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10800000005

第5章 衣食住行篇(4)

现在留传的《逍遥子导引诀》就基本上包括了我国古代的按摩功:“水潮除后患(以舌抵上颚),火起得长安(以意导气),梦失封金匮(按摩肾俞穴),体衰守玉关(静坐凝神),鼓呵消积聚(由胸臆呵出秽气),兜体治伤寒(两手按揉外肾),叩齿牙无疾(上下牙齿叩击),升冠鬓不斑(两手指按搓额际),运睛除眼翳(眼球转动),掩耳去头旋(两手掌掩耳,手指轻敲枕骨),托踏应轻骨(原地踏步或坐式空踏),搓涂自美颜(两手涂搓面部),闭摩通滞气(以手按摩腹部),凝固抱丹田(睡前不胡思乱想),淡食能多补(不吃过分刺激的食物),天心得大还(保持乐观的情绪)。”

宋代研究养生学的人非常多,特别是有些文学家,如欧阳修、苏东坡、沈括等,都很重视运动对健身的作用,也都撰写了一些有关养生的著作。南宋诗人陆游,在他的诗篇中曾多次提到他老年实行按摩功:“不动成果卧,微劳学鸟伸”;“呼童按摩罢,依壁欠伸余”;“未害朵颐临俎肉,但妨叩齿诵仙经”。由于陆游年轻时喜爱击剑、打球、骑马、狩猎等活动,老年时又坚持实行按摩功,使他虽老而不衰。他说:“老夫垂八十,岩电尚爛爛;孤灯对细字,坚坐常入夜。”

霓虹灯的由来

霓虹灯是英国化学家拉姆赛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的。那是1898年6月的一个夜晚,拉姆赛和他的助手正在实验室里进行实验,目的是检查一种稀有气体是否导电。

拉姆赛把一种稀有气体注射在真空玻璃管里,然后把封闭在真空玻璃管中的两个金属电极连接在高压电源上,聚精会神地观察这种气体能否导电。

突然,一个意外的现象发生了:注入真空管的稀有气体不但开始导电,而且还发出了极其美丽的红光。这种神奇的红光使拉姆赛和他的助手惊喜不已,他们打开了霓虹世界的大门。

拉姆赛把这种能够导电并且发出红色光的稀有气体命名为氖气。后来,他继续对其他一些气体导电和发出有色光的特性进行实验,相继发现了氙气能发出白色光,氩气能发出蓝色光,氦气能发出黄色光,氪气能发出深蓝色光……不同的气体能发出不同的色光,五颜六色,犹如天空美丽的彩虹。霓虹灯也由此得名。

手机的由来

手机这个概念,于20世纪40年代出现。当时,是美国最大的通讯公司贝尔实验室开始试制的。1946年,贝尔实验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谓的移动通讯电话。但是,由于体积太大,研究人员只能把它放在实验室的架子上,慢慢人们就淡忘了。

直到了60年代末期,AT&;;T 和摩托罗拉这两个公司才开始对这种技术感兴趣起来。当时,AT&;;T 出租一种体积很大的无线移动电话,客户可以把这种电话安在大卡车上。AT&;;T 的设想是,将来能研制一种移动电话,功率是10瓦,就利用卡车上的无线电设备来加以沟通。库帕认为,这种电话太大太重,根本无法移动让人带着走。于是,摩托罗拉就向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规定移动通讯设备的功率,只应该是一瓦,最大也不能超过三瓦。事实上,今天大多数手机的无线电功率,最大只有500毫瓦。

从1973年手机注册专利,一直到1985年,才诞生出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真正可以移动的电话。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盒子中,重量达3公斤,非常重而且不方便,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样背着它行走,所以就被叫做“肩背电话”。

与现在形状接近的手机,诞生于1987年。与“肩背电话”相比,它显得轻巧得多,而且容易携带。尽管如此,其重量仍有大约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像一块大砖头。从那以后,手机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

猎装的由来

猎装起源于19世纪后叶的英国,当时受到绅士们的普遍喜爱。猎装原本以斜纹软呢布或法兰绒等较重的布料制成,与西装外套的轻盈本质大不相同。此外,以皮革或木头制成的大纽扣、口袋边缘明显的缝线,以及手肘部分的麂皮补丁等,都是猎装的特色。猎装是非正式的上衣,适合在轻松的场合穿着。

衣服的由来

关于衣服的由来,有各种说法。

环境适应说:为了在寒冷时保持身体的温度,为了防备外伤和害虫,要穿衣服。这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解释服装起源的说法。但是,居住在热带地区的民族也几乎没有全身裸体的。有的是为了逢凶化吉而把护身符带在身上,有的是把作为阶层标志的东西带在身上。所以说,环境适应说,并不能完全说明衣服产生的全部经过。

