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0800000028

第28章 平等: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2)

老和尚的一句“得道即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道破了禅机。的确,认认真真地去干好手中的每一件事情便是得道。认真对于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来说都是一种生活姿态,一种对生命历程完完全全地负起责任来的生活姿态,一种对生命的每一瞬间注入所有激情的生活姿态。

一位学僧看到禅宗里有这样一则名言:

在修禅之前,山是山,水是水;在修炼禅宗之时,山不是山,水不是水;修成之后,山仍是山,水仍是水。

“这是什么意思呢?弟子不明白。”迷惑不解的学僧去问禅宗大师。

大师解释说:“最先的状态和最后的状态是相似的,只是在过程中截然不同。最初,我们看到山是山,最后看到山还是山。但在这当中,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为什么呢?”

弟子摇头,表示不知道。

禅师继续说:“因为一切都被你的思维、意识搅乱了、混淆了,好像阴云密布、云雾缭绕,遮住了事物的本来面目。但是这种混淆只存在于当中的过程。在沉睡中,一切都是其本原;在三昧中,一切又恢复其本原。正是关于世界、思想、自我的认识使简单的事物复杂化了,它正是不幸、地狱的根源。”

弟子自以为明白了老师的解释,唉声叹气地说:“哎,这么说起来,凡夫俗子和修禅的开悟者也没有什么区别啊!”

“说得对,”大师答道,“实在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开悟者离地六寸。”

什么理由呢?真的佛,法身之体,悟了道,证得法身之体,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不坐也不卧。你说那是个什么境界?其实,那是个非常平凡的境界。什么境界?就是你现在这个样子。你现在这个样,不坐也不卧,不来也不去,现身就是佛,既没有动坏念头,也没有生好念头,此心平平静静,不起分别,当下就在如来的境界里!

弦外有音

现实人生,不要把佛的境界假想得那么高远,其实是非常平凡的。用《中庸》中的话来说,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道是怎么样的呢?极高明而道中庸,最平常,不来也不去,就在这儿。一个真正成佛的人,就在人间最平常的去处,这才是成佛的真谛。

先学做人,再学做佛

智慧点金石

凡是学佛学禅的人,首先要建立一个确定的人生观。一个学佛的人,首先要在心中建立这样的观念:这一生,来到这个世界,根本就是来偿还欠债,报答所有与自己有关之人的冤缘的。因为我们赤手空拳、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一无所有。长大成人,吃的、穿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众生、国家、父母、师友们给予的恩惠。“我”只有负别人,别人并无负我之处,因此,要尽我之所有,尽我之所能,贡献给世界的人们,以报答他们的恩惠,还清我多生累劫自有生命以来的旧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而为世为人、济世利物。大乘佛学所说首重布施的要点,也即由此而出发。

在讲解禅宗经典《金刚经》时,南怀瑾语重心长地告诫听讲的学生:“青年同学注意!先学做人,能把儒家四书五经等做人之理通达了、成功了,学佛一定成功。像盖房子一样,先把基础打好。人都没有做好,你要学佛,你成了佛,我成什么?要注意啊!要先学做人,人成了,就是成佛。佛法告诉你的就是这个道理。”

故事苑:曲径通幽

有一天黎明,佛陀进城。

在路上,佛陀看见一名男子,向着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顶礼膜拜,于是佛陀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做呢?”

那名男子说:“我这是在做善生,每天向各方膜拜,是家族传下来的习惯。据说这样做,就会得到幸福。”

佛陀说:“我也有六种敬礼的方法。”

那个人奇怪地问:“你的方法是什么呢?”

佛陀慈祥地对他说:“获得幸福的六种敬礼方法是:第一,孝顺父母:做儿女的要孝顺,令父母高兴、欣慰;第二,尊重师长:做学生的要敬重师长,接受教导;第三,爱护妻子:妻子是个好助手,夫妻之间要互相敬重;第四,善待朋友:对待朋友要诚实、互敬;第五,尊敬僧众:对待僧人要布施、恭敬;第六,友好地对待仆人:对待仆人要宽容,不要让他们过度疲倦。如果能够按照这六种方法来对待生活,你的家庭就会和谐圆满,人生就会快乐无忧。否则,只是礼拜六方,又有什么用处?”

