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70600000003

第3章 绪论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风或空气动力的作用,并且创造了各种利用空气动力的方法和器械。

自汉、唐时代起,特别是元、明两代,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逐渐增多,中国的丝绸、陶瓷、纸、火药、罗盘针、印刷术等先后传播到亚洲和欧洲。中国人的航空技艺,如风筝、火箭、竹蜻蜓、“走马灯”等也随之流传到国外,成为外国人研究航空技术的重要参考。中国古代发明的风筝、火箭是世界公认的最古老的飞行器,是现代飞行器的原始雏形。

追溯航空发展的历史,古代中国人飞往蓝天的幻想延续了数千年之久,中国早期的航空活动和航空技艺发明,也曾有过许多光辉的成就,表现在航空的各个方面,出现了一些航空器的雏形,走在当时世界各国的前列。相传2000多年前战国时代的列子利用上升气流的作用驾风而行。《庄子·逍遥游》记载了这件事:“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嫦娥奔月是中国妇孺皆知的神话,“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即嫦娥)窃以奔月”(《淮南子·览冥训》)。约在战国至西汉时代成书的《山海经·海外南经》里有长翅膀的羽民记载;山东嘉祥县武氏石室,是距今1800多年前的后汉武氏坟墓,石室中的石刻壁雕,有两翼和四翼飞人;自公元4世纪以来形成的敦煌壁画,绘有许多著名于世的“飞天”形象。这些都反映了古人见飞鸟而思飞,或幻想长有翅膀飞向蓝天的愿望。春秋时萧史弄玉乘龙跨凤双双成仙飞去的故事,也体现了古人对无限天际的美好追求。郭璞在《山海经·海外西经》奇肱国注释中,说奇肱国“其人善为机巧,……能作飞车,从风远行”。传说奇肱飞车被汤所破,“不以示民”。这些神话和传说反映了古人征服天空的强烈愿望。

中国古时,除在许多小说、诗词和绘画中载有类似长翅膀的飞人和飞车的描绘外,还知道利用空气动力制作生产、生活用具和武器。相传4000多年前禹时,船上已经有帆和舵,帆是利用风的助力行船,舵在水中可以改变行船的方向。现代飞机上的尾舵可以改变飞行姿态,就类似船舵的原理。扇子、风扇、风车也都是利用风力做功,与螺旋桨的原理相类似。到了距今约1900年的东汉时,史学家班固修著的《前汉书·王莽传》中,记述了有人献奇术,用羽毛做成两只翅膀,从高处跃下,尝试滑翔飞行。这是人类有史可查的最早的滑翔记录。晋朝葛洪的《抱朴子·内篇·杂应》记载:“鸢飞转高,则但直舒两翼,了不复摇扇之而自进者,渐乘罡气故也。”罡气可理解为上升气流。这是对滑翔原理最早的阐述。

除了滑翔, 4000年前还出现了利用空气阻力的降落伞原型。《史记·五帝本纪》有:“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瞽叟偏爱后妻及其子象,听信后妻的谗言欲杀舜。有一天,“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杆而下去,得不死”。舜情急生智,抓住两个斗笠,似鸟张翅从粮仓上跳下。由于斗笠兜风,承受空气阻力,减缓了下落的速度,才救了他的性命。英国李约瑟博士指导下出版的《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中指出:“降落伞也是源于中国。”

2000年前,汉武帝时代淮南王刘安的门客们编写的《淮南万毕术》中记有“艾火令鸡子飞。”到了五代时期,莘七娘随夫去福建打仗时,将松脂灯用于军事联络上。松脂灯是用竹篾扎成方架,做成大灯,点燃置于托盘上的松脂,上升的松烟,把灯笼托起。到了元朝,曾使用带颜色的“灯球”当军事联络信号。松脂灯也称孔明灯,在民间流传范围很广。这些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热气球。

利用燃气驱动叶轮原理制成的“走马灯”(或叫“马骑灯”),则是从唐宋流传至今的一种民间花灯。“走马灯”是利用烛火上升热气,驱动纸制叶轮和立轴,立轴上辐射伸出的铁丝带动纸人纸马旋转。据《三国志》记载,火箭最早出现在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当时的火箭是把引火物绑在箭杆上射出去纵火。到了唐朝发明了火药,北宋时,火箭有了较快的发展。《宋史·兵志》等史书记述:公元970年(宋太祖开宝三年),“兵部令史冯继升等进火箭法”。近代喷气发动机原理和中国“走马灯”、火箭的基本原理相同,可以说“走马灯”和火箭是世界上最早的喷气发动机的雏形,只是它们尚停留在娱乐玩具和一般兵器的阶段。

“走马灯”和火箭的祖国是中国,风筝的故乡也被世界公认为是中国。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

被欧洲称为“中国陀螺”的竹蜻蜓,原是中国一种儿童玩具。它由一根竹棒和几个竹片构成,只要用两手夹住竹棒,使劲一搓,便能直窜天空。竹蜻蜓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只知从明朝起,已传入欧洲。西欧航空界的一些学者认为公元纪元以前中国就有了竹蜻蜓。