羞耻说:居住在热带雨林地区的未开化民族,所穿的最小限度的衣服,几乎仅仅是遮盖了生殖器,由此而产生了羞耻说。但是,这也可以使人认为是防止外部的伤害。反而又产生了是由于出现了衣服,才使人产生羞耻感的说法。

吸引异性说:在动物中,如雄性孔雀和鸳鸯等,为吸引雌性,而拥有漂亮的羽毛。因而也有人说人类的衣服是从男女间的吸引异性的动机中产生的。

装饰说:想要别人看到自己的美是人的本能。未开化民族的人们,在野兽皮的防寒衣上所加的刺绣,就是这种表现。他们还从身体涂色开始,像耳环、首饰、腰饰、脚环等,这种想方设法装饰身体的心理欲求,与生存的本能同样强烈。同吸引异性说相结合,把装饰说作为衣服产生的动机的学者也大有人在。

理发的由来

中国古人认为“头发”受之于父母,不能随便剃除。

所以当时男女都留长发,只是盘发的方式不同。到了汉代,就有以理发为职业的工匠。

南北朝时代,南朝梁的贵族子弟都削发剃面,那时的理发业已经很发达,出现了专职的理发师。“理发”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的文献中,朱熹在注疏《诗·周颂·良耜》中“其比为栉”一句里说明:“栉,理发器也。”

宋朝理发业已比较发达,有了专门制造理发工具的作坊。那时,对剃发有个特殊的称呼叫“待诏”。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技艺,一个行业。

在元明两朝,人们理发更为普遍。到了清朝,满族贵族为了达到长久统治的需要,强制下令男子一律剃头梳辫,“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人们无奈去剃掉前额顶上的头发,理发业空前发展起来。当时,到处都有理发挑子,理发工手执铁夹(音叉)沿街吆喝,给人理发。

由于各朝代对头发的清洁卫生处理方法不同,所以有不同的称呼,明代叫“篦头”,清代叫“剃头”,还有叫“剪头”、“推头”等。

我国第一个理发店,是清顺治年间在奉天府创建的。辛亥革命以后,许多在日本的中国理发师纷纷回国开设理发店。

胭脂的由来

胭脂是一种红色颜料,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匈奴贵族妇女常以“阏氏”(胭脂)妆饰脸面。在公元前139年,汉武帝为了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此行,带回了大量的异国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物。胭脂的引进,也在这个时候。

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时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种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制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燕支,都可经过阴干处理,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字有了真正的意义。除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

由于胭脂的推广流行,汉代以后,妇女作红妆者与日俱增,且经久不衰。唐代以后,尽管妇女的妆饰风俗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涂抹红妆的习俗始终不衰。辽代妇女的红妆,虽不见于文载,但实例却屡有发现。如考古发掘报告所记,辽宁法库叶茂台辽董壁画,山西大同十里铺辽墓壁画所绘妇女,“双颊全涂红粉”,反映了当时的风尚。这种习俗一直沿续到清朝末年,由于女子教育的兴起,青年学生纷纷崇尚素服淡妆,才改变了这种妆饰形式。

擦香粉的由来

唐朝开元年间,杨玉环初入皇宫,看到宫廷如此豪华,尽管山珍海味,无所不有,但她却常常思念家乡亲人,终日愁眉紧锁。当时监选官怕唐明皇看到不高兴,不敢冒然送去敬献,故寄于十八子寿王处,让她先在东花园游玩散心,陶冶性格。只待愁眉舒展,再献给明皇作妃子。

当宫中纷纷夸赞杨玉环有“羞花之容”时,被唐明皇李隆基听到了,当即传杨玉环见驾。杨玉环接旨,深知自己若要接近君王,就必须标新立异,她便在东花园采了许多香花制成粉擦到身上,这才进宫。

杨玉环经过浓妆艳抹,更显得光彩焕发。真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明皇一见,喜出望外。当闻到杨玉环身上散发出来的芳香时,更是赞不绝口,当即封杨玉环为贵妃。

杨贵妃得宠后,每天命宫女前去花园采花挤汁,制作香粉,擦于满身,使整个华清宫一片香味。此后,采集香花制作香粉,被当时民间妇女效仿,从此就有了擦香粉的风俗。

剃须刀的由来

公元前4世纪埃及墓葬中发现纯金的以及铜的剃刀。3世纪时丹麦人开始用铁制剃刀。中国上古时期就有了剃刀。《淮南子·说山训》:“刀便剃毛,至伐大木非斧不。”

1680年,英国人发明钢刃的“割喉”剃刀,18至19世纪,英国刀具工业中心谢菲尔德精巧地制成配有装饰手柄的锐利钢剃刀。1814年制成折叠式剃刀,1828年谢菲尔德制成一边有保护的刀片,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

