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07800000002

第2章 前言(2)

关于《孟子》的作者问题,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是“孟子与弟子合著”。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第二种说法认为《孟子》是孟轲自己所著,如作《孟子章句》的赵岐就认为:“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第三种说法认为《孟子》一书是弟子追述孟子事迹的著作,持这种观点的有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晁公武等。三说虽无定论,但综合来讲著者的范围超不出孟子与其弟子这个圈子,这样看来《孟子》一书记载孟子的言行应无疑问。

《孟子》成书之后,最初是作为诸子之书流传的。至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孟子一派的儒生也惨遭横祸,但《孟子》书却没受到什么损害,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赵岐说:“孟子既没之后,大道遂绌。逮至亡秦,焚灭经术,坑戮儒生,孟子徒党尽矣。其书号为诸子,故篇籍得不泯绝。”(《孟子题辞》)到了西汉,《孟子》的地位稍有提高。汉文帝时曾一度把《孟子》立于学官,设置博士,称为传记博士。传记是经书的附庸,在古籍中的地位列于经、子之间。可见《孟子》在西汉初年的地位较之秦代有所提高。汉武帝即位之后,由于实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政策,只立五经博士而废置传记博士,《孟子》于是乎又从传记退回到诸子地位,终两汉之世也没有什么变化。由于《孟子》在汉代基本上是作为诸子之书流传的,所以研治《孟子》的人数不多,不像经书那样热门。两汉研治《孟子》的著作见于著录的有扬雄《孟子注》、程曾《孟子章句》、郑玄《孟子注》、高诱《孟子章句》、刘熙《孟子注》和赵岐《孟子章句》凡六家。至今,除赵岐《孟子章句》外,其余几种皆已散佚,只有在清代的辑佚书中能窥见一些残缺的片段。

《史记》说孟子有著述七篇传世,《汉书·艺文志》。说有十一篇,东汉末赵岐说孟子有《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四篇外书,则十一篇当是在七篇外又加外书四篇。赵歧认为外书四篇内容肤浅。与内篇不合,当是后人所作,故而删弃。流传至今的《孟子》,即赵歧所说的内篇。

从北宋开始,《孟子》一书取得儒家经典的地位。尤其是宋神宗熙宁年间《孟子》被尊奉为经书之后,注疏者更是曰益众多。在数以千计的《孟子》研究著作中,南宋时朱熹将《孟子》和《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加以注释,称为“四书”。自宋到明、清,“四书”成为士子必读之书,其中《孟子章旬集注》内容简明精确,是南宋到明清时最有影响的注释本。清代焦循作《孟子正义》,注释详细,引证丰富,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通过对《孟子》这部儒家经典著作的分析,可以把孟子学说的要点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性论是孟子思想学说的精华,也是其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础

1.社会道德价值的根源在于“性善”与“四端”孟子的“性善说”。主要内容是发挥孔子“仁”的观念。孔子思想中的“仁”存在缺乏理论基础及尚未解释“道德价值根源”的问题。孟子认为。尽管各个社会成员之间有分工的不同和阶级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共同的。他说:“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告子上》)这里,孟子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摆在平等的地位,探讨他们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这种探讨适应了当时奴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标志着人类认识的深化,对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进。

孟子认为“道德价值根源”来自于人的“自觉心”,善是人的基本自觉。这种自觉是表现于恻隐、羞恶、辞让及是非四端。孟子提出“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公孙丑上》)。

“四端”说明道德价值的自觉,是与生俱来的。这便能补充孔子“仁”学理论的不足。

2.义利之辨——道德价值的论证孟子认为“四端”是内在于自觉心的,属于人的“本质”,即所谓人的“性”。人之性,必有异于禽兽之处,这种“异于禽兽”的性,便是“善端”。他指出,人之所以不善,是由于受私欲蒙蔽。因此,人应放弃私利,以达到社会的公义,目的是建立良好的个人道德观。在《孟子》这部书中,讲得最多的就是义利之辨的问题。孟子回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上》)在孟子看来没有必要谈利益,只要讲仁义就行了。

3.养气与成德

孟子提出必须靠修养及发挥善性的功夫,以全力扩充存于内心的“四端”,此之为“尽性”。“尽性”的修养,可以培养出浩然之气(《公孙丑上》),使人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滕文公下》),再以“心志统气”(《公孙丑上》),控制自己的情感,便能成德。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滕文公上》)。孟子认为,仁、义、礼、智四者之中,仁、义最为重要。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而孝、悌是处理父子和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他认为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用仁义来处理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封建秩序的稳定和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4.道德“天”

