封娄敬为“奉春君”,并且赐姓刘氏。后来,这位有战略眼光的刘敬,还曾经献策“和亲”,以处理与北部匈奴的关系。

第六,赦季布而斩丁公,借以彰显“臣事君以忠”的政治伦理。在“楚汉之争”的战场上,“为气任侠”的楚将季布,奋勇作战,多次使刘邦遭遇险境,狼狈不堪。及楚亡汉兴之时,刘邦以千金重赏通缉季布,并规定敢有藏匿季布者,罪及三族。然而,鲁地大侠朱家出面讲了一番各为其主的道理,刘邦就赦免了季布,使之尽展才干,终于成为汉初名臣。而季布的同母异父兄弟丁公,遭遇却完全不同。丁公也是楚霸王项羽的部下将领。当年,刘邦在彭城之战中败逃,丁公领兵追逐,短兵相接,刘邦命在旦夕。在危急之际,刘邦当面向丁公求饶,丁公于心不忍引兵而还,刘邦才得以脱身。等到项羽灭亡,丁公自恃有活命之恩,前来谒见刘邦。刘邦却下令将丁公在军中示众,所定的罪名是:“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并且宣称:“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史记·季布传》)刘邦此举传递的信息十分明确:对背叛君主的人,即便我是受益者,同样加以诛杀,决不宽贷!

刘邦在称帝之初,面临着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局面,仅仅两三个月的时间,他就做了以上所述的若干事关大局的事情,可谓高屋建瓴、大刀阔斧。王者气度,借此而彰显出来。

然而,刘邦登基之后,实在没有享受“天下太平”的安乐之福,一系列麻烦事,接踵而至,使得这位开国皇帝大有疲于应付的感觉。

第一,忙于镇压异姓诸侯王和项羽旧将的反抗。在刘邦称帝的当年七月,燕王臧荼就率先起兵反汉了。臧荼在北部广大区域是有影响的豪杰,刘邦不敢大意,亲自领兵平叛。用兵两月有余,才将臧荼俘获。刘邦封自己的好友卢绾为新任燕王,希望他能够镇抚地方,为自己分忧。不料,后来卢绾的燕国也成为刘邦的一块心病。九月间,项羽的旧将利几起兵反抗。这次起兵的内幕,史书没有记载,我们只知道,又是刘邦亲自领兵平叛。由此可见,这次叛乱声势和危害性必定不小。汉高帝六年(前201)十月,离刘邦称帝不过八个月,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刘邦采纳了陈平的建议,以“伪游云梦”的方式,诱捕了韩信;随后在“罪名”无法落实的情况之下,贬韩信为“淮阴侯”,限制居住在都城,迹近幽禁(详见“韩信”部分)。

