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33500000009

第9章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7)

“成功4+1”之机遇

很多人说一个人的成功跟机遇有关。当然有关!为什么有些人能得到机遇,而有些人就得不到呢?有些人的机遇好像是老天特意空降到他头上的,这仅仅是运气的成分吗?每个人都需要机遇,我也是如此。如果我当年乖乖接受学校的安排,出国留学的机遇可能就永远地失去了,我也可能永远无法成为如今的我。

很多人把自己的不成功归结于机遇的不公平。其实可以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在大学时每个人都差不多,而10年以后,人与人就会产生巨大的差别。反思一下,难道每一个机遇都是公平的吗?当然不是,机遇肯定是不公平的,机遇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

根据我打听来的结果,教育部对出国名额的要求非常苛刻。研究生考试共6门课,要求每门及格,其中英语还必须在75分以上。这一年的英语考试非常难,后来教育部不得不把75分降到了70分,但即使这样,成绩达标的也还是寥寥无几。像北邮这样的学校,才只有5个学生合格,我考了78.5分,就已是全校第一名。照此推理,其他的学校,特别是那些不如北邮的大学,会不会有很多考生因为外语被刷掉,而空出了用不上的出国名额?如果把研究生关系转到还有出国名额的学校,出国的可能性是不是会重新出现?当我产生这个念头后,心情莫名地变好了,我似乎看见一线光亮从那扇已经关闭的门缝里透出来。

接下来我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我找来北京市高等院校招收研究生的所有招生手册,一页一页地翻看,寻找哪个学校有公派出国的名额。学校里的公用电话总是排着长队,我跑到实习的半导体所里,用那里的电话给各个大学的研究生处打电话。

“老师,你肯不肯把多余的名额让给我?”

接电话的人莫名其妙:“你捣什么乱啊?”

也有怒气冲冲的:“我们自己的学生都不够呢,哪里轮得到你?”

我面带微笑,声音诚恳,毫不气馁地一个电话接一个电话地打下去,询问是否有出国名额,如果有是否被用掉。

如此打了三天电话。在第三天的下午3点钟,我终于从电话那头听到了梦想中的回答——“我们还有没用完的出国名额,你可以先来看看。”虽然对方的口吻里主语依然是“我们”,但在此刻的我听来,这个声音多么清婉美妙,足以令我终身难忘。

这位女老师叫吴怀仙。这所学校是北京广播学院。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电视业还不发达,作为中国广播电视教育最高学府的北京广播学院(现改名中国传媒大学)远不及后来风光,和当时的北京邮电学院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当时我住在中关村附近,骑自行车去北京广播学院要两个小时。第二天上午,我骑车来到北广研究生处,与吴老师有了下面一番对话。

“看你的成绩很好,你们北邮应该取你呀!”

“北邮当然取我。但是,我从小爱看电视爱听广播,未来中国的广播电视事业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为了这项事业,我愿意放弃北邮,来到北广。”

“照你现在的说法,你不是为广播事业而来吗?怎么又跟出国有关?”

“中国的广播事业很落后,需要去国外学习一些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回来呀!”

“老实说你来有风险,如果教育部不批的话,你不能出国,就必须留在广播学院读书。可是北广没有硕士学位的授予权,你只能取得研究生学历,得不到学位。”

“我来的目的很明确!为了中国的广播事业,有没有学位没那么重要。”

当然,我没有说实话,我的明确目的就是出国。不过我说的也是实话,为了这个目的,失去研究生学位的风险完全不算什么。

看起来,吴老师似乎被我感动了。她说需要一点时间和校方研究。过了几天,她通知我,北京广播学院愿意把我推荐给教育部。门缝里的那线光亮开始扩大了。

弱势群体与迂回前进

通过努力,我把一个在别人看来遥不可及的机会,渐渐地变成可能性越来越大的机会。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和当时的我一样,都属于弱势群体。当碰到类似的人生壁垒时,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去做。

