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74500000003

第3章 郑燮书法艺术(1)

郑燮是一个卓越的艺术家,他在绘画、书法、篆刻诸方面的成就,奠定了他在我国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诗书画印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一般称之为四绝。

郑燮的书法,自称为六分半书,他以兰草画法入笔,极其潇洒自然,参以篆、隶、草、楷的字形,十分具有变化性。

(一)生平简介

中国古老而传统的笔墨艺术,它们用最简单的线条创造了流转飞动的世界,用最原始的色彩绘出了神采飞扬的灵魂。扬州八怪在艺术上表现出强烈的个性,他们的书法笔情纵逸,随意挥洒,苍劲绝伦,更多地表现出对传统书法的背离与反叛。

中国古老而传统的笔墨艺术,它们用最简单的线条创造了流转飞动的世界,用最原始的色彩绘出了神采飞扬的灵魂。扬州八怪在艺术上表现出强烈的个性,他们的书法笔情纵逸,随意挥洒,苍劲绝伦,更多地表现出对传统书法的背离与反叛。

郑燮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卖画、中举、做官、再次扬州卖画五个阶段。

1.早期读书

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他的先祖在明代洪武年间由苏州阊门迁居到兴化城内至汪头,到郑燮已是第十四代。

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燮出生,这时他家已经破落,生活十分拮据。3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14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乳母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实的劳动妇女,给了郑燮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燮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郑燮资质聪慧,3岁识字,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16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填词,20岁考取秀才,23岁娶妻徐夫人。这年秋郑燮首次赴北京,26岁至真州之江村设塾教书。30岁,父亲去世,此时郑燮已有两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

2.扬州卖画

由于生活困苦,郑燮在30岁以后弃馆到扬州卖画,看似为了风雅,其实是为了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

不幸的是徐夫人所生的儿子去世了,郑燮曾作诗致哀。32岁时郑燮出游江西,在庐山结识无方上人和满洲士人保禄。

33岁的时候,郑燮来到北京,与佛门弟子们交游,放言高论,臧否人物,所以有狂名。在北京期间,结识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琼崖主人。

36岁的时候,郑燮在扬州天宁寺读书,手写了《四书》各一部。37岁时,作《道情十首》初稿。39岁时,徐夫人病逝。郑燮十载扬州,结论了许多画友,金农、黄慎等都与他过往甚密,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极大的影响。

3.中举宦游

1732年,郑燮40岁,这年秋天,他到南京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为求深造,他到镇江焦山读书。现在焦山别峰庵有郑燮手书木刻对联,内容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1736年是乾隆元年,郑燮44岁,在北京参加了礼部会试,考中贡士。5月,他在太和殿前丹墀参加殿试,考中进士,非常高兴。

1737年,郑燮45岁,滞留在北京一年左右,希望能够得到一官半职,但是最终失败,只好回到扬州。在那里得到江西程羽宸的资助,娶妻饶氏。

1739年,郑燮47岁,作七律四首赠淮南监运使虞见曾。1740年,他为董伟业的《扬州竹枝词》作序。1741年,郑燮进京,候补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礼诚款待。

4.山东作官

郑燮50岁时,成为范县令。范县地处黄河北岸,有十万人口,而县城里却只有四五十户人家,还不如一个村子大。上任的第一天,郑燮就出了个怪招,让人把县衙的墙壁打了许多的洞。别人不解,去问他,他说这是出出前任官的恶习和俗气。由此可见他为官清廉的决心和勇气。

1744年,他的妻子饶氏生子。郑燮做官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

五年之后,郑燮调任山东潍县县令。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回避和肃静牌子,不许鸣锣开道。有时还穿着布衣草鞋,微服访贫问苦。

有一次夜里出去,郑燮听到有间茅草屋里传出阵阵读书声。一看原来是一个叫韩梦周的贫困青年在苦读。郑燮就拿出自己的银子资助他,后来韩梦周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

郑燮因为失去了独子,经常寻访孤儿,然后倾力相助。县学里的孩子放学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让人给送饭,又想到孩子们走泥路容易坏鞋,就让人找些旧鞋送给他们。

在遇到灾荒时,郑燮都具实呈报,力请救济百姓。他还责令富户轮流舍粥供饥民糊口。他还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他刻了一方图章明志: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

在灾情严重时,他毅然决定开官仓借粮给百姓应急。下属们都劝他慎重从事,因为如果没有上报批准,擅自打开官仓,要受惩处。

郑燮说:“等批下来百姓早就饿死了,这责任由我一人来承担!”郑燮的果断救活了很多人。

秋后,如果遇上了灾年,百姓们无法归还粮食,郑燮干脆让人把债券烧了,百姓们都很感谢他这个体恤百姓、爱民如子的清官。

郑燮做官不讲排场,这也给他带来一些麻烦。由于他常下乡体察民情,上级来视察时常找不到他,免不了要责问。清乾隆十七年时潍县发生了大灾害,郑燮因为申请救济而触怒了上司,结果被罢了官。