第二,大封功臣,安顿内部。刘邦分做两批分封“大功臣”为彻侯(以后为了避讳汉武帝的名字,“彻侯”改称“通侯”)。第一批受封者十人,其中有:平阳侯曹参、户侯陈平、汝阴侯夏侯婴等人;第二批受封者十七人,其中有:留侯张良、侯萧何、舞阳侯樊哙、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等人。曹参、陈平受封彻侯的时间早于张良、萧何,其中是否有特别的原因,我们已经无从考查了。“大功臣”二十七人受封已毕,其余功臣竟然出现了“争功不决”的局面,如果不把他们尽快安抚下来,也可能激起变乱。张良为刘邦设计了先封雍齿为侯的策略,因为雍齿早年间有背叛刘邦的一段经历,两人“交恶”是大家共同知晓的事情,雍齿受封,意味着其他人都会得到封侯之赏。于是,中小功臣们吃了“定心丸”一般,稳定了下来。这是张良协助刘邦安定大局的妙计之一(详见“张良”部分)。在封侯先后问题上,表现出刘邦的“心理”问题,最为明显的是“王陵后封”。王陵在汉初的开国功臣集团中,是很有个性色彩的人物。论及他的忠心耿耿,有一事为证。在楚汉之争中,王陵的母亲不幸被项羽俘做人质,项羽要挟王陵归降。王陵是著名的孝子,这必将对他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通晓大义的母亲,在汉家使者面前,毅然选择了伏剑自杀,并且嘱咐使者传语王陵“善事汉王”。王陵为了汉家开基,付出母亲的生命。仅此而言,王陵的地位在刘邦的功臣集团中应该有其独特性。但是,王陵受封却是相当晚的。直到八月间,刘邦才封王陵为安国侯。已经比封曹参等十人晚了八个月、比封萧何等十七人晚了七个月,甚至比封雍齿为侯还要晚。“王陵后封”的原因,《汉书·王陵传》记载得很清楚:“以善雍齿,雍齿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为安国侯。”其间涉及人事关系,需要稍做梳理和说明。王陵本是沛县的豪强人物,刘邦在起事之前,以待兄长之礼与王陵相交。王陵性格直率,敢于直言,刘邦本人也对他有所忌惮。刘邦起兵于沛县之后,许多丰沛故交前往依投,唯有王陵,自重兄长身份,不愿依托于当年的小兄弟麾下,他聚众数千人,独立成军。直到刘邦从关中东征项羽时,王陵才加入了汉军阵营。再加之,王陵与雍齿交情甚笃,而雍齿曾经利用镇守沛县之机,背叛过刘邦,给刘邦造成过被动。事后,刘邦为了顾全大局,没有处死雍齿,但雍齿是刘邦的仇人,却是汉初统治集团中尽人皆知的事。偏偏王陵是任气的长者,他不愿为讨好皇帝而中断与好友雍齿的关系,他在皇帝面前又总想保持当年兄长的地位,刘邦对他真有几分无可奈何,只能在分封功臣之时,迟迟不给王陵封侯定赏,聊泄一点怒气。当然,作为一个政治家,刘邦深知像王陵这样质朴诚实的大臣,正是国家不可或缺的柱石,所以才会在晚年指定他为曹参之后的丞相候选人。

第三,晋封刘氏宗室为王。刘邦对异姓功臣王心存疑忌,又以秦王朝没有宗室封王导致“孤立而亡”的历史教训为鉴戒,借着镇抚万民之心的名号,推行“大封同姓”的政策,在废黜韩信的王号之后,先后立从兄刘贾为荆王,少弟刘交为楚王,次兄刘仲为代王,长子刘肥为齐王。刘氏四王受封,是刘邦扶持宗室力量的重要举措。

以上三件事情,刘邦作为开国皇帝虽然做得辛苦,倒也有点“其乐无穷”的刺激与兴奋;但是,另外一件事情,实在让刘邦哭笑不得、伤透脑筋。那就是——他的开国功臣,大多出身草莽,在封侯就职之后,尽管他们已经是新朝勋贵,却依然是不通礼仪,不守规矩。乃至于在朝廷之上、百官云集之时,也闹出了不大不小的“笑话”。《史记·叔孙通传》记载了这样的一个场景:“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其中的“妄呼”,很有可能既指互相呼喊姓名,也可能暗指酒醉之后呼喊出刘邦的名讳来。在“豪爽”、“不拘小节”的背后,反映的是等级秩序亟待建立的现实。这时,精通礼仪之学的儒者叔孙通,最为了解刘邦的心态和需要。他向刘邦建议尽快建立朝仪制度,并且自告奋勇地请命:“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对刘邦而言,这是正中下怀的。刘邦的可爱之处,在于务实而不为高言,仪式搞得太过于烦琐、典雅也是他本人所无力承担的,他实实在在地告知叔孙通:“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于是,叔孙通邀约了鲁地有学问的先生三十余人,与朝廷原有的学者以及叔孙通的弟子百余人,共同制定汉家朝廷的朝仪。

