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32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按文化形态划分,世界有五大文化圈,分别是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传统,经历了文艺复兴的西方文化;以斯拉夫民族为主体的东正教文化;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体的伊斯兰文化;以印度以及东南亚诸国信仰的佛教文化;再就是以中国的儒家思想为传统文化的东方儒教文化。

每个文化圈里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宗教,有的甚至成为国教。例如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教;印度、柬埔寨、泰国的佛教,等等。中国的孔孟之道不是宗教,但是就其思想统治的普及和深远、人们对其虔诚的程度而言,不亚于任何一种宗教。所以东方文化也被称之为儒教文化圈。

每种文化都把自己的核心理念浓缩为非常简单的图腾。例如基督教、天主教的十字架,佛教的木鱼和袈裟。中国的传统图腾就是龙和凤。龙凤呈祥。

尽管学术界有人提出疑义,但龙却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

“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认同。

当然,“龙”的形象是一种虚构,来源于先民狩猎生涯对众多动物的崇拜。远在汉代,王充就指出了这一点。但是,它却是东方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人们重要的精神支柱之一。

当我们徜徉于九龙壁前,漫步于紫禁城中,或伫立在太和殿内时,威武神奇、神态各异的龙的形象,使人有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真像它们就要喷云吐雾、腾空而去。但科学与理性告诉我们,龙是一种虚构的神物,它的形象是吸收了许多动物形象中最神奇的部分组合而成的。汉代学者王充说,龙的角像鹿,头如驼,眼睛如兔,颈如蛇,腹似蜃,鳞如鲤,爪似鹰,掌如虎,耳朵像牛。龙的这种“综合虚构”造成了它简直就是“东方文化的‘十字架’”。

跟它紧密联系却又迥然异趣的是“鸟文化”,它的图腾是“凤”。

闻一多先生在他的一篇专门谈论龙风的文章中这样说道:“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为在‘鲧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人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我说原始夏人和原始殷人,因为历史上夏殷两个朝代,已经离开图腾文化时期很远,而所谓图腾者,乃是远在夏代和殷代以前的夏人和殷人的一种制度和信仰),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在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凤”的人,是中国大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孔子,他所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思想,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社会、政治、文化、伦理道德等方面,而且对世界文化思想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古代思想家老子就以凤凰来比喻孔子,据《庄子》中记载:“老子见孔子从弟子五人,问曰:‘前为谁?’对曰:‘子路为勇。其次子贡为智,曾子为孝,颜回为仁,子张为武。’老子叹曰:‘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所居积石千里,天为生食。其树为琼枝,高百仞,以缪琳琅开为实。天又为生离珠,一人三头,递卧递起,以饲琅开。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诗经·商颂·玄鸟》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孔子是鲁国人,而他的祖先是宋国人,也是殷商后裔,所以享有“凤”的盛誉。

显而易见,东方文化中既有龙文化,又有鸟文化。

胶东半岛是山东的一部分,胶东人与孔子可以称为同乡。就文化形态而言,应当属于“鸟文化”,可惜历来对这个问题研究得很不够,甚至把儒家文化简单地归结为龙文化的附属文化,这是因为白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为帝王所用,成为正统文化的重要支柱,掩盖了文化的本质。

龙文化很快衍变为帝王文化。

在广大的中原地区建立起一系列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他们推崇的弱肉强食的狼图腾,对一切异端都在讨伐之列。我是宇宙的核心,文化也好走极端,形而上学猖獗。

龙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几乎无处无之。在中国的各个省区,都有与龙相关的名胜古迹或山川湖泊,每处都有一段美妙的传说故事。龙与不少行业也有联系,这些行业往往以与龙有关的对联作为行业的标志。这些对联对仗工整,音律和谐,用语精巧,读来妙趣横生。这里仅举几例:

广搜百代遗编,迹追虎观

嘉惠四方来学,价重龙门

——书店联

海市云深,蚊人衔宝;

蓝田玉暖,龙女量珠。

——珠宝店联

技擅雕龙,是君子器;

功成刻鹄,有高人风。

——竹刻店联

金匾秘书藏万卷,

龙宫禁方有篇。

——医家联

白雪纷纭磨雀麦,

黄龙变幻化龙须。

——面食店联

名山藏麝友,

雅座揖龙宾。

——纸墨店联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

——茶叶店联

龙文化如此强势,不仅为帝王情有独钟,而且普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唯中原地区龙象万千,而且穷乡僻壤,也以“龙”为偶像,似乎东方文化就是“大一统”的龙文化。

