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07500000006

第6章 论语八佾(1)

【本篇引语】

《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原文】

3.1 孔子谓季氏①,“八佾②舞于庭,是可忍③,孰不可忍也!”

【注释】

①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

②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③可忍:可以忍心。一说可以容忍。

【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评析】

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原文】

3.2 三家①者以《雍》彻②。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③,奚取于三家之堂④?”

【注释】

①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家: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代,又称“三桓”。

②《雍》:《诗经·周颂》中的一篇。古代天子祭宗庙完毕撤去祭品时唱这首诗。

③相维辟公,天子穆穆:《雍》诗中的两句。相,助。维,语助词,无意义。辟公,指诸侯。穆穆:庄严肃穆。

④堂:接客祭祖的地方。

【译文】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评析】

本章与前章都是谈鲁国当政者违“礼”的事件。对于这些越礼犯上的举动,孔子表现得极为愤慨,天子有天子之礼,诸侯有诸侯之礼,各守各的礼,才可以使天下安定。因此,“礼”,是孔子政治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范畴。

【原文】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评析】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原文】

3.4 林放①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②也,宁戚③。”

【注释】

①林放:鲁国人。

②易:治理。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仪式办理得很周到。一说谦和、平易。

③戚:心中悲哀的意思。

【译文】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评析】

本章记载了鲁人林放向孔子问礼的对话。他问的是:礼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孔子在这里似乎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但仔细琢磨,孔子还是明确解答了礼之根本的问题。这就是,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

【原文】

3.5 子曰:“夷狄①之有君,不如诸夏②之亡③也。”

【注释】

①夷狄: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开化,缺乏教养,不知书达礼。

②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的自称。

③亡:同无。古书中的“无”字多写作“亡”。

【译文】

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评析】

在孔子的思想里,有强烈的“夷夏观”,以后又逐渐形成“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在他看来,“诸夏”有礼乐文明的传统,这是好的,即使“诸夏”没有君主,也比虽有君主但没有礼乐的“夷狄”要好。这种观念是大汉族主义的源头。

【原文】

3.6 季氏旅①于泰山,子谓冉有②曰:“女③弗能救④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⑤乎?”

【注释】

①旅:祭名。祭祀山川为旅。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

②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29岁。当时是季氏的家臣,所以孔子责备他。

③女:同汝,你。

④救:挽求、劝阻的意思。这里指谏止。

⑤林放:见本篇第4章之注。

【译文】

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评析】

祭祀泰山是天子和诸侯的专权,季孙氏只是鲁国的大夫,他竟然也去祭祀泰山,所以孔子认为这是“僭礼”行径。此章仍是谈论礼的问题。

【原文】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①乎!揖②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注释】

①射:原意为射箭。此处指古代的射礼。

②揖:拱手行礼,表示尊敬。

【译文】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评析】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君子无所争”,即使要争,也是彬彬有礼的争,这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谦逊礼让而鄙视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这是可取的。但过于强调谦逊礼让,以至于把它与正当的竞争对立起来,就会抑制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成为社会发展的道德阻力。

【原文】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①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②。”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③,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释】

①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前两句见《诗经·卫风·硕人》篇。倩,音qiàn,笑得好看。兮,语助词,相当于“啊”。盼:眼睛黑白分明。绚,有文采。

②绘事后素:绘,画。素,白底。

③起予者商也:起,启发。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

【译文】

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评析】

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的内心情操。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于仁的道德情操。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

【原文】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①不足徵②也;殷礼吾能言之,宋③不足徵也。文献④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注释】

①杞:春秋时国名,是夏禹的后裔。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②徵:证明。

③宋:春秋时国名,是商汤的后裔,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④文献:文,指历史典籍;献,指贤人。

【译文】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评析】

这一段话表明两个问题。孔子对夏商周代的礼仪制度等非常熟悉,他希望人们都能恪守礼的规范,可惜当时僭礼的人实在太多了。其次,他认为对夏商周之礼的说明,要靠足够的历史典籍贤人来证明,也反映了他对知识的求实态度。

【原文】

3.10 子曰:“禘①自既灌②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③。”

【注释】

①禘:音dì,古代只有天子才可以举行的祭祀祖先的非常隆重的典礼。

②灌:禘礼中第一次献酒。

③吾不欲观之矣:我不愿意看了。

【译文】

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

【评析】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的等级名分,不仅活着的时候不能改变,死后也不能改变。生时是贵者、尊者,死后其亡灵也是尊者、贵者。这里,他对行禘礼的议论,反映出当时礼崩乐坏的状况,也表示了他对现状的不满。