到了汉高帝七年(前200)的十月,正值岁首,借着长乐宫建成的大吉之期,诸侯群臣都来参加大朝典礼。在叔孙通主持之下制定的朝仪有了首次施用的机会。文武百官冒着黎明之前的寒风列队集合,在谒者的依礼导引之下,严格地按照官位的尊卑顺序进入殿门,廷中早已布置好各类宫廷卫士、旗帜标志。随着进退的命令,文武百官分列东西,井然有序。标志皇帝尊严的各种仪仗陈设就列。皇帝的车辇才缓缓出来,在端庄肃穆的气氛中,“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朝谒礼毕,又置酒殿中。各位侍坐于殿上的官员都按照制度的要求伏首抬头,依据尊卑次序向皇帝敬酒上寿。酒觞九行,主持仪式的谒者高唱一声“罢酒”。殿中还有御史执法,凡是举动不符合礼仪要求的都被随时责令退出。直到全部朝见礼仪、酒宴结束,在场的数百官员无人敢大声喧哗,更无失礼者。这一隆重庄严的朝仪,是刘邦和他的臣属们都未曾经历的,刘邦眼见那些平常不知尊卑有序的臣子们都如仪行礼、中规中矩,不由得龙心大悦。刘邦感叹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做皇帝的乐趣这才真正体会到了!于是,刘邦当即拜叔孙通为太常,并且赐金五百斤。

在尽享皇帝的尊严、威风之后,汉家开国皇帝刘邦还得为巩固政权而奔波不已,甚至还要亲冒矢石、出兵征讨。让我们历数刘邦此后几年间身历的大事:

汉高帝七年(前200),刘邦亲率大军征讨韩王信和匈奴,匈奴首领冒顿巧设诱敌之计,以四十万精骑将刘邦所率的先头部队围困于白登山(今大同东),长达七日,刘邦面临着被俘的危险。史称“白登之围”。幸得陈平巧设妙计,才侥幸逃脱。此后一直被视为汉家之羞。刘邦经历此次被围,目睹了匈奴的强大军力,此后不再奢望依靠军事手段解决与匈奴的冲突,而是理性地看待汉匈之间的力量对比,改为推行刘敬提议的“和亲”之策,以忍让之术暂且求得北部边境的粗安。

汉高帝八年(前199),刘邦再度亲率大军在东垣(后改名为真定,今河北正定)讨伐韩王信余部。此战刘邦尽管以优势兵力而获得胜利,但是似乎汉军伤亡很重,有两事可以为证。一是刘邦下令对从军战死者给予厚礼安葬;二是刘邦归途中路过赵国,因为乱发脾气,差一点导致“遇刺”事变。引发这次有惊无险的“历险”,是由于刘邦的失态,这只能以近历苦战、心情郁闷来勉强解释。当时,始封赵王张耳已经去世,在位国君是张耳之子张敖。张敖已经娶鲁元公主为妻,是刘邦的女婿。赵王张敖对皇帝刘邦曲尽臣子之礼,偏偏刘邦傲坐谩骂,大耍威风。张敖可以忍让,而赵相贯高等人却是早年间跟随张耳转战天下的人物,他们秉承战国以来“自为君臣”的意识,只知奉张耳、张敖父子为君主,对刘邦并无君臣隶属意识。看到张敖执礼甚卑,而汉家皇帝一味地作威作福,不由得大怒!贯高等人密谋,借着刘邦夜宿赵国“柏人”县的机会,安排刺客袭杀刘邦,为自己的君主一雪受辱之耻。好像是天佑刘邦,在准备安排住地之时,刘邦心有所动,突然问及当地县名,得知是“柏人”之后,刘邦感觉不安,说道:“柏人者,迫于人也。”当即离开而没有按照预定计划入住,贯高周密安排的刺杀皇帝的计划落空了。事后,刘邦得知此事,严厉惩治。贯高为此承担了全部责任,保住了张敖的生命,自己却以自杀保全了名节。此为后话。

汉高帝十年(前197)九月,很得刘邦宠信的爱将陈,在遭受猜忌的背景之下,利用其出任代国相国、并且“监赵、代边兵”的军政实权,起兵造反,自立为代王。由于陈平时仰慕战国时期信陵君魏无忌的“养士”风范,宾客相随者多达千余乘,门下不乏能干的人才;又有擅兵北边多年的优势,因此,他一旦造反就声势很大。北部边境烽火顿起,形势相当危急。刘邦不得不再度亲征平叛。此次平叛之战,大规模的战争就持续长达四个月;从陈起兵到被太尉周勃击杀,时间更是长达一年多。无论从规模之大,还是战况之烈而言,在汉家开国之后的平叛之战中可能均是首屈一指的。汉朝廷几乎是以全力来镇压陈叛乱的。不仅刘邦“御驾亲征”,而且太尉周勃也统兵参战。其中的聊城一战,就“斩首万余”,杀戮之众,令人胆寒。刘邦亲自指挥的东垣之战,叛军据城死守,《史记·韩信卢绾传·附陈传》有如此记载:“上自击东垣,东垣不下,卒骂上;东垣降,卒骂者斩之,不骂者黥之。”从刘邦的战后报复之严酷,可以想见战争之惨烈。战后,刘邦下令“更命东垣为真定”的举动,也可以看出此役对刘邦的心理影响之重大。

