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87100000005

第5章 三大传统节日(4)

佩戴之余,有些地方还要在孩童的额头、身上等点涂雄黄酒以防虫近身,并在屋内四周蘸洒一些。“桃枝插在大门上”也是辟邪之用,不唯桃枝,也有柳枝、杨树枝等。青海东部地区在五月五日,家家户户在门楣和屋檐上插白杨树枝,去祟的同时,亦象征家业兴旺。东北地区有在门上挂缝制的“把门猴”以辟邪的习俗。相比较而言,门上挂艾蒿和菖蒲的做法更为普遍。艾蒿和菖蒲都可入药,或理气或提神,其本身的气味都有驱蚊虫等作用。二者都是民间俗信的“吉祥草”,台湾有“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的说法。

依旧俗,出嫁的女儿也于端午回娘家,是日又称之为“女儿节”。明代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载:燕都自五月一日至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各归宁,俗呼是日为“女儿节”。“饰小闺女”多是头戴用花红线编成的小老虎、樱桃、蝙蝠等“福儿”,鬓插石榴花,臂系“长命缕”,身佩各种花纸或布做成的小虎、葫芦、樱桃、桑葚、小蝙蝠和小粽子等物件。清末民初北京甚为流行的唱本《百本张岔曲》里有一首《端阳节》唱道:“五月端阳街前卖神符,女儿节令把雄黄酒沽,樱桃桑葚,粽子五毒,一朵朵似火榴花开瑞树。一枝枝艾叶菖蒲悬门户,孩子们头上写个王老虎,姑娘们鬓边斜簪五色绫蝠。”把当时端阳节的诸种节俗一一唱出。

民间亦有挂钟馗、张天师神像等以镇宅驱鬼的。《燕京岁时记》载:“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天师、钟馗之像,或绘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都人士竞相购买,贴之于门,以避祟恶。”

同样出于驱病健身的目的,约在南北朝时候,古人就有于端午节沐浴兰汤的习俗,因此又称此节为“浴兰节”。

以上种种,皆重在内守防御。人们也在此时节外出走动,积极提高“治病术”,如外出采药,据传,端午节采的草药治病效果好。浙江奉化地区要将端午前后采集的草药孝敬给老人。西南部分山区不仅在端午节采药,还有儿童满山采野果吃以强身健体的习俗。

端午节俗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赛龙舟,以南方为盛。据萧放在《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中论述:“南方楚越之地素有祭祀水神的传统,夏至时节的飞舟竞渡、饭食投江本意就在于祭神禳灾。”楚地也久已流传屈原投江的传说,楚人立祠祀之。至南北朝时期,五月五日成为屈原忌日,旧有的竞渡和投食于江习俗也都与屈原之死结合起来。据传说,楚人得知屈原投汨罗江后,纷纷划船前去打捞,还把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中喂鱼虾,以免其伤害屈原;又担心饭食被蛟龙截去,屈原挨饿,人们就用蛟龙惧怕的楝树叶和彩色线包裹、缠绕,做成粽子,专门投给屈原。以后,每逢五月五,楚人都竞龙舟、裹粽投江以祭祀屈原。这也是粽子由来的传说。

江浙一带,对端午节划龙舟还另有传说。一说是为祭祀春秋时楚人伍子胥。传说伍子胥在五月五日被投入钱塘江,死后成为潮神。每年这一天人们都要划龙船迎接潮神。

粽子,又叫角黍,是用菰叶裹黏米包扎而成,晋代时成为端午节的节令食品。五月五祭屈原的传说流传开后,粽子也为祭祀屈原所用。如今,端午节赛龙舟已成为许多地区群众性的集会活动,虽然其最初的祭祀、去祟内涵依旧存在,但竞技、娱乐色彩明显增多。除赛龙舟外,另有于端午节进行射柳、斗百草等竞技游戏习俗。亲邻之间也常有赠送粽子、香包等物件之谊。

