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89700000006

第6章 快乐之本(2)

凡夫的所作所为,直接或间接都是为了自己,包括他的积德行善,他的学佛修法,都是有求之心。有人为了升官、发财;有人为了求子、求孙;有人为了大富、大贵;有人为了幸福、平安;等等。从凡夫的立场来看,这些思想和行为本身并没有不对,但在大乘佛法的思想里,这种行为却是错误的,如果不即刻改正,就不会从中获得任何利益。因为,修行大乘佛法的人和世间人对于积德行善的要求,却恰恰相反。佛陀在《金刚经》中一再嘱咐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既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我希望大家要忘掉世俗看法,用心去理解此经的真空妙义。

这就是大乘佛法的思想境界,非一般凡夫俗子所能企及。修行大乘菩提心的人,要时刻谨记,无论做任何事,首先要放下自己,放下名誉、地位及权力,放下一切有所求的心,最后达到无求之妙境。有很多学佛之人,曾经发出这样的疑问:“都说做善得福,修佛开慧。而我天天行善,福不来;日日修佛,慧不开。到底是什么原因?”那么,对比大乘菩提心所阐释的积德行善,你悟透了几分?做到了多少?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善与恶,问自心。

过去一位师父带着五个徒弟学佛。大徒弟叫无能,二徒弟叫无权,三徒弟叫无功,四徒弟叫无福,最小的弟子叫无求。师父经常讲如何积德行善,如何改变自己的心态,如何增添自己的功德,如何参禅悟道。很多年过去了,五个弟子的能力与修为良莠不齐。无能的做事天衣无缝,超越了其余四个同学而名扬四周;无权的地位声名显赫,超越了其余四个同学而大权在握;无功的功绩天下无双,功留青史;无福的福报洪福齐天,超越了其余四个同学而大富大贵。再看无求,既没有无能那样的能力,又没有无权那样的权势;既没有无功那样的功绩,更没有无福那样的富贵。但是每天却有上千人来膜拜无求,拜他为师学习佛法。无求成了人们心中知识渊博的教授,净化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多年以后,五个同学再度相聚一堂。无能、无权、无功、无福都带来自己的粉丝与崇拜者和弟子,只有无求只身一人。但是,无论他们五个走到哪里,哪里都会有很多人顶礼无求,并高呼无求大师或无求菩萨,就连四个师兄带来的那些人,也对无求大师崇拜得五体投地。四个师兄非常纳闷:小师弟无求的名誉、权力、功绩、福报、睿智、仁慈、境界、证悟乃至人品竟然超越了我们四人?于是,兄弟五人便结伴同行,一起找师父问个究竟。

师父听了他们的叙述,对无能问道:“当初你跟我学佛修行的时候,心里的想法是什么?”无能回答:“当初,师父给我取名叫无能。我想,决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无能之人。从此,我学佛修行乃至积德行善时,经常祈祷自己成为有能力之人。”师父又同样问无权。无权回答:“当初,师父给我取名叫无权。我想,自己一定不能变成没有权力,地位低下之人。从此,我学佛修行乃至积德行善时,经常祈祷自己做个有权有势的人。”师父再问无功。无功回答:“当初,师父给我取名叫无功。我想,没有功绩的人,活在这个世间就没有意义,我一定要成为有功德成就之人。从此,做任何佛事活动时,我就经常祈祷自己成为有名誉与功夫强大之人。”师父就同样问无福。无福说:“当初,师父给我取名叫无福,我知道自己没有福报,就想,一个没有福报的人,生活在世间却穷困潦倒,是多么痛苦与折磨人啊。从此,我每次积德行善时,都祈祷自己变为大富大贵之人。”

师父听后频频摇头,最后又问无求。无求回答:“当初,师父给我取名叫无求。我想,既然师父叫我无求,就是告诉弟子,不要去求什么。从此,我就放下有所求的思维,做任何善事都不为己求,按佛法的意义去学习乃至修炼。”师父点点头,又问无求:“我再问你,现在那么多人找你求学佛法,你也每天忙忙碌碌讲法,这是求什么?”无求回答:“我没有求他们来,他们都是自愿而来的。我只是满足他们的愿望,并没有任何所求。”于是,师父给大家开示道:“善与恶,问自心。”无能、无权、无功、无福四人才彻底明白,原来他们的所作所为乃至积德行善,都是为了自己而去做的,内心沾染了不清净。因此,只能获得人天福报,无法获得出世间的福报乃至菩提大道。而师弟无求,学佛修行,积德行善都是无所求,他反而得到了人天福报和出世福报,在修为方面,成了人们的精神领袖,进入了大乘菩提道。

