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84000000007

第7章 论语(1)

学而[1]

(一)子曰[2]:“学而时习之[3],不亦说乎[4]?有朋自远方来[5],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6],不亦君子乎[7]?”

(二)有子曰[8]:“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9],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三)子曰:“巧言令色[10],鲜矣仁!”

(四)曾子曰[11]:“吾日三省吾身[1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五)子曰:“道千乘之国[13],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4]。”

(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15]。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七)子夏曰[16]:“贤贤[17],易色[18];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八)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九)曾子曰:“慎终追远[19],民德归厚矣。”

(十)子禽问于子贡曰[20]:“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21]?抑与之与[22]?”

(十一)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十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23]。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十三)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24]。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十四)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25],可谓好学也已。”

(十五)子贡曰:“贫而无谄[26],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27],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十六)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

[1]《论语》二十篇,各取首章第一、二句的二字或三字为题。[2]子:古代男子的尊称。《论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3]习:温习、演习、实习。[4]说:通“悦”,欣喜、愉快的意思。[5]朋:同类,志同道合者。一说这里指的是弟子。[6]愠(yùn):怨恨。[7]君子:有德者。[8]有子:孔子弟子,姓有,名若。[9]孝弟: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弟,即悌,音tì。[10]巧言令色:花言巧语和讨人喜欢的脸色。[11]曾子:孔子弟子。名参(shèn)。[12]省(xǐng):反省,自我检查。[13]道:治理。乘(shèng):兵车。千乘之国,春秋时大国。[14]使民以时:使用民力,不违农时。[15]汎(fàn):同“泛”,广泛。亲仁:亲近有仁德的人。[16]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17]贤贤:尊重其才德。[18]易色:不重容貌。[19]慎终:谨慎地对待送终之礼;追远:追思久逝的祖先。[20]子禽:陈亢,字子禽。子贡:孔子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21]求之与:主动求得的。[22]与之与:别人告知的。

[23]小大:小事大事。由之:按照“和”的观念去做。

[24]复:实践诺言。[25]就有道而正焉:按有道者的言行来匡正自己。[26]无谄:不谄媚于人。[27]两句诗见《诗经·卫风·淇澳》。

[鉴赏]

《论语》是孔子与他的部分弟子言论的汇编而成,在所有中华文化的典籍丛书中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它不是由一人一时辑成,而是由孔门弟子或者再传弟子所编纂的,全书共有二十篇,每一篇分列为若干章。看起来似乎没有主轴,然而,《论语》的“论”字,就含有讨论编次之义。其编次意图,通过对《论语》文本本身的研究,还是不难解读的。

现以首篇为例,历代不乏研究者在寻找篇中各章间存在的关联。如南宋的朱熹认为,这一篇“先言自修,而后亲师友”(《朱子语类》卷二十)。此外,他还认定该篇“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论语集注》)。

《论语》的首篇,开门见山的记述了孔子论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并非偶然。一方面,是由于孔子终其一生,一直乐学勤教。孔子自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还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另外,他还教育诸弟子要“笃信好学”(《泰伯》)。他最为担心的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述而》),同时这也是孔子的自勉。

另一方面,首篇强调了孔子论学是达到“仁”这一境界的十分重要的条件。“仁”是整个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为人的最高精神境界。“仁”的范畴也正好是整个孔子伦理思想体系之中的最高道德原则。这就不免让人觉得难以企及。因此众弟子问仁颇多,孔子在回答时也因人因时而异。然而,他始终认为仁者并非天生而就,而是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就是以“学”求“仁”,和以“知”达“仁”。他还告诫诸位弟子:要想成为仁人君子而又妄图不去努力学习,“其蔽也愚”(《阳货》)。

以“学”求“仁”,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读者在琢磨这个观点时,需要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基础道德与道德理想境界之间的关系。孔子将孝悌作为仁的基础,敬爱父母兄长则是实现仁德的第一要求。正如同孔门弟子有子所说,孝悌乃为“仁之本”。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入则孝,出则弟”,那么推而广之,自然就能进一步达到“沉爱众”,由此推断,他最终达到仁德的理想境界并非远不可及。