汉高帝十一年(前196)正月,皇帝亲征平叛尚未归来,京城传出了令天下人更为吃惊的消息:贬居长安的淮阴侯韩信,暗中与陈勾结,准备在关中发起叛乱,幸亏被他的属官秘密举报,吕后与丞相萧何巧设妙计,诱韩信入宫,在长乐宫的钟室加以诛杀。据说韩信在临刑之前,恨声不已:“我后悔不用蒯通之计,竟然被小儿、女子所欺诈,岂非天哉!”这位开国元戎的第二次“谋反”,罪名是否属实还在未可知之列,就此惨遭灭族之祸(详见“韩信”部分)!刘邦回兵途中,得知韩信以“谋反”之罪被灭门,有“且喜且怜之”的表现。

同年三月,刘邦与吕皇后密切配合,对另一位功臣诸侯王彭越实施了突袭掩捕、定罪废王、流放入蜀、中途携归、指令属官再度告发谋反、枭首洛阳、诛夷三族、醢其肉遍赐诸侯的残酷手段,灭其族,废其国。酿成了韩信受诛之后的又一场惨祸!在楚汉之争中,彭越同样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以游击作战的方式,破坏楚军粮道安全与后方稳定,几次迫使项羽不得不亲自领兵解除其威胁,使正面战场上的刘邦获得了喘息之机。如,刘邦溃败成皋之后,形势极为被动,幸得彭越渡河攻击楚的东阿,杀楚将军薛公。项羽亲自东击彭越,汉王刘邦才得以引兵渡河,复取成皋,驻屯广武,占据敖仓获得粮食供应。汉五年秋,在楚汉之争的关键时刻,彭越攻克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以给汉王食。”彭越还亲自领兵,参加了消灭项羽的垓下之战。对于刘邦的开国之业,确实作出了重要贡献。就在韩信被杀的当年,刘邦以有人举报梁王彭越“谋反”而将他掩捕。可能是证据无法落实,刘邦将彭越贬为庶人,押送蜀地安置。偏偏在途中与吕后相遇,彭越错把吕后当作心地善良之辈,向她泣涕,自言无罪,表示愿意回归故乡为民。吕后假意许诺,一道回归洛阳之后,吕后却对刘邦说:“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于是,夫妻合谋令人告彭越再次“谋反”,结果彭越也惨遭灭族之祸。刘邦甚至把彭越剁为肉泥,遍赐诸侯,以制造恐怖气氛。

同年五月,针对着乘秦末战乱之机、占据岭南三郡自立为“南越武王”的赵佗的割据行为,刘邦深知以汉家朝廷的国力不能开展大规模的南征,又不能承认其割据事实为合法,于是派出能言善辩的陆贾,出使南越,盛称汉家德高力强,凭借着一番令人信服的利害分析,折服了恃强不羁的赵佗。赵佗接受了汉朝廷颁授的“南越王”封号,承诺了“和集百越”的使命。陆贾单车出使,使得跋扈一时的赵佗“称臣奉汉约”,固然是表现出了他杰出的政治眼光和外交才干,但是,以“封王”的政治手段,解决南部的军事威胁,决策者当然是汉高祖刘邦。此后,南越王国与汉家朝廷之间,尽管还有摩擦,甚至有过冲突,但是刘邦在汉初国力贫弱的情况之下,务实地处理南越王国的问题,无疑是理性的、正确的决策。

