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92000000003

第3章 心声偶录

由于难得逆睹的机缘,我同一种新时代的先则小说、后则电影、再后则电视剧中的人物有了多数人说近、少数人说不近的关系。且夫新时代,以阶级斗争为纲之时代也,街头巷尾的实况如何且不论,须有教育意义的小说、电影、电视剧中的人物则不得不具有两极化的鲜明个性,即一方是进步的,积极的,故好,故荣,另一方是落后的,不积极的,故坏,故辱。荣乎?辱乎?在小说、电影、电视剧之内,至少由写的、编演的人看,可以说不成问题。之外的我呢?显然,确定荣辱之前,先要看能不能对号。可惜公检法直到公证处和律师事务所还不管这样的恍兮惚兮的事。

不管看小说、电影、电视剧的人就有了随己意对号或不对号的自由。不对号,放过拉扯闲话的良机,可惜,所以据我所知,读者,看客,多数还是站在对号一边。且夫假话多说几遍尚可成为真的,况广大群众乐得对号乎?于是循新时代的新风,有不少人就认为,这小说,这电影,这电视剧,就给我送来不少辱。读者、看客中间或有“多闻阙疑”的,有时并且来问,为什么不辩白几句?我感谢关照的好意,仍是沉默不语。何以决定沉默到底?是因为有些想法,至少在某一时期,还是以不说为是。想法非一,这里无妨约略言之。

其一,我是常人,照荀子和精神分析学派的看法,具有欲则不能无求的动物之性,回顾往昔,失误不少而成就甚少,辱之来正是合情合理,就不应该怨天尤人。

其二,进步、落后云云,来于道不同,不是三言五语所能说清楚,只好暂不说。

其三,写,编演,有宣扬教义的大用,背后必有大力支持,自然以畏而远之为是,《诗》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此之谓也。

其四,还有一点点远希倪云林的狂妄念头,曰“一说便俗”。

不过虽不说,心里的想法却是不少的。近日来从不同的方面刮来提倡“说真话”之风,“草上之风必偃”,我也就不能安忍,并且想,我早已老了,有所知,有所信,韫“肚”而藏与以诚相见之间,像是应该选取后者。决定以诚相见,说说我为什么于积极与不积极之间,不只被有些人视为不积极,而且是己身安于不积极。《论语》有“安则为之”的说法,则“安”,总当自信为有些理由吧?事与一条黄瓜、两个茄子之类有别,说来不免话长,只好慢慢来。

一种可能的想法,大道多歧,一些人走上这一条,另一些人走上那一条,是决定于“天命之谓性”。这想法有些道理,甚至不少道理,但不是全部道理,盖如古语所说,“性相近”之后还有“习相远”,这“习”,我想还应该包括由有所学而有所知,有所见。我也曾自省,比如生在秦汉之际,碰到某机缘,走陈胜、吴广的路顺理成章,我会不会仍旧走陶渊明的路,归去来兮之后,作《闲情赋》呢?左思右想之后,结论仍是不知道。这样,寻检先天,此巷不通行,只好转而寻检后天。我上大学是学文史的,翻书不少,不能说毫无所得。幸或不幸是忽而想到一个说近就近、说远就远的大问题,是人生是怎么回事?怎么样活才比较合理?说到“理”,就不能不重视系统的有根有据的知识。我的经验,这就不得不到西天去取经。

大致是由三十年代中期起,连续十几年,我以人生哲学为中心,旁及小,个人的心性,大,社会的组织,以及求知的方法(知识论、逻辑、科学理论),等等,也可以说念了不少。所得呢,用褒语说是“四十而不惑”,用贬语说是“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不惑也罢,异端也罢,总之是有所见,有所信,并自信为都是有根有据,经得住辩驳的。可以不可以具体说说呢?大题只得小作,算作举例,只说一点点与这里有密切关系的。讲人生先要知道人是怎么回事,在知人这一点上,我是宁可舍告子、孟子、荀子而取弗洛伊德,就是承认人都是充满欲望的动物,所以求人人能活,就不得不,高姿态,乞援于“德”,求能节制,低姿态,乞援于“法”,求权有限。节制是要求个人,乃孔孟的理想;限权是对付众人,乃孟德斯鸠的办法。我坚信,讲治平之道,应该认清人之所以为人,少谈理想(绝大多数与幻想无别),多想办法。