孟子认为现实世界是道德的世界,而道德根源背后的标准,便是“天”,“天”表现于人,便是“性”。人若能有足够修养,便能知天,达致“天人合一”。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离娄上》)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关于天人关系,孟子认为天与人二者是相通的。从天的方面来说,它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人事的一切都是由天决定的。从人的方面来说,不仅人的善性来自天赋,而且人心的思维功能也是天所赐与的。人心具备天的本质属性,只要反复求诸己,尽量发挥、扩展自己的本心,就可以认识天。

(二)孟子具有一套比较完备的政治思想体系

1.民本思想

孟子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认为政府要保障人民的利益,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决条件。因此,天命在于民心而不在于君主,若君主无道,人民便可推翻他;但若君主有道,人民便应谨守岗位。事奉君主。

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滕文公上》),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为民之父母”(《梁惠王上》),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2.法先王思想

孟子主张行仁政,必须效法先王,这里的先王主要指的是: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等。孟子不厌其烦地反复陈述古代圣王的王道政治,以及他们称王天下的光辉历史事迹,希望当时的君主能够以三代圣王为榜样。

3.“仁政”思想

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必须先有仁心,然后方能推行仁政。他认为“人有不忍人之心”,乃有“不忍人之政”(《公孙丑上》),仁政是统一天下者必须具备的条件。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4.德治观念

孔子的“仁”,是自觉的道德;孟子的“仁”,则兼具教化的功能。君主应培养出德性,这是施行仁政的条件,所以孟子主张“有德者执政”。孟子还提出“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离娄下》),非常强调君主以身垂范的作用。

5.反对霸政

孟子提倡以德服人的仁政,反对武力服人的霸政,目的在减轻民生痛苦,缓和社会矛盾。故孟子主张“王道政治”,反对霸力服人,而不屑于做管仲这样的人物(《公孙丑上》)。

6.恢复井田制度

孟子认为理想的经济制度是“井田制度”。他说:“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滕文公上》)。孟子所设想的井田制,是一种封建性的自然经济,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基础,采取劳役地租的剥削形式。每家农户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吃穿自给自足(《梁惠王上》)。孟子认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滕文公上》),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去触犯刑律,不去为非作歹。

孟子政治思想的典型特点是与社会伦理紧密结合,强调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离娄上》)后来《大学》提出的“修、齐、治、平”主张,就是根据孟子的这种思想发展而来的。

(三)教育主张

孟子主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提倡人格塑造和道德教育。他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滕文公上》)孟子认为修养是求学的基点,但又认为人的善性,是无法从外在培养的。也就是说教育只可起感化作用,最终还要凭自己的思考来达到善性。在修身方法上,孟子主张自由发展,因势利导。

此外,孟子也十分重视学习环境,强调置学子于优良环境中,施以自发的教育,方能成功。在这一点上,他为我们提供了鲜明的例子,认为齐国的街巷之间是学习齐国语言的最佳环境(《滕文公下》)。

(四)孟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1.启发宋明理学

孟子提出“内圣之学”,强调人的天性善良,只要每人扩充善性,压抑物欲之性,自身反省,就能实现“君子必自反也”(《离娄下》)。这种内省的修养方法,成为后世儒家思想的主流。程颢、程颐、陆九渊、王阳明等宋明理学家,都继承了孟子这方面的学说。

2.形成“道统”观念

孟子更把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等视为儒家的“道统”,就是关于儒家思想一脉相承的知识系统。从此,儒家的道统观念与儒家思想之间,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代统治者对于正统的重视与提倡。儒家的道统与帝王们的正统互为表里,成为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政治文化最具影响力的要素。

3.民本思想的影响

孟子的民本思想,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其政治行为应以人心向背为标准。这是我国古代最有创见意义的一套政治理论,后代的许多统治者无论情愿与否,都不得不以此粉饰自己的政权。此外,孟子“为民制产”的主张。更成为历代经济制度的最高理想,如隋唐时期的均田制,目的就是要达到社会均平的效果。

本书的编著,以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为底本,同时还参考了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在书稿的编写过程中,林晓燕、陈雷、赵少峰、骆扬提供了大量资料,靳诺、胡喜云、刘瑞龙、姜世东对书稿作了校正工作,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同类推荐
  • 湖南人的性格读解

    湖南人的性格读解

    本书从近现代历史上的湖南现象剖析湖南人的性格,再结合湖南人的人文地理、经济环境等方面全面解读了湖南人,并提出了湖南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 世界上扣人心弦的神秘巧合

    世界上扣人心弦的神秘巧合

    木乃伊的魔咒、诺查丹玛斯的预言、亚历山大英年早逝、复活节岛上的巧合、地球禁区百慕大……一次次巧合,一次次令人毛骨悚然,惊叹不已。正因为它们的存在,引发我们的好奇,激发我们的大脑风暴,提升我们的文明进程。我们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生活?每一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就是一个百慕大,充满了许多未知的巧合,这些巧合让人无法得出合理的解释,因为它们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和认知范围,可是它们却又真实的存在着。伽利略有这样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要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生命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探索那些未被认识的事物。”
  • 祠庙陵墓对联(上)