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燮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12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

郑燮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

乌纱掷去不为官,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鱼竿。

郑燮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感觉雄伟抱负难以实现,早有弃官的想法,这次罢官,正合了自己的心意。

5.再到扬州

回家以后,郑燮继续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

1754年,郑燮游杭州。复过钱塘,至会稽,探禹穴,游兰亭,往来山阴道上。1757年,65岁,参加了两淮监运使虞见曾主持的虹桥修禊,并结识了袁枚,互相以诗句赠答。

这一时期,郑燮所作书画作品很多,流传也很广。1766年1月22日,郑燮去世,葬在了兴化城东管阮庄,享年73岁。

(二)书法艺术

郑燮因为善画半竹,笔致飘逸,超越当时流行的媚俗风气之上,再加上他的书法往往汇合了篆、隶、楷、行、草五体,从而开成了自己独特的个人风貌,自称“六分半书”。

六分半书的特点是以真、隶为主。糅合真、草、隶、篆各体,并用作画的方法来写,其用笔方法变化多样,撇、捺或带隶书的波磔,或如兰叶飘逸,或似竹叶挺劲,横竖点画或楷或隶、或草或竹,挥洒自然而不失法度;结体扁形,又多夸张,肥瘦大小,偃仰欹斜,呈奇异狂怪之态;章法也很别致,疏密相间,正斜相揖,安排得错落有致,主次有别。

板桥体书法艺术是郑燮审美心态的浓缩和总结,是他文化性格的提炼与映照。六分半书最突出的特点是各种技法相互渗透。他不仅把书法中的各种书体融入其中,而且还把绘画中的技法也融入其书法中。

我国书法艺术对传统文化的依附关系,是世界上任何艺术无法比拟的,离开传统就丧失了书法艺术的生命。郑燮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极为全面和深入。其行书和小楷具有钟繇、王羲之遗韵;他的题画之作又往往把各种书体的笔意融为一体,极具天机畅然之意蕴。

郑燮的字用笔方法多样,线条类似他所画的竹子;在结体上进行夸张,使长窄的字更加长窄,宽的更宽,斜的更斜;在章法布局上,大小错落,上下左右互相响应,疏密相间,所谓“乱石铺街”,富有节奏韵律感。郑燮的书法出现在推崇帖学的清代书坛,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众多对联、条幅、条屏等墨迹传世。

郑燮的书法,风格奇古,他广泛学习古代各家的书法,甚至刻意搜求古碑断碣,终于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板桥体,他自称六分半书。

六分半书是多种书法艺术与绘画艺术的有机结合。这种书体有架势,有笔力,金石味很浓,圆润古秀,雄浑峭拔。板桥的书法,曾被人誉为乱石铺街,骤然看去,大大小小,歪歪斜斜,疏疏密密,不方不正。但仔细看来,就会发现它是一气呵成,行款活泼自由,排列穿插得十分灵巧别致,浑然一片玲珑,气势俱贯,妙趣横生。

郑燮的书法,以兰草画法入笔,极其潇洒自然,参以篆、隶、草、楷的字形,穷极变化。如他的“两歇杨林东渡头”行书,体现了郑燮书法艺术独特的形式美,“桃花岸”三字提顿之间尤为明媚动人。郑燮别具一格的新书体,开创了书法历史的先河。

郑燮对自己的新书体这样解释说:“板桥既无涪翁之劲拔,又鄙松雪之滑熟,徒矜奇异,创为真隶相参之法,而杂之以行草。”

从郑燮所创作的书法作品来看,所谓真隶相参之法,实际上就是将隶书渗入行楷之中,同时又用写行草的运笔之势来写。这种书体介于楷隶之间,而隶多于楷,隶书又称八分,因此郑燮谑称自己所创非隶非楷的书体为六分半书。至于说是哪六分,哪半分,其余三分半在何处,都是不可拘泥地去理解的。

其实,郑燮的书法还不止是将真隶相参而以行草的笔法写之,他的字中还参入了画兰竹的笔法。现代著名画家傅抱石说郑燮的字是把真、草、隶、篆四种书体而以真、隶为主综合起来的一种新书体,而且是用作画的方法去写。

可见,郑燮对于书法是决意要背叛传统,进行大胆自我创新的。这种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打破上,一是打破篆、隶、正、行、草等各种书体的界限,而将文字的点画和结构随意安排,主要是楷书、隶书相互参用;二是打破书画的界限,将画竹画兰之法融入书法之中。郑燮曾说自己作书往往用沈石田、徐文长、高其佩作画的笔法。