同年七月,淮南王英布起兵造反,刘邦只好强撑病体亲征平叛。英布的造反,完全是在刘邦政治高压的刺激之下而发生的。英布骁勇善战,曾经是项羽部下得力战将,被项羽封为九江王,是其所封十八诸侯王之一。后来,在刘邦彭城惨败之时,英布接受了刘邦使者随何的游说,起兵反楚,导致项羽后方告急,只得放缓了对刘邦的追击,使得刘邦有机会设置防线。仅此一功,刘邦就应该铭刻五内。在叛楚之后,后来英布率领所部将士亡归刘邦,参加了成皋之战。汉王四年(前203)七月,英布被刘邦封立为淮南王,成为抗击项羽的重要盟友。在垓下之战前夜,英布利用他在九江王国故地的影响,与刘贾共入九江,诱降项羽的重臣大司马周殷。随后,英布统领九江兵将与汉军会师击楚,垓下之战击败项羽,英布也是重要的参战将领。应该说,在襄助刘邦消灭项羽的诸侯王之中,立功最大的就是韩信、彭越、英布三位。在刘邦开国之后,英布曾经小心翼翼地侍奉皇帝,包括多次亲身朝觐皇帝。但是,韩信、彭越的依次被杀,使得英布无法自安。特别是朝廷把彭越剁成肉酱分赐诸侯王,给英布的心理刺激太大。后来又发生了部下向朝廷“告变”,英布自知大祸临头,要想明哲保身已经很难,干脆起兵造反。消息传来,刘邦当然“震怒”。至于英布为何造反?稍有政治分析力的人不难得出正确的判断。刘邦的亲信大臣汝阴侯夏侯婴,与有交谊的人谈及此事,在其门下的原楚国令尹就回答:英布造反是事出必然。夏侯婴反问:英布裂地而封王,南面而立为万乘之主,其反何也?这位前令尹说道:“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史记·黥布传》)乱事已经爆发,刘邦不得不以老病之身亲征。此役大约历时三个月,刘邦本人还曾中箭受伤,总算把叛乱镇压下去。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发生的燕王卢绾叛乱,更是让刘邦怒不可遏。因为,刘邦与卢绾曾经是关系最为亲密的朋友。卢绾是丰人,与刘邦同乡同里。卢绾的父亲与刘邦的父亲就是好朋友,最为令人称绝的是,刘邦、卢绾同日出生,为此,邻居们牵羊送酒致贺两家。刘邦、卢绾两人自小到大,始终是好朋友。刘邦为布衣百姓之时,卢绾就追随左右。及刘邦起兵沛县之时,卢绾就参与其中。跟随刘邦入汉中时,卢绾为将军。在刘邦出关中东击项羽时,卢绾已经官至太尉。史称:“(卢绾)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常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汉高帝五年(前202),在讨平燕王臧荼叛乱之后,刘邦有意封卢绾为燕王,群臣早就洞悉皇帝的心意,共同推举:“太尉长安侯卢绾常从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燕。”这样,卢绾受封为燕王。“诸侯王得幸莫如燕王。”到了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在平定陈叛乱的过程中,燕王卢绾先是参与了平叛,但是他的立场却发生了改变。起因是,卢绾的亲信张胜出使匈奴之时,故燕王臧荼之子臧衍前来游说张胜,说道:“公所以重于燕者,以习胡事也。燕所以久存者,以诸侯数反,兵连不决也。”他分析一旦陈被平定,燕国就会成为汉家朝廷整肃的下一个目标,因此,建议燕王卢绾放缓对陈的战事并且与匈奴结好。张胜归来告知燕王卢绾,卢绾认可了“纵敌自重”的战略设想,暗中派出使者与陈往来,实际是希望陈叛军长期存在,所以在战场上久拖不决。等到汉高帝十二年,汉将樊哙击斩陈。陈的裨将降汉,交待了燕王卢绾与陈通谋之事。刘邦开始无论如何不相信卢绾会有异心,就派使者宣召卢绾,卢绾称病不至。刘邦又使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往迎燕王,并且审问其左右近臣。卢绾更加恐慌,对其亲信说:“现在非刘氏而称王的,唯独我与长沙王而已。往年春季,汉朝廷将淮阴侯韩信灭族,夏季,诛杀彭越,都是出于吕后的算计。现在皇帝患病,把大权交给吕后。吕后以其妇人之心,专门制造事端图谋诛杀异姓王以及大功臣。”于是,决策称病不行。刘邦发怒了:“卢绾果反矣!”(《史记·卢绾传》)立即派出樊哙统兵击燕。燕王卢绾的举动本来就是意在自保,他不与汉军交战,只是率领其宫人、家属合计数千骑的核心部属,游走在长城内外,希望皇帝病愈,自己有机会入朝当面谢罪。在刘邦收拾异姓诸侯王的规划之中,本来没有把卢绾列为打击的对象,但是,朝廷对异姓诸侯王的基本态度,使得卢绾无法自安。卢绾的“叛乱”虽然有诸多内情,甚至留有许多回旋的余地,但是背叛朝廷的事态毕竟出现了。最亲近的朋友居然背叛自己,使得刘邦大感意外,倍感怒火攻心!刘邦的老病之躯,实在难以承受这样的打击了。

