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85100000014

第14章 盈虚

势不使尽,否极泰来

【原典】

尝观《易》之道,察盈虚消息之理,而知人不可无缺陷也。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未有常全而不缺者。剥也者,复之几也,君子以为可喜也。夬也者,姤之渐也,君子以为可危也。是故既吉矣,则由吝以趋于凶;既凶矣,则由悔以趋于吉。君子但知有悔耳。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乎?

【译文】

我曾思考《周易》经中讲的道理,考察盈虚升降的原因,才知道人不可能没有缺陷。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天有孤虚,地阙东南,没有总是十全十美而一点缺陷也没有的事物。《周易》中的“剥”卦,是讲阴盛阳衰,小人得势君子困顿,可这正孕育着相对应的“复”卦阳刚重返、生气蓬勃,所以君子认为得到“剥”卦是可喜的。《周易》中的“夬”卦,是讲君子强大小人逃窜,可这也暗藏着相对应的“姤”卦阴气侵入阳刚,小人卷土重来,所以君子认为得到“夬”卦,也仍然潜伏有危险,不能掉以轻心。所以本来是吉祥的,由于吝啬可以走向不吉祥;本来是不吉祥的,由于改悔而又向吉祥发展。君子只有知道有灾祸,知道世上有许许多多不吉祥的灾祸,才可以忍受得住缺陷而不去追求过于完美的东西。小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时时要追求完美,完美既然得到了,而吝惜和不吉也就跟着来了。如果众人都有不足,而一人常十全十美,如果是老天爷的缘故,难道会如此不公平吗?

功成身退,天下之道

曾国藩深悉“盈虚”之间的转换之理,不求十全十美,只求平稳退路。认为平定大功足以“千古”,其他则听之任之,而关键是怎样收场。

文武之道,有张有弛。人生之路,当进则进,当退则退,只进不退,定生祸端,只退不进,无所作为。老子说:“功成身退,天下之道。”管子也说:“名进而身退,天之道也。”

同治三年(1864年)三月间,曾国藩的日子过得郁郁寡欢,其实他本可以高枕无忧。一则自己兵霸一方,水陆两部均在旌下;二则自己劳苦功高,战绩威震天下,金陵(太平军首府)唾手可得;三则自己对皇上忠心耿耿,兢兢业业,心直身正;四则弟弟曾国荃也厉兵秣马,相互照应。

然而曾国藩仍然“郁郁不自得,愁肠九回者”,一是因为军饷拮据,害怕军营哗变,功败垂成,丢城失地,遗患江西;二是户部奏折似有意在他与皇上间为难;三是因为自己用兵太久,担心朝廷内外怀疑他擅权专利。兵权太重,权力太大,这才是最值得忧虑的啊!

曾国藩在想,自古以来,位高权重的人,没有一天不是在忧患之中,现在自己上下难当,左右难处,怎么办呢?曾国藩在想,江西争厘(设卡征税)的事如果不成功,那么就会饷缺兵溃,当然可忧;即使争厘成功,那么专权的名声就更为显着,更是可惧。

反复思考,再三筹划,曾国藩做出决定:解去兵权,告病引退。一来可以平息别人的怀疑诽谤;二来向朝廷表明自己不敢久握重柄;三来对自己还有避其重取其轻的意思。曾国藩想,如果从此事机日顺,四海之内不再兵刃相向,那么我就长期引退并终老山林,不再出山参与政事,这于公于私都是值得庆幸的。

对曾国藩来说,引退山林并不是迫不得已,即使他不引退,同僚也无可奈何,就是皇上也无可奈何,并没有证据表明他图谋不轨,况且他屡次拜恩受赏,他有什么理由归隐山林呢?然而若这样想,他就不是曾国藩了。

曾国藩深受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角逐功名,治国平天下;但他也受老庄出世思想的影响,委曲求全,明哲保身。当他叱咤风云时,俨然一儒者;当他功成身退时,仿佛一道家。

