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47900000014

第14章 传统戏曲与电影(1)

民俗文化中的戏曲家族

戏曲与中国电影的开创

戏曲与电影的互动共荣

中国电影自1905年诞生起,就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近百年来,在剧作构成、场面调度、人物塑造、性格刻画,以及思想内涵的体现等诸多方面,戏曲对电影都有过卓著贡献;而电影对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也曾发挥过建设性作用。可见,传统戏曲与电影的关系可谓相当密切、持久。因此,深入探讨戏曲与电影的互动关系,无疑对两者的未来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第一节民俗文化中的戏曲家族

在我国戏曲大家族中,约有360多个剧种,其中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秦腔这六大剧种最为著名,其他较流行的剧种还有: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等50多个剧种。这些剧种广泛分布于各地,拥有数以万计的传统剧目。新中国成立以来,又出现了一些改编、新编的传统剧目,以及反映现、当代生活的现代戏,并在音乐、念白、舞美等方面有所改革——20世纪中期集中涌现的“现代京剧”堪称现代戏的集大成者。

一、中国戏曲沿革概况

传统戏曲作为华夏民俗文化的荦荦大端,以其极富魅力的表演内容与形式为历代民众所喜闻乐见。从民俗文化的角度,针对传统戏曲的研究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王国维在《戏曲考源·宋元戏曲考》中就曾指出:我国戏剧“自巫、优二者出”。此后,许地山、闻一多、孙楷第、周作人等学者也曾分别从宗教传播、巫歌、傀儡皮影戏、礼俗等多个角度,分别论述过戏曲与民俗的关系。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一书中也明确指出:戏曲乃俗文学之属。[1]1949年,在董每戡著的《中国戏剧简史》中,运用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方法,首次阐释了中国戏剧的沿革历程。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学术界从多个角度探讨了戏曲的源流,大体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发端于秦汉,孕育/成长于隋唐,形成于宋元,成熟发达于明清,鼎盛丰富于民国,嬗变衰落于20世纪后半叶。

1.先秦汉唐:传统戏曲的缘起与发端

在原始蛮荒时代,人们在遭遇自然灾变、打猎或采摘获得丰收、征战赢得胜利或败退之后,都要进行以“歌舞”为主的祭祀或庆典活动,一方面是祈祷神灵的保佑,另一方面也是在娱乐中宣泄情感。这类原始歌舞就是现今世界戏剧、歌唱、舞蹈、音乐、武术、体操、杂技等多种艺术样式的源头,当然,我国的戏曲艺术亦肇始于此。据说,至今仍流传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傩舞”和“傩戏”,就是人类上古时期祭祀舞蹈的“活化石”。

先秦以前,我国原始歌舞主要以“娱神”为主。例如:《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歌舞中的唱词。大约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在以娱神为主的歌舞中渐次演化出了以“娱人”为主的优伶表演。到秦汉时期,民间出现了以竞技为主、兼具表演成分的“角抵戏”(即百戏);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表演成分显著增加……这意味着戏曲开始萌芽。

大约在隋唐时期,先后出现了以滑稽问答为主要表演方式、兼有歌舞的“参军戏”;后来又出现了以演绎小故事为主的短歌舞剧“踏摇娘”……这些都是以表现历史传奇和现实生活为主的演艺形式。此时,民间歌舞戏已进入宫廷,并在与西域等外来歌舞相融合后得到很大发展,日趋优美、成熟。

“以歌舞演故事”是戏曲的主要特征。显然,民间歌舞发展到唐朝时,已积累了相当丰厚的资源,这为日后戏曲的出现与繁盛奠定了极为重要的基础。当然,唐诗以及后来宋词的极度发达,亦为戏曲唱词的创作提供了文学上的诸多便利。事实上,唐代就已经出现了以讲故事为主的“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艺术。

显而易见,戏曲所必需的两个前提——迤逦多姿的“歌舞”和曲折感人的“故事”——到唐朝时都已具备,此后只要将两者有机融合,戏曲便可呼之欲出、芳泽天下了……

2.宋元时期:传统戏曲的孕育与形成

宋代是我国商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的一个时期,伴随而来的是都市消闲娱乐文化的广泛兴起,“瓦肆”“勾栏”等市民娱乐场所在开封等城市大量出现;在此期间,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等表演形式趋于综合发展,出现了我国戏曲的雏形“宋杂剧”。以此为基础,到了金代又形成了北方的“院本”和南方的“南戏”两种戏曲样式。此外,当时还有一种讲唱形式叫“诸宫调”。

“南戏”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戏曲初步形成。南戏最初产生于永嘉地区(今浙江温州一带),由宋杂剧、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融会而成。南戏剧目以表现民间故事为主,并以演出规模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特点,已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从戏剧结构、乐曲到故事内容,都为后世戏曲的发展与飞跃奠定了基础。