那个人听了佛陀的教诲,心中十分高兴。从此,按照佛陀的教诲行事,心中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佛陀告诉那人的“获得幸福”的方法有什么神奇玄妙可言吗?显然没有。但是,试问人间众生谁能完完全全地照做呢?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照着实行,相信每个人都会获得幸福。

良宽禅师终生修行修禅,从来没有懈怠过一天,他的品行远近闻名,人人敬佩。

但他年老的时候,家乡传来一则消息,说禅师的外甥不务正业,吃喝嫖赌,五毒俱全,快要倾家荡产了,而且经常危害乡里。家乡父老都希望这位禅师舅舅能大发慈悲,救救外甥,劝他回头,重新做人。

良宽禅师听到消息,不辞辛劳,立即往家乡赶。他风雨兼程,走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回到了家乡。

良宽禅师终于和多年没见过面的外甥见面了。这位外甥久闻舅舅的大名,心想以后可以在狐朋狗友面前吹嘘一番了,因此也非常高兴,并且特意留舅舅过夜。

家人也很高兴,心想禅师可以好好规劝一下自己的外甥了。外甥却寻思,久闻舅舅大名,要是他真的对我说教,我可要好好捉弄他一下,日后就能在别人面前吹嘘了。

出乎意料的是,晚上,良宽禅师在俗家床上坐禅坐了一夜,并没有劝说什么。外甥不知道舅舅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惴惴不安地勉强熬到天亮。这时禅师睁开眼睛,要穿上草鞋,下床离去。他弯下腰,又直起腰,不经意地回头对他的外甥说:“我想我真的老了,两手发直,穿鞋都很困难,可否请你帮把我草鞋带子系上?”

外甥非常高兴地照办了,良宽慈祥地说:“谢谢你了!年轻真好啊,你看,人老的时候,就什么能力都没有了,可不像年轻的时候,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要好好保重自己,趁年轻的时候,把人做好,把事业的基础打好啊,不然等到老了,可就什么都来不及了!”

禅师说完这句话后,掉头就走。

但就从那一天起,他的外甥再也不花天酒地地去浪荡了,而是改邪归正,努力工作,像换了个人似的。

良宽禅师并没有用什么大道理规劝外甥,其实,那些道理不用说外甥也懂,只是没有照着实行而已。禅师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只是要唤起外甥的良知而已,做好了人,一切都有可能,否则,就无药可救,再无他法。

弦外有音

在佛家看来,世法与佛法是同样的道理,因此,出家的人要懂世法,世法懂了,佛法就通了。所有真正的禅宗,并不是只以梅花明月、洁身自好便为究竟。后世学禅的人,只重理悟而不重行持,早已大错而特错。

先学做人,再学做佛,这是世间不变的道理。一个人如果真的能够照此修行,不但可以使自己获得幸福,而且还能够造福社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智慧点金石

佛道求真性,尊重人的自性与本性,这也是佛家中尊重人的地方。佛重视发展人的自身潜能,主张自修自悟。同样的道理,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所不愿承受的,不要强加在别人头上。这就是我们经常提倡的圣人之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故事苑:曲径通幽

一个哲学家在海边亲眼目睹一艘船遇难,船上的人全部葬身大海。他便抱怨上帝不公,只为了一个罪恶的人偶尔乘坐这艘船,竟让全船无辜的人都死去。正当他感慨万分时,发现自己被一大群蚂蚁围住了,原来哲学家恰好站在一个蚂蚁窝旁边。有一只蚂蚁爬到他脚上,咬了他一口,又疼又恼的他立刻用脚蹍死了所有的蚂蚁。这时,上帝出现了,他看着哲学家说:“你自己也和上帝一样,如此对待众多可怜的蚂蚁,又有什么资格批判上苍的行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也是一种同理心的表现。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这就是一种平等的观念,一种尊重的表现。

一个孩子,在学校时的功课差极了,老师说他的智力有问题。看上去,孩子的确有些沉默寡言,他可以一个人坐在屋前的花园里看着花草小虫很长时间。他的父亲教训他:“除了打猎、养狗、捉老鼠以外,你什么都不操心,将来会有辱你自己,也会有辱你的整个家庭。”

他的姐姐也看不起这个学习成绩平平、行为怪异的兄弟。他在家庭中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但是他的母亲很爱他,也很尊重他。她想如果孩子没有那些乐趣,不知道他的生活还会有什么色彩。她对丈夫说:“你这样对他不公平,让他慢慢学会改变吧。”

丈夫说:“你这是溺爱,不是教育,你会毁了他的一生。”但她却固执己见,他是她的孩子,需要她的理解和鼓励。

她支持孩子到花园中去,还让孩子的姐姐也去。母亲耍了一个小心机,她对孩子和他的姐姐说:“比一下吧,孩子,看谁从花瓣上先认出这是什么花?”孩子要比他的姐姐认得快,于是她就吻他一下。这对孩子来说,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一件事,他回答出了姐姐无法回答的问题。他开始整天研究花园的花