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79000000007

第7章 茶之鉴(3)

二是说,麻埠附近的祝家楼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祝家常以土产孝敬,袁世凯食茶成癖,茶叶自是不可缺少的礼物。但其时当地所产的大茶、菊花茶、毛夹等,均不能使袁世凯满意。1905年前后,祝家为取悦于袁世凯,不惜工本,在后冲雇佣当地有经验的茶工,专拣春茶的第1~2片嫩叶,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质艳丽,袁世凯大加赞赏。当地恭行也悬高价收买,以促茶农仿制。新茶登市后,蜚声遐迩,连峰翅亦逊色多矣。峰翅品质虽优于大茶,但其采制技术均与大茶相同。而瓜片却脱颖而出,色、香、味、形别具一格,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嗜,逐渐发展为全国名茶。

六安瓜片是中国著名绿茶,产于安徽六安、金寨、霍山一带,主产区为金寨齐云山。按山势高低又分为内山瓜片、外山瓜片两个产区,按采摘时间又分为“提片”(清明前挑选嫩叶制成)、“瓜片”(谷雨前采制)、“梅片”(梅雨季节采制)。六安瓜片外形大小匀整、色泽翠绿,其霜有润,滋味鲜醇回甜,汤色嫩绿明亮,叶底润绿且尚亮,香味浓醇持久,沁人肺腑。

六安瓜片已有300多年历史,明清时代均为贡品。慈禧膳食单上规定月供“齐山云雾”瓜片14两。1949年后,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六安瓜片由单片鲜叶制成,不含芽头和茶梗。鲜叶必须养到新梢“开面”才采摘,采回鲜叶要“扳片”,除去芽头、茶梗,而且老叶、嫩叶分开炒制。炒制方法十分讲究,特别是最后老火烘焙:“燃木炭于地炉中,火苗高可盈尺,每二人抬一烘篮在炉火上一罩即走,交替进行”。抬篮人一招一步都有节奏且配合默契,如跳古典舞蹈一般,煞是好看。

七、太平猴魁

有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传说有一家小茶叶店,主人陈氏,丈夫早年亡故,只有一个独子名鲁义,鲁义和一个叫侯魁的姑娘相爱,后来由于地主逼婚,侯魁姑娘跳崖自尽,在自尽前她留给爱人采摘自“一线天”悬崖上曲仙茶,这就是后来的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是烘青绿茶类尖茶中之极品名茶,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尖茶是皖南特产,盛产于今黄山区(原太平县)和泾县。品质好的尖茶,称之“魁(奎)尖”。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太平县猴坑、凤凰山、狮彤山、鸡公山、鸡公尖一带,其中以猴坑所产质量最为上乘。这里依山濒水,林茂景秀,湖光山色交融辉映。茶园多分布在25~40℃的山坡上,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这里年平均温度14~15℃,年平均降水量1650~2000毫米,土壤多为千枝岩、花岗岩风化而成的乌沙土,土层深厚肥沃,通气透水性好,茶树生长良好,芽肥叶壮,持嫩性强。当地茶树品种90%以上为柿大茶。这是个分枝稀、节间短、叶片大、色泽绿、茸毛多的品种,适制猴魁的良种资源。

太平猴魁的外形是两叶抱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花香高爽,滋味甘醇,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净,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品饮时,可体会出“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猴魁茶共分猴魁、魁尖以及尖茶一至五级,共七级,以猴魁为首。经久耐泡,香味犹存,具有爽口、润喉、明目、清心、提神之效。1915年,在巴拿马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中国展出的“太平猴魁”荣获一等金质奖章和证书。建国以来,曾多次获得省优、部优及国优金质奖、金牌奖。

八、峨嵋竹叶青

竹叶青茶名的由来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64年,陈毅元帅视察峨嵋山,在万年寺同方丈品茗对弈时,对所品之茶赞不绝口:“此乃何茶?”方丈答:“峨嵋山特产,尚无名称。”并请陈毅赠名,元帅说道:“多像嫩竹叶啊,就叫竹叶青吧!”从此,竹叶青声名不胫而走。

峨嵋竹叶青茶产于四川省海拨800~1200米的峨眉山。在云雾缭绕的峰顶,竹叶青茶汲取日月精华,挺秀青翠。竹叶青外形扁平翠绿,酷似杭州龙井,而风味又别有不同。据说,竹叶青的创制者是万年寺的觉空和尚,其命名者则是陈毅元帅。竹叶青茶选用的鲜叶十分细嫩,加工工艺十分精细。一般在清明前3~5天开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鲜叶嫩匀,大小一致。

