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61600000002

第2章 清茶尺笺论艺事——读吴藕汀《药窗杂谈》

书与艺术

吴藕汀,号药窗,该书是其子吴小汀摘自他与契友沈侗廔失散20年重逢后互通的400多封书信,选取的是其中的“谈艺”部分。

虽然每一篇都无标题,以日记体的形式呈现,但由于是与一世挚友书信往来,文字朴素平实,诚实恳切,颇为可信,于自然随意的家常之中展示了作者独到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情怀,是不可多得的好书。

知音难觅,首先令我感动的是吴藕汀与沈侗廔的友谊。根据“代序”中的记述,吴藕汀和好友沈侗廔同为嘉兴人,抗战时期,两位与程阆秋、郭蔗庭皆住嘉兴殿基湾,时有书画合作,号称“殿基四家”。后吴藕汀被嘉兴图书馆派往湖洲嘉兴堂藏书楼任职,渐与嘉兴失去联系。22年后,沈侗廔托人打听到吴的下落,于是有了长达17年的书信来往,直到沈去世。吴悼沈侗廔《邻笛词》一百阙详细记其一生的交往,另有词《金缕曲·悼契友沈侗廔》,难掩心中悲伤:“哭也何为者,叹人生、恍犹梦幻,优昙哀谢。五十年来同臭味,交谊情深不假……得噩耗、心如刀剐。纵有乌丝千万卷,意难消、那日黄昏夜。君既去,谁当写。”17年中,吴致沈的信不少于450封,沈致吴的信409封。这些书信中的诗词唱和一度还曾酿成“棹歌案”,有人指责他们通信,并要求吴毁掉沈的原信,毁前,吴将沈所有的书信全文抄录在“练习簿”上,计62本,得已保存至今。

这些书信和情谊是这本书的根基——如果不是书信,或许还会掺杂更多的干扰和顾虑;如果不是知音、没有如此深厚的信任,或许这些谈话就不会如此地真实和畅快淋漓。两个有着独到艺术见地、宽阔艺术视野、坚定艺术自信,作着不懈艺术坚守与尝试但却无欲无求的老人,飞鸿传递,淡泊明志,自修自为,乐在其中,给人以扑面的好感。

谈艺,首先对“艺”得有开阔的视野,至少得阅遍天下名作,悉数历代人杰,谙熟各类风格。吴藕汀有这个条件。“我十五岁至二十五岁绘画,二十五至三十五岁是玩印,三十五至四十五是度曲,四十五至五十五是填词,五十五……”他说他起初画画并不是出于本心的爱好,但挡不住家里有很多诗词书画的名家收藏和当代大师的你来我往,耳闻目濡,浸淫沾染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自由洒脱、平静超然、不以艺术沽名钓誉更不以艺术为饭事的天生性情和现实造化又使他超脱于艺术之上,陶醉在艺术之中,唯艺术而艺术,唯艺术而谈艺术,因此真挚中肯,不事渲染,自然天成。“但求画几张画,填几首词,风花雪月,不受限制,已很可喜的了,其他无所希冀。”“现在我画画最好的条件是可以我行我素,人家说好也罢,说不好也罢,反正不是从这里去寻生活的。”“求名求利,两不相干。”这大概是对于艺术最纯粹最诚恳的动机了吧?正因为此,也才有了一种“大不吝”的洒脱和舒畅,“我不喜古人,更不喜今人,所以我不考虑‘独特偏见,一意孤行’了。任他好者好之,恶者恶之,哪管得这许多”。

但他承认自己的绘画根源“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我也曾临摹过数以百计的名家画法,不论粗粗细细,人物、仕女、山水、虫豸、翎毛、走兽,甚至乌龙、博古都尝试过,难道说我要画唐某人、王某人那样的东西吗?我是不屑为。因为我有自己的一套,不去追随任何人。”他也不主张年轻人一上来就效仿大师直奔大师而去,而是记取白石老人的告诫,“学我则生,似我则死”,“除了临本外,不必要像这个,像那个。尤其是年轻人学老年人绝没有好的结果”。“名人的东西,不是处处是好,要学也要择其精华,弃其糟粕,吸收进去,才有好处,盲目叫好,是无补于自己的。不合时宜,更不要理睬。艺术不是给人做奴隶的,否则就是亵渎了它的高贵品质。”但也不鼓励艺人就此轻浮和盲目高傲自大,“做一个艺人,对前人的作品,既要轻视,又要尊重。‘轻视’可以表达自己的能力,不做奴隶;‘尊重’是束缚自己的骄傲,帮助上进,都是有好处的。”更不主张年轻人投靠“名画家”靠“借仙气”来投机取巧,而是要花真功夫。“我总想年轻人走上正规的路,不要学现在的书画界中的骗子和一班不择手段追求名利的小人。”

