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之后是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和隶书相比,楷书更方便手写,也就更容易传播。楷书之后是宋体。宋体,是为适应印刷术而出现的一种汉字字体,笔画有粗细变化,而且一般是横细竖粗,末端有装饰部分(即“字脚“或“衬线“),点、撇、捺、钩等笔画有尖端,属于白体,常用于书籍、杂志、报纸印刷的正文排版。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推广简化字,简化字是指原来结构复杂,笔画多,后来人们在运用中,人们对它进行了改造、简化,由此而产生的笔画笔画、结构简单的汉字,就是简化繁体字,取代繁体字的笔画结构简单的汉字。简化字容易书写,便于传播和记忆。公元2000年之后,互联网在中国迅速普及,黑体字应运而生。黑体字又称方体或等线体,没有衬线装饰,字形端庄,笔画横平竖直,笔迹全部一样粗细,比宋体更加美观,有利于键盘输入和网络传播。
从上面的简述中可以看出,汉字的演化经历了关键的三步:第一步,象形字,也就是原始图形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第二步,过度字,也就是变态图形字,包括繁体隶书,楷书,宋体;第三步,简化字,也就是现代符号字,包括简化楷书,黑体字等。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造字的过程也一样。就像现代的创业过程,创业开始时,要选定项目,调查市场,组织团队,寻找启动资金。而汉字造字最难的一步就是第一步。造字的第一步说白了就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时期的远古人类把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事物直接用图形刻画下来。这个过程中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事物的直接外形特点;第二个要点,人类看的方式。先说第一个要点,事物的直接外形特点。远古人类没有现代人的科学知识和社会知识,他们不可能从生理的,物理的,化学的特征来区分各种事物,所以造出来的字与日常看见的事物的直接外形特征是紧密相连的。比如“狗”字的本意是公母两只勾连在一起的犬只,而“猪”的本意是一种适合用来取肉榨油的肥豚。外形像狗的动物很多,比如狼,狐狸,但是类似的动物中只有狗会在人类面前交配,即使是现代,我们也偶尔会看见两只狗在大街上交配。而外形像猪的动物也很多,比如貘,河马,西趪,但是类似的动物里只有猪肉质鲜美,而且适合榨取食用油。再说第二个要点,人类看的方式,看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站着看和躺着看。而看的方式不同,看到的事物的外形和角度也有所不同。依据站着看到的事物外形造出来的字有很多,比如天,地,人。依据躺着看到的事物外形造出来的字也有很多,比如病,痛,疾,疫。这些字都有个病字旁“疒”,大家看,来源于篆文的病字旁“”,直接看的话似乎看不出这个图形像什么,但是如果把病字旁“”逆时针旋转90度的话“”,就很像一张简陋的有靠背的木板床。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远古时代,居住,营养条件恶劣,一旦身体不舒服,就肯定会躺在床上休息静养。而依照看到的事物的外形刻画出与之对应的图形字,这在当时绝对是最高级的脑力劳动。高级的脑力劳动通常都要经过安静而细心地观察和想象,比如画家常做的素描或者写生,那他一定会先找个模特道具或者真实场景,然后安心的仔细的观察,然后把它描绘下来。当这个画家累了,躺下来休息一下,他就会看到一些不同的景象。造图形字和画画是一样的过程,表示身体不适状态的图形字很多,比如痞,痕,瘤,廯,病,疫,疟,疾,痨,瘦,痒,疲,痛,痴。既然造图形字是远古时代最高级的脑力劳动,那么要造出这么多表示身体不适状态的字,就一定是一件让人身心疲累的脑力劳动,当造字者疲累了,躺下来休息,看到躺在床上的病人展示出不同的病态时,他就造出了这么多与病态有关的字。而竖着的病字旁“”正是造字者躺着休息时看到的有靠背的木板床的形态。
第二十六天。汉字是直观的图形字,每个使用统一标准汉字的人,不需要过多的解释,他们就可以对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琢磨的八九不离十。可以说,直观图形化的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字种,比英文这样的抽象符号字要优秀得多。可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迎面而来了。使用优秀图形字的中国为什么会在瓦特发明万能蒸汽机之后快速的落后于西欧,美国,日本了?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地理版图太大了,大到整个国家难以把各个不同的地理形态区统一到同一个文化层次上。人类生活在自然界里,最基本的生存保障有三点:第一,便捷的淡水水源;第二,容易避免野兽袭击;第三,容易获得并且保存食物。所以,在还不具备房屋建造技术的时期,河流密布而且容易挖掘洞穴的中高纬度的山区就成了最早的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而黄河中游正好满足这些条件,随着工具和技术的改进,人类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因此中华文明的覆盖区就从黄河中游延伸到了黄河下游,再到长江下游,再到长江中游,再到华南,再到东北,再到西北,再到蒙古高原,再到青藏高原。而秦帝国建立时,它的版图主要包括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华南。在短短的十几年里,秦帝国先推广使用了小篆,不久又推广使用了隶书。到了元朝,帝国的版图达到了顶峰,之后帝国版图又有所缩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