竹叶青茶的特点是外形扁条,两头尖细,形似竹叶;内质香气高鲜;汤色清明,滋味浓醇;叶底嫩绿均匀。1985年在葡萄牙举行的第24届世界食品评选会上,荣获国际金质奖。

红茶品鉴

品茗轩

尝新茶

(北宋)曾巩

麦粒收来品绝伦,葵花制出样争新。

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

红茶起源于16世纪,在茶叶制造发展过程中,发现日晒代替杀青,揉捻后叶色红变而产生了红茶。最早的红茶生产从福建崇安的小种红茶开始。清代刘靖《片刻余闲集》中记述“山之第九曲处有星村镇,为行家萃聚。外有本省邵武、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黑色红汤,土名江西乌,皆私售于星村各行”。自星村小种红茶出现后,逐渐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到20世纪20年代,印度发展了将茶叶切碎加工的红碎茶,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也开始试制红碎茶。

一、祁门红茶

相传,光绪元年(1875年),有个黟县人叫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因羡福建红茶(闽红)畅销利厚,想就地试产红茶,于是在至德县(今东至县)尧渡街设立红茶庄,仿效闽红制法,获得成功。次年,就到祁门县的历口、闪里设立分茶庄,始制祁红成功。与此同时,祁门人胡元龙在祁门南乡贵溪进行“绿改红”,设立“日顺茶厂”试生产红茶也获成功。从此“祁红”不断扩大生产,形成了我国的重要红茶产区。

祁门红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茶叶主要产地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9世纪中叶已出名。相传清朝光绪元年间(1875年),黟县人余干臣利用当地土质肥,山花多,茶质好等条件,所精制红茶,有苹果、兰花之香味,而被誉为“祁门香”。该茶条索紧结秀长,色泽乌润,冲泡后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醇厚隽永,经久耐泡,香气清香持久。

1915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展出,荣获金质奖章和奖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信誉,被誉为“群芬最”、“王子茶”;1980年获国家优质产品奖章;1983年获国家出口商品优质荣誉证书。

二、滇红茶

滇红茶即云南工夫红茶,产于风安、临沧、云县、双江、昌宁和勐海等县,历史悠久,被誉为红茶珍品。滇红茶的特点是香气浓高持久,滋味浓烈而醇爽,茶汤红浓色艳;芽壮而肥,色泽黄红鲜明,条形壮实,色泽乌红而光润,含有多种有益成分;且既耐冲泡,又耐贮藏,冲泡三四次香味不减,贮存过年仍味厚如初。

滇红茶的采摘期较长。这里的茶树不但春季发芽早,而且全年发芽轮次多,直至冬季仍发芽。为了采养结合,采摘期为每年的3月中旬至11月中旬,分为春茶、夏茶和秋茶,以春茶居多,秋茶最少。制作时大体上要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四大工序,制成毛茶。毛茶经定级归堆后,再分级加工精制,便成为各级滇红茶。

滇红功夫茶于1939年在云南凤庆首先试制成功,据《顺宁县志》记载:“1938年,东南各省茶区接近战区,产制不易,中茶公司遵奉部命,积极开发西南茶区,以维持华茶在国际上现有市场,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八日正式成立顺宁茶厂(今凤庆茶厂),筹建与试制同时并进”。据史料记载,当年生产15吨销往英国,以后不断扩大生产,西双版纳勐海等地也组织生产,产品质量优异,深受国际市场欢迎。

三、宜红茶

宜红茶是弛名中外的传统出口产品,始产于16世纪末,主产地为宜昌、宜都、长阳、五峰四县,由于当时由宜昌集中转运汉口出口,故称“宜红”。四县被称为“宜红茶之乡”。当时,英国商人曾在此地开设“宝顺合茶庄”采购茶叶。该产品经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融汇精制而成,风格独特,品质优良,外形条索紧细,色泽乌黑油润,内质香气馥郁,汤色红浓,滋味醇厚。

宜红工夫茶是红茶类之佳品,早在公元1800年就销往俄国、英国,到1886年前后大量出口,远销苏联、美国、英国及东欧各国,享有较高声誉,曾荣获首届中国国际茶博交易会“中华文化名茶”金奖。1984年,红茶总产量1210.95吨,宜昌、宜都、五峰等县均建有红茶精制厂。

四、黔红茶

黔红是贵州红碎茶的简称,主要产于湄潭、羊艾、花贡、广顺、双流等大中型专业茶场。20世纪50年代末试制成功以来,黔红远销美国、英国、荷兰、西德等国,年出口量达三万余担。贵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生产红碎茶的茶场又分布在省的中部、北部、南部的丘陵台地或河谷盆地。由于高温多雨、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这些地区的大叶型品种、中叶型品种和地方群体品种长势旺,叶片厚,其内所含物质如氨基酸、茶多酚增多。制茶工艺上,改变了盘式揉捻打条的传统做法,实行快速、重切,缩短生产周期,充分发掘茶叶内含生化物质。成茶颗粒紧结、色泽油润,赢得了荷兰客户和英国伦敦出口公司的好评。