看郑燮的字,点画或粗或细、或浓或淡、或长或短,其结体或疏或密、或正或斜,都一任自然,并略做夸张地表现出来,形成一种随物赋形、随形就势的特点。

而整体上看,郑燮的字体多呈左低右高的扁方形状。由于这种结字特点,他的书法在章法上则是纵有行而横无列,且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形成一种疏密错落、揖让相谐的乱石铺街之状。

表面上看,郑燮书法的这种创新,是一种杂凑,而实际上这是以他对传统书法的深厚理解为基础的。他对于二王以及颜真卿、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书法,对篆隶和魏碑都有很深的研究,但他对古人法帖的学习,是取神遗貌,绝不求形似。

郑燮说,自己用蔡邕的书体,运钟繇的笔法,写王羲之的字。而这一切,又都是从自己心中来,并不是蔡、钟、王的书法。古人的书法入神超妙,而石刻、木刻千变万化,遗意荡然。如果还依样画葫芦,怎么可能真正找到古人的原貌。

郑燮对学书有独到见解,加上他对诗、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又饱经沧桑,所以,将思想的旷达与天性的幽默一齐融会于笔端,自然就形成了这种“奇而不诡正”的书法特征。

郑燮的书法创作,多以题画诗的形式流传于后世,此类作品以诗、书、画合璧的形式出现,书法艺术与诗、画融为一体,又显示出独特的美。

六分半书除了字法结体的独特外,在章法的处理上郑燮也是别具一格。郑燮将字写的或大或小、忽左忽右,甚至东倒西歪,变形险峭,或憨拙、或奇诡,创造了一种乱石铺街的艺术效果,但整体气势连贯,一气呵成。

从整体上看,郑燮不失为清代乃至整个书法史上的一位怪才和奇才。他的六分半书是书法史上的一颗永放光彩的明珠。

郑燮书法常用异字、怪字,其实在历代都有一些书家爱用这类字,如明代的王铎、傅山都曾写过。在他的六分半书中出现一些这样的异字、生僻字,不觉得唐突,反感到十分贴切。郑燮用这些字与他欲标新立异的指导思想是分不开的。

但是,郑燮也因此遭到了保守者的抨击。事实上,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从来都是师心不师迹,亦步亦趋地模仿古人、今人。都是没出息、无作为的表现。

艺术贵在创造,风格特点越强烈,离大众普遍认同标准越远,非议也就越多。但历史是公正的,它只给有创造、有发展的杰出人才留有位置,许多标榜正统的书家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忘却,这是郑燮留给我们的另一个启迪。

(三)作品欣赏

《满江红》行书轴是郑燮行草代表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满江红》行书轴是他晚年的作品,书写的是他的老师陆震所作的《满江红》词一阙。全轴以行、草为主,兼参以篆、隶、楷的用笔,结体、行笔或拙实,或秀润,或凝厚,或飘逸,奔放阔达,堪称佳作。

郑燮的《论书诗》轴是板桥体的典型代表,放眼望去,如乱石铺街,似满天星斗,墨象斑驳,跌宕奇诡,一派冷峭峻拔、嬉笑怒骂而又自然天成的浪漫意趣。

“平生爱学高司寇”,开篇的几个字就已将自家风范显露出来。“平生”似很平常,“爱”字的造型十分突出,寓真、行、篆、隶各体笔法于其中,厚重且突兀地点在这里十分醒目,“学高”两字明显取斜势,但细察其重心并不歪斜,“寇”字最后的钩笔虽怪模怪样,但十分有力,并在第一行的构成中产生了曲线的跌宕。

至“且园先生”这里又产生了更为明显的跌宕,在笔力轻提之后,“书法”两字又以浓墨重笔构成了另一种变化,且与前面的爱字形成呼应之妙。

同类推荐
  • 汉族风俗文化史纲

    汉族风俗文化史纲

    《汉族风俗文化史纲》一书的出版虽然多“磨”,但我们仍然从心里感谢广西人民出版社,是他们从出版角度考虑,使我们三易其稿,将一本200万字的《汉族风俗文化史》精炼成了一本40余万字的《汉族风俗文化史纲》,这对我们的学术功力是一个考验,也是一个提高。
  •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日看尽长安花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历时六年之久,在李佩先生主持的“中关村专家讲坛”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讲稿。程教授学识渊博,诗文满腹,从先秦到明清,将漫漫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文学故事娓娓道来,名章佳句信手拈来,有诗词引述,有评点讲解;有历史缅怀,有当下感慨;对比中有感悟,诙谐中含寄托,给听众与读者以一种艺术与精神的美好享受。本书雅俗共赏,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参考书籍。
  • 秦学术史探赜

