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89000000001

第1章 前言

战国末期,中国社会面临着一次重大的转型。从社会结构上看,县和郡在列国已经出现和普及,作为地方政府,它们直接听命于国君,成为君主集权的有力手段。与此同时,传统的世族世官制迅速瓦解,出现了全新的官僚制度。经过不断升级的兼并战争,列国的经济军事优势逐渐集中到少数大国,结束诸侯混战、实现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朗化。所有这一切都朝着中央集权的方向演进,建立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的大帝国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了。

面对这样的社会巨变和即将出现的大一统政治局面,各主要学派都在自己的学说理论上做出了反映。当时影响深远的,除了儒、道二家之外,以韩非、商鞅为代表的法家,在当时的诸侯各国应用最为广泛。尤其韩非,其所着《韩非子》一书,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秦始皇在初见韩非的着作时就佩服地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在韩非去世后,当时各诸侯国的君主与大臣竞相研究其着作《韩非子》,秦始皇在他的思想影响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帝业。可以说,《韩非子》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韩非子》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有着极其广泛的思想渊源。重点阐述了法、术、势的法治理论,强调了专制君主的主张。

围绕“法、术、势”的理论来说,《韩非子》着重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体。他推崇商鞅和申不害,同时指出,商鞅和申不害之学说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把法与术结合起来;其次,“未尽”商鞅和申不害之学说的第二大缺点是“申子未尽于术,商君未尽于法”(《定法》)。韩非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论述了术、法的内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国家想要得到治理,就需要君主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同申不害相比,韩非对“术”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术以知奸”方面。他认为,君主对臣下不可太信任,还要“审合刑名”。在“法”的方面,韩非特别强调了“以刑止刑”的思想,强调“严刑”、“重罚”。除此之外,韩非还认为,仅仅依靠法和术还不足以治理好国家,必须有“势”做保证。“势”,即权势、政权。他非常欣赏慎到所说的“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难者》),提出了“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难势》)的论点。由此可见,韩非的法治思想继承并发展了战国以来早期法家特别是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的法治思想,形成了一个法、术、势结合的思想体系。

司马迁说《韩非子》“归本于黄、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是有道理的。韩非在其《解老》《喻老》两篇,发展了老子的思想,直述自己思想源自于老子,故后世称之为道法家,这意味着《韩非子》是从道家里面延伸出来的新法家思想。在韩非看来,道是变化的,天地、人、社会乃至治理社会的方式方法也是变化的。但道也有其相应的稳定性,而所谓的稳定,就是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在现实中就是“法”。法依着道而建立,法必须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必须得到每一个人的遵守。因为认识到万事万物的变化,韩非同老子一样,也是反传统的。《韩非子》取《老子》“无为”的思想,在老子看来,处世不需要拘泥于固定的形式与方式,只要顺着大道即可。韩非认为“无为”,落实在君王统治上,应该是无论特定喜好或不喜好都不能被臣下推测与掌握,此观点还包括施政习惯、统驭方式等,应该阴晴不定,难以掌握。此外,《韩非子》改造了老子的自然天道观,叫作“理定而物易割”,从而为其法理提供理论依据。韩非说“欲成方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圣人尽随于万物之规矩”(《解老》)。规矩是法家的逻辑根据。因此,在韩非那里,老子的“无为而治”,转而为“中主守法而治”;老子的非仁义的思想,转而为“言先王之仁义无益于治,明吾法度,必吾赏罚”,“不乘必胜之势,而务行仁义则可以王,是求入主之必及仲尼”;老子的“去私抱朴”,转而为“去私”、“抱法”;老子的对立物同一的主张,转而为“执一以静”。可见,韩非这位法家的巅峰人物,从老子那里得到了丰富的营养。