这个故事说明了,我们的内心为照亮他人而大放光芒,自己会变得更加明澈;把知识和善行与别人分享,自己会变得更加通达;不为自己而积德行善,会产生更大的福报和喜乐。当你修炼正法,不为自己,放下我执,只为他人发出慈悲心时,不但能提高你的道德,而且你的智慧、你的境界都得到了超越,这就是“不求所得”的大乘佛法。

上师的话:修行大乘菩提心的人,要时刻谨记,无论做任何事,首先要放下自己,放下名誉、地位及权力,放下一切有所求的心,最后达到无求之妙境。我们的内心为照亮他人而大放光芒,自己会变得更加明澈;把知识和善行与别人分享,自己会变得更加通达;不为自己而积德行善,会产生更大的福报和喜乐。当你修炼正法,不为自己,放下我执,只为他人发出慈悲心时,不但能提高你的道德,而且你的智慧、你的境界都得到了超越,这就是“不求所得”的大乘佛法。

快乐就在心中

一天无德禅师正在除草,迎面走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明白为什么活着。”三位信徒你看我我看你,都没有料到禅师会向他们提出问题。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乙说:“我现在拼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儿孙满堂的生活。”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你们当然都不会快乐,因为你们活着只是由于恐惧死亡,由于等待年老,由于不得已的责任,却不是由于理想,由于责任,人若失去了理想和责任,就不可能活得快乐。”三信徒齐声道:“那请问禅师,我们要怎样生活才能快乐呢?”无德禅师:“那你们想得到什么才快乐呢?”

甲说:“我认为有金钱就会快乐了。”乙说:“我认为有爱情就会快乐了。”丙说:“我认为有名誉就会快乐了。”

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三信徒无言以对。无德禅师接着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从内心改变生活的观念、态度,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快乐的生活。”

昨天我收到一位弟子发来的短信,内容如下:“上师您好,我跟您学佛期间是非常快乐的,您给了我无穷的慈爱和智慧,我非常感激您!可我是个凡夫俗人,还需要人间的快乐和****,我的心会永远跟随您,供养给佛菩萨,但我的身躯给不了佛菩萨,因为我的身躯已经给了七情六欲,我寻求的是人间的欢乐,希望上师理解,祝您保重!”

这位弟子在2005年,他最艰难与痛苦的时候认识了我,并心甘情愿皈依了佛门拜我为师学佛修行。他心地善良,悟性很高,佛缘很深,是位认真学佛耐心修行之人。可惜后来在父母的逼迫下,他离开了学佛的圈子,进入了滚滚红尘,从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来有很多人追随他,看重的是他的金钱和势力。此时他感觉自己非常优秀,前途无量。他暗自庆幸,自己终于找到了归宿和快乐。在他的内心深处,升起对家庭生活的无限向往,结婚生子的欲望愈演愈烈。他甚至认为,自己过去的行为是多么滑稽荒唐,每天念经诵咒,没有得到丝毫快乐。那纯粹是逃避现实,虐待生活,现在终于明白,真正的欢乐就在人间。

看完他的信息,我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也讲了一些道理。回复如下:你说对世间的欢乐和情感还放不下,我能够理解。但你要明白,佛菩萨从来就没有要求过众生供养给他们什么。诸佛菩萨只是希望我们早日明心见性,觉而不迷,希望我们获得常乐我净。你说你的心跟随我,谢谢你对我的信任和认可,但我无法接受你的心。因为,我不知道你的心里都装了些什么。我知道的是,你我寻找的快乐是不一样的。你的快乐是欲求,在外面;而我的快乐是当下,在自心。你所追求的快乐是世间的短暂愉悦,我寻找的快乐是出世间的永久常乐。你的快乐需要别人给予,我的快乐是发自内心的给予别人。因此,我们寻找的快乐,其根本和结果都不一样。