3.中秋节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神前。有吃有喝还有穿,一家大小都平安。

这是人们在中秋节拜月时的祈愿词。以时令瓜果和节令食品月饼等供奉月神,求神保佑一家吃穿不愁,大小平安。中秋拜月,无疑是古老的月亮崇拜观念之遗留。千古一月,高悬夜空,其盈亏变化和暮升朝落等现象都被古人赋予神秘色彩。人们视月为“夜明之神”,与太阳同辉。早在先秦时期,春祭日、秋祭月都作为皇家例行祀典。但中秋节的确定是很久以后的事情。

据学者考证,中秋节的形成要晚于春节、清明和端午,约于唐宋时期确立节期在农历八月十五,明清时上升为民俗大节,如今,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名称的由来缘于其处于秋季七八九三个月的中间。又因其居于每个季节孟仲季三个月之中,也叫“仲秋节”。也有根据其时在八月而呼之“八月节”;八月十五为月圆的望日,有由月圆圆求人团圆的寓意,也称之为“团圆节”;另有“女儿节”“果子节”等等称谓。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中秋节祭月既有谢神保佑、庆丰收之意,也有求子孙绵绵、家人团圆的愿想。古人根据月亮表面的黑斑阴影等附会出一些优美传说,从最初对月亮的直观膜拜衍生出偶像化的月神崇拜。月神有太阴星君、月光菩萨、月宫娘娘、月姑、月姐、嫦娥等称谓与身份。关于月神的神话,如今广为流传的有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和吴刚伐桂等。嫦娥奔月神话说,嫦娥是远古时期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一日,后羿到昆仑山求道,巧遇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念其射日救民有功,便赐给他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该药就可成仙。后羿舍不得放弃俗世生活,就把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话说后羿有一个叫蓬蒙的徒弟,得知师傅有不死药,一直伺机得到,想服之成仙。八月十五这天,后羿带徒弟出外打猎,蓬蒙谎称生病没去。待师傅走远,他找到嫦娥,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自知不敌蓬蒙,情急之中,慌忙吞下。吞食了不死药的嫦娥,立刻飘离地面,向天上飞去,进入月宫。当晚,后羿归来,不见了嫦娥,一再追问,才知原委,蓬蒙远逃,嫦娥已飞升成仙。后羿无奈,就在嫦娥喜欢逗留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爱吃的水果和糕饼。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后羿都如法遥祭妻子。百姓得知后,也纷纷在月下设香案纪念嫦娥,并祈求嫦娥赐福保平安。

有些传说没有徒弟抢药情节,只说嫦娥偷吃了不死药而成仙。这些都是神话传说的不同版本,个别情节的差异不改变嫦娥奔月神话的主干,嫦娥是人们中秋拜月时的主要祭拜对象。

古时候一直以蟾蜍为月精,后来玉兔传说盛行,淡化了蟾蜍形象。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和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满足了老人的请求,只有兔子找不到食物相助。后来兔子就纵身火中,献出自己的肉身做老人的食物。神仙大为感动,把它度成玉兔,送进月宫。进入月宫的玉兔后来专司捣药。与玉兔传说相应,直到今天,京津等地在中秋节期间还有泥塑彩绘的“兔儿爷”上市,可供奉用,亦可摆设把玩。

唐朝已有了吴刚伐桂的传说。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对此有记载,据传,吴刚因修炼仙术犯了过错,被谪罚在月宫砍伐桂树。这棵桂树即砍即合,吴刚无法砍倒它,只好一直砍下去,负担着永久性的惩罚。桂树为民间的华贵之树,八月桂花香,人们在桂花飘香的中秋节拜月,还希望月宫中的桂枝能够遗落自家,给自家带来吉祥。