坚决而全面地推行法治是《韩非子》思想的基本特点。他在《问辩》篇中说:“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无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除法令之外不再有别的东西,可见这种法治的全面。与此同时,韩非还认为立法应该因时制宜,因时变法:“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因而圣人立法“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五蠹》)。改革图治,变法图强,是韩非思想中的一大重要内容。他继承了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传统,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观点,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五蠹》)。尤可称道的是,韩非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是对中国法治思想的重大贡献,对于清除贵族特权、维护法律尊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韩非子》的认识论继承了先秦哲学中唯物主义的思想传统。他提出的反对“前识”和“因参验而审言辞”的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韩非反对“前识”的观点。所谓“前识”,就是先验论。韩非主张“虚以静后”,通过观察事物得到认识而非妄加揣测。韩非提出了“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奸劫弑君》)的着名论题。“参”就是比较研究,“验”就是用行动来检验。韩非认为,不经过“参验”而硬说是如何如何,是无知的表现;不能确定的东西而照着去做,是自欺欺人。因此他主张“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显学》)。

《韩非子》反对天命思想,主张天道自然。它认为“道”是万物发生发展的根源,“道”先天地而存在。有了“道”才有了万物,“天得之以高,地得之以藏,维斗得之以成其威,日月得之以恒其光”“宇内之物,恃之以成”(《解老》)。同时,韩非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理”这一哲学概念,并阐明了它与“道”之间的关系。在韩非看来,“道者万物之所成也,理者成物之文也”(《解老》)。他认为“理”,即事物的特殊规律,人们办事应该遵循客观规律。

《韩非子》的思想中有不少辩证法的因素。看到事物不断地变化着,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解老》)韩非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他所讲的矛与盾的故事,对人们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至今仍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韩非子》的进化历史观在当时是进步的。他看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并用这种发展的观点去分析人类社会。《韩非子》还把社会现象同经济条件联系起来,这在当时是难得的。韩非对经济与社会治乱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注意到人口增长与财富多寡的关系,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民众而货财寡”会带来社会问题的思想家。

《韩非子》是一部立论鲜明、论谈犀利、文势充沛、气势磅礴的散文杰作,其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国家可亡之道达源苑条之多,实属罕见。《难言》《说难》二篇,无微不至地揣摩所说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趋避投合,周密细致,无以复加。韩非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最着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外加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至今,成为我国文学创作史上的宝贵财富。

鲁迅说过:“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未来的命运。”虽然历史不能重演,但却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能给现实以启迪和借鉴。《韩非子》在千年的流行过程中,其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在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多种价值观并存、多种道德观念碰撞的今天,重提韩非的“法治”思想非常有必要。虽然韩非与我们处于不同的时代,但同属新旧观念、新旧体制更替之际,我们也有必要把“法”放在首位,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辅之以权威和手段,即“抱法、处势、行术”,使我们的国家更具竞争力,保证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稳步发展。

总之,历经千年的岁月,《韩非子》的着作和深邃思想一直熠熠生辉,它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之一。时至今日,《韩非子》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仍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书对《韩非子》的原典作了精准的注释和翻译,便于您更好地品读国学精粹,感知先贤智慧。

愿本书能成为您全面感受和理解《韩非子》这部传世名作的良师益友!

解译者

2014年1月

同类推荐
  •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哲学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是在于它能够给人生活指明正确的方向,提供正确的方法。有了哲学,我们的选择就有了一个参照的标准。我们的前进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方向,它能让我们在错综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坚持正确的态度,在平淡而不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和幸福。
  • 方圆道:快意人生的美丽谎言

    方圆道:快意人生的美丽谎言

    本书主要讲述了人物的价值观、处理哲学,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书籍。
  •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箴言·资本来到人间:工业革命》内容包括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节选)、产业革命、大城市、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红旗卷起农奴戟。
  • 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

    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

    从老子的哲学中,我们可以学习老子看世界的眼光;从庄子的哲学中,我们可以学习庄子浪漫的人生态度。希望张莉、陆杰编写的这本《清醒的老子,浪漫的庄子:达观自如的人生智慧》能够让读者窥到实现这两方面愿望的路径,对道家智慧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体悟,希望它能成为一阵清风,为忙碌、紧张、疲惫的人送去些许清凉。
  • 7天教你读懂哲学

    7天教你读懂哲学

    本书为普及哲学知识的书籍。书中大量介绍了外国许多著名的哲学大师及他们的哲学思想和哲学著作等,并对每一位大师的生平成长之路和求学之路做了深刻的剖析,旨在向人们宣传和阐述他们的哲学观点和理论。本书通俗易懂,知识性强,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热门推荐
  • 诗经里的植物