刘邦自称帝以来,不得不应付一系列事变,连年征战不息;再加之还有围绕太子地位而展开的宫廷斗争(见后所述),刘邦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的晚年,如果说是志得意满的事情,大概有三件:

其一,荣归故里,高歌一曲《大风歌》。

刘邦在镇压了英布叛乱之后,班师途中,路过故里沛地,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畅饮。刘邦自己击筑而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在一群童子的伴唱下,且歌且舞,慷慨伤怀,泪流不止,确实也是真情的流露。刘邦对着故乡的父老兄弟说道:“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之后吾魂魄犹思沛。”刘邦借着荣归故里的喜气,宣布将沛地作为天子的“汤沐邑”,永远免除当地百姓的徭役。真正是“皇恩浩荡”了!这一天,应该是刘邦最欢乐、最轻松的时光。史称:“沛父老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史记·高祖本纪》)

在“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喜悦之后,继之以涕泣不止,其中原因,除了“游子悲故乡”的乡情、乡愁之外,大概也在感叹长于用兵的功臣宿将韩、彭、英被灭之后,英雄孤寂,守边乏人,故在诗歌中发出了“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求贤感叹。对此,唐代诗人胡曾《沛宫》(《全唐诗》卷六百四十七)一诗,从正面给予歌咏:

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

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

刘邦以皇帝之尊,出现在故乡父老面前,作歌言志,自然不需做作,歌诗中的求贤之意,与开国后的“求贤诏”正可相互印证,但后世文人对这首气宇不凡的歌诗,却常有诛心之论。宋代学者张方平《歌风台》即是此类讥刺之作的代表:

落魄刘郎作帝归,樽前感慨大风诗。

淮阴反接英彭族,更欲多求猛士为?

看来,刘邦在开国之后,杀戮功臣之举,在历史上留下的讥责,实在是所在多有了。

其二,依样画葫芦,在京城附近复制了一个故乡——“新丰”,让他的老父亲生活于其中,以尽人子之心。

新丰县,据《汉书·地理志上》的记载,是在高帝七年始置。《汉书·高帝纪下》记载,高帝十一年夏四月,“令丰人徙关中者皆复终身。”东汉学者应劭注释:“太上皇思欲归丰,高祖乃更筑城寺市里如丰县,号曰新丰,徙丰民以充实之。”据此可知,刘邦为了照顾其父亲的思乡之情,在京城附近修筑了“新丰”,又将丰地的旧街坊搬迁过来,并且给予终身免役的优惠待遇。关于此事的更具体记载,见于《西京杂记》卷二“作新丰移旧社”条:“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凄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故新丰多无赖,无衣冠子弟故也。高祖少时,常祭榆之社。及移新丰,亦还立焉。高帝既作新丰,并移旧社,衢巷栋宇,物色惟旧。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鸭于通涂,亦竞识其家。”异地而建的“新丰”,与刘邦故里的丰地,竟然完全一样,不仅人识其居室,而且连犬羊鸡鸭也各识其家,无疑是一场成功的“克隆”工程。当然,如此“尽孝”,只有“贵为天子”才有可能做到。