现代航空导航仪表中广泛应用的磁罗盘、陀螺和平衡环,其原型在中国古代已经出现。磁罗盘是由指南针演化发展而成的,指南针出现在中国的北宋时期。“司南”是指南针的原始。公元前3世纪初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中就有司南的记载。汉朝王充《论衡》中则有具体的描述。司南是由天然磁勺和地盘两部分组成的,勺底球状,用手拨动,静止时勺柄指向南方。陀螺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玩具,高速旋转时可以直立不倒。

纵观中国古代的航空技艺活动以及与航空有关的发明,上古时已知利用气流和空气动力,在出土的4000 年前仰韶时期新石器时代的文物中,就有了石制陀螺;2000年前有了风筝;王莽时代有人尝试滑翔;到了南宋以后,出现利用火药喷气反推力的地老鼠、起火和使用于军事上的火箭;还有降落伞、竹蜻蜓、“走马灯”、松脂灯、平衡环、风扇、风车,等等。可以说近代大部分的航空发明,都可以从中找到渊源,甚至具有了原始的雏形。但它们只停留在娱乐的玩具和一般兵器的阶段,没有进一步地发展成为现代的航空科学。究其原因,在于中国自从脱离奴隶制度进入封建制度以后,其经济、政治、文化长期处在发展迟缓的状态中。到了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同时也严重阻碍了包括航空在内的中国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在明朝中叶以后,中国的航空发展逐渐落后。而欧洲由于17—18世纪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了条件,特别是18世纪后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显著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因而载人升空的热气球、氢气球、飞艇和飞机都先后在西方研制成功。

中国近代航空事业起步并不晚。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门户洞开,西学东渐,国外航空知识也随之传入。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国内介绍氢气球、飞艇和飞机的文章、图画已屡见不鲜。1887年,天津武备学堂数学教习华蘅芳设计制造出一个直径5尺[1]的气球,灌入自制的氢气,试飞成功,这是中国第一次制造氢气球。1909年,冯如在美国制造飞机并试飞成功,这是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近代航空工业的开端。1910年,清政府委任留日归来的李宝焌和刘佐成在北京南苑建设厂棚,制造飞机,并在次年4月试造出一架飞机。这是中国近代飞机制造的萌芽,但不幸的是飞机在试飞时因发动机故障坠毁。1918年,北洋政府海军部在福州马尾海军船政局设立海军飞机工程处,从事水上飞机制造,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厂。

孙中山在领导革命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航空事业的重要性,指出发展航空的意义和前景,并为此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他曾组建革命航空队,在广州创建飞机装配厂,为中国的航空工业铺下了一块基石。他题写的“航空救国”“志在冲天”字字闪光。他是我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奠基者。

旅居海外的华侨子弟中很早就有人学习飞机制造和飞行。清末民初,中国派遣留学生到海外学习,其中不少人学习航空。冯如和王助便是这批人的典型代表。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我国东北,翌年又发动“一·二八”事变,轰炸并进攻上海。全国人民义愤填膺,“航空救国”的思潮席卷全国,公费自费出国学习航空的人数日益增多。在抗日战争期间,仅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简称航委会)派往美、英学习航空的就近1000人。在国内,除空军系统创办的培养飞行员和航空机械人员的学校外,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先后有10所大学设置了航空工程系,培养了不少航空科技人才。

在抗日战争前后的二三十年里,中国先后创办过20余所航空修理厂、五六所飞机制造厂和一所航空发动机制造厂,除主要修理和仿制外国飞机外,也自行设计制造过好几种型号的教练机、驱逐机和运输机,但批量都很小。当时,由于中国的基础工业非常薄弱,航空发动机、螺旋桨、仪表、机轮、钢、铝等重要部件、成品和原材料不能自给,依赖从国外进口,因此航空工业的发展必然困难重重。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由于日本侵略军的大举进攻,国土大量沦陷,工厂和学校一再搬迁,国际海陆交通线又被敌寇切断,航空工厂和院校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元气大伤,能维持就已经不错了,根本谈不上发展。

尽管如此,旧中国诸多航空仁人志士呕心沥血,历经磨难,前赴后继,在中国大地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他们所建立的技术基础虽然微薄,但对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起到了奠基的作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前培养的一批航空人才,对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厂、所、院、校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在1951年以后不到10年时间竟能相继成立许多航空厂、所和院、校,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光靠外援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正确估价历史,从中取得经验和教训,可以起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作用。

注 释

[1]. 1尺=0.33米。

同类推荐
  • 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

    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最早应用航空技术的国家之一,为人类航空探索曾做出重要贡献。从1909年冯如驾驶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动力飞机首飞成功开始,中国航空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历史。这样一个有着悠久航空历史的大国,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一部系统完整介绍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的专著。根据林左鸣董事长提出的编写中国航空工业史的要求,在航史编修办的组织下,作者孟鹊鸣查阅和考证了大量历史资料,经过两年的努力,编写完成了这部《中国航空工业史丛书·总史:中国近代航空工业史(1909-1949)》,填补了此项研究及出版领域的空白。
  • 危机与防范(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危机与防范(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本书对自然灾害危机、人身安全危机、财产安全危机、心理危机、公共卫生安全危机等方面,阐述了常见生存危机的防范与应对方法。本书旨在通过强化生存意识、提高生存技能、强调珍爱生命,从生存教育的角度,突出生存能力的培养,拓展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
  • 山西面制品加工技术