1895年,美国一位推销员吉列偶遇发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赚大钱,想发明一种人人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东西。一天,吉列刮胡子,发现剃刀的刀片正适合这种构想,他设计出一种安全剃刀夹持柄,但找不到能制成薄刀片的厂家。到1901年,他遇见机械师卡森,才解决了技术问题,使锄形刀架与双刃可换刀片合成一体,并申请了专利。

第一种适于商业制造的电动剃须刀由美国退役陆军上校希克设计,并于1928年获得专利。1931年投放市场后,立刻引发了各种不同的设计。1960年美国雷明顿公司制出第一把以干电池为电源的电动剃须刀。

口罩的由来

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我国。古时候,当人们遇到污染和粉尘时,只知用手或袖捂住口鼻,如《礼疏》载:“掩口,恐气触人。”《孟子·离娄》记:“西子家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用手或袖捂鼻子是很不卫生的,也不方便做其他事情,后来有人就用一块绢布来蒙口鼻。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记述他生活在中国17年的见闻。其中有一条:“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这样蒙口鼻的绢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

1897年,德国人美得奇介绍给大家一种用纱布包口鼻以防止细菌侵入的方法。以后,又有人做了一种六层纱布的口罩,缝在衣领上。用时一翻过来罩住口鼻就可以了。可是,这种口罩要一直用手按住,极不方便。后来又有人想出了用带子系在耳上,这就成了今天人们经常使用的口罩。

蹦极的由来

公元500年前后,在西太平洋瓦努阿图群岛的BUNLAP 部落,一位土著妇女为逃避丈夫的虐待,爬上高高的可可树,用一种当地具有弹性的蔓藤牢牢绑住脚踝。她威胁其丈夫要从树上跳下来,随后爬上来的愚蠢丈夫也说要跟着跳下,于是柔嫩的蔓藤救了女人的命,而暴虐的丈夫则命丧黄泉。该部落为了纪念这位勇敢的妇女,将绑藤从高处跳下发展成一种风俗习惯。

他们依山建起一座座由树桩和蔓藤捆扎而成的20—30米的高塔,年轻的男子从上面俯冲而下,象征着他们的成熟,向他们信奉的图腾祈求部落的平安和丰收。1979年4月1日,英国牛津大学冒险俱乐部成员从当地245英尺高的克里夫顿桥上利用一根弹性绳索飞身跳下,拉开了现代蹦极运动的帷幕。

攀岩的由来

欧洲阿尔卑斯山区的高山海拔3000至4000米的悬崖峭壁上,即接近高山植物禁区的地带,生长着一种珍奇的野花——高山玫瑰,摘采这种野花是很困难的。据说很久以前,阿尔卑斯山区居民一直流行这种风俗:当小伙子向姑娘求爱时,为表示他对爱情的忠诚,必须战胜重重困难和危险,勇敢地攀上高山,采来“高山玫瑰”,献给自己心爱的姑娘。直到今天,阿尔卑斯山区的居民仍然保留这种习俗。攀岩运动也由此而来。

攀岩是从登山活动中派生出来的一项运动。登山者即使选择最容易的路线攀登几千米的高峰,在途中也免不了要遇到一些悬崖峭壁,所以说攀岩也是登山运动的一项基本技能。

的士的由来

1907年初春的一个夜晚,美国一富家子弟亚伦同他的女友去纽约百老汇看歌剧。散场时,他去叫马车。虽然他的目的地离剧场只有半里路远,车夫却漫天要价,向他们索要的车钱是平时的10倍。亚伦感到太离谱,就与车夫争执起来,结果被车夫打倒在地。

同类推荐
  • 一本书掌握中国地理

    一本书掌握中国地理

    这是一本浓缩中国地理知识精粹的储备手册。此书不但开阔视野,又可以丰富人的生活情趣。所以说,它既是一本知识储备辞典,又是生活之余的实用佳品。作者根据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史料,编撰成这本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为一体的地理书籍。其内容涵盖历法日历、名山秀岳、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岛屿半岛、河流湖泊、瀑布泉地、沙漠森林、草原湿地、峡谷洞穴、地址公园、自然保护区、特色地貌、考古发现、中华奇景、历史文化名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介等方方面面。让你轻松阅读浩博地理,从而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 保护我们共生的故土(科普知识大博览)