曾国藩得意之时,强调“势不使尽”“弓不拉满”,深得“阴阳盛衰”之道。他在同治七年(1868年)的一篇日记中写道:

人生最苦于不知足,方苞讲汉文帝终身常觉得自己不能胜任天子的职责,最善于形容古人的心曲。大抵人怀愧对万物之意,便是载福之器具,修德之门径。比如觉得上天待我深厚,我愧对上天;君主待我恩泽优渥,我愧对君主;父母待我过于慈爱,我愧对父母;兄弟待我非常友悌,我愧对兄弟;朋友待我恩深义重,我愧对朋友,这样就觉得处处都是和善之气。如果总觉得自己对待万物无愧无怍,总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上天对自己刻薄,那么觉得处处都是违戾不顺之气,道德因自满而会受到损害,福分会因骄傲而折减的。

同治十年(1871年)三月十六日的日记中曾国藩又写道:

近年来焦虑非常多,没有一天是坦坦荡荡地度过的,总是由于名利之心太切,世俗之见太重所致。名利之心太切,所以对于学问无成,德行未立,感到不胜疚愧。世俗之见太重,所以对于家人的疾病,自己子孙及兄弟的子孙财产多寡、身体强弱、德行贤愚萦绕心怀,因此忧虑惭愧,局迫狭促,犹如作茧自缚。现在要想消除这两种弊病,必须从“淡”字上着力。不只是功名富贵及家庭境界的顺逆,子孙后代是否兴旺都由上天去定,就是学问德行是否有所成就,也多半由上天而定,一概淡然忘却,这样差不多可使心境自由自在。

“势不使尽”主要体现在曾国藩苦心在事业的延续上,即事业传人,一是从幕僚、下属中寻找,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就是,更主要的是保持家族处于盛时,这体现在他对儿子曾纪泽的教育、培养上。

曾纪泽年幼患过病,记忆不太好,但悟性较强,曾国藩要求塾师“每日点五六百字,教一遍,解一遍,令其读十遍而已,不必能背诵也”。曾国藩更重视教育后代如何做人。他告诫曾纪泽:“总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规定曾纪泽由新宅黄金堂到老宅白玉堂,“必宜常常走路,不可坐轿骑马;又常常登山,亦可练习筋骸”。曾国藩还教育曾纪泽等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规定儿辈“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之”。

曾纪泽严遵庭训,循父所示,在家课读经史,苦攻诗文,练字习画,在咸丰八年(1858年)的乡试中,原湘乡县中三名,即曾纪泽、傅泽鸿、黄麓溪。

曾国藩修身内容的综合表述

曾国藩大概是喜欢“三”字。咸丰九年(1859年)十一月,他曾归纳了十个“三”字,说:“日内,每思吾身能于十‘三’字者用功,尚不失晚进境。”十个“三”字中,三经、三史、三子、三集,均指须要着重读的书籍,另外几个“三”则属于修身处世。

三实:不说大话、不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贰。

有时,他又称天道“三忌”为“三恶”。咸丰九年(1859年)九月,他写道:“念天道‘三恶’之外,又觉好露而不能浑,亦天之所恶也。”他还解释道:“贰者,多猜忌也,不忠诚也,无恒心也。”

三薄:幸灾乐祸,一薄德也;逆命亿数,二薄德也;臆断皂白,三薄德也。

“三薄德”,有时,他也称“三凉德”。其中所谓“逆命亿数”,他有个解释:“人受命于天,臣受命于君,子受命于父,而或不能受命,居卑位思尊位,日夜自谋置其身于高明之地。”

三知:知命、知礼、知言。

咸丰九年(1859年)五月八日,他又写道:“‘四知’之目,即《论语》末章之知命、知礼、知言,而吾更加以‘知仁’。”

