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07500000008

第8章 论语道德(1)

【本篇引语】

本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原文】

4.1 子曰:“里仁为美①,择不处仁②,焉得知③?”

【注释】

①里仁为美:里,住处,借作动词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②处:居住。

③知:音zhì,同智。

【译文】

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评析】

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

【原文】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②,知者利仁。”

【注释】

①约:穷困、困窘。

②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译文】

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评析】

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原文】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①人,能恶②人。”

【注释】

①好:音hào,喜爱的意思。作动词。

②恶:音wù,憎恶、讨厌。作动词。

【译文】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评析】

儒家在讲“仁”的时候,不仅是说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一方面。当然,孔子在这里没有说到要爱什么人,恨什么人,但有爱则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只要做到了“仁”,就必然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原文】

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评析】

这是紧接上一章而言的。只要养成了仁德,那就不会去做坏事,即不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恶,也不会骄奢淫逸、随心所欲。而是可以做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的善事了。

【原文】

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评析】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原文】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评析】

孔子特别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尤其是养成仁德的情操。但当时动荡的社会中,爱好仁德的人已经不多了,所以孔子说他没有见到。但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要靠个人自觉的努力,因为只要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的。

【原文】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

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评析】

孔子认为,人之所以犯错误,从根本上讲是他没有仁德。有仁德的人往往会避免错误,没有仁德的人就无法避免错误,所以从这一点上,没有仁德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相似的。这从另一角度讲了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原文】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评析】

这一段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孔子所说的道究竟指什么,这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我们的认识是,孔子这里所讲的“道”,系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这主要是从伦理学意义上说的。

【原文】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评析】

本章和前一章讨论的都是道的问题。本章所讲“道”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原文】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①也,无莫②也,义③之与比④。”

【注释】

①适:音dí,意为亲近、厚待。

②莫:疏远、冷淡。

③义:适宜、妥当。

④比:亲近、相近、靠近。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义之与比。”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友善,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本章谈论的仍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原文】

4.11 子曰:“君子怀①德,小人怀土②;君子怀刑③,小人怀惠。”

【注释】

①怀:思念。

②土:乡土。

③刑:法制惩罚。

【译文】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寻访“画儿韩”

    寻访“画儿韩”

    画儿韩和甘子千曾是一对擅鉴古玩字画的好友。解放前,混迹于市井的小报记者那五安排了一场恶作剧,使他们之间产生了隔阂;画儿韩被迫离开文物界。@解放初期,政府有关部门打算录用画儿韩,却因甘子千个人得失作祟,没能成功。十年浩劫后,文物界人才荒芜,青黄不接,甘子千怀着内疚和忏悔,想到了画儿韩。于是他不顾重病在身,四处寻访,终于如愿以偿。
  • 泣血孤王

    泣血孤王

    谁知道这家伙下一步会做什么!新人新书求关注,求评价
  • 梦续红楼之溶黛心

    梦续红楼之溶黛心

    碎雪砌竹清影透,茫茫的雪迹,她雪色的衣襟染了白花。低回惊梦,梦若千年,沧海桑田。离了潇湘馆,失了篱下魄;明了玲珑心,澈了嫣然笑。她是雪中一抹浅碧,月下一凝软玉,淡却的是兄妹情,溶化的是黛玉心。她一身孤高傲骨,一袭清高气韵,一怀暖意柔情。叹,亲疏人散。郁,天寒地患。悲,虚情伪笑。愁,几多是非。原是个多事之秋。试看满心叹郁悲愁,缘何融为溪水,潺潺缓缓。
  • 妖尸异闻录

    妖尸异闻录

    主角是一个超没用的大叔老僵尸,但是这位大叔却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可怕的故事,那便是这僵尸一生的纪录,名曰:妖尸异闻录。
  • 杀手蛇帝

    杀手蛇帝

    八年之前,父母绝命突击保下爱子性命,八年之后,小子再入杀手界,历经万难,终报大仇。青龙一战惊天下,白虎万里杀一人。朱雀百死还复生,玄武一盾傲乾坤。
  • 轮回千年缘

    轮回千年缘

    一场车祸导致一个大一女生何小甜意识穿越到大唐贞观年间,变成了苏州一家丝绸织纺老板林欣荣的千金林雨瑶。当时林家经济不稳,眼看就要破产,但是一位扬州巨富杨宏愿意资助林家,条件是必须让林家的女儿林雨瑶嫁给杨宏的小儿子杨天宇。身为何小甜的林雨瑶当然不愿意,但是她怎么可能拗得过林欣荣呢,还是被强行送上花轿送往扬州……
  • 穿成野怪怎么破

    穿成野怪怎么破

    看看别人穿越网游不是自带金手指的强大NPC,就是某某VIP,最不济的也是个正常人物吧?为什么我就穿成了一只野怪?还是那种最低级,网游新开服大家都会抢着虐的野怪?哦,穿成野怪也事实上也没有多大关系。瞧瞧,系统又发布任务了:消灭两名新手玩家。不说了,我要去完成任务了。
  • 云杜故事

    云杜故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专情霸道总裁恋上花心少女

    专情霸道总裁恋上花心少女

    霸道总裁一个却偏偏,喜欢一个花心萝卜,不过想的总是那么完美,现实总是不易的,想把她搞到手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 不生病的吃法:让20种常见疾病远离你(下)

    不生病的吃法:让20种常见疾病远离你(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怎样填饱肚子的问题上,而是如何合理选择食品以满足机体的各种营养需要,从而获得健康。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由于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发病率不仅居高不下,而且还在不断攀升。这一方面是由于现代人日益加大的工作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饮食。俗话说: 人食五谷杂粮,孰能无疾。”有很多人在匆忙中就餐,或者随便吃点快餐,或者吃点方便面,或者干脆不吃、偏食、饮食不平衡、饮食不合理等都是导致人体疾病的罪魁祸首。看来,饮食对于人们保持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到各种食物的合理搭配,才能使人体得到各种营养,满足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