人生会遇到很多壁垒,如果躲避它们,你可能就失去了非常重要的机会。

其实弱势并不意味着就得退让,就得放弃!如果选择退让和放弃,那么机会肯定也随之离你远去。选择直接的冲撞?结果一定是头破血流,失败而归。这时到底如何是好?要知道,机会有三种:第一种是别人给的,第二种是争取的,第三种是运作出来的。

迂回前进是运作机会的最佳方式之一,对于处在弱势态势下的人来说尤其有效。

改变性格

我过去的人生经历,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都和我的性格有关。大学时期,老师和同学其实并不喜欢我,因为那时我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年轻、高傲,以至于后来申请出国的事都受到了排挤。

性格能改变吗?很多人说不能。可是我认为,本性是不能改变的,但性格是一定能改变的,大学时期的你一定要尝试改变性格。大学是什么?大学是个“小社会”。从跨进校门时,每个人就应该进入改变性格的阶段。如果你连自己的性格弱点都改不了,你和成功的距离就非常遥远了。

一个人如果连性格都不想改变,就不要奢谈成功。

当我给各所大学打电话时,我痛切地感觉到自己身上从大三以后开始发生的性格变化。我第一次发自肺腑地渴望得到他人的帮助。转志愿的时候,以我第一名的成绩,学校一般是不允许的。我找到应用物理系的系主任徐大雄老师,和他说了自己的情况。徐老师比较同情我,主动去找研究处的老师,帮我开了绿灯。虽然他只是一句话,却帮了我很大的忙。2008年6月5日是他的八十大寿,北邮为他办生日宴会,我去作了演讲,并为他专门成立了一个奖学基金。古语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这一点报答和涌泉相去甚远,只是表达对老师的一份感恩之心。

如果一个人在大学阶段什么都没学到(如同我大学前三年那样),只要做一件事:把你的性格变好。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性格是一种习惯,只要坚持改,就一定能改变。

很久之后,当我有权力决定别人的命运时,我格外珍惜对这份权力的使用。很多经我之手被面试的年轻人都知道,只要我可以给他们一个机会,我绝不会吝惜。我想,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我就是那个站在门后的人。只要有可能,我是多么希望为他们将那扇门多打开一些,让他们安然进到那个更广阔的世界。

眼下,我还得自己去推我那扇门。从时间上来说,出国审批的期限已过,我已经没有机会了。我拿着北广开具的介绍信,来到教育部出国司。一位姓李的副司长一边看着介绍信,一边听我用战战兢兢的声调讲述事情的原委。听完后他把介绍信扔进抽屉里,让我回学校去等消息。等了几天,当然不会有任何消息。我再一次跑了去,李司长说审批工作早已结束,已经报部委领导了,不可能有特例。你回家吧,他说。

我该怎么办?从教育部骑车回住处的路上,我止不住地胡思乱想。给邓小平写信,还是去教育部静坐?一个个荒谬又可笑的念头,像路旁的电线杆子从我眼前一闪而过,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没有权力,没有金钱,没有门路……那我还有什么?时间。

从第二天开始,我便每日准时到教育部去上班。8点上班我7点半就到了教育部门口,看见李司长走来,我就说:“李司长,早上好!”到了中午吃饭的光景,我还在门口等着,我说:“李司长,您出来吃饭了?”李司长吃好饭回来,我又说:“您吃好饭了?中午好好休息一下。”晚上下班的时候,看见李司长出来,我又说:“您下班了?走好。”

到了第四天早上,李司长终于对我开口说话了:“你是谁?为什么天天来叫我的名字?”我急忙告诉他,我就是那个没有被他批准出国的学生。他说:“哦,知道了。”中午他出来吃完饭回办公室,我依然恭恭敬敬地站在那里跟他打招呼。他让我去他办公室,在那里他对我说:“我们看了一下你的资料,各方面不错。不过时间晚了。但你可以去广播学院、邮电学院补一些资料,补来后我们再考虑是否给你出国名额。”