对于艺术,他自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阅尽大师名作,却又能逃出迷信的窠臼不被大师名作束缚,主张“胸无成竹”,追求自己独特的“气韵”和个人风格,呈现自己的面目,非常难得。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在他的眼里都有瑕疵,有的甚至不堪入眼。他能够就每位画家的具体作品条分缕析、区别评判,而不是一概地跟风和人云亦云,这与他长期形成的艺术鉴赏力是分不开的。

他痛恨徐悲鸿的中国画,“徐悲鸿的素描不能否定他不好,可以说好。但是一张《愚公移山》真不算是中国画”。“徐悲鸿的画,只要不说他是中国画,我也很佩服他。”他不解在西洋画中已有很大声望的“徐某人”为何“偏偏要来毒害中国画”,在他看来,“‘假中国画’比‘假洋鬼子’更讨厌”。对张大千的“平庸”和“复古”也颇为审慎,“张大千先生,我少年时很佩服他,现在看来也很平庸,尤其是山水,不过是‘野狐’罢了,花卉也没有跳出扬州八怪”。评判某画展上张大千的两张画:“一是花卉石榴,平平而已;一是山水,乱七八糟,没有笔法可言,真是骗人的东西。”“张大千的画黄山,是‘黄山的黄山’,不是‘张大千的黄山’,也就是说只有‘客观’,没有‘主观’。”“大千自从卷入了复古的漩涡,到了敦煌,从此他的画随之一落千丈,远远抛在石涛之后十万八千里了。”对于齐白石的不能藏拙等也有看法:“白石老人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不能藏拙,他的人物实在可怕,不应该再画。刻图章、作诗、写字都不好,只有花卉出人头地,我看比吴昌硕好,因为吴氏太利用一个‘巧’字,不是真本实力。”对于李苦禅的匠气他也不敢苟同:“李苦禅的用笔简直是刷帚,还像是什么画画,而且大笔小笔换个不停,不折不扣是个画匠。”对于郑板桥的“金钱重于交情”简直就是不齿了:“金钱重于交情,我认为绝不是处世之道……因为郑板桥的一张润例,我对他很鄙视,你看我从来不大高兴提起郑板桥的。”“艺术虽小道,首先要人品,学问在其次。”

在山水画方面,能够入他法眼的只有三人——宋米元章、明董玄宰、近代黄宾虹,“我以山水而论,服者惟米元章、董香光与黄宾虹三先生而已,其次只有文衡山”。而三人之中,他又首推黄宾虹:“我看近代张大千有才(这是天才),齐白石有学(这学是功夫),只有黄宾虹才当得起一个‘韵’字。所以张大千、齐白石都没有完全脱去一个‘匠’字。”对于黄宾虹的画作、观点他有颇多赞同,而黄于言谈之间对他也流露出赏识。即便如此,在对黄宾虹极尽欣赏的同时,他对于黄的过于“求效果”等也持审视、批判态度:“宾老近一二年来,我对他老人家也有很不满的地方,总的说来是太求效果,陷于工匠。”“求效果就是从俗,从俗就是不雅。求效果好比一张画看了又看,加了又加,甚至几天。”“我认为宾虹先生山水中人物太不像人,并不是优点,应当要改善。一味地盲从他,也不是进取之道。”

“故而我要说,对于艺术‘守旧是没出息,创新是发神经’,艺术的境界是要在其基础上稳步前进,才是真正的道路。不跑也不行,乱跑也不行,是要在跑与不跑之间,才能提高和突破。”