三乐: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才,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同治十年(1871年)四月,他将“三乐”改为:“勤劳而后憩息,一乐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乐也;读书声出金石,三乐也。”

三寡:寡言养气,寡视养神,寡欲养精。

此外,他还有“三致祥、三不信”等。

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三不信:不信地仙,不信医药,不信僧巫。

庸医误人,因医德差而误人,此种情况,委实不少,但曾国藩的“不信医药”之说,却过于偏颇,读者须明辨。

曾国藩还常把治学为人之道,概括为几个“八”,如“治家八好”“八本”等。

八德:勤、俭、刚、明、孝、信、谦、浑(后四字,后来改为“忠、恕、谦、浑”)。

他解释说:“‘勤、俭、刚、明’四字,皆求诸己之事。‘孝、信、谦、浑’四字皆施诸人之事。‘孝’以施于上,‘信’以施于同列,‘谦’以施于下,‘浑’则无往不宜。大约与人忿争,不可自求万全处;说人家是非,不可过于武断。此‘浑’字之最切于实用者耳。”

晚年的曾国藩,经过政治上的风风雨雨,人事上的纷纷纭纭,最讲求一个“浑”字。“浑”字,是曾国藩老于世故的表现,是他从反面接受为人处世的经验教训的结果。

自儆八语: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思诚则神钦,内讼以去恶,日新以希天,宏奖以育才,贞胜以蒙难。

他说,前四句与后四句“互相表里,而下手功夫各有切要之方”。

曾国藩的几个“三”和几个“八”,是他对修身内容的综合表述,可与他修身的四大特色互相补充。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全鉴

    曾国藩全鉴

    曾国藩是晚清第一名臣,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洋务之父、最后一位理学大师,是近代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智慧、思想体系,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本书收录了曾国藩的《冰鉴》《挺经》《曾国藩家书》这三部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并附录了曾国藩小传,力求站在历史的高度,全方位、多视角真实地解读曾国藩治国、治军、治家、治学、修身的超人智谋,以供现代人学习和借鉴。
  • 五味人生:杨宪益传

    五味人生:杨宪益传

    "这本书介绍了杨宪益传奇的一生,杨宪益是一位德披天下的著名翻译家。杨宪益还集传统与自由知识分子的品质于一身。他娶英国妻子戴乃迭,成就了一段异国婚姻佳话,本书还将杨宪益和戴乃迭的爱情故事融入其中。展现了杨宪益性格中的热情、勇敢与真挚。他德披天下,集传统与自由知识分子品质于一身。他译遍中国,一生作品之丰,无人能望其项背。他娶英国妻,成就一段异国婚姻佳话。在那样颠沛流离的生活里他是怎样用那一支笔译出一篇篇精彩的作品?翻译大师的五味人生和经典译著的诞生过程。《五味人生: 杨宪益传》会告诉你答案。"
  • 百年风华:李孝式传奇

    百年风华:李孝式传奇

    本书以李孝式波澜壮阔的传奇经历,以及他充满遗憾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为世人重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内容涉及华人闯南洋的冷酷与温暖、战争与和平、爱情与命运,有南洋客最底层的民间疾苦的真实书写,也有皇室贵胄政治生活近距离的呈现。
  •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死后,还会背上“窃国大盗”的帽子。他一生处心积虑,就为了把任何事情做得圆滑灵通,没想到天不遂人愿,他终究还是做了反面人物。客观地回顾袁世凯一生,我们会发现,他既不是一个愚蠢的人,也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相反,他是一个能力特别强,手段特别灵活的人。袁世凯一生历经大风大浪,总能像变色龙一样随时随地揣摩和适应着环境和潮流,为的是总站在正确的一边,他的站队艺术和应变心机很值得借鉴。畅销书作家姚尧将为读者揭秘袁世凯的发迹之路。
  • 赵佗