我立刻回去将该要的资料都拿来了。我知道李司长需要的不是这些资料,我已经可以出国了。果然,我很快就从北广研究生处接到了教育部转来的出国审批成功的通知。在那一刻,我觉得什么都值了,我甚至愿意去教育部门口再站4天。

感动无价

人类最原始的沟通方式是什么?是感动,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个人无论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他为之感动的东西都是相似的。你要做的,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将感动表现出来。一个天天陪他上班的人,他一辈子不会忘记,这绝不是给他多少钱能做到的。当别的办法行不通时,感动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因为,感动是零成本的,它的效果却是无价的。

执著的力量

对一个机会,对一个人,对一份事业,一定要执著。如果当时我没有得到去国外留学的这个机会,也许我的职业生涯就完全改变了。当然,如果你想做神舟飞船的航天员,天天去站国防科工委门口,就会有机会吗?别站,一点儿机会也没有。我说的是:

对那些离你只有一步之遥的机会,最简单的方法是学“唐骏模式”——站在那里就好。人们一定会被这种执著感化的。

2001年9月,当我已是微软全球技术中心总经理时,有一次在长春国际教育展上,我又偶遇了李司长。这时的他已是教育部的副部级巡视员。尽管已经过去17年,但我在人群中依然一眼认出了他。我走上前去,和他愉快地聊起天来。我向他提起当年为出国站在教育部门口陪他上班的事。

“您还记得那个学生吗?”我问。

李司长说:“记得记得。不过不知道那个人现在去哪里了。”

他还颇有些惊讶地问我,是否是当年那个学生的同学。显然,李司长已经完全认不出我了。

同类推荐
  • 行动:企业绩效的唯一源泉

    行动:企业绩效的唯一源泉

    随着西方一些先进管理理念的渗透,随着中国企业家越来越热衷于搞理论“研究”,有一种危险的趋势正在席卷着整个中国经济舞台。可以说,这种趋势对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负面影响,是致命的。这种趋势,就是脱离了实践,片面强调管理理论,甚至于“只刮风不下雨”的管理行为。
  • 教练的智慧

    教练的智慧

    《教练的智慧》系列为国内第一套专门描写企业教练的书籍。在书中,作者结合多年行业经验,通过简短生动的案例、故事,辅以内涵丰富的插图,一点一滴呈现教练智慧精华。从第一本推出至今已十余年,在业内口碑相传、历久不衰,被奉为行业经典。历经多年积累沉淀之后,作者再推力作,为广大读者提供更新、更丰富的教练智慧及心得感悟。
  • 行动领导

    行动领导

    在实际应用中,领导这个词汇的使用和概念通常是指这样一种情形:一个团队或组织要履行一项使命,其中的某个人(或某几个人)主管此过程,他们在履行这一使命的整个过程中都拥有权力并对结果负有责任。领导总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负责把未来的愿景转变为现实——转化成为的现实通常比现有的情形更好。要想实现这一过程,先要经过战略性的思考,并把它作为战略计划的手段,然后培养、协调团队成员的个人技巧与能力,同时保持团队作为整体的凝聚力,这样的战略才会使行动更为有效。领导为描述和定义愿景提供了支持,并激励员工不仅乐于参与工作,而且主动地共同承担责任来促进战略有效地实施,以使目标得以实现。
  • 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压力”法则

    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压力”法则

    本书主要讲述压力存在的必要性、压力的来源、如何减压、如何增压、如何调节压力等内容,以“压力”为关键词,讲述了我们如何能够一张一弛的利用压力,让身边的压力有益于我们的工作业绩提升,有利于我们轻松快乐的生活。
  • 体验营销

    体验营销

    本书从体验经济、体验消费形态、体验营销方式、体验营销策略等多个研究视角,系统的论述了体验营销的基本原理、可行性策略和成功案例。
热门推荐
  • 文学史的文化叙事