你心里装的东西和我心里装的东西很可能也不一样。因此,我不会要求你学佛修炼,因为要求也是执着,有执着就不能快乐。虽然你选择了世间的快乐而放弃了出世间的常乐,只要你很快乐,我就尊重你的选择。虽然你选择了轮回里的痛苦以及轮回里的死亡,但我不会怪你,因为,每个人的选择和经历都不一样,我依然尊重你。你现在的想法和需求,追寻和渴望,我非常理解,但是我拒绝你的心跟随我。希望你千万不要将身心分隔,因为身心分隔是一种可怕的病态,犹如精神分裂一样。身心分隔的人不要说能够获得出世间的常乐,连世间的欢乐都不会得到。因为,你心里很想得到的东西,也许得不到,而自身得到的东西,又不是你心里所需。这样的人无法获得平衡,而且在即将到来的日子里,还可能会得各种疾病。我希望你的身心一致,千万不要分隔。我是身心一致之人,因此无法带领身心分隔的人。所以,你要将心收回自己的身躯里,希望你身心一致地去过自己的生活,身心一致地去追求想要的世间欢乐,身心一致地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佛菩萨是大智大悲的,不会计较你所做的事情。但你要知道,我们学佛修心的目的,就是达到身心轻安的境界。身心分隔的人,永远无法达到身心轻安。佛说的极乐是真实与无限的,这并不是逃避!人间的欢乐是假象与有限,虽然你选择了假象与有限的欢乐,我理解你的难处,也尊重你的选择,但我却无法支持你的选择,也没有办法帮助实现你的追求。因为,我们的追求不一致。佛菩萨也同样能理解你的选择,也会尊重你的选择,但却无法支持你追求的假象和有限的世间欢乐,这方面希望你也理解我,同样也理解佛菩萨。再一次祈祷你早日走出轮回苦难的泥潭,祝您心意如愿!

上师的话:佛菩萨从来就没有要求过众生供养给他们什么,只是希望我们明心见性,觉而不迷,早日获得常乐我净。你的快乐是来自对外界的欲求,而我的快乐是来自我的内心世界;你所追求的快乐是世间的短暂安乐,而我寻找的快乐是出世间永久的常乐;你的快乐是需要别人给予,而我的快乐却是发自内心给予别人;你的快乐在外面的世界,我的快乐就在心中,不向外求。

快乐的密码

从前有一位富翁叫白正。白正虽然很有钱却常常觉得自己很可怜,他可怜自己空有钱财,却从来没有体会过真正的快乐。白正常常想,我很有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为什么买不到快乐呢?如果有一天我突然死了,留下一大堆钱又有什么用呢?不如把所有的钱拿来买快乐,如果能买到一次全然的快乐,我死也无憾了。

于是,他变卖了大部分家产,换成一小袋钻石,放在一个特制的锦囊中。就想:如果有人给我一次全然的快乐,即使是一刹那,我就把钻石送给他。他开始云游四处询问,但总是得不到让他满意的答案,人们的答案庸俗而又相似:如果你有很多的金钱,就会快乐。如果你有很大的权势,就会快乐。如果你拥有的越多,就会越快乐。

白正早就有这些东西了,却没有快乐,这让他更加怀疑:难道这个世上没有全然的快乐?

有一天,他听说在偏远的山村里有一位得道高僧,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就进村找那位高僧,高僧正在树下闭目养神。白正问:“高僧,人们都说你无所不通,请问在哪里可以买到全然的快乐秘方呢?”

高僧:“你为什么要买全然的快乐秘方呢?”

白正:“因为我很有钱,可是很不快乐,这一生从未经历过全然的快乐,如果有人让我体验一次,即使只是一刹那,我愿意把全部的财产给他。”

高僧:“我这里就有,但是价格昂贵,你准备了多少钱,可以让我先看看吗?”