其三,把皇帝之尊的威严,适时地引入到处理与家人的关系之中。早年间,刘邦的长兄早逝,嫂子携子寡居。刘邦不务正业,时常与一批酒肉朋友到长嫂家中混吃混喝。寡嫂维持生活已感不易,又从心中瞧不起这位游手好闲的小叔子,自然就要设法打发他。一日,刘邦带几位朋友到来,嫂子声称锅中饭羹已经吃完,并用勺子敲打饭锅,刘邦的朋友们只好怏怏离去。稍后,刘邦回来查看,锅中尚有饭羹,喜欢交游的刘邦,因在老朋友面前丢了面子,因而对长嫂怀恨在心。等刘邦称帝之后,遍封宗亲,唯独长兄之子不得封赏。刘邦的父亲出面代为求情,刘邦仍愤愤不平地说:“不是我忘记了封他,只因他的母亲太不厚道。”实在拗不过太上皇的面子,勉强封这位侄子为侯。但却在封号上继续做文章,定为“羹颉侯”,以示凌辱,实际上是一种泄愤心态。刘邦早年间游手好闲,老父曾责骂他不成器,不如其兄善于持家殖财。在称帝之后,借着未央宫修成,刘邦大宴群臣,席间他向太上皇敬酒,竟以开玩笑的口吻,说道:“当初,大人时常骂我为无赖,不如二哥能发家致富,现在我所成就的基业,与二哥相比谁多谁少?”笃厚的太上皇哑口无言。殿上群臣以大呼万岁来满足刘邦的炫耀之心,以满堂欢笑来冲淡尴尬气氛。而此时的刘邦,心中的得意之感,几乎可以与第一次享受叔孙通所定朝仪时的尊贵快感相媲美。

既然做了开国皇帝,在享受“至尊”权力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当然也要承担数不清的烦恼。

同类推荐
  • 龙行天下:忽必烈

    龙行天下:忽必烈

    《历朝开国皇帝大传丛书·龙行天下:忽必烈》为您讲述忽必烈这位来自大草原的真命天子是怎样一步步地龙行天下的,他建立元朝,实现大统一,调整统治政策,指导农业生产,统一多民族国家,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民族大迁徙,形成民族融合新高潮,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控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发展内河航运和海运,开凿会通渠和通惠渠。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丝绸之路重新繁荣,马可波罗来华,泉州成为最大外贸港口,实行民族歧视和分化政策具有消极影响。
  • 海伦·凯勒传

    海伦·凯勒传

    海伦·凯勒是一个盲聋的残疾人,更是一个传奇。她是动荡的20世纪中的一道绚丽彩虹。她虽然又盲又聋,但海伦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崇高的理想以及很多热心人的帮助,勇敢地克服了在学习道路上遭遇的诸多障碍。最终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她通过努力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5种语言,并完成了一系列著作,她的文字,时至今日仍然打动着读者的心。她不仅是位伟大的作家,还是个了不起的慈善家、教育家以及社会活动家。曾经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十大英雄偶像;曾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她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1)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1)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曾国藩成功全集

    曾国藩成功全集

    曾国藩是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人们关注的风云人物之一。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竞能成就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世伟业,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后人有对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对其高度赞誉。即使100多年过去,仍令人回想无穷。是什么使他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天资?是努力?还是机运?本书从修身、处世、治国、治家、识人、用人、为官、养生等方面,全面阐释了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本书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是研究曾国藩的重要作品,是学习曾国藩的权威资料,是喜欢曾国藩的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值得大家珍藏!
  •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本书是宋以朗围绕其父宋淇的一部传记。宋淇(1919—1996),笔名林以亮等,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在文学批评、红学研究、翻译、电影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与张爱玲、钱锺书、傅雷、吴兴华、夏志清等有深交,长期以朋友身份担任张爱玲的文学经纪人和顾问,张爱玲去世前将遗物(包括遗稿)交给宋淇、邝文美夫妇保管。作者在私家资料、家族记忆和公开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本书的叙述,书中涉及的大量细节不仅还原了宋淇的一生,披露了那一代文化人的相知相惜,破解了不少疑团和误解,也构建了一部“细节文化史”,使读者可以看到20世纪华语文学、翻译、电影和大时代的一个侧影。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中国青少年成长必读:探索史前的奥秘