    文学史的文化叙事

    本书收录了《关于中国早期历史上游侠身份的重新检讨》、《小说家出于稗官说新考》、《汉赋与赋诗制度》、《关于中世文学开端的一点想法》等。
  • 天地斩仙阵

    天地斩仙阵

    黑衣男子狂笑许久,口中言道:“你居然将斩仙剑附在了一名小道士身上,你自己躯体幻化的三清和十二祖巫都背叛了你,不愿陪你在此界等死,你居然指望一名连魂魄都未凝炼成形的道童。”
  • 随身带个镇妖塔

    随身带个镇妖塔

    丢了工作,意外获得修罗塔,里面关的全是妖孽,还能像游戏一样升级解锁召唤妖孽,沈秋从此一飞冲天,美女房东、靓丽总裁、高冷女经理、失足少女、泼辣女警都等着他去拯救……多年以后回头看,沈秋轻声感慨:“其实我也纯洁过。”
  • 【完】穿越女王绯天:后宫男妃谱

    【完】穿越女王绯天:后宫男妃谱

    穿越了,我是女王:却是人人憎恶的暴君?身边的男妃不是自杀就是毁容。他是京城第一美男子,心有所属无奈成妃,自毁容颜甘守冷宫;他是武林盟主,入宫行刺却成了失忆的傻男宠;他是逃家的少爷,宁和弃儿同床自毁“贞洁”不做女王的玩物——
  • 霸影狂神

    霸影狂神

    从此,我将以你的名字,活在这个时代里,我会终结一切战乱,并将你的名字,变成这个世上最不可超越的传说。至尊,洪荒战兽,天妖,仙,神,魔,世间的一切,最后都会因为听到我的名字而不敢造次。——林夕
  • 我娱我乐

    我娱我乐

    想到什么写什么......大家看看丫丫一下就好,不必较真
  • 独家世界

    独家世界

    这辈子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我这辈子的梦想,就是当一个衣食无忧的闲人,找一个清秀可人的小美女,生一堆儿女,无忧无虑其乐融融,等我老了,就顾养天年,平日里喝喝茶下下棋,平平淡淡度过我的一生。不过现在,这个前提上,我应该有一块土地。当然,如果有一个独家世界就更好了。
  • 西游世界里的小修士

    西游世界里的小修士

    性格孤僻的涂幽因寂寞而得了抑郁症,并在受到打击以为自己创造出了第二人格并陪他说话时,被乱入的将要投胎到涂山狐族的黄帝旧将黄易久的魂魄挤出了自己的身体。本能的顺着黄易久的气息来到了传说之中的西游世界的地府。莫名的被当成黄易久并被鬼差投到了涂山狐族,成了狐狸。这个世界同样流传着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等神话传说,但是却又有所出入。这里的盘古似乎未死,这里的女娲比鸿钧还可怕。这里的天庭很弱鸡,这里的佛教势力大的的出奇。这里的妖族可以横行无忌,这里的魔族也可以随便露出踪迹。这里的传说有很多,但是却很少见到传说中的大修士。带着心中的疑惑,涂幽开始了在这个世界的生活,并一直试图走出属于自己的寻仙之路。
  • 玄皇诀

    玄皇诀

    人族本有法,奈何去修仙?人族的辉煌落幕,无数人为求长生,为求力量踏上修行之路。然而仙道绝情,妖道嗜血,魔道残酷!我即为人,不羡神魔,重振山河,再现人皇巅峰!
  • 经络养生保健操

    经络养生保健操

    作者根据“上工治未病”的中医治病思路,以养生和预防保健为目的,特别编排了一套经络养生保健操(随书附有配套光盘)。以图解的形式系统讲解了经络的作用、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循行主治功效,重点介绍了经络保健操分解动作及相关穴位。本书推荐的保健操在社区深受欢迎,适合社会大众、中医爱好者特别是中老年人士阅读学习、模仿操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