理想有可意的一面,是唯有树立了这个,求向上才有个方向,个人也好,群体也好,才有个奔头。但千万不要忘记还有不可意的一面,是与实际必有或多或少的距离,如是,求其实现就不宜于头脑过热,以至如迷信咒语,以为只要口中念念有词,天地就会大变。然而不幸,放眼历史,单说治平之道的范围以内,这样的迷信也太多了。其表现是理想凝聚为教义,广收信奉者,并化信奉为狂热,然后过渡为过火的甚至恐怖的行动。古今中外,一切教义,在创造者和信奉者的心目中,都是绝对正确,依之而行,娑婆世界必可以很快变为天堂。我则认为,自信为绝对正确,正可以证明其中必有迷信成分,因而依之而行,情况能否越变越好就要走着瞧。走着瞧,显然就没有干劲加入信奉者之队,高呼万岁,换句话说是积极不起来。对于修齐治平,我的想法是应该多在防止祸害方面努力,想办法,建设一个绝大多数人可以接受(能够获得平安和公道)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显然不能是理想的,也就不能是上好的。但可以接受,其中就暗含着不容易,也许竟也是理想吧?姑且承认是理想,但也要承认乃不容打折扣的理想。势在必得,如何才能得?我的想法是以可接受为目标,宁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不多喊口号。

教义与口号的实行,几乎都要借助狂热。狂热是一种心态,是自己确信正在从事一种伟大的事业,也就分得一部分伟大。这种伟大感会使人心醉,醉到舍自己之生,觉得是光荣,杀别人之生,觉得是正义。对于这样的狂热,我也有心态,是畏和恶(wù),又是“天命之谓性”使然吗?非也,而是有深远的来由。可以总括为两类:一类来于理,另一类来于史。先说理,是我一直认为,偏重看源,狂热与少知甚至无知有血肉联系;偏重看流,狂热的发泄最容易或竟至必致不要德,不讲理(表现为不要法)。离开知识,不要德,不讲理,不守法(也许竟至无法),而深信摧毁一切不合己意的是正义,是伟大的事业,其为可怕就可想而知了。

再说史,古,外,枚举,大概一部大书也写不尽,只说一点点近在眼前的。太平天国,反异族统治(或只是反统治),有值得赞扬的一面。可是小有胜利,就强迫人民拜天父天兄,这是由迷信教义而流为狂热,给一般小民的必是难于忍受。义和团,在历史的长河中乍生乍灭,可是因无知、狂热而留下的恶作剧不少。记得一本小书记天津的情况,一会儿沿街大喊“挂灯”,一会儿沿街大喊“烙饼”,扰得居民寝食不安。有二毛子嫌疑的就更糟,因为会死在狂热的刀下。太平天国和义和团往矣,不幸是狂热的阴魂未散,于是而有“大跃进”和大炼钢铁,随来饥饿,而有“大革命”,不少人面对红卫兵的狂热而家破人亡。所以我以为,无论是讲修齐还是讲治平,都应该冷静,依靠知识,崇尚道德,讲理,守法,而杜绝狂热。这是我多年来经过深思熟虑的认识,所以长时期、多次面对狂热之风,而终于热不起来。

或曰,理想或教义,目的总是好的,泄气的话说得太多,未免不妥当吧?这像是主张,评论社会性的某种主张和措施,应该多从动机方面着眼。我不赞成这样的主张,因为社会性牵涉群体的平安和幸福,关系过于重大,讲居心会成为避重就轻,应该追问结果。也可举史实为证。西方中古时代的宗教法庭,为救异端的灵魂,动机不可谓不好,可是不少人(今日看都是优秀的)就葬身火海了。我们的“大革命”也是这样,发动,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可是结果呢?人人心里有数,也就可以不再费辞。

写至此,回头看看,像是有个最根本的,用什么方式治理,没有正面谈。我当然有意见,可是掏心窝子说,也许不合时宜吧?无已,想用投古语票的方式表示一下。古语两句,都见于《孟子》,一句是“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梁惠王下》),另一句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前一句的精神是君说了算,后一句的精神是民说了算,过渡到治理方式,总当有大别吧。别的具体情况,这里难得详说,只说我的态度,是坚决投后者一票。

投完票,可以放下笔休息了。可是想到作文教程所教,结尾要与开头呼应,所以不得不再说几句。以上拉拉杂杂说了不少,意在表白自己之所思和所信。所思,所信,知也,依照王阳明的理论,要化为行。行,己身以外的人所能见,所易见,于是根据这样的所见,并利用加冠的自由,小说,电影,电视剧,就送来落后、不积极的帽子。我对应的态度来自《庄子·天道》篇:“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如此拜受之后,我有时想,如果我有自加冠的自由,我将制一顶什么帽子?“攻乎异端”,可以,“四十而不惑”,也可以。可是头只有一个,只能戴一顶,那就不避自我陶醉之嫌,戴“四十而不惑”这一顶吧。

同类推荐
  • 世界比较诗学史

    世界比较诗学史

    本书由四编组成:第一编世界诗学的滥觞;第二编世界诗学体系的形成;第三编世界诗学的发展;第四编中外诗学的相互交流。共计十三章全方位阐释了古今中外诗学的发展演变历史。
  • 飘逝的歌谣