    秦学术史探赜

    《秦俑·秦文化》丛书总序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中华大地西北黄土地上,揭开了一处古代宝藏。这便是后来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坑。由兹伊始,便掀起了一阵又一阵不大不小的秦兵马俑旋风。国外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纷至沓来。兵马俑的代表也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向五大洲。来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的中外观众每年200余万。以兵马俑命名的现代生活用品、食品也投入市场。古代优秀文化有力地冲击着现代文明,这种文化现象在许多古文化现象中还是不多见的。所以,有人便说这是一种“秦俑效应”。 “秦俑效应”的深层影响,还...
  • 今日美国:痛与变革

    今日美国:痛与变革

    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国的随笔集。内容包括近年来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诸多变迁以及华裔移民生活的变迁,对奥巴马就职将要给美国带来的变革也做了描述。
  •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本书就文化对外宣传的作用、战略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从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的大背景出发,对中国文化外宣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对文化外宣的理论学说、传播规律以及中国文化外宣的发展历程、各种当代形态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考察。此外.本书还比较和借鉴了其他国家文化外宣的经验和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文化外宣的对策和建议。
热门推荐
  • 长歌击剑录(下)

    长歌击剑录(下)

    时间或许已经不能表明什么,只是传奇一个接一个地连续。或许传奇本身也没什么价值,除了人们的赞颂。当赞颂的欢歌已经沉寂,当历史变成吟游诗人的语句,一切终将归于尘埃……
  • 大音希声论

    大音希声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泣魂强者之路

    泣魂强者之路

    在岚风大陆上,人们都以学武为主,这个世界的气以灵气为主,只有修炼了灵力才能长生,更有甚者有移山填海之大能,所以形成了人人崇尚实力的文化,要想问鼎世界的巅峰,唯有强大的实力;要想不被别人踩在脚下,唯有有强大的实力;要想斜眼看世界,也唯有强大的实力。且冷泣魂如何体验人生百态,又将如何斜眼看世界,又如何走上强者之路。
  • 踏月寻欢

    踏月寻欢

    命运如海涛,浪花随处荡。缘分水中月,可望不可得。把酒当歌,踏月寻欢,人生尽逍遥。
  • 龙凤宝宝:爹地追妻路漫漫

    龙凤宝宝:爹地追妻路漫漫

    三年前,你能逃出我的手掌心,三年后我就是你的如来佛祖,小悟空接招吧~
  • 夫君难选

    夫君难选

    [花雨授权]有人说公子是天煞孤星,克父、克母,一生孤苦,只有她不怕,她喜欢公子,只是突然有一天,公子一分为二,变成了两个人。她左右为难,到底该嫁给哪个人呢?要不,她两个都嫁……这样……好像不妥吧?!
  • 超级天神系统

    超级天神系统

    天上真能掉馅饼?秦杨起初不信!只是,当他偶然得到一部二手手机,发现里面自带一个“APP天神系统”,通过不断的完成“天庭任务”和“地府任务”,他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的特殊能力,同时也得到了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亲情、爱情后……秦阳终于发现,原来做个好人真的很难,并不是能力越强事情就变得非常简单,世间更不存在十全十美。从不断的挑战中,遇到了百样人,百种纠结,他该如何选择?如何取舍?
  • 算死命

    算死命

    我刚出生的时候,喝了几天狼奶,我把这头狼当妈,我以为我一辈子见不到她,直到有一个女人过来找我……
  • 女生闯男校:神秘女神来报道

    女生闯男校:神秘女神来报道

    她从小就是个药罐子,每天都在药堆里度过,从来都没踏出过家门,甚至连闺房都很少出。她向往着外面世界的生活,她真的已经厌倦了这种生活,厌倦了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她想要脱离,真的很想!终于在她十七岁时,她恢复了“自由”,可是这所谓的自由便是换了个地方继续当这个笼中鸟,可她却不知道,因为她的到来,这里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路樱花遍地满,来年相遇漫天飞】
  • 综漫之追寻的世界

    综漫之追寻的世界

    毁灭者,集天地邪气正气而生,一生以周围一切来决定他一生存在意义。乃世人最憎恨、厌恶之人,是天地所有生灵欲杀之而后快的邪恶生灵。邪气者,一生中从不会有怜悯,只因毁灭而存在,以毁灭所看到的一切事物为乐,以杀尽天地万物生灵的存在来宣泄心中无尽的孤寂。但万物亦有规律,那就相生相克。既然有毁灭者是集天地邪气正气而生,那亦有其正气的一面来守护这天地万物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