第两个问题是在中国的古代社会提出“诚信”。“信”这一伦理范畴,在春秋时已出现。贵族据此来处理上下等级关系,因此常常“忠、信”并提,要求下对上讲诚信。孔子对诚信思想作出了巨大突破。他认为,人与人交往必须“谨而信”(《学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为政》)。这里所说的“信”,已经拓展为人与人之间必须讲的“信誉”,不只是对上而言。在当时,这无疑是一种新思想。所以,众弟子们都感到很新鲜,很多人都阐述了自己对“信”的理解。曾子将“信”作为每日三省的内容之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第四章)可见在孔学之中,“信”同“孝、悌”一样,也是实践“仁”

这一最高道德原则所需的十分重要的基础道德规范。本篇的重点是论学论仁,进而能以学求仁,而自第十二章之后,还加入了论礼的内容。例如,论述礼的功用问题:“礼之用,和为贵”(第十二章);还讨论了“恭”与“礼”之间的关系:“恭近于礼,远耻辱也”(第十三章)礼与仁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本篇的尾段引入了这一个问题,有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论述将在后面第三篇《八佾》之中深入展开。

为政

(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

(二)子曰:“《诗》三百[2],一言以蔽之[3],曰:‘思无邪’。”

(三)子曰:“道之以政[4],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5];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6]。”

(四)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7],六十而耳顺[8],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七)子游问孝[9],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八)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0]。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11];——曾是以为孝乎?”

(九)子曰:“吾与回言终日[12],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十)子曰:“视其所以[13],观其所由,察其所安[14]。人焉廋哉[15]?人焉度哉?”

(十一)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十二)子曰:“君子不器[16]。”

(十三)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十四)子曰:“君子周而不比[17],小人比而不周。”

(十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8],思而不学则殆[19]。”

(十六)子曰:“攻乎异端[20],斯害也已。”

(十七)子曰:“由[21]!诲女[2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十八)子张学干禄[23],子曰:“多闻阙疑[24],慎言其馀,则寡尤[25];多见阙殆[26],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十九)哀公问曰[27]:“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28],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二十)季康子问[29]:“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二十一)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30]?”子曰:“《书》云[31]:‘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二十二)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32],小车无轨[33],其何以行之哉?”

(二十三)子张问:“十世可知也[34]?”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二十四)子曰:“非其鬼而祭之[35],谄也[36]。见义不为,无勇也。”

[注释]

[1]北辰:即北极星;共:同“拱”,环绕运行。

[2]《诗》:即《诗经》,共三百零五篇,称“三百”,举其整数。[3]蔽:概括。[4]道:引导。[5]免:免于罪罚。无耻:无羞愧心。[6]格:至于善。[7]天命:指非人力所能改变的客观必然性。[8]耳顺:一听即能辨别是非。[9]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

[10]色难:指侍奉父母以能和颜悦色为最难。[11]先生:长辈,这里指父母。馔(zhuàn):吃喝。[12]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姓颜,名回,字渊。[13]视其所以:看他所为。[14]察其所安:细察他所安或不安的心态。

[15]廋(sōu):藏匿。[16]器:器皿。器皿各有其用途而不能相通,都有所局限。[17]周:以道义相团结。比:以私利相勾结。[18]罔:迷惘、诬罔。[19]殆(dài):

疑惑。[20]异端:截然不同的学说,引申指邪说。[21]由:孔子弟子,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22]女:同“汝”。[23]子张:孔子弟子,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干:求也。禄:俸禄。干禄即求仕。[24]阙疑:存疑。[25]尤:过失。[26]阙殆:与上文“阙疑”同义。

[27]哀公:鲁国国君,姓姬,名蒋。“哀”是谥号。[28]错:同“措”,放置。直:指正直的人。枉:指邪曲的人。

[29]季康子:鲁大夫,季孙氏,名肥。[30]奚(xī):何,为什么。[31]《书》:即《尚书》,所引文字不见今本《尚书》。[32]輗(ní):联结大车两辕与衡的榫头。