    保护我们共生的故土(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动物之美与人类情感(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动物之美与人类情感(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动物分为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昆虫等。最古老的哺乳动物是一种体型较小、长约12厘米、类似鼩鼱晴的动物,接近于今天的单孔类,它们最早出现在距今约2.2亿年的三叠纪。它们是3亿年前被称为单孔类爬行动物的后裔。这些原始的哺乳动物在侏罗纪和白垩纪(2.08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进化为不同的类群。绝大多数早期哺乳动物是肉食性的,但也有一些以植物为食,如鼠、河狸等生活在树上的多节类动物。今天的有袋类、食虫类和灵长类动物最早出现在白垩纪(1.45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恐龙在白垩纪末期灭绝后,这些更加现代的哺乳动物扩散至每一块大陆,进化为数以千计的新物种。
  • 日益重要的环境科学(科普知识大博览)

    日益重要的环境科学(科普知识大博览)

    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你在这个世界上所见到的事物都问个“为什么”!科学的发展往往就始于那么一点点小小的好奇心。本丛书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通过这次旅行,你将了解这些伟大的发明、发现的诞生过程,以及这些辉煌成果背后科学家刻苦钻研的惊心时刻。
  • 海水为什么不再蓝

    海水为什么不再蓝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母亲,她创造了生命,哺育了生命。地球表面70%是海洋,从海面到几千米深的海底,生活着并不为我们所熟悉的各种生物。
热门推荐
  • 云雀恭弥我爱你

    云雀恭弥我爱你

    她是个萌翻了的萌妹子,萌萌哒外表下是冷血但又热情的心,在一次狗血的英雄救美之后,她迷恋上了那个帅气强大的男人,云雀恭弥,从此倒追正式开始,我任你上天入地也跑不出我的手心,我任你拒绝我千次万次也不惧艰难险阻赖着你不放,云雀恭弥,我爱丽丝一定让你从了我。云雀恭弥,我爱你。
  • 种人埋葬星球

    种人埋葬星球

    初登神坛的宇宙之神与凡界之女种人应赢历尽磨难成就人神之恋,牺牲爱情结晶缔造新星系,使银河系生灵在末日大毁灭之际得以安然移居再造星系。
  • 恐怖直播间

    恐怖直播间

    现在的网络直播真是越来越五花八门,除了那些直播唱歌跳舞打游戏的,竟然还有直播吃饭睡觉的。为了赚钱,我也当上了一个网络主播!不过跟我比起来,他们还真不行,我要直播捉僵尸,吃蜘蛛?然而,跟他们不同的是,如果我停止了直播,不仅没了收入……我还会死!
  • 炽焰天下

    炽焰天下

    本书想要讲述的是炽焰大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历史往往是由两类人来共同书写而成的一类是身居高位的塔尖领袖人物,一类是出身底层的市井小民一场场交织阴谋诡计的勾心斗角一段段充满平凡点滴的努力拼搏不是不着边际的架空和编造没有一夜成神的幻想和歪歪变换人物和角色他们的故事说不定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不要总是嬉笑怒骂人类本相的势利和淡漠也来看看感动你我平凡人物的努力和拼搏成功不是一蹴而就,总是源于一点点的进步!
  • 道尽天心

    道尽天心

    传说有大能者,上体天心、习得天地术法、飞天遁地、以浩大神通改天换地、移山倒海,造灵圣之地,传法世间,教导天地间的生灵。天地间有一生灵者,曰之为人,顶天立地,敬畏天地;感悟世界创以武学,以学武入天心,自诩一族曰‘人’
  • 人间情怀:郑振铎作品精选

    人间情怀:郑振铎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寻宝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寻宝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本系列漫画共8本,以布瓜博士、乐乐淘等主要人物的冒险经历为主要内容,通过他们的探险故事,穿插故事中出现的科学知识点,让小读者在趣味阅读的同时可以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除了惊险刺激的内容,图书的每个章节都还有相对应针对本章所讲述的主要内容的百科知识介绍,这些知识学习也是以漫画的生动形式表现出来,将集趣味性与知识性融于一体。
  • 最近的花朵最香(原创经典作品)

    最近的花朵最香(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陕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雨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导弹的威力有多大

    导弹的威力有多大

    从1939年世界上第一枚导弹成功发射开始,导弹——这种长了眼睛的武器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小军迷的军事知识构成也该与时俱进了!《小军迷对你说:导弹的威力有多大》为你精心准备了当前世界最尖端的导弹知识,甚至一些导弹的发展构想在本书中也有体现,可以说《小军迷对你说:导弹的威力有多大》是小军迷们了解导弹知识及一些尖端导弹介绍的最直接窗口,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
  • 天道剑主

    天道剑主

    仙界被毁,叶辰携带青梅竹马的九天玄女到达地球,肩负起重建仙界的使命。任何东西看一遍就手到擒来。什么,我有不会的东西!不可能,吾为诸仙至尊没有什么我是不会的,于是乎各路美女纷至沓来。最终且看叶辰如何手持一把仙剑斩破虚空重建仙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