    赵佗

    本书介绍了秦朝将领的生平事迹。内容包括:秦拓南疆,屠睢裹尸;史禄凿渠,赵佗戍越;秦开三郡,番禺首县等。
热门推荐
  • 黄庭坚集

    黄庭坚集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曾任集贤校理、国史编修官、鄂州太守。在新旧党争中两度受谪,最后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终年六十一岁。有《山谷集》,一名《豫章集》。
  • 镜花水月录

    镜花水月录

    白云深处,天涯尽头,玄冥悠悠,上古创世三大神已不复再世。崩塌之际,存亡之秋,生死之时,谁来找回远古的神器,召唤三神拯救这陷入水深火热的世界?一场意外,H大哲学系学生阳珺霖被迫成了玄幻界第一门派镜花水月门的门主,从此踏上了茫茫救世之旅。斗争、救赎、眼泪、鲜血……当真相揭开,可曾有勇气面对这一切的一切?“你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最后,照顾好你自己。”
  • 洛克王国之迷之少女

    洛克王国之迷之少女

    一个少女来到洛克王国,她的身份是什么?她的到来是否给王国带来危险?
  • 名门绅士:地上情人

    名门绅士:地上情人

    已经有一个平民女友的卓起轩为了应付家人的催婚来了个缓兵之计找到了家世衰落的秦简假扮女友女友是一朵好单纯毫不做作的莲花(真,请不要怀疑)秦简只好扮演一个妖艳贱货扰乱民心然而……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独宠小逃妃:冷帝,霸道爱

    独宠小逃妃:冷帝,霸道爱

    旅游意外穿越?我擦!老天爷,你特么眼瞎了么?老娘如此善良,你特么竟然用雷劈我!崖底偶然救人?我靠!这牛叉闪闪的大人物,是不是应该主动抱大腿?进宫遭遇侍寝?我去!去告诉你们圣上,本夫人来大姨妈了,侍不了!面对狠毒昭仪?我绊!小样,敢给老娘使绊子,绊不死你老娘跟你姓!一朝落跑,被关入大牢,遭到狠毒昭仪报复,鞭挞、毁容、瞎眼……如此狠毒的报复,逼她立下毒誓:“今日,若我不死,不报此仇,誓不为人!”自此,为求无上权利,她以身心为筹码,与一国之君做交易,但却最终沦陷……在皇宫的权谋中差点葬身火海……五年后,她成了与神医齐名的邪医,带着自己的儿子,在江湖中混得风生水起……
  • 穿越与反穿越:雀之恋

    穿越与反穿越:雀之恋

    一场时空的交错,一场命运的安排她以妖精的身份来到了他的身边,她是被称为凤凰鸟的化身她有绝世的美貌,却单纯的有些愚笨他是江湖闻声色变的杀手他有魅惑的样子,却冷血的几乎无情,......她是被人羡慕的经纪人,近距离的接触,却觉得如此的遥远他是被人追捧的大明星,这陌生的时代,为她努力适应社会......
  • 出来偷情迟早是要还的

    出来偷情迟早是要还的

    也许,一个女人一生之中,都要当一次第三者。因为做过第三者,才会更加明白爱一个人是多么凄凉……
  • 徒儿,莫调皮

    徒儿,莫调皮

    十五岁前是神话,十五岁后成笑话。她,少年灵王,杀神威名响震四方。失踪归来,灵根尽毁,成为世人眼中的废人。笑话?何人敢笑,即便我云泷不能成灵修亦能大杀四方。原本以为平静到死的生活,却因收了个特别的徒儿……麻烦接连找上门,根本停不下来!话说,她那徒儿看她眼神似乎越来越不对劲……什么?要进一步升华我们的关系?徒儿,莫调皮……
  • 曾经,我们美好过

    曾经,我们美好过

    现在,我们回望过去,曾经,我们是那么美好。现在,我们仰望明天,可能充满阴霾。陪伴我们成长,也许只有黑暗。洁白,也许曾经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