    诗经里的植物

    认识《诗经》里的植物,能够让人不经意间想象出中华文明曾经生成的场所:心里的一爱一恨、容颜里的一擦一笑、山风里的一呼一吸、雪雨中的一飘一落,虽然已 经相隔两千多年,伴随这样的心路历程,让我对生活于其中的家乡土地、山、河流,比所看的,要更为厚重,更为缥缈,更为神秘。因此,在这种亲切感里,爱的心也更真实一些。
  • 如意骄

    如意骄

    凤国公府门前,那棵百年梧桐下,新晋小公爷凤兮炎逐一拜见祖母太君,和六位寡婶。十五年后重聚,众人喜极而泣。轮到末了,见边上一眉心点朱的娉婷少女,痴痴地看着他笑,他打个激灵,剑眉一挑,嫌弃地说:“这是哪来的野丫头?”凤老太君:“她是我在路上捡来的。”小公爷坏笑:“捡来的?可以丢了吗?”六位寡婶异口同声:“不行,少了她,有一桌马吊就要三缺一!”一句话:这是一个集傻二呆萌与狡诈心机于一身的天才少女倒追高冷风骚男神的故事。此文为《素手江山》系列第二部,第一部为《栖霞婢》,情节是紧接着第一部结尾展开的,但换了女主和视角。
  • 守护甜心之风筱雪落

    守护甜心之风筱雪落

    她被伤害,被抛弃,这一次,她以全新的面貌身份归来,秒渣男,虐白莲。她,就是守护世界的主宰。他,冷漠,生人勿近,唯独对她一展笑容,宠她上天。
  • 光刀随笔

    光刀随笔

    小说,杂文,随感,散文,格言,诗词,感悟人生的酸甜苦辣,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有快乐,有痛苦;有失去,有收获;有创业的甘苦自知,有失落的莫名沧霜……品味一个人的狂欢,经历一群人的寂寞……文梦,股梦,商梦,人生步步皆有梦……
  • 我在北宋

    我在北宋

    杨光拥有可以来回于现代和北宋的紫檀木平安扣,将现代的高科技传送到北宋,将北宋的青瓷古书字画搬回现代。在北宋建立自己的地盘,发展自己的事业带领北宋人民走向富强,避免刀兵之祸.......
  • 巫女控和前巫女的二三事

    巫女控和前巫女的二三事

    “嗯,是时候换一波简介了!”祸瑞“不过到底要换成什么啊?”灵梦你想要一夜成名吗?你想要荣华富贵吗?你想要女朋友吗?想都别想了!每天呆在家的宅男们都给我好好撸,不要再做白日梦啦!不管怎么想你们都只能当火系法师!“大概就是这样。”祸瑞“这是要掉收藏的节奏啊(三无脸)。”灵梦新书名!!《我的世界》可惜现在改不了2333
  • tfboys绝色爱恋

    tfboys绝色爱恋

    三位绝色公主的心会被王子们融化吗?。。。。。。
  • 护花狂龙混都市

    护花狂龙混都市

    一个从小就在山村里的少年,一个老头子又教他练武又教他读书,给了他一块玉佩,便让他下山闯荡,因在路上救了一个妇人,便被她派去第一中学暗中保护自己的女儿。打了黑道大哥的儿子,泡了校长儿子瞄上的校花,收了市长的儿子做小弟,到哪里都有一番作为。被他人算计,险些丧命,因祸得福知道了玉佩的妙用,他的人生正向一条未知的路途过渡……
  • 鬼眼阴阳法师

    鬼眼阴阳法师

    我见过最善良的鬼,也见过最恶毒的人。我是鬼眼阴阳师,不仅斗恶鬼,更要除恶人。
  • 销售回款博弈术

    销售回款博弈术

    本书从回款的整个过程入手,告诉你如何轻松地追回应收账款,同时还与对方保持良好的业务关系。这套方法包括:如何打催款电话;如何撰写催款信;如何破解各种赖账借口;催款人如何克服讨债时的心理障碍;如何以过人的沟通技巧,攻破债务人的心理防线。此外,作者还教您如何软硬兼施,从法律与心理两个方面双管齐下,让债务人不敢或不会再拖延你的账款。不用文攻武吓,不用死打烂缠,收款自有章法可循和技巧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