进入元代以后,在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的同时,北方也形成了“北杂剧”(亦称元杂剧),它具备了戏曲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曲开始进入成熟的阶段。由此,中国戏曲迎来第一个繁盛时期。

元代以“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的核心就是北杂剧。从表演风格来看,北杂剧充分显示了戏曲在形成之初那种朴实自然的民间气息,并涌现出了关、王、白、马、郑等杂剧大家,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王实甫的《西厢记》等。他们的成就迄今仍是中国戏曲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3.明清时期:传统戏曲的成熟与发达

进入明代以后,戏曲的地域特征日渐明显,主要表现为“地方声腔”的广泛崛起,主要有: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山腔,它们共同组成了明代的“南曲系统”,成为影响最为深远的“四大声腔”。其中“弋阳腔”发展为波及全国的高腔系统;“昆山腔”演变成了典雅细腻的“昆曲”。

明代中叶以后,出现了新的戏曲形式——“传奇”(一种文人戏曲),它是宋元南戏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并逐步代替元杂剧成为戏曲舞台的主角(这与当时中国政治中心的南移也有关系)。传奇的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在内容方面,多写忠臣义士和才子佳人故事;在表演方面则日趋成熟,且多用昆曲演唱。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汤显祖的《牡丹亭》。[2]

这一时期,一种新的戏曲形式——“弦索”也在逐步兴起,它是流行在各地的南北曲与民间俚歌俗调相融合的产物,因主要用弦索类乐器伴奏故得此名。

自清代前期起,中国戏曲进入了转型期。一方面是“传奇”渐渐由盛而衰;另一方面是被统称作“乱弹”的、以梆子腔[3]和皮黄腔[4]为两大主干的地方民间戏曲的兴起,它们融合各地高腔和弦索等不断变异繁衍,到清代中期,已完全替代文人传奇成为剧坛主流。从此,戏曲不仅品种日渐丰富,而且也日趋民间化、通俗化,表演场所遍及厅堂楼榭、茶肆歌台。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祝贺乾隆的八十寿辰,四大徽班相继进京献艺,[5]带来了与昆曲全然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徽调(乱弹中的一支,唱腔以“二黄”为主)。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令京城观众耳目一新,在饱受赞誉之余扎根京城。继徽班进京大约四十年之后,在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湖北汉调艺人(唱腔以“西皮”为主)也陆续进京献艺。经过数十年的融合演变,大约在1840年前后,徽、汉艺人共同在京城造就了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京剧”。[6]

1850年前后,京剧出现了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等著名演员,时称“老生三鼎甲”。他们给京剧艺术带来了突破性发展,在唱、做、念、打、舞等方面开始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和风格。此后,京剧艺术一门独大,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

4.19世纪末以来:戏曲的鼎盛与式微

大约到了19世纪末叶,特别是在清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受到皇亲国戚的喜爱并被多次延请进宫。官方的上下热捧,大大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发达,出现了谭鑫培等13位大师级名角,他们在表演风格上各成流派,被誉为“同光十三绝”。大批京剧表演艺术家的出现,以及不同流派的形成,标志着京剧艺术的成熟与兴盛。此后,京剧被迅速推向全国,特别是在京、沪、津、汉等大都市,京剧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剧种!

20世纪初,特别是进入民国后,京剧达到了鼎盛时期——名角辈出、流派纷呈:

“旦行”有:梅(兰芳)派、尚(小云)派、程(砚秋)派、荀(慧生)派。他们被并称为“四大名旦”。

“生行”有:余(叔岩)派、马(连良)派、麒(麟童)派。

“净行”有:金(少山)派、郝(寿辰)派、侯(喜瑞)派。

“丑行”有:萧(长华)派等。

尤为重要的是,京剧每个流派的创始者都拥有一批数量可观、质量上乘的剧目,其中尤以“四大名旦”的影响力为最。

这一时期除京剧外,各地戏曲舞台上还涌现出了越剧、沪剧、黄梅戏、评剧、吕剧等一批新兴地方剧种,它们均由民间小戏发展而来,具有极为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进入城市后,它们吸收京剧、梆子等老剧种的艺术营养,表演上得以迅速成熟。

新中国成立后直至“文革”前,尽管历经诸多政治磨难和限制,戏曲艺术还是有所发展,其中尤以京剧、黄梅戏、豫剧、评剧、越剧、昆曲为最,并出现了一批新编或改编的优秀剧目,其中有些还被拍摄成“舞台艺术片”得以永久保留,较著名的有:《白蛇传》、《穆桂英挂帅》、《野猪林》、《梁山伯与祝英台》、《追鱼》、《天仙配》、《刘巧儿》、《朝阳沟》、《十五贯》等。

