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99500000006

第6章

故古者圣王唯而以尚同以为正长,是上下情请为通,上有隐事遗利,下得而利之,下有蓄怨积害,上得而除之。是以数千万里之外有为善者,其室人未褊知,乡里未褊闻,天子得而赏之。数千万里之外有为不善者,其室人未褊知,乡里未褊闻,天子得而罚之。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淫暴,曰:天下之视听也哉神。先王之言曰:非神也,夫唯能使人之耳目助己视听,使人之吻助己言谈,使人之心助己思虑,使人之股肱助己动作。助之视听者众,则其所闻见者远矣。助之言谈者众,则其德音之所抚循者博矣。助之思虑者众,则其谈谋度速得矣。助之动作者众,即举其事速成矣。

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济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无他故异物焉,曰: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是以先王之书《周颂》之道之曰:载来见彼王,求厥章。则此语古者国君诸侯之以春秋来朝聘天子之廷,受天子之严教。退而治国,政之所加,莫敢不宾。当此之时,本无有敢纷天子之教者。《诗》曰: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载驰载驱,周爰咨度。又曰:我马维麒,六辔若丝。载驰载驱,周爰咨谋,即此语也。古者国君诸侯之闻见善与不善也,皆驰驱以告天子,是以赏当贤,罚当暴,不杀不辜,不失有罪,则此尚同之功也。

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请将欲富其国家,众其人民,治其刑政,定其社稷,当若尚同之不可不察,此之本也。

尚同下

子墨子言曰:知者之事,必计国家百姓所以治者而为之,必计国家百姓之所以乱者而辟之。然计国家百姓之所以治者,何也?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何以知其然也?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是明民于9善非也。苟若#10明于民之善非也,则得善人而赏之,得暴人而罚之也。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上之为政也,不得下之情,则是不明于民之善非也。若苟不明于民之善非,则是不得善人而赏之,不得暴人而罚之。善人不赏而暴人不罚,为政若此,国众必乱。故赏不得下之情,而不可不察者也。

然计得下之情将奈何可?故子墨子曰:唯能以尚同一义为政,然后可矣。何以知尚同一义之可而为政于天下也?然胡不审稽古之治为政之说乎?古者天之始生民未有正长也,百姓为人。若苟百姓为人,是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千人千义,逮至人之众不可胜计也,则其所谓义者亦不可胜计。此皆是其义而非人之义,是以厚者有阙而荡者有争。是故天下之欲同一天下之义也,是故选择贤者,立为天子。天子以其知力为未足独治天下,是以选择其次,立为三公。三公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左右天子也,是以分国建诸侯。诸侯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治其四境之内也,是以选择其次,立为卿之宰。卿之宰又以其知力为未足独左右其君也,是以选择其次,立而为乡长家君。是故古者天子之立三公,诸侯、卿之宰、乡长家君,非特富贵游佚而择之也,将使助治乱刑政也。故古者建国设都,乃立后王君公,奉以卿士师长,此非欲用说也,唯辩而使助治天助明也。

今此何为人上而不能治其下,为人下而不能事其上?则是上下相贱#11也。何故以然?则义不同也。若苟义不同者有党,上以若人为善,将毁#12之,若人唯使得上之赏,而辟百姓之毁,是以为善者必未可使劝,见有赏也,上以若人为暴,将罚之,若人唯使得上之罚,而怀百姓之誉。是以为暴者,必未可使沮,见有罚也。故计上之赏誉,不足以劝善,计其毁罚,不足以沮暴。此何故以然#13?则欲同一天下之义,将奈何可?故子墨子言曰:然胡不赏使家君试用家君发宪布令其家,曰:若见爱利家者必以告,若见恶贼家者亦必以告。若见爱利家以告,亦犹爱利家者也,上得且赏之,众闻则誉之。若见恶贼家不以告,亦犹恶贼家者也,上得且罚之,众闻则非之。是以祸#14若家之人,皆欲得其长上之赏誉,辟其毁罚。是以善言之#15,家君得善人而赏之,得暴人而罚之。善人之赏,而暴人之罚、则家必治矣。然·计若家之所以治者,何也?唯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家既已治,国之道尽此已邪,则未也。天下#16为家数也甚多,此皆是其家而非人之家,是以厚者有乱,而薄者有争。故又使家君总其家之#17,以尚同于国君。国君亦为发宪布令于国之众,曰:若见爱利国者必以告,若见恶贼国者亦必以告。若见爱利国以告者,亦犹爱利国者也。上得且赏之,众闻则誉之。若见恶贼国不以告者,亦犹恶贼国者也。上得且罚之,众闻则非之。是以祸#18若国之人,皆欲得其长上之赏誉,避其毁罚。是以民见善者言之,见不善者言之;国君得善人而赏之,得暴人而罚之。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矣。然计若国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能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国既已治矣,天下之道,尽此已邪,则未也。天下之为国数也甚多,此皆是#19国,而非人之国。是以厚者有战,而薄者有争。故又使国君选其国之义,以义#20尚同于天子,天子亦为发宪布令于天下之众。曰:若见爱利天下者,必以告;若见恶贼天下者,亦以告。若见爱利天下以告者,亦犹爱利天下者也。上得则赏之,众闻则誉之。若见恶贼天下不以告者,亦犹恶贼天下者也。上得且罚之,众闻则非之。是以祸#21天下之人,皆欲得其长上之赏誉,避其毁罚。是以见善不善者告之。天子得善人而赏之,得暴人而罚之。善人赏而暴人罚之,天下必治矣。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天下既已治,天子又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故当尚同之为说也,尚同#22之天子,可以治天下矣。中用之诸侯,可而治其国矣。小用之家君,可用而治其家矣。是故大用之治天下不窕,小用之治一国一家而不横者,若道之谓也。故曰: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使天下之民若使一夫。意独子墨子有此,而先王无此其有邪?则亦然也。圣王皆以尚同为政,故天下治。何以知其然也?于先王之书也,《大誓》之言然,曰:小人见奸巧,乃闻不言也,发罪钧。此言见淫辟不以告者,其罪亦犹淫辟者也。