    山西面制品加工技术

    本书共分十一章,阐述了山西面制食品的历史文化、发展趋势、原辅料和加工方法。根据山西面食取材多样的特征分不同章节,详细介绍了以小麦粉、玉米面、荞麦面、莜麦面、高粱面、黍米面、马铃薯淀粉、豆面、糯米面等为主料的面食制品的原料与配方、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产品特色。书中所述具体品种涵盖山西省各市县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食品,内容详尽,种类齐全。本书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原则,条理清晰,结构合理,易于理解,可供城乡居民家庭、面食加工企业、个体户加工作坊、食品餐饮以及商业等部门从业人员阅读参考。
  • 108分钟改变世界

    108分钟改变世界

    本书为2011年4月,俄罗斯为尤里·加加林完成“人类首次太空飞行108分钟”50周年而出版的纪念图书。全书共分7章。分别介绍火箭的故事;苏联航天器发射场的创建;控制系统和飞船的研制过程;宇航员的选拔;加加林飞行的整个经过;飞行成功后全世界的庆祝盛况。书后还附有关于加加林飞行的最新解密官方文件资料。
  • 世界在变小与现代交通

    世界在变小与现代交通

    在21世纪到来之际,科学家们预测了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新的突破点。从汽车工业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率先采用各科学领域发明的新技术,并使这些技术更加完美。
热门推荐
  • 魔因

    魔因

    曾经的魔罗罪犯,得到了出狱的机会,从恶魔变成奶爸,经历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
  • 最美盛夏遇见你

    最美盛夏遇见你

    假如离别是为了重逢,幻想一切是早已预算好的结局,为什么又要邂逅更温暖的一个人,像夏日里最凉爽的清风,微风拂过,树梢发出声响。她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放下那个人,对他说:“我爱你!”那年盛夏,最美邂逅你,是我最大的幸福。
  • 快穿之生命不息,反攻不止

    快穿之生命不息,反攻不止

    “你想重生吗?”冰冷的语气,说着诱人的话。“不想。”“……”这叫它怎么答?少年,你太任性了!说好的套路呢?!
  • 时日悠然

    时日悠然

    穿越文,非一般穿越疑似推理疑似仙侠疑似武侠拥有历史BUG无数希望大家不要太挑剔……内容不血腥,比较轻松,就是人物关系有些复杂
  • 思芳泽

    思芳泽

    他是溱国年轻有为的皇帝,手握皇权,万人敬仰,谁人不服,斩!可曾想过他霸道专权后的绕指柔,可曾想过他枭雄天下的呆萌蠢魅?她是溱国最惊艳貌美的的皇后,执掌后宫,顶礼膜拜,谁人不尊,灭!但可曾想过她母仪天下后的高傲冷漠。皇后不鸟皇帝,皇帝桑心ing~“哼,朕一定要一亲芳泽!”嘟嘴~(颜染沫←作者君:那也要看你有没有那个本是咯。)这是一段说搞笑但很虐心的生死恋,他们之间经历了很多,磨难了很多,只为相守一生一世。
  • 我做“小三劝退师”这些年

    我做“小三劝退师”这些年

    “小三劝退师”是我多年从事的职业,解救了许多家庭,抚慰了无数心灵。愿天下所有的人们都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 最后的讯号

    最后的讯号

    没有惊心动魄、没有穿越、没有魔法、没有玄幻,很老套的故事。地球上的人们为了生存,不停地寻找出路,与病毒、超级细菌、独裁作斗争。当全球统一的时候,世界上就再也没有战争了。生化、核武、基因似乎都变得非常遥远,连可控的人工智能都出现了,还有什么是人类担心的呢?欢迎大家进入我的讨论群提提意见、畅所欲言,群号码是314253741
  • 跟专家学心理减压

    跟专家学心理减压

    让我们的心灵放轻松,什么是生活?有人这样解释:“生活,生活,生下来就得干活。”其实它从一定意义上确实说明了生活的内涵,那就是我们每个人,每个阶段,都需要有承担,这也是做人的要义之一。
  • 一曲离人歌—古剑
  • 迷爱之伤:男神的爱很别致

    迷爱之伤:男神的爱很别致

    女子双手托腮,一脸认真的问正坐在她面前看书的男人“你说我们的爱情是什么模样的?”男人修长白皙的手指翻动书页,发出轻微的响声“你的模样。”“哦~那我们的爱情的模样真的挺好的。”女子一脸的自信。男人微蹙眉头,侧头微笑着看着她“看来我把你宠得太过了。”“我不介意再过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