20世纪60年代中期,掀起了对京剧《海瑞罢官》的批判,导致所有传统戏曲都被禁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从舞台上迅速消失,代之而起的是“现代京剧”大行其道(特别是在“文革”期间)。1964年,在北京举行了“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共推出35个剧目,其中著名的有《红灯记》、《芦荡火种》、《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六号门》、《红嫂》等,这是京剧编演现代戏的一次成果展示;“文革”期间,江青等人集中全国戏曲精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将其中的优秀作品改编打造成了“样板戏”(目前,学术界对样板戏的功过仍有不少争议,但贬斥者居多)。

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后,首先是在80年代复排上演了大批传统剧目,同时国家还持续投入了大量资金继续推动戏曲的发展。1995年,在天津举行了“第一届中国京剧节”,推出了《曹操与杨修》、《狸猫换太子》、《岳云》、《西施归越》等一批优秀京剧剧目。1998年,“第二届中国京剧节”在北京举行,又推出了《骆驼祥子》、《贞观盛世》、《风雨同仁堂》、《大脚皇后》、《千古一人》等一批优秀新创剧目;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优秀剧目献礼演出”在京举行,此次活动涌现出来的优秀剧目有:黄梅戏《徽州女人》、川剧《金子》、京剧《宝莲灯》、《贞观盛世》、淮剧《金龙与蜉蝣》等。

需要指出的是,自20世纪下半叶以降,由于政治干预的长期存在,特别是在电影、电视、网络等多元消费文化的持续冲击、挤压下,戏曲的发展生存空间日益狭小,社会影响力大为下降;进入21世纪之后,戏曲的衰微更加明显,似有告别大众舞台、隐身文化遗产行列的征兆……

纵观19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传统戏曲的沿革状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幅盛极而衰的历史图景,其内容有四:

(1)清末的“同光十三绝”最终确立了京剧作为“国剧”的地位。

(2)大约从民国初年起,黄梅戏、评剧、越剧等一批地方剧种日渐取得全国性影响。

(3)民国年间“四大名旦”享誉大江南北,并把“国剧”推向了国际社会。

(4)“文革”期间,“样板戏”异军突起。尽管作为一种“政治工具”,样板戏曾备受抨击与质疑,但那的确是中国戏曲“作为大众娱乐对象”的、回光返照似的“绝唱”。此后,戏曲的影响力江河日下,迅速退出了大众娱乐视野……

沧海桑田,世事移易,任何事物都难以逾越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目前来看,戏曲最终淡出历史舞台很可能是一种无法逆转的必然趋势,但作为一种积淀千年的民族传统文化精华,戏曲仍将会对我国当下乃至未来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持久的历史影响力,这也是毋庸置疑的。

二、中国戏曲美学的特性

中华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它以剧目众多、角色鲜明、唱腔丰富、文武兼备、服饰华美等特点著称于世,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其中“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惟有中国戏曲,走过了漫长而坎坷不平的道路,经过上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与发展,一直延续到现在,不仅生存在中国各地的城乡舞台,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有新的剧目产生和上演,显示了她旺盛的生命力。如今,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370多个剧种在演出,古今剧目,数以万计。中国戏曲在中华民族艺术史上,以及在世界艺术宝库里,占有独特的地位。”[7]

同类推荐
  • 中国书法全集4

    中国书法全集4

    《中国书法全集4》主要内容分为“父与子:领时代风骚”、“唐朝两位‘广大教化主‘”等章节。
  • 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懂戏的不只有我:中国人都必须知道的中国戏曲史

    中国戏曲的唱腔动人,身段曼妙;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类型多样……这一切,都使中国戏曲成为回味无穷的艺术瑰宝,它纵横古今,让世界为之倾倒。本书就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叙述了中国戏曲的发展历史,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剧种,各个流派的代表剧作、人物,以及它们的时代特征和戏曲特点。同时,还概述了中国各民族各地域丰富多彩的戏曲文化,让大家看到,中国戏曲一直都没有远离中国人的生活。
  •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

    《歌仔戏音乐三十年(1980~2010)》,从歌仔戏音乐的历史与审美引领我们进入“十年动乱”之后,大陆传统艺术复苏,歌仔戏音乐传统得到恢复和渐变的1980~1990年。紧接着李晖以学术的眼光分析了1990~2000年,随着大陆经济步伐的加快,娱乐方式的丰富多彩,戏曲在日渐式微的时候,歌仔戏音乐人无法回避地把流行音乐的思维引入歌仔戏的创作之中,在传统与流行乐的碰撞中产生出了创新的潮流。
  • 陇南民间美术研究

    陇南民间美术研究

    本书稿是一部系统介绍陇南民间美术的学术专著。书稿对陇南民间美术形成的地域文化、艺术类型、形式特征、文化内涵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主要内容涉及陇南民间刺绣、民间雕塑、民间绘画、民间家具及装饰、民间纸扎造型与装饰、民间社火中的造型与装饰、民间剪纸与皮影、民间建筑装饰、少数民族服饰、民间编织。书稿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世界电影名家名片二十讲