但是,还有“凤文化”,由“鸟崇拜”衍变而来的“凤文化”,在边缘地区独立发展着。

有关学者认为,凤凰是古代先民的一种鸟图腾崇拜。从对凤凰的形象来看,是融合了古时各个不同氏族所崇拜自然物的特征,结果出现了“凤凰”这一美的图腾。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历法在农时中占主导地位,古时便以“凤鸟氏”作为管理历法的第一官职。黄帝的儿子少皋,是剡国君主剡子的祖先。鲁昭公十七年,他到鲁国访问时,鲁昭公问他:“少皋氏为何叫做鸟官名呢?”剡子回答:“少皋是我的祖先,他登位时有凤凰飞来祝贺,为了纪念鸟,便以各种鸟命名各种不同的官职,凤鸟氏,是管理历法的官。”

龙、凤凰、麒麟、龟,被称为“四灵”,除了龟以外,其他三种谁也没有见过。然而,从古至今,凤凰那美好吉祥的形象却深深留在民间大众的心中,世世代代被人们称赞着,歌颂着。因自然界中无凤凰这种鸟,我们只能从古代的有关典籍中领略凤凰的形象美姿,如《尔雅》郭璞注:“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山海经图赞》上说凤凰有五种像字纹路:“首纹日德,翼纹日顺,背纹日义,腹纹日信,膺纹日仁。”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雨弱水,莫(暮)宿风(丹)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书中引用黄帝的臣子天老的话说:“凤之象也,鸿前麟后,蛇颈鱼尾,鸯思(腮),龙纹虎背,燕颔鸡喙,五色备举。”对于集众动物大成之美的凤凰,有关学者认为,凤凰是古代先民的一种鸟图腾崇拜。从对凤凰的形象来看,是融合了古时各个不同氏族所崇拜自然物的特征,结果出现了“凤凰”这一美的图腾。

所以,从古至今,凤凰那美好吉祥的形象深深地留在民间大众的心目中,世世代代被人们称赞着,歌颂着。它与龙文化一样,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然而,渐渐地两者的位置出现了变化,尤其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龙成了历代帝王的“图腾”,其他任何人是不能用的。而凤则降为附属的位置,用于皇后嫔妃等。到了清代慈禧太后时,她为突出自己,便一改龙凤的位置。清东陵慈禧太后墓宫中的壁画,都是凤在上,龙在下,与其他墓宫的龙凤图截然不同。深受人们青睐的凤凰走进民间,受到老百姓的喜爱,在衣食住行方面到处都有凤的身影,如穿戴有凤冠、凤鞋、凤钗;吃有凤翅、凤爪;住有凤楼;节日或婚娶喜庆时,剪个凤凰贴在室内,满堂生辉;出行有凤辇、凤扇;吹奏有凤笙、凤箫等;还有龙飞凤舞、龙凤呈祥、凤毛麟角等成语;给女孩子起名,如凤翔、凤丽、凤云、凤君、文凤、金凤、银凤、丹凤等。特别是凤的精神鼓舞着女性的崛起,生活在穷山僻壤的众多女子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敢于拼搏奋斗,与时俱进,成为时代的佼佼者,人们便赞美她们是“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与龙文化相映成趣的是在广大边缘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却茁壮成长着另一种形态的文化——凤文化。子不语怪、力、乱、神,山东是孔孟之道的发祥地,这里更热衷于建立礼仪之邦。历史的发展使得这里圣人迭出,大有压倒“龙文化”之势。兵圣孙子是山东人,书圣王羲之是山东人;就是那被神化了的智慧之圣诸葛亮,还是山东人。处于边陲的山东,鸟文化在被挤压中顽强地发展着,养育着杰出的人才,令人刮目相看。孔孟之道更热衷于建立礼仪之邦。胶东地处边缘,它同样是凤文化的发祥地,同时也有着自己的发展史,尽管它非正统,被挤压,不断地被边缘化。

但是从大量的考古发现来看,胶东先民的鸟崇拜已经达到了几近痴迷的程度,而且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据可查的就是地名。

凤凰是百鸟之王,成为民间最大的吉祥物。在民间具有最圣洁的信仰。地名都图个吉祥,于是就出现了耐人寻味的现象:在中原大地之外的地方,形胜之地叫凤凰山、凤凰岭、凤凰谷、落凤坡。这些地方如果在中原,则多半会改为龙岗、龙门、龙须谷。

烟台擅山海之胜,在东西通衢之侧有一个凤凰台;在南北大道附近有一座凤凰山。

总而言之,“鸟文化”是一个模糊概念,相对于中原文化,它是指在边缘地区独立发展又不断与中原文化互相交融的文化体系;相对于帝王文化,它明显地有着非暴力倾向,在文化观念上更接近民众;相对于主流文化,它在最初以及后来的若干历史时期是“非帝王之术”,因而常常被“边缘化”。但是文化现象是复杂的,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它的某些部分又可能被统治者所利用,或者加以改造而利用,上升为主流文化,或者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同类推荐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节俗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节俗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
  •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外文化交流史