[33]轨(yuè):联结小车辕与衡的活塞。[34]世:一世为一代,古称三十年为一世。[35]鬼:指已死的祖先。

[36]谄(chǎn):谄媚。

[鉴赏]

孔子一生从事了许多的实践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政治活动,另一类则是教育活动。前者的时间较短。在他五十岁时,曾任过鲁国中都宰、司空,后来还升迁为司寇。孔子在五十五之岁时,被迫离开了鲁国,开始长达整整十四年的周游列国活动,在各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但终不见用。而他从事教育活动的时间则相当长,大致上经历了三个时期。从“三十而立”到三十五岁这一期间,收了最早的一批弟子;在三十七岁到五十岁这一期间,他的弟子已遍及各个诸侯国;其后返鲁之后的教育活动则一直终其晚年,孔门的杰出弟子在一些诸侯国的政治生活中逐渐开始发挥积极作用。相较之下,孔子政治活动则远远不如教育活动的那么成绩辉煌。但是,他的政治思想与教育思想,都对整个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在本篇收录的是孔子关于政治、教育的一些较为重要的言行。正如钱穆所说那样:“孔门论学,最重人道。政治,人道中之大者。”(《论语新解》)因此,在首篇论学以后,接下来就顺理成章的编排了论述为政方面的内容。

“德治”的治国之道,历来都为儒家所倡导。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他认为“德治”是要优于“法治”的。他还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所强调和提倡的“为政以德”,包含了“君德”和“政德”两个方面。所谓“君德”,即专门强调了国君要“其身正”。“身正”才能据此感化人,才能保证“令行”(《子路》)。所谓“政德”,就是说为政要以德为先,强调了要对民众反复进行道德教化。这并不是要取消刑罚,只是反对“不教而诛”。以上这些,就为后世的儒家倡导的以德治国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类推荐
  • 森夫爱情诗选

    森夫爱情诗选

    《森夫爱情诗选》是一个男子的心灵独自,也是一个充满了梦幻与浪漫、惆怅与荒凉的情感世界他把你带到了风雨尘缘的路上,让你尝遍爱恨情仇多种滋味;他以优美的律韵,鲜明的节奏,凝练的语言,奇特的想象,来触动我们这颗善思的心。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音乐,一首诗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首诗就是一处流动的风景,让你在梦幻与现实的世界里遨游,在欢乐与忧伤的人生风景线上去不断思考相信诗人森夫所勾画的这一片神奇的诗的梦幻,会打动千万读者的心灵。
  • 生命中那串摇曳的风铃:当代青少年人生与生命读本

    生命中那串摇曳的风铃:当代青少年人生与生命读本

    品读如此经典的美文,你收获的将不只是心灵的震颤,更多的是提升人生的境界,以及对生命内涵的深切体晤。每一处饱含情感的文字,都能激发你灵感的火花,带给你心灵的顿悟,让你感受震撼的力量。让智慧滋润成长的每一个足迹。
  • 花开花落都是缘

    花开花落都是缘

    月华如练,照我在戏中。我在没有观众的舞台甩长袖潸然起舞,舞尽我人生的悲凉,舞尽广寒宫无边的孤独,任凄泪长流。疼,如茧,将我的心紧紧束缚,愈收愈紧,万般挣扎都已是枉然。《花开花落》是散文作家林纾英(笔名月转妆楼)的散文集。林纾英擅长以妍美幽约的文笔抒写侠骨柔情。如果说诗性唯美的文化散文为其创作之一翼,那么素朴本真的生活散文则是另一翼。徜佯林纾英精心营构的文苑,一花一世界,争妍斗艳,摇曳生姿,让人留连忘返。其柔婉的笔致,本真的言说,深情的发抒,波动着读者的心湖,让读者陶醉,深思,或扼腕浩叹。
  • 橡皮:中国先锋文学.3

    橡皮:中国先锋文学.3

    这是中国当前最有写作才华的作者队伍,每一个人都那样特立独行、不拘常规、又敏锐多情。 翻开《橡皮:中国先锋文学》,您将由他们带领,走进中国先锋文学大本营,领略目前中国文学最前沿的动态,关于当下中国先锋文学,无论是题材、文本结构,还是语言才华和思想张力,您都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获得一次丰富的精神滋养。
  • 风景:流动的丹青