吴藕汀将绘画“六法”中的“气韵为先”扩展到一切艺术,认为“艺术上是要讲究‘气韵’的,写字、绘画、篆刻、属文等未尝不是如此”。而“‘气韵’是无法学来的”。“诗词书画说来毫无神秘,其实十分神秘,只能知者知之,无法从言语和笔墨上来形容,此所谓‘气韵’也。既不能着实,又不能空虚,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在似真非真、似假非假之间,才算是‘艺术’。”在书信中,他直言不讳地对好友说自己的画在气韵上不输某某,“已超出一般人想象”,显示出由衷的自信。“画画要和演戏一样,不能太像,也不能不像,而且既不能太真实,也不能离真实太远,所谓要‘进进出出,出出进进;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才是道理。”关于画山水,主张墨多于笔,笔要藏而不要露:“笔不露锋,便是好笔,气韵即在此。”对“拙”与“巧”也有很多论述,主张拙而反对巧:“北宋人填词,有些句子似通非通,好像硬凑,那就是得了‘拙’字的诀窍。”“近代只有齐白石和晚年的黄宾虹,很有‘拙’的境界,如徐悲鸿辈去之远矣。”“齐白石的画比吴昌硕要好,是在他的‘抑’—‘拙’,‘扬’过之而‘抑’不足,还不及王一亭。”“徐悲鸿的马,除了画错后腿外,还太剑拔弩张,有凌人之势,不过扬而已,抑者不足。”“宾虹老人晚年的作品,说它是画,简直是照相,说它是照相,明明是画。就是这样,不易学到的功夫。”“为什么宾虹先生越是老年,气韵更加浓厚,这与骨气二字是分不开的。”“王福厂的篆刻,总没有邓粪翁来得漂亮,言菊朋敌不过马连良,也是这个缘故。归根结底,仍脱不了‘拙’与‘巧’。”对于黄牧父的刻印,他说他见了也不要,因为“很有作家气,一无气韵可言”。“因为没有气韵,很容易学,所以博得一些无术的人所赞扬。现在很多人赞扬他,因为不知道气韵为何物也。”同时他认为词也是“有韵的语言”。

在填词方面他颇为自信,一生当中他自感得意的一是刻印,一是填词。书中引用的他的词虽然不多,但能看出的确纯正自然、工稳流畅、富有美感。在填词方面他唯推北宋,反对诗人作词、文人作词,主张“词要姓词,不要姓诗,也不要姓文”。与诗、文决裂,从而保持词之为词的天然特性。“北宋以下的词,一首也看不得,否则就要落入魔道。因为北宋是词,北宋以下就不是词了。”“三百年来(明清不必说)没有一人作得好词,就是因为大家都会作诗的缘故。”这个观点与“词是诗的特殊形式”、词与诗密切相关的论调是截然不同的,想必亦是吴老在艺术道路上特立独行的独到心得。他说:“自从明清以来,填词的人百分之百是从诗文中搞出来的,可以大胆说一句,会填词不会做诗,一个也没有,除非是北宋人。”“清朝人以及近代人填词,很少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性格,都是在文字上打转,所以总不及北宋人那样自然有生气。”“词实在是有韵的语文体,有点闲谈家常的情调。”“我是民间的词,不是士大夫的词,与明清两代的人是格格不入的。”近几百年来,不会作诗而学词,我是第一个,在填词之前从来没有作过一首诗……所以曾经大言不惭地说“画多让于人,而词则不多让于人。”“我也不想与人一争高下,将来的人自会知道的。”录一首其怀念内子的词,供大家认识:

长相思慢

题内子丁丑清明盐官留影

紫燕梁间,黄鹂树上,春光明媚新晴。墙花已绽,路草方匀,交融多少心情。并驾车舲。喜观涛翻雪,望屿罗星。柳色曳空亭。坐乌犍,衫杏风迎。叹换得相思,带来幽怨,挑尽旧梦孤灯。何堪留倩影,看当年,笑貌频仍。泪雨纵横。难释憾、归偕未曾。任鸳鸯、湖边淡月,黯然破镜无声。

他强调天赋,认为“艺术一事,全仗天才,‘学’是没有多大效果的”,赞同“生出来志气,学出来臭气”,不主张过分地“求效果”,比如诗,“应该随口吟来,便是天籁。比兴是要在无意中得之,乃是好诗。因为寻求比兴而去作诗,决不会有好诗的,何况也失去了诗的原意”。在一封信中他曾经劝诫好友:“我兄作诗经常要改动,最好也要戒去,以存其真。”同时也抨击诸如左手写字、指头画花之类的故弄玄虚,认为那如同马戏团里的杂耍,都是旁门左道,难登大雅之堂。“一种艺术的好莠是另一问题,第一是要正宗,不取巧,实事求是,不调花腔,才是正理。诚实则可靠,否则都是滑头码字和骗子之流。”