同类推荐
  • 贯通一生的心理手册:心理哲学与艺术

    贯通一生的心理手册:心理哲学与艺术

    本书包含了:感知与适应——骚动中走好第一步、命运——立起不倒的人格、好心情——痛并快乐着、心与性——困惑的“玫瑰之战”等章节内容。
  • 三天学会催眠术

    三天学会催眠术

    催眠术不是魔术,而是缓解身心压力、揭开人们心结的心理疗法。催眠可以松弛我们紧绷的神经,化解意识构筑的心理防 线,唤醒沉睡的潜意识。在貌似“半睡半醒”的催眠 状态下,遗忘的记忆、尘封的往事会渐渐浮现出来,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困扰都可以从中找到根源,从而得以化解。书内容包括:催眠的原理,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 适合接受催眠,催眠的步骤和方法,如何进行自我催眠,催眠的具体应用,例如戒烟、减肥、治疗失眠、增强自信等。
  • 弗洛伊德8:精神分析新论

    弗洛伊德8:精神分析新论

    此卷收录四部分内容。本书来源于弗洛伊德1932年所做的演讲,是《精神分析导论》发表15年以来研究实践和反思的成果。《精神分析五讲》由弗洛伊德1909年为美国克拉克大学20周年校庆所做的五次演讲稿组成,它从叙述弗洛伊德与布洛伊尔合作研究癔症开始,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观察事例,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精神分析关于宣泄法、压抑、梦、失误、性欲和移情等重要思想和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精神分析运动史》一文是对精神分析产生、发展和分裂过程的历史总结。《精神分析纲要》既是向读者介绍精神分析基本原理的指南,又是弗洛伊德对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精神分析理论的全面而精辟的总结。
  • 心理平衡术:让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

    心理平衡术:让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

    你的心理是否已然失衡?比如总会因一些小事而生气,因生活的繁琐而烦恼,因工作压力而沮丧,因人生的艰辛而消沉,因一次次的失败而抑郁,因人际关系关系的复杂而不知所措?果真如此的话,就要好好地平衡一下自己的心理了。《心理平衡术:让你的人生不偏不倚不失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帮助广大读者找到内心的平衡状态,使大家摆脱忧郁、沮丧、自卑、愤怒、傲慢,自负的不良情绪,重拾自信、乐观、积极、淡定、从容、平和的心态,从而使大家在平衡了自己内心的同时平衡好自己的生活。
  • 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

    医学心理学(Medical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活动与病理过程相互影响的心理学分支。医学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是医学与心理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它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包括基本理论、实际应用技术和客观实验等内容。医学心理学兼有心理学和医学的特点,它研究和解决人类在健康或患病以及二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一切心理问题,即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
热门推荐
  • 双阳之殇

    双阳之殇

    想好了再来改,首发一章序,估计很久才会开更。
  • 独家盛宠:拽妻不好惹

    独家盛宠:拽妻不好惹

    我的心想唱首歌给你听歌词是如此的甜蜜可是我害羞我没有勇气和你说一句我爱你为什么你还是不言不语难道你不懂我的心不管你用什么方式表明我会对你说我愿意千言万语里只有一句话能表达我的心千言万语里只有一句话就能够让我们相偎相依我爱你你是我的茱丽叶我愿意变成你的梁山伯幸福的每一天浪漫的每一夜把爱永远不放开ILOVEYOU我爱你你是我的罗蜜欧我愿意变成你的祝英台幸福的每一天浪漫的每一夜美丽的爱情祝福著未来我爱你你是我的茱丽叶我愿意变成你的梁山伯幸福的每一天浪漫的每一夜把爱永远不放开ILOVEYOU我爱你你是我的罗蜜欧我愿意变成你的祝英台幸福的每一天浪漫的每一夜美丽的爱情祝福著未来(表在意,看书就好了,嘻嘻)
  • 大唐风语

    大唐风语

    了解过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贵族吗?他们做过什么,又因何消失?跳入历史长河,与崔绍唐一并穿越时空,来到开元年间。这里五姓七望,同气连枝、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里皇权升扬、帝威四溢、明是栈道暗中陈仓!崔绍唐该努力抓住贵族的尾巴,还是轻松攀附皇权的高枝,亦或者搏命逆行拳打脚踢开天辟地?他是选与李太白对酒当歌,陪杜工部修草棚,还是看公孙大娘舞剑,观杨玉环跳霓裳羽衣?不管怎样,这都是一个值得记载传说的故事,一个关于穿越者的故事。
  • 农民人身赔偿法律案例精讲