    风景:流动的丹青

    本书内容丰富,作者在抒发自己真情实感的同时,详细地介绍了所到之处的自然、人文景观。读者既可从书中了解祖国悠久文化历史的底蕴,又可以更好地熟悉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在扩大自己知识面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变成大圣

    穿越之变成大圣

    怎么变成了一只猴子!原来我是传说中的齐天大圣!终于不必像前世一样窝囊的在一间只容得下一张床与一个桌子的房间里过日子了!这一世,我要干出比西游记里的大圣更大的一番事业来!
  • 御魔录

    御魔录

    妖兽乱世的大陆,除妖师横行的世界。在这里除妖并不再是一件伟大的事,而是活下去的资本,百年来的沧桑席卷着这里,等待着一个人去打破这一切。
  • 少林篮球小子

    少林篮球小子

    西方篮球有神——乔丹才得以统治世界篮坛至今,而在一个晴天突然雷电交加,风雨过后彩虹桥上似有佛光普照,一声婴啼打破了雨后的宁静,从此东方的篮球之佛诞生;因为篮球他得以幸免于父母的灾祸,他在少林寺长大,却没有练成想象中的绝世神功;因为对篮球的挚爱他将少林武功中获得的灵感运用到篮球运动中,从此球场上出现了一位球狂,得分、助攻、篮板、抢断、盖帽无所不能;因为他改变了世界篮坛的格局,改变了人们对于篮球的理解;因为她才知道了父亲的死因,才明白了国家在自己心中的地位;他究竟承载着怎样的使命,万事沉寂之后篮球归佛……
  • 限时宠婚:男神,结婚去

    限时宠婚:男神,结婚去

    某天,男神慕司霆问苏麦,“我喜欢一个女孩,怎么做才能追到她?”苏麦回答“花、烛光晚餐,再加壁咚!”第二天,慕司霆捧着玫瑰,邀请苏麦吃了顿饭,临走前,将她推到墙上来个壁咚。苏麦一边猛擦着嘴,一边恼火的指着慕司霆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哪有找师父预习这个的?”慕司霆邪魅一笑,“可我要追的女孩,就是你啊!”
  • 空岛恋歌

    空岛恋歌

    青春路上的关于好或坏的故事,都带着满身的荆刺,越刺越痛,越不能忘。
  • 佛说菩萨本行经

    佛说菩萨本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执手同观曾

    执手同观曾

    青梅竹马?偏偏疏远。擦肩过客?偏偏爱过。我从来没有想过你,可是却爱上了你。
  • 重生异界之我是剑圣

    重生异界之我是剑圣

    “诶呀,好帅的大哥哥!”“嗯呐!真帅,我要给他生猴子!““他是我的。。。。。。”地球宅男穿越异界,附带英雄盒子系统,变身无极剑圣,帅的昏天黑地,丹药?我有一地球的,武技?剑圣配送五个天级武技,魂武装?我随时拿出来最顶尖的,信不?“谁能挡我!”天才?踩!美女?推!踏遍千山,我为主宰!
  • 心路道途

    心路道途

    本书深受《凡人修仙传》和《平凡的世界》影响。一个底层的凡人,如何一步步走上道途,最终成就无上大道。
  • 泪鱼外传

    泪鱼外传

    泪鱼是一把剑,一把杀了人会流泪的剑;黄逸飞是一个人,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人。江湖都说泪鱼邪恶,说它历来都是武林纷争的根缘,可在黄逸飞心中,泪鱼永远只是一把冰冷的剑,所谓的善恶,只在于人的内心。这世上有太多的恩怨,他只想用最初的那份纯良,来挽救不被世俗迷惑的心。师父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有争斗的地方就有江湖,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所以,人人都不愿他踏足江湖。如果可以,谁又愿意四处漂泊、靠近是非的漩涡。他也想放下泪鱼,放下所谓的责任,和那个心爱的人,尝一尝天荒地老的滋味。可逃不掉、躲不开,也就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如果你梦中的祥云,变成必须担当的紧箍,你会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