    中国青少年成长必读:探索史前的奥秘

    “中国青少年成长必读”系列丛书,是我们在新时期为当代学生量身定做、专业打造的一套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水平的优秀图书。它涵盖了学生们在青年成长的重要时期不可或缺的百科知识,我们希望以此引领学生们探求无穷的智慧魅力,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渴求与完善中不断成就更加完美的自我。
  • 黎明神域

    黎明神域

    命运是不固定的,它即像是开在悬崖之边的苍露、又像是孤傲的绽放在遗迹残壁上的玫瑰。秩序,是保持平衡的唯一方法。随着时间的旅途,渐渐的,为了适应人间的冷热而变得冷淡了。许多曾经的历史与辉煌,慢慢的,被后来者所遗弃。随着看似遇然的种种巧合发生,是否在预示着什么?有因便有果,因此因果循环。……看似拥有一切,有些东西却彻底与我隔绝。有时候,面具带的久了,就摘不下来了。哪怕是如何续罪,都是回不到过去的。神秘而又怪异的高塔中,藏着什么样的秘密,我又将何去何从?
  • 特种空少

    特种空少

    她,貌美如花、温柔如水,本来是我的猎物,现在成为了秘密保护的对象;且看我如何征服空姐之花,降服各路邪恶势力,笑傲江湖!
  • 七星阴阳师

    七星阴阳师

    这个世界有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事。我们的余光看到的东西,当我们正眼看的时候却又消失了,有谁想过这是为什么,仅仅是余光没有看清吗?你尝试过夜深人静自己走在路上弯腰从胯下向后看是什么样子吗?七年前我做了一个梦,梦到村子西边坟墓开了,有一只僵尸跑了出来,醒来后被老舅告知我的寿命只剩下了七年,从此怪事频发,半夜出租遇鬼,在突如其来的事件中死去,而后又传说一般的靠七星灯为自己续命,莫名其妙变成了一位七星阴阳师,七颗星成了生死攸关的坎。真实的经历让我如梦初醒,彻底混乱了世界观。我是一个吃阳间饭,走阴间路的阴阳师,历经七世,命运有谁主宰,这一切都成了谜。
  • 银杏庄的故事

    银杏庄的故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胶东农村相继实行了大包干生产责任制。生产责任制的实行,使广大农民看到了新的希望,他们渴望摆脱“干一天三、四毛,青黄不接吃不饱,没钱抠鸡腚,有病咬牙熬”的窘迫困境。生产责任制的实行,农民的肚子饱了,可口袋里依然是瘪的。
  • 绝色倾城:你是我的劫

    绝色倾城:你是我的劫

    曾经的我以为他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直到死,我才明白他从不爱我。他爱的另有其人,他娶我只是为了得到我的一切。幸得我重生一回,这一次我定要那人血债血偿。可是身后那个腹黑高冷王爷是怎么回事?直到后来他拥我入怀,我才明白我重生,只为遇见他。我只好轻叹一声遇见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劫可我不悔。
  • 首楞严义疏注经

    首楞严义疏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万法神皇

    万法神皇

    他,是一个落魄子弟,是一个被家族赶出的废物少年。谁又要想到他具有万法神脉,万法可学,万法不侵!被丢弃少年一路逆袭,他要证明:你们终会为当年的行为所后悔!
  • 从虐歌开始的诸天世界

    从虐歌开始的诸天世界

    烟雨朦胧,湿冷的街道,一蓝裳道人手持青色油伞,寒风拂过,长发飞舞,露出他淡漠的眼瞳……冰冷的纯阳宫飘荡着风雪,夜晚的长安城内焰火滔天,剑三中的爱恨情仇。神话中千年不变的等待。盗墓里生死相依的感情。西游里的大圣与四师徒……下面是废话,【妖妖比较喜欢听歌,想把歌里的故事写出来,我喜欢古风,虐的居多,如眉间雪,参商,拂雪,画地为牢等等,后面的话,神话,盗墓,西游也算吧!虐的居多,嗯!就这样,,不要对妖妖的节操有多余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