    农民人身赔偿法律案例精讲

    《农民人身赔偿法律案例精讲》以侵犯人身权案例为主,选取了三十多个具有代表性的侵权案例,包括法院审判案例和司法行政人民调解工作中遇到的典型调解案例。本书采用以案说法的方式,向读者尤其是农民朋友介绍了有关处理人身权侵权纠纷的法律知识。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姓名权、荣誉权、名誉权等内容,但由于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纠纷都是人身权中生命权和健康权的侵权纠纷,恰恰这也是人身权中最基本、最基础、最重要的权利内容,因此本书着重讲解的是人身权保护中的生命健康权保护问题,并重点介绍了侵权责任的追究和责任承担问题,希望对读者尤其是广大农民朋友正确处理人身权侵权纠纷,维护自己合法权利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篮演之极

    篮演之极

    猪猪是一个新光棍作者,开了一本书,希望大家能支持一下,网络世界的草根,起点的新生。猪猪独立行的《篮演之极》需要大家一起支持。就算开头很悲伤我也能保证这不是个悲剧,可是人生呢,我怎么知道?拿什么保证?你能说人生开头的幸运能带你进入一个幸福的天地,或者正在以悲伤而开始的命运会发生转变么?是的,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未知才是真正的主题吧,那就是吧,就这这一刻,让我们一起走那些没有被走过的路,写那些没有被写过的书,期待我们从来没有敢期待的中国的篮球之旅吧,尽管这样的开始看起来和篮球没什么关系。猪猪打扰了。
  • 篝火

    篝火

    题记:镇上,有一所洁白的小屋,人们从它眼前走过,总是带有愤怒、高兴、心疼、郁结的情怀。。。。。。。故事就从这屋的主人开始了。(第一本书,这是我认为想写的一类东西,很久了。)
  • 青春冒险队

    青春冒险队

    青春冒险对本是由学生组成的,他们机智勇敢,不怕困难,不惜一切的去帮助人们帮助帮助受伤害的人们打跑恶魔,最终,成就了一生的梦想和荣誉!
  • 冠世绝宠:凰妃倾天下

    冠世绝宠:凰妃倾天下

    她,A国最顶尖的杀手,更把一手绝世奇毒用的出神入化。一朝穿越,强大灵魂入住废柴身体。她强势归来。不能修炼的废材?金木水火土风雷暗八种元素切换自如,应心得手;炼丹师?也就那么点事儿,丹药当糖豆吃吃就好了!灵宠?她家灵宠都是神兽,排队求包养!丑?摘下人皮面具,分分秒变绝色美人!只是后面跟着一只妖孽。“娘子,我错了,回去跪榴莲行不行?”“走开,谁是你娘子!”当她的攻击扫向他时,他在想,亲完就跑还是吃干抹净?
  • 青春纯爱,虐爱流年

    青春纯爱,虐爱流年

    我在你的世界之外,爱你爱到钻心刻苦。流年留不住你。时光捣碎了爱情。她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没有金钱权利没有身份地位却在七岁那年遇见他爱上万众瞩目的他。童话里都是一见钟情可她却是再见倾心。如果注定此生她在劫难逃。即便天使在向她招手,也会义无反顾的奔向恶魔的怀抱,哪怕万劫不复,哪怕沉沦的深不见底。他一出生便注定了背负一切。十四岁那年他把一切都抛之脑后,告别和她的美好纯真。一切都只是个梦,梦里的他可以无忧无虑的抱着她,任她撒娇由他捉弄。从冰山校草到腹黑总裁,一路上他放下了爱情,叛逆了亲情。寒夜,一滴带着温度的泪水从总裁暗沉的眸子里流下,打湿了一叠叠回忆。她,让他用心疼,拿命爱。
  • 穿越之寡妇难为

    穿越之寡妇难为

    一个是穿越而来的貌美寡妇,一个是时运不济的威武捕头;一个是看似温和实则冷清的寡情女子,一个是看似严肃实则温柔的专情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