故古之圣王治天下也,其所差论以自左右羽翼者皆良,外为之人,助之视听者众。故与人谋事,先人得之;与人举事,先人成之;州先之#23誉令问#24,先人发之。唯信身而从事,故利若此。古者有语焉,曰:一目视也,不若二目之视也;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强也。夫唯能信身而从事,故利若此。是故古之圣王之治天下也,千里之外有贤人焉,其乡里之人皆未之均闻见也,圣王得而赏之。千里之内有暴人焉,其乡里未之均见也,圣王得而罚之。故唯毋以圣王为聪耳明目与,岂能一视而通见千里之外哉?一听而通闻千里之外哉?圣王不往而视也,不就而听也。然而使天下之为寇乱盗贼者周流天下无所重足者,何也?其以尚同为政善也。

是故子墨子曰:凡使民尚同者,爱民不疾,民无可使。日:必疾爱而使之,致信而持之。富贵以道其前,明罚以率其后。为政若此,唯欲毋与我同,将不可得也。

是以子墨子日:今天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情将欲为仁义,求为士#25,上欲中圣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上同之说而不#26察,尚同为政之本而治要也。

注释:

#1《闲诂》、《校注》『是也』作『也是』,『是』字属下句读,然也。

#2《闲诂》云:『所』下据下文当有『以』字。

#3『其』上《闲诂》、《校注》据王念孙说补『乡长治一三字。

#4『子』一本作『下』。

#5此下至『天下之正长犹未废乎天下也』有错简。《闲诂》、《校注》校作:『是故上者天鬼有厚乎其为政长也,下者万民有便利乎其为政长也。天鬼之所深厚,而强从事焉,则天鬼之福可得也。万民之所便利,而能强从事焉,则万民之亲可得也。其为政若此,是以谋事得,举事成,入守固,出诛胜。日:何故之以也?日:唯而以尚同为政者也。故古者圣王之为政若此。今天下之人日:方今之时,天下之正长犹未废乎天下也』。

#6毕沅云『事』下当据后文增『得』字。

#7『以』为『吕』之误。

#8『文』字《闲诂》、《校注》校作『反』,是也。

#9『民于』《闲诂》、《校注》校作『于民』,是也。

#10『苟若』《闲诂》、《校注》改为『若苟』,是也。

#11『贱』王念孙校作『贼』,是也。

#12『毁』一本作『赏』,近是。

#13『然』下王念孙补r则义不同也然』六字。

#14毕沅云:『祸』一本作『褊』。

#15『之』下毕沅据他本补『不善言之』四字。

#16『天下』《闲诂》校作『国之』。

#17『之骗下毕沅据他本补『义』字。

#18『祸』《闲诂》作『褊』。

#19『是』下毕沅据他本补『其』字。

#20毕沅云『义』字衍。

#21『祸』《闲诂》作『褊』。

#22『同』毕沅校作州用』。

#23『先之』毕沅据他本校作『光』。

#24『问』《闲诂》校作『闻』。

#25『士』上王念孙据各篇补『上』字。

#26『不』下毕沅补『可』字。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你和我形婚吧

    你和我形婚吧

    这个原本抛下了她的男人,频频出现在她的生活里,而她的前夫,又带着自己的男性“爱人”频频搅局。苏清末的日子,可谓一团糟糕。你和我和他的爱情,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为止呢?
  • 一方血土

    一方血土

    朦胧的不归雾海,神秘的盘龙古道,幽静寂寥,这里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骸骨遗体?当初的强者又为何陨落在此处?而幻世仙宫的祖上同修罗神联合所创的《焚衍决》,究竟能不能根治噬魂毒体?这里是以星力为源、魂力为本的东辰大陆;这里是一方血土,这里将是一方血土;在这里,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年,将演绎一个怎样的故事?被上苍遗弃、诅咒的噬魂毒体;未知等级,从未有人修炼过的《焚衍决》,为了一部可以借体还魂的秘法而大闹各大世家古族的少年修士……一切热血、激情、硬气、霸道,尽数绽放在《一方血土》!
  • 永恒的中国心