关于艺术与政治,他更是认为那是两不相干:“艺术是艺术,政治是政治。”“艺术不为政治服务,或许不能显赫一时,将来自会永远存在,历史上哪里有艺术家为服务政治而存在的。这恐怕又是我的个性吧,当然是不合时宜的。我幸而常常不合时宜……”“倘使文艺是为任何人服务的话,那么不是变成倡优隶卒了吗?何必卑躬屈膝来糟蹋它。一味恭维,哪里还有文艺的风骨。”

金石书画之外,他还对影视、文学等有所涉猎,对于《红楼梦》,他有三个基本论点:一,该书不是曹雪芹所做;二,曹雪芹不是曹寅的孙子、曹頫的儿子;三,曹雪芹不是贾宝玉。对此他有详细的论据,在此不赘述,留待对红学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去看。

如黄宾虹对他的评价:“人弃我求,为斯世难得之人。”然而“曲高和寡,千古定论”,偶尔吴藕汀也会陷入片刻的孤独,但他似乎并未绝望,他在书信中对好友说:“我实在好比被一些低等动物所包围,不得不发出电波信号,总有一天会被高等动物所接收到。倘使你不发出,那么纵有高等动物也接收不到,你说是吗?”我想,是这样的。

读此书期间曾作打油诗,一并录于此,以作纪念:

性情笔墨托尺素,

旷世知音付清谈。

诗词画印有风骨,

自是气定又神闲。

一世无求天地宽,

大千悲鸿难入眼。

胸中自有丘壑在,

三两老友唯赏玩。

旷古词章推北宋,

抱朴守拙法自然。

清茶尺笺论艺事,

除却气韵不须谈。

阅尽名篇无成竹,

兴来舞墨两三点。

涓涓不壅为江河,

大师不足成羁绊。

清居闲屋任尔尔,

一任风雨掠山岚。

书画无关温饱事,

自在挥洒格自现。

(《药窗杂谈》,吴藕汀,中华书局,2008年7月第1版第1次)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八日

同类推荐
  • 历史的倒影

    历史的倒影

    本书收录的30余篇文章,是作者近些年发表在《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同舟共进》《国家人文历史》《看历史》以及腾讯“大家”专栏等报刊、网站上的历史随笔。这些历史随笔的特点是从历史的纵深来看历史的渊源和发展、演进的逻辑,给读者提供一个宏大叙事的思考角度。
  • 武林丛谈

    武林丛谈

    本书介绍了武林行当、武林习俗、江湖特征、江湖规矩、江湖习气追溯了武林形成的原因,探讨了武术流派发展成武术门派、武术门派和江湖帮派割舍不断的联系,以及武术从民间走向殿堂的历程反映了民间对武术的见解和理解记述了以良莠混杂的江湖文化为特点的武术文化现象,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武林。
  • 冬青书屋文存

    冬青书屋文存

    这本书系统的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内容丰富精彩,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 禅茶:认识与展开

    禅茶:认识与展开

    本书收录了第三届禅茶文化论坛上的论文,分为基础问题、文史研究、清规研究、美学展开、整体认识等部分。
  • 藏戏(E眼藏地行 卷四)

    藏戏(E眼藏地行 卷四)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6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热门推荐
  • 网游之一箭穿天

    网游之一箭穿天

    速刷副本,虐杀BOSS!什么风骚的走位,什么神级意识,被我的普通攻击射到都是渣,且看我一箭穿天站撸到天明!当你还在为猎杀巨龙而喜悦时,我只是笑而不语!
  • 战歌语

    战歌语

    战火纷飞,烽烟四起的大时代里。身为将门之后的热血少年,正踌躇满志的期望做一番鸿图伟业,扬名立万。怎料,却被从小一起长大的书童,狠心暗算,李代桃僵。享受原本属于他的名誉,地位。阡陌红尘,朱颜玉殒。谁,唤我之心,掩我一生哀伤。谁,吻我之唇,同我半世流浪。谁,可助我臂,纵横沙场无双。谁,可葬吾狂,笑傲天地虚妄。亲情,爱情,友情,迷局,阴谋,背叛!历经坎坷侥幸未死的他,该如何在尔虞我诈的迷局中为自己讨回公道?
  • 失之错臂