关于月宫中的这几则神话为中秋祭拜月亮的习俗增添了一些民间解释,与拜月仪式一起被一代代传承着。拜月仪式起源久远。到明清时,逢中秋拜月的习俗通行全国。清《燕京岁时记》载:“京师谓神像为神马儿,不敢斥言神也。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玉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旌,作红绿色,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这段话描述了当时北京地区中秋拜月的月光马样式和拜月仪式等内容。类似仪式在明代《帝京景物略》中已有记载。也有的地方,拜月时不挂神马儿等神像,而是直接向月亮跪拜。拜月的供品以当地的时令瓜果和月饼为主。北京人供西瓜时还要将西瓜切成莲花状。

如今,人类虽然已经涉足月球,并对我们肉眼所见的月球表面的各种影像做了科学解释,但民间中秋拜月习俗依旧留存,人们依旧求月神保佑丰收、团圆及家业兴旺等。浙江地区在中秋节拜月时要念诵这样一首歌谣:

月娥姐,月明明。月中有株婆娑树,婆娑树上挂紫微。紫微星出保子星保夫星,保男保女接宗支。枝枝叶叶兴旺生好子,月娥出来免灾星,家中添财又添丁。

嫦娥被亲切地呼之为“月娥姐”,既是“神仙”又是“姐姐”,兼具神力和亲情双重身份,保佑我们“添财”“添丁”“免灾星”等就不仅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且也顺理成章。

中秋节的节令食品是月饼,又叫团圆饼、团圆馍。拜月后,人们就可以阖家享受之。据萧放考证,月饼在宋代就已出现,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明《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由此可见,月饼除供奉、自家食用外,还是馈赠亲朋、联络感情的“人情饼”。食月饼,求其丰收团圆之意。各地做法和风味都有不同。

求子习俗也是中秋节俗的一个主要内容。与元宵节求子习俗的“摸钉”“送灯”等不同,中秋节主要是通过“偷瓜”“送瓜”等活动求子。送瓜得子信仰以南方为多,江苏、安徽、贵州、四川、湖南等地都有类似的风俗。贵州有些村寨在中秋夜时,会有年轻人结伴到人家菜园偷瓜,偷来后,给瓜套上小孩衣服,然后在瓜上描上孩子的眉眼,装扮好了,再热热闹闹地送到无子人家,俗称“送子”,得“子”的人家要摆宴感谢。也有不等别人来送,夫妻自己出门偷瓜以求子的。

时至今日,庆丰收、求团圆习俗依旧是中秋节俗的主要内容。

同类推荐
  •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

    《天津老俗话》就将这些流传于天津民间的各类老俗话汇集起来,在记录其内容的同时,深入发掘每句老俗话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写出俗话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特别是与其相关的动人故事。
  • 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未解的悬案:世界历史未解之谜

    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在中世纪,很多作家都认为,在埃及粮食充裕时期,金字塔是用来储藏粮食的大仓库。近几年来,金字塔被人描述为与日晷仪和日历、天文观测台、测量工具甚至是与神秘的外星生命相联系的东西,把金字塔当做天外宇宙飞船的降落点。
  • 国人性格文化常识

    国人性格文化常识

    中国人性格有什么特点?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性格有什么差异?本书精选鲁迅、周作人、张爱玲、明恩博、内山完造等名家的论述,对国人性格文化做了全方位的透视和介绍。
  •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即为殷墟。殷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重要文化遗产,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也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

    本书从国学经典、诗词曲赋、书法绘画、乐舞戏剧、古玩收藏,以及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入手,在参考了大量权威性著作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浓缩,采用设问方式,介绍丰富多彩而又震撼人心的历史,阐释中华传统文化丰满而深刻的精神内涵。
热门推荐
  • 应龙少年志

    应龙少年志

    主角是一个身世迷离的少年,体内似乎有不可控的神秘力量。作为一个乱世中的神秘人物,能否拯救时空,解救现世东汉?
  • 小熊茜风

    小熊茜风

    这是讲述一只白色小熊寻找她父亲和哥哥的经历。算是一篇故事。虽然与这儿有点格格不如,但希望所有的人不要觉得我很幼稚,也不要恶意评价它。毕竟,谁没有一个充满幻想的童年,谁又不是在一个又一个故事下渐渐长大的
  • 全球追妻,竹马的迷糊小逃妻