贵州红碎茶以其香气高、鲜爽度好、品质独具一格而著称,由于产地、茶树品种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其品质各具特色。羊艾中叶种红碎茶香气特高,在全国第三套样中连续多次名列前茅,被评为优质产品。晴隆花贡大叶种红碎茶,达国家规定二套样标准,品质接近滇红,能与斯里兰卡、印度的红茶媲美。开阳双流红碎茶曾获1983年外贸部优质产品荣誉证书。湄潭茶场的红碎茶被推为商业部优质产品。

乌龙茶品鉴

品茗散

云母散

(唐)白居易

晓雾云英漱井华,寥然身若在烟霞。

药销日曼三匙饭,酒渴春浓二碗茶。

每夜坐禅观水月,有时行醉玩风花。

净名事理人难解,身不出家心出家。

乌龙茶又叫青茶,它介于绿茶、红茶之间。先绿茶制法,再红茶制法,从而悟出了乌龙茶制法。

乌龙茶的起源,学术界尚有争议,有的推论出现在北宋,有的推定于清咸丰年间,但都认为最早在福建创制。清初王草堂《茶说》:“武夷茶……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也”。从采茶到成茶整个过程均有详细描述,据闻,现今的福建武夷岩茶的制法仍保留了这种传统工艺的特点。

一、安溪铁观音

安溪西坪镇是名闻遐迩的铁观音发源地,“铁观音”的由来有两种传说。

一是“王说”。相传,西坪尧阳岩(系西坪镇南岩村)仕人王士仕,在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春,与诸友会于南轩,见南轩之旁层石荒园间有茶树与众不同,就移植在南轩之圃,悉心培育,采制成品,气味芬芳。乾隆六年,王奉召赴京,以此茶馈赠侍郎方望溪,方转献内庭。深谙茶道的乾隆皇帝饮后,大悦,以其茶乌润结实,沉重似“铁”,味香形美,犹如“观音”,赐名为“铁观音”。现存南轩遗迹,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曲径通幽,前临滚滚羔溪,后有羊肠小道,沿山遍布奇石,维妙维肖,有不同天然石洞数处,大者可容三四十人,旁有一古刹名“白石岩”,又名“仙公殿”,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二是“魏说”。相传,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前后,西坪尧阳松林头(今西坪镇松岩村一带)的老茶农魏荫,勤于种茶,又信奉观音,每日晨暮必在观音像前敬奉清泰一杯,数十年不辍。有一天晚上,魏荫在熟睡中梦见自己荷锄出门,行至一溪涧边,在石缝中发现一株茶树,枝壮叶茂,芬芳诱人。魏荫好生奇怪,正想探身采摘,突然传来一阵狗吠声,把一场好梦扰醒。第二天清晨,魏荫循梦中途径寻觅,果然在观音仑打石坑的石隙间,发现一株如梦中所见的茶树。他细加观察,发现这种茶树叶形椭圆,叶肉肥厚,嫩芽紫红,异于他种。他喜出望外,遂将茶树移植在家中的一口破铁鼎里,悉心培育。茶树经数年的压枝繁殖,株株茁壮,叶叶油绿。于是魏荫便适时采制,果然茶质特异,香韵非凡。他视为家珍,密藏罐中,每逢贵客嘉宾临门,才取出冲泡品评。凡饮过此茶的人,均赞不绝口。一天,有位塾师饮了此茶,便惊奇地问:“这是何好茶?”魏荫就把梦中所遇和移植的经过详告塾师,并说此茶是在岩石中发现,岩石威武胜似罗江,移植后又种在铁鼎中,想称它为“铁罗江”。塾师听后摇头道:“有曲罗汉狰狞可怖,好茶岂可俗称。此茶乃观音托梦所获,还是称‘铁观音’才雅!”魏荫听后,连声叫好。

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县,属乌龙茶之极品。因成茶沉似铁,茶香浓郁,制茶人疑为观音所赐,故名。安溪在唐代时便已产茶,明代稍盛,铁观音于乾隆初年创制,至今有200余年历史。

安溪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为春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45%~50%;夏至至小暑为夏茶,占25%~30%;立秋至处暑为暑茶,占15%~20%;秋分至寒露为秋茶,占10%~15%。其中,以春茶最好;秋茶次之,香气特高,俗称秋香,但汤味较薄;夏茶、暑茶品质再次之。