    飘逝的歌谣

    现在,我站在城市的中心,身边刮过的是更加呼啸的飓风,内心经受的是更多深不可测的夜晚。我所置身的周围是更多的泥泞和险滩……但我已经不再恐惧和畏缩,我已学会了挑战和跨越。作品注重细节描述,用细节反证和彰显了事物的特性,内容广博,叙述满含深情,语言表述精炼。
  • 实斋笔记

    实斋笔记

    本书包括:历史寻踪、师友杂记、海外学记、域外寻史、辛亥期刊等内容。
  • 陈迹·清欢

    陈迹·清欢

    自古以来,无论是淡酒、清茶、疏梅、幽兰,还是老巷、石桥、山水、花鸟……都如诗般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漫漫长河中,也都出现在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各处。无论文人骚客,还是市井小民,都或多或少地沾染着这风雅的趣味。白落梅以其优美典雅的文笔,将这其中的闲情逸致娓娓道来,点缀以诗词典故,向读者铺张开了一卷美好的画轴,其中的风华,读者自知。
  • 读书、读人、读文化

    读书、读人、读文化

    标题的这句话出自我们的温总理于2009年2月28日在线与网友交流答问中:“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提倡读书,大概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共同愿望。道理很简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持续进步,离不开知识的涵养,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提高国民的文化技术素养,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热门推荐
  • 星云圣魔图

    星云圣魔图

    当一个都市内无所事事的宅男碰上一件逆天神器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战神粟裕

    战神粟裕

    大将粟裕对战场有种天才般的敏锐感知,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堪称一代战神。他运兵奇巧、用势奇险、胃口奇大、胆识奇绝,达到兵家""上兵若水""的最高境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 泪落桃花恰相逢之呆萌青春

    泪落桃花恰相逢之呆萌青春

    自七岁那年在桃花树下遇见,他便成了她最美的留恋,十年后的再度重逢,波折重重,才明白原来她(他)就是那个他(她)
  • 但守初心

    但守初心

    别人穿越,都有很明确的目的,要么修仙,要么宫斗,怎么就她还成了个解谜游戏,提示还要分步给。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运用点现代知识,在古代建立个商业链,有钱,任性!只是,她的人生目的注定没有那么简单。腹黑皇子和完美男神,谁是陪她走到最后的人?
  • 自由穿行

    自由穿行

    神明赏识,获神之系统穿梭时空。聂自问无过人之处,却是为何得此神器?不再多想,因己是蝼蚁,无选可说。顺其意行本心。
  • 花田喜事:殿下宠妻无度

    花田喜事:殿下宠妻无度

    没吃没喝,天天被欺,夏至大怒: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谁惹姑娘一阵子,姑娘坑他一辈子!谁让我有金手指,令人发指的“指’!这位翩翩美公子,你总欺负我是几个意思?公子忽然变皇子,夏至举手投降:殿下,我有罪,求放过!
  • 白神记

    白神记

    他这一生,只是想要有父母亲人的陪伴,过一个平凡的人生。但他注定命运波折,他不信他连这个小小的要求都不可以有,他决定用自己的能力创造这一切。当他弱小时,无力守候自己所爱的人。在他成长时,认识到渺小的人要有愿望只能变得强大。在他站在云端时,却已经失去初心,想要的更多,更难达到......但是生活要用心,生存也要用力才可以达到。
  • 爆宠萌妃:王爷请自重

    爆宠萌妃:王爷请自重

    “你知道,1+1=?”他看了她一眼,不经意道:“2。”“错!”她笑道:“我发现,你好笨啊!”说完,便用手指去戳他的头……他很无奈……“那你说,等于多少?”“这个就得看你想要多少咯!”只见他的额上有无数黑线落下:“这还得要我说啊!无聊!”“嘿嘿!一加一等于田啊!”“额!”他又无奈的摇了摇头……“那你知道一减一等于多少吗?”说完,嘴角就露出了一丝邪恶的笑容!“多少啊?”“等于……你妈!”说完,赶紧逃了!…………
  • 一种疼痛的错觉一刻幸福终难忘

    一种疼痛的错觉一刻幸福终难忘

    你我走在下雨的街道,迎面碰撞的伞角旋落雨点滴滴,你未察觉我,我未回望你,相径而忘在城市的街尾。爱情亦是如此,偶遇,相识,,碰撞,或许也是遗忘
  • 夜半十二点

    夜半十二点

    有些东西,活人喜欢,死人也喜欢……吴守镇从没想过创办一本基于真实灵异事件的杂志《夜半十二点》,会把自己逼上一条不归之路。夜半鬼来电,十里“疯人村”,鬼庙供奉的红棺材,死人肚中爬出来的阴阳棺材子……一个接一个故事,有胆就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