    全球追妻,竹马的迷糊小逃妻

    “月月,长大了嫁给我好吗?”“不好,我要嫁给哥哥,只有哥哥是最疼我的。”她走了五年,他颓废了一年,最终他强迫自己站起来,因为他要变得强大才可以保护那个小家伙,但五年后,她回来了,身边却有了另一个男人,是不顾一切的把她抢回自己身边,还是默默地看着别人给她幸福?“少爷,不好了,少奶奶要订婚了”“那还愣着干嘛,该我准备礼服,本少爷要订婚了”片刻后,一大群黑衣人带枪包围了教堂,“韩彦辰,你到底想干嘛。”“宝贝,你不是想订婚了吗,为夫成全你,不然其他环节都省了吧,咱们直接入洞房。”过后,某女人捂着腰从床上逃下来,骂道“韩彦辰,你混蛋,不要脸‘’“老婆,还有更不要脸的那,你要不要试试”..........
  • 盗宝世界

    盗宝世界

    深夜里,西北的狗头山坡下横七竖八的躺着三个半死不活的老头子,在狼牙手电筒的照射下,三个人口里喘着粗气。一个尖牙猴嘴的老头子对其他两个人说,“这一次,咱们可倒了大霉,金子没挖到,钱没到手,白花花的银子全都被这帮警察给搅和了,这老天咋就那么不公呢?”“可不是,咱们今天真是碰了狗屎运,也不知道是村里的哪个该死的老东西报了警,让警察知道狗头山有人盗宝,害了我们的好事!”其他两个老头子也都纷纷抱怨着,他们这一次可是准备充足,粮食弹药一一具备,却不想半路冲出个牛皮老,把他们盗宝的大计,全都搅黄了!
  • TFBOYS:穿越时空的爱恋

    TFBOYS:穿越时空的爱恋

    TFBOYS穿越到圣樱学院?魔法季?唯一樱儿?甜点公主?学生会会长?奉命为圣樱使者?还是……一场魔法界的爱恋开始……
  • 四线城市的单身女郎

    四线城市的单身女郎

    二十七岁,是一个不尴不尬的年龄,对于一个生活在四线城市的单身女人来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这样的人,逼婚和工作成为最困扰她的两件人生大事。人们都说生活充满了欺骗,但她觉得不是生活欺骗了我们,而是我们信任的人欺骗了我们,或者是我们相信了本不该相信的人。且看女主人是如何一点点撕破伪装的生活,如何一点点修补受伤的心灵,如何一点点重建新的人生。是什么促使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不放弃自我,不放弃人生?是爱,对生活的爱,对生命的爱。
  • 卡特斯洛兰

    卡特斯洛兰

    十七世纪的伦敦,过得并不幸福的芙蕾特在来自卡特斯洛兰大陆的鼠头人诱骗之下来到了这个没有光明的世界并且被赋予了寻找消失的光的使命,在这个奇异的世界芙蕾特见证了父母最初相识,和卡特斯洛兰从兴盛走向毁灭。
  • 倾城绝恋:校草请入瓮

    倾城绝恋:校草请入瓮

    希望这可以像上一本书一样带给大家,喜悦。她是一个可爱姑娘,而他是温柔校草,他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呢?生离死别之后,相遇,再忆起,有小三出现??到底是温柔校草胜还是冰冷王子更胜一筹??
  • 牵丝线

    牵丝线

    南齐四百载,自东方女帝辟先河之时便盛行女官。死板女官千笙x万年弱受?(雾)不得不说的正剧向女官皇子奋斗史。婉拒玛丽苏从我做起,争当五好女官。讲道理,真正剧
  • 肾上腺素:惊魂校园

    肾上腺素:惊魂校园

    那些穿越过黑夜的大声哭叫应该也会很畅快的刺激你的肾上腺素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