【原文】

3.11 或问禘之说①,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②乎!”指其掌。

【注释】

①禘之说:“说”,理论、道理、规定。禘之说,意为关于禘祭的规定。

②示诸斯:“斯”指后面的“掌”字。

【译文】

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评析】

孔子认为,在鲁国的禘祭中,名分颠倒,不值得一看。所以有人问他关于禘祭的规定时,他故意说不知道。但紧接着又说,谁能懂得禘祭的道理,治天下就容易了。这就是说,谁懂得禘祭的规定,谁就可以归复紊乱的“礼”了。

【原文】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译文】

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评析】

孔子并不过多提及鬼神之事,如他说:“敬鬼神而远之。”所以,这一章他说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样,并非认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强调参加祭祀的人,应当在内心有虔诚的情感。这样看来,孔子主张进行的祭祀活动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

【原文】

3.13 王孙贾①问曰:“与其媚②于奥③,宁媚于灶④,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⑤,无所祷也。”

【注释】

①王孙贾:卫灵公的大臣,时任大夫。

②媚:谄媚、巴结、奉承。

同类推荐
  •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沙弥罗经

    沙弥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甲申战事记

    甲申战事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任光禄竹溪记

    任光禄竹溪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续幼学歌

    续幼学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遇到妖男王爷

    遇到妖男王爷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富家女,黑带,柔带是她最自豪的,那天是他父亲给她从小的未婚夫,也不知怎么的那天的晚上很暗,突然,天空划过一个很亮的东西,直朝她的脑门来,眼前一黑,当她再次醒来,她已是林家的四小姐她是林家的小姐林婉如,而他是人人害怕的鬼面王爷凤玉清,母亲看着爹爹不再把他赶出了林家,当鬼面王爷遇到林家小姐会如何,
  • 王源之左手牵右手

    王源之左手牵右手

    哎,王先生,还记得17岁那年的植树节吗?你说,只要我不离开你,你就永远不会离开我,可是……你究竟什么时候回来?你好慢哦……不过,没关系……
  • 守护甜心之心殇泪绝

    守护甜心之心殇泪绝

    恨的背叛,王的力量,她的悲伤,神的复仇,少女的恨意,她,卷土重来……
  • 女帝倾城:王爷,本皇卖了你

    女帝倾城:王爷,本皇卖了你

    当二十一世纪的杀手之冕穿越到一代女太子身上,一路见神杀神,遇佛杀佛,却不料惹了一只极品妖精。“卖王爷咯,这只王爷可以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文能武能卖萌,价格绝对便宜,重点是能暖床!”某女开卖。某男黑着一张脸,杀气腾腾,“你敢,嗯?”传闻明国战神嫁给了东晋前太子。孔云墨:……等等,为什么是我嫁?某女:嫁给我你有什么问题吗?某男坏笑:夫人说的是,谁娶我我就吃了谁!季淮灵:……原来她娶了一条猛兽!季淮灵(欲哭无泪):我能换人不?
  • 左心房的爱

    左心房的爱

    公告:考虑很久,偶终于下定决心,更改用户名。所以这篇文文需要重新发表,而且偶还把书名改为《爱在左心房》。给亲们带来不便,偶很抱歉,亲一定要原谅啊。偶鞠躬,并恳请亲们继续支持。她,喜欢上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人。他误会了她,他没有解释。因为她不想,不想他知道后难过。于是她——一个患有严重心脏病的女孩,选择了默默离开。没有解释,就像人的心脏长在左侧,一切只因人生而向左!当知道一切的他,会怎么做?他们还有缘吗?爱情,永恒的话题,他们的爱情会如何?
  • 无法捕捉你在我心里

    无法捕捉你在我心里

    你是此生最美景,我愿长醉不复醒,我愿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诉说自己的内心,事实上当你在阅读这篇故事的时候,是在阅读的我一种心情,为我们这些美好的记忆去留下一些美好的文字,或许是我的本能反应。
  • tfboys那一时

    tfboys那一时

    里面是三位女主角看到tfboys走过,就喜欢上了他们。
  • 江山画美人

    江山画美人

    朝为苦公子,暮登权臣座,这其间的岁月成就了他的冰冷嗜血,残忍之下,是蒙受沧桑的孤独脆弱和只为她一人的温柔入骨。倾城佳人,身负血海深仇后,褪去了天真无邪,当爱情、友情、亲情交织,她的选择是什么?那高高在上的无双君王,夜夜对月凝望,白玉阶上,撒了多少美酒,不过为情所困。那病弱的公主,纵然是仙人之姿,最终也是嫣红染了淡青宫装,能策马疾驰在宫外的梦,碎了一地。那些皇宫风云,江湖奇传,与那人有何干系?红尘可笑,痴情无聊,不知多少人甘之如殆。
  • 玺欢原来很简单

    玺欢原来很简单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的偶然邂逅吗?记得那时天空很蓝很蓝,我躺在草地上,喊着我喜欢的你的名字,我知道那不会是最后一次。
  • Our Village

    Our Vill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