    永恒的中国心

    吴大观同志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品德高尚、报国有成的党员专家。2009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做出决定,追授吴大观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之后,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国资委党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向吴大观同志学习的通知》,要求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向吴大观同志学习的活动。吴大观同志还光荣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本书收集了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的演讲稿及中央、地方媒体对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各类报道,对吴大观同志的先进事迹、高尚品德和崇高精神进行了详尽介绍和深入挖掘,是学习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的生动教材。
  • 仙怒记

    仙怒记

    九州之中有一片禁区,名为葬仙地。那里的尸体全部都是仙尸,仙骨遍野,仙尸天浮,偶尔会有仙尸从葬仙地飞射而出落于九州之上,这对于所有人来说是天大的机缘,同时也是天大的灾难。仙尸亦有仙怒,撕裂大地,粉碎山川。这份仙怒世人无法承受,但是唯独陈同乐此不疲,夺仙尸遭仙怒,仙怒越重他的愤怒也就越重,然后他的愤怒也将成为仙怒。(仙怒记开坑,欢迎大家填坑!!!)
  • 重生之再一次影后

    重生之再一次影后

    同时被青梅竹马的男友和闺蜜背叛,更是遭遇车祸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却没想到重生回到刚进娱乐圈的那一天,为什么这个影帝总是在自己的眼前晃来晃去,赶也赶不走。为什么这个小鲜肉总来约自己出去。为什么自己的闺蜜还在自己眼前上演着姐妹情深。重生一次,她,只为自己而活。1V1,男主没有感情史,无虐
  • 三国之帝王路

    三国之帝王路

    那一年,金戈铁马,南征北战,我麾下十万将士埋骨江山,而美人寂寞深锁东宫。那一日,血战沙场,阴云密布,我青丝三千尽染红,而铜爵马依旧昂首向前。那一夜,朔风如刀,大雪纷飞,我脚下百万雄兵山呼万岁,而军师为我皇袍加身。而我一梦醒来,依旧衣单被薄、床冷屋寒,我、只是个黔首,贫穷而位卑的黔首……可我,不甘心!我一生戎马,要为帝王杀!我是刘裕,这是我的三国,我为自己代言。
  • 魔噬之爱:生生世世的痴缠

    魔噬之爱:生生世世的痴缠

    第一世:她是凡间正在修炼的蛇妖,而他是海神,她在水中嬉戏,他在海底瞻仰……当她历劫之时,他出手相助,她吞噬他的内丹羽化登仙,他却贪爱成痴沦为魔道。第二世:再次相遇她是神界讨伐魔道的万兽之王(龙女),而他是魔界残忍嗜血的魔之尊主,她向他射出“夺命之箭”,前世的记忆方才苏醒。她与他注定站在对立之面,她发誓来生必不在见他,不见便不会相爱,不爱便不会成痴,不痴便不会相杀。第三世:他带着七情之三——怒恶欲轮回转世,而她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而来的佣兵界神话。当帝尊遭遇神话,谁能称霸?当拨开层层迷雾,才发现真相远不止这些,三世之外另有乾坤。
  • 神谕全面唤起

    神谕全面唤起

    这是——无论什么样的绝望都不能掩饰住的希望之光,这光温暖世界、拯救世人,却唯独无法救赎自身。闪耀的记忆随风而去,看不到前路只有岁月如梭。积累的时光化作食粮,在彷徨、在寻求。有你相伴,内心像被填满一般。就算要迎来世界的终结。回到那幸福的日子,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命运。被爱着、感不到痛楚。不会害怕,哪怕只有一瞬能够回到从前。你不会独自一人逝去,即使有此为证。直到必须接受命运的那一刻,生命之火似幻湮灭,宣告梦的终结。闪耀的光芒在黑暗中消失,折断羽翼预示着终结。若是这样,便唤我之名。我的名字是——
  • 重生之穿越现代

    重生之穿越现代

    莫尘重生到现代遇上豪女,成就不败地位。莫尘唐朝穿越到现代之后重生。陪着本文的女主角入读蓝海学院。成为最强修真者。
  • 杂兵在异界

    杂兵在异界

    主角穿越了,还穿越到一个被灭国的公主的身上为了能活下去努力的在这个陌生的世界挣扎求生一个杂兵的故事,一个从杂兵的眼中看到的世界一个血腥残酷的世界,为了活下去,为了一顿饱饭什么事都可以去做鲜血的血腥,杀戮的疯狂,战场的残酷,求生的欲望你没有逆天的招数,没有以一当百的实力,没有让美女投怀送抱的魅力,没有可以让人俯首陈臣的气势,没有超越凡人的智慧,没有多入牛毛的奇遇艳遇,你只是一个杂兵,一个炮灰,一个被历史的洪流随意驱赶的渺小的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英雄也没有主角,有的只是一个个不停挣扎的凡人,生存才是你唯一的目标!新人首次写书,努力打造一个最真实最残酷最血腥的世界,如果有什么错误欢迎大家指正关键词:新人,自娱自乐,更新没保障,变身文,不喜别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