    世界电影名家名片二十讲

    本读本在浙江大学通识课程立项建设基础上编撰而成。通过对二十五位电影名家与其代表作的阐释,帮助大学生丰富电影艺术方面的必要修养。
热门推荐
  • 前尘依旧

    前尘依旧

    他和她缘起樱花舞,她抢自己的绣球,只因她不想随了家人的意嫁给随便的人,他抢她的绣球,只因为“反正被逼要娶妻,不如自己挑,娶个有意思的”。本是欢喜冤家,但是不多时就变成了:他一门心思讨好她,宠着她,护着她,最后将她骗入洞房······她是圣域的孩子,流落凡尘,迟早要回去的。他是药神的儿子,风流倜傥,腹黑傲娇,偏心,天赋异禀,也终究不会止于凡尘俗世。他宠她,没有理由,只因爱了;她爱他,没有理由,只因那时候遇见的是他。
  • 你离天堂就三步

    你离天堂就三步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天命之鬼谷纵横

    天命之鬼谷纵横

    天下大事尽在一握之中,万千豪杰在此俯首听命。岁月长河中的浪花,又有几人能够翻起。万民不过是棋子,社稷本就是赌注,智谋是唯一的赢家,鬼谷注定纵横天下。
  • 暗淡的光芒

    暗淡的光芒

    一个潜伏多年的研究,一场无人幸免的灾变。一次幸或不幸的新生,这是一个伟大的成就?我,是否还能够活下去......我,是否还需要活下去......我,又是否还应该活下去......我,又是否还值得活下去......
  • 网游之暗黑三国

    网游之暗黑三国

    大学毕业的萧轩,本打算浑浑噩噩的混着日子。一次无意的十连抽,使其得到一张独一无二的暗黑领主卡!当其悠悠转醒时,一款跨时代的三国游戏宣布公测。游戏中,其凭借这张暗黑领主卡的转职成恶魔领主,独占骷髅草原,凭借所向睥睨的暗黑骑兵,建城争霸!这里有名震天下的历史武将,艳绝当代的历史美女,甚至有着无数国外玩家的虎视眈眈,他该何去何从?
  • 爆裂天尊

    爆裂天尊

    九行大界,一分为二,阳苍在上,阴冥在下,泾渭分明,无法逾越。主角以炼制贩卖保健品起家,本着猥琐男的本质与猛男的天赋在同一个灵魂下共存发酵,逐渐一步一步爆裂了整个九行大界......
  • 继妃上位攻略

    继妃上位攻略

    林锦仪被挑选成了镇南王的继妃,换了个芯子的她一脸懵逼,因为镇南王死掉的元妃,也是她……而且,就是被镇南王给弄死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独宠萌妃:王妃萌萌哒

    独宠萌妃:王妃萌萌哒

    一朝穿越,她萌性不改,誓要笑死人不偿命。他贵为王爷。冰山,万年面瘫是他的标签,他,誓要宠她如命。小妾来袭,不过是个渣而已,分分钟秒杀的事!伪善白莲花,爱装?一次让你装个够!烂桃花?某爷表示交给他!女主名言:姐一般不记仇,因为有仇一般都报了。男主名言:如果她是毒,那么他甘之若饴。
  • 绝顶之峰

    绝顶之峰

    她,身份高贵的将军府嫡女,同时也是药尊和武圣的得意弟子。却为了那心爱之人倾尽所有,当那温柔缱绻的夫君指使新欢索要她命的时候,她才知自己不过是他登上高位的踏板石……她恨,恨自己瞎了双眼看不清谁是良人!恨遭人欺凌自己无力反抗!恨此生愚善至极!滔天的恨意无处可泄!若有来生,她必要杀尽天下负她之人!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空洞的眼眶里满是恨意与不甘,对天怒吼:“如有来世,我要化作地狱的修罗,你们欠我的,我定要让你们加倍奉还!”重生一世,她是江湖上的著名神医血影,又是神秘组织鸾音阁从不露面的主子。这一世,且看浴火重生的她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掌握住自己的命运,将前世背叛过她的那些人一一斩尽杀绝……
  • 我爱语晨一万年

    我爱语晨一万年

    陈语晨说:“哥哥,你不要考的太好,这样我们可以同一所上大学”“哥哥,我要看星星。”陈蒙城说:“好。好。。好。。”陈蒙城说:“语晨,答应哥哥,不要和他在一起好吗“语晨,我爱你,你嫁给我好吗?”陈语晨睁大眼睛说:“哥,你没事吧,我们可是亲兄妹呀”陈语晨最后如何决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