    祠庙陵墓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对联。
  • 伏羲文化论丛 2003

    伏羲文化论丛 2003

    伏羲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甘肃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和伏羲文化的发祥地。伏羲氏在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中,具有奠基和启蒙之功。
  • 中国名泉

    中国名泉

    这本《中国名酒》由金开诚主编,于元编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血族之深与浅

    血族之深与浅

    出生高贵的血族肖深深游走在各色人群中,将自己的“朋友”拉入深渊,犯下诸多禁忌,被诬陷为杀死恋人的嫌疑犯,死去的男友姐姐步步紧逼,在妹妹的帮助下终于摆脱的通缉,在新的地方,她再次被发现,陷入深渊之中。命运齿轮不断转动,她又该何去何从呢?
  • 新少年包青天之侠者

    新少年包青天之侠者

    包拯,坚信真理,追求公道,不畏惧一切强权,他有侠义,也有柔情,永远相信事实的真相只有一个……
  • 末世之霸王鬼骑

    末世之霸王鬼骑

    当人类失去热武器的支持,当古代各个时代霸主从地狱中归来。人类该何去何从!当霸王铁骑遇到虎贲军团,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当韩信对决诸葛亮,会是怎样的大战!霸王、吕布谁强谁弱?面对铺天盖地杀来的百万狼头军,该怎么对敌!铁与血的较量,智与慧的碰撞!各个时代的霸主,跨时空的较量!且看末世之霸王鬼骑!
  • 韩娱之EXO

    韩娱之EXO

    2015年10月17日,一无所有、经历人生跌谷的林妙妙孤独的走在大马路,被车撞死了。可是却意外穿越到了2012年,成为了大势男团EXO的成员——边伯贤
  • 颜色·魔法·女人

    颜色·魔法·女人

    善于使用颜色,可以让你的魅力成倍增长;相反如果使用不当,颜色也可能变成让你魅力大减的敌人。我们周身的颜色是体现女性美的重点所在,对肤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正确地使用颜色,不仅能让肌肤看起来更加光洁悦目,也能让粉刺等肌肤问题不再那么明显,整体肌肤呈现谐调的美感。相反,对颜色的错误使用,会让肌肤显得晦暗不透明,一点点的小问题也会暴露无遗,让整个人显得没有精神。
  • 釜山行之命不由天

    釜山行之命不由天

    我的真名是柳寒,一名中国人,但现在我却活在一个叫韩善美的韩国人的身体里,并且神奇的精通了韩语。人生的际遇有时候就是充满了这样和那样的巧合,但其实所谓的巧合可能是另一种必然。很久很久以后,当我想到这一天的事情,我扪心自问,如果我知道将要发生的一切,我还会踏上那辆列车吗?我的文笔并没有多好,这部电影也没有看许多遍,所以一些细节什么的肯定对不起来。甚至作者本人并不是一个韩国迷,只是这部电影看完实在是太郁闷了,希望那些善良正义的人能够好好的活着。算是中短篇吧,最多五万字就会结束
  • 你与我的神秘领域

    你与我的神秘领域

    童年记忆模糊的他,与父亲相依为命,直到有一天,胸前的玉破碎,他来到了从前那个地方........
  • 契约情人:总裁老公请接招

    契约情人:总裁老公请接招

    “你到底喜欢我什么?我改还不行吗?!”“你不喜欢我这一点,能改?”“……”“我想吃炸鸡和啤酒。”“不许喝酒!”“我想吃炸鸡和啤酒。”“……不准喝酒!”“我想吃炸鸡和啤酒。”“……不如你来吃我?”于是,长夜漫漫。
  • 时空里的巡逻人

    时空里的巡逻人

    时空巡逻人。发现和修正错误的时空裂缝。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而他行走在时间之上,却是为了寻找宇宙的真理,以及人类可能的未来……这是他和机器少女穿越时空所遭遇的一些故事。科幻系励志向穿越小说!超时空的大门就此开启!
  • 花花大少情迷女土匪

    花花大少情迷女土匪

    驰骋情场多年的花花大少左晨辉万万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栽在陆清浅这种表面看起来谦逊温柔,行事作风却剽悍到一定境界的女土匪手里,从此一蹶不振。当他发现自己每每看见陆清浅那双好看的笑眼就跟个没谈过恋爱的纯情少男似的脸红心跳呼吸加速时,他终于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自己这次是没有回头路可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