    本书系统探讨了自先秦至1999年的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说是首次对21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全面巡礼和总结。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这是一部很有品位的学术佳作。
  • 安全灯谜集萃

    安全灯谜集萃

    本书收入的各类安全灯谜,为分上下两编。上编以安全题材为谜面,下编以安全题材为谜底,为了便于读者对灯谜的理解,作者对大部分谜作加了简注。同时,为了普及灯谜知识,帮助读者提高猜谜、解谜能力,作者专门编写了《猜灯谜的基本方法》和《猜带“格”灯谜的要领》两部分,分别介绍了24种猜谜方法和36种谜格知识,每种猜谜方法和谜格知识,都用3条灯谜为例进行讲解,形象直观,易懂好记。
  • 中华典故(第九卷)

    中华典故(第九卷)

    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笔画多少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热门推荐
  • 影子的那一生

    影子的那一生

    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陈珂躺在病床上望着医生忙忙碌碌的身影,听着自己心电图的滴滴声,想着自己好不容易大学五年学医毕业,成为一名实习医生,终于摆脱寒窗苦读的束缚,可这该死的病痛却又是那么突然的来临,看着自己床边的影子。陈珂有些头脑发昏,已经虚脱的没有继续抱怨,呆呆的看着自己床边的影子。
  • 来自异世界的星星

    来自异世界的星星

    我们的世界之外,还有其他的世界吗?充满了奇幻和未知,有竞争,有战斗!能否在这个世界成为强者,那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 金口才全书·好口才好主持人

    金口才全书·好口才好主持人

    本书内容包括:“主持人口才的六字心诀”,“加减口才术的基本模式”,“口才的六大加法”,“加减平横术”等。
  • 心尖独宠:总裁情深不浅

    心尖独宠:总裁情深不浅

    一张结婚证书,把他们捆绑在一起。人前,他是高高在上的总裁,但是却给了她极致的荣宠。但当她纯粹的爱上,却是要离开的时候……三年后,她再次归来,命运使然,两人再次纠缠在一起。云南潇摸摸嘴唇:“差强人意,如果用你来抵三十万,真不知道我俩是谁吃亏。”“谁说我会让自己来抵债了?我根本没有同意!”她气呼呼的:“你放心,三十万我肯定会还给你的!”
  • 最强驱魔达人之黄小邪

    最强驱魔达人之黄小邪

    黄小邪,驱魔一族旁支分系,修炼神秘秘术后,大战其他驱魔族正统世家,最终成为地球最强驱魔达人的故事。斗同类,战妖族,需要的是实力,更需要的是智慧和信心,跟着黄小邪一起成长到最强吧!
  • 中学生课外阅读:被风吹走的快乐

    中学生课外阅读:被风吹走的快乐

    这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精品小小说集,从刘国芳的小小说中,我们不难看出,作家对小小说这一独特文体的审美把握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精短的篇幅里,浓缩了丰富的生活容量,淋漓尽致的情感表达,读之,让人有一种审美愉悦,精神得到释放,心灵回归了本真状态,读刘国芳的小小说,是一种享受,一种审美的享受,一种悦神悦志的享受。刘国芳对生活进行高度的审美把握,对生命、人性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层面,创造出如此有意味的作品。著名小小说评论家刘海涛说:“刘国芳的名字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小小说发展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 我们爱狼

    我们爱狼

    《我们爱狼》用朴实无华的笔触,从一个个温暖感人的小故事中,讲述了人间的真善美。情节生动, 笔调幽默,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构新奇。读者可以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个赞叹中捕捉 到小小说的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 ,一种新鲜的思想。
  • 巫道御魔

    巫道御魔

    相传,在上古时代,世界并不属于人类,而是属于一种唤作‘魔’的生物。而人类,不过是机缘巧合之下,偶然出现的物种,他们的生命脆弱不堪、他们的力量弱小无比。他们只是万物的奴隶,是万物用以充饥的食粮。可是。一切,在那个时代,也因人类的出现,出现巨大的变化。
  • 不离坞

    不离坞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汝道不弃,吾必不离。
  • 河东狮追夫:家有悍妃(完结)

    河东狮追夫:家有悍妃(完结)

    七岁起被她欺压,十七岁终于想出一条妙计,给她找个更加凶悍的相公,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嘿嘿。谁知她捷足先登,向太后要了他去,555洞房花烛夜,她拎着他的耳朵逼他写下三条婚规。惹不起,咱还躲不起吗?装聋、扮哑,再不然出家、上战场,十八般武艺,七十二端变化,全是为了那三条婚规。第一条:完全绝对无条件服从娘子第二条:同上第三条:还是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