    失之错臂

    她,是姐姐,她,是妹妹,相貌近乎相似而性格迥异的两个存在,他爱的是妹妹而亦或是姐姐,一场事故,生死两茫,为了妹妹,她甘愿做女仆潜伏在他的身边守护他,在学校,正真的自己又是他的死对头,亲情与爱情,一场背叛的爱恋,将情归何处?
  • 英雄联盟在漫威

    英雄联盟在漫威

    瓦罗兰遭遇灭顶之灾,各路英雄齐聚地球。男主龙神与漫威、lol的英雄们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尽在《英雄联盟在漫威》
  • 日常悠闲大魔王

    日常悠闲大魔王

    我是一个宅男,每天我幻想能和漫画角色互换的时候,结果第二天我真的出现在漫画中
  • 穿越之颠龙倒凤

    穿越之颠龙倒凤

    当她变成了他,天下风云突变之际,他该选择贴身守候的他?还是霸道示爱的他?天真烂漫的他?亦或是温柔如水的她?还是生死相随的她?亦或是前世追随而来的他?
  • 法则自然

    法则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世间万物皆是相生相克。皆有阴阳之别。金木水火土五行相随。相传掌握天地之法道,阴阳五行之术者,即可呼风唤雨,御物而行,掌握强悍力量。更有胜者可长生不死与天地同寿。几千年以来长生之法未曾找到,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却从未停止过,为一己之私征伐杀戮。由之而起的门户之见,正邪之别,也愈加明显。她一生只为一个人而活,不管他做出何种决定,她都义无反顾的支持他,鼓励他。相信他。并一生一世的爱着他。对她而言,能够与他相伴一生,就是她最大的幸福。他不知道他将要去往何方,他不敢爱,亦不敢恨。
  • 呆萌领养人,总裁六岁半

    呆萌领养人,总裁六岁半

    她掌管着‘杜氏’和‘夏氏’两个家族,也是韩国的‘人气偶像’Eliy,更是zero的专宠保镖夏天。她拼了命的唤回自己遗失的记忆,千里迢迢的从韩国来到中国,意外遇上了自己死去未婚夫的弟弟,成为了超级偶像天团“zero”的贴身保镖,和四个不一样的性格的大男孩生活在了同一檐下,究竟会闹出什么样的笑话呢?遗失的记忆被一点一滴的唤醒,她是上帝派来的18号天天使,守护者每一个人,却让身边的所有的异性都对她心生爱慕,金雯霏回国,究竟会给这个18号天使带来什么样的麻烦?她在偶然遇到了自己的哥哥,还参加了‘杜氏的酒会’面对已经换了另一张脸蛋的自己,她该如何跟自己的母亲还有哥哥姐姐
  • 仙宫小厨师

    仙宫小厨师

    叶小凡成为了广寒宫黄字酒楼的一个临时小伙计。天材地宝满地都是,奇珍异宝捡起来不要太简单。而且他还发现,这里竟然连家常菜都没有,更别说八大菜系,这些大招了。叶小凡:“不是我不想低调,只是你们知道的太少。”——在仙宫做一个小厨师,没事逗逗玉兔,调戏一下众仙,怡然自乐。回到凡间,从大海选灵脉聚仙山,栽种一些地球没有的花花草草,养一些地球没有生物,弄个学院收个徒什么的,逍遥自在。PS:装逼打脸只是辅助,我的目标是想为大家讲一个轻松愉快的故事。PSS:推荐、收藏、打赏、书评、逗比,我们的目标是……没(duo)有(duo)蛀(yi)牙(shan)。——粉嫩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废柴来袭:逆天小姐

    废柴来袭:逆天小姐

    她是人人知晓的废物,无才无元气!他是华夏一品的亲王,又俊又冷血!一道圣旨,废物的她搭上清冷的他,成了他的小王妃,众人皆道,平国王冷血无情,手段残暴!讽她羊入虎口,性命垂危!冷血无情?拜托!人家冷血实则柔情好不好?手段残暴?肤浅!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懂不懂?本文男强女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