同类推荐
  • 敦煌历史文化

    敦煌历史文化

    敦煌,有着源远流长的古代文明,这一文明,是中华民族古代 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敦煌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特别 的自然生态面貌及其演变,奠定了她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别具一格 的重要历史地位。
  • 苏丝黄的世界

    苏丝黄的世界

    Susie wong(苏丝黄)这个笔名和1960年那部美国烂片没有关系。它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时的随口一说,和这个专栏的诞生一样匆忙草率。当时,我醉心于让自己的名字填满整个报纸,从第一版到最后一版。而且最后一版编辑们是那么纵容和善良,不仅忍受我的涂鸦,而且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尽可能地在生活上教我腐化堕落。
  • 古代战役

    古代战役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战役》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古代战役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先秦时期的战役、秦汉时期的战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役、隋唐五代时期的战役、宋元时期的战役、明清时期的战役等。
  • 日本人与日本论

    日本人与日本论

    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现代日本国家政治、经济等,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做了分析。被学界视为研究日本的一本标杆性的著作,堪称中国的《菊与刀》。《日本人与日本论》 中国版的菊与刀,了解日本文化的必读之作。
  • 书与艺术

    书与艺术

    本书为“书文化”系列读本之一,是围绕“书与艺术”展开的读书随笔。从艺术欣赏的角度,通过诸多艺术大家对音乐、绘画、舞蹈等的亲身讲述以及作者对身边艺术的感悟,将读者带入艺术类书籍所独具的浓厚的艺术氛围,体验至美的艺术境界,领略伟大的艺术精神、艺术情操和艺术精髓。
热门推荐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再不分离

    再不分离

    因为那件事,我们俩失忆了,也从未相见了。再见时,你变成了一个杀人如麻,身边美女如云的黑道少爷;而我却变成了一个任人欺凌的自悲少女。本应不会相见了,但命运又把我们绑在一起了……
  • 工斗

    工斗

    《工斗》简介:甲方虐我千百遍,我待甲方如初恋;有待一日成甲方,虐尽天下设计院。本书讲述了鲁自大从一名小工人走向一名成功者的丰富历程。在繁杂的人际关系中,生活就像踩着翘翘板,可能随时会被对方吃掉。在小世界与大思维中,敌就是友,友亦是敌,只看自大如何分辨转换。
  • 妄想摆脱后宫结局的少年
  • 海外情缘

    海外情缘

    老肖家五个子女都长期工作在海外。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和热心抛洒在为祖国荣誉而奋斗的战线上···这是一部以一带@一路为背景的作品,诠释中国人在国外复杂的情况下,挥洒汗水,勇于牺牲的精神。谨以此书献给那些工作在异国他乡的普通的劳动者。
  • 花千骨之真假难辨

    花千骨之真假难辨

    这世间,无处不存在着真与假,事情幕后的主使又是谁?爱与力量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拯救你,也可以把你拉入黑暗痛苦的深渊。花千骨和白子画最后能在一起吗?敬请期待。
  • 城门开启之时

    城门开启之时

    新婚当天新娘神秘失踪。为了找到新娘讨说法,“我”和我的两个好朋友一起踏上了寻妻的征途。在火车上认识了同路的天才画家魏易一行人。按照日记上的记录,我们开启了一道又一道古老而又神秘的古城大门。然而就在“我”以为自己离真相不远了的时候,才发现一个更大的阴谋在等着“我”……
  • 一本书看懂经济学

    一本书看懂经济学

    《一本书看懂经济学》融生活和经济原理于一体,让你更加理性的认识生活,更加准确的把握生活的内在。从柴米油盐到逛街购物,从求职就业到创业投资,从财富收入到幸福人生,经济学紧跟你的每个脚步,看懂经济学才能走好人生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与经济学紧密相关,很多人从不觉察也不去思考。人类的本质和社会的发展将生活和经济紧密连接,谁都无法回避生活中无孔不入的经济链条。面对生活就要面对经济,既然要面对,我们就要掌握主动,让不利变有利,从适者生存到发展获利,获得物质财富,并彰显人生价值。
  • 祀罪

    祀罪

    神既坠落,世人蔑神;天泣之时,伤潮溺亡;罪孽深重,无论神人。失去的东西,他必然要亲手夺回;一切觊觎神的东西的逆臣,终将被染血的刀剑钉在僭越的十字上。负罪的神终将归来。
  • 杀手穿越之倾城如歌

    杀手穿越之倾城如歌

    沫浅月——她是华夏杀手总部的翘楚,也就是随便聊聊天,就穿越到了女尊王朝,温润如玉的慕容倾华,冷酷无情的蓝夜,宠她入骨的墨下家族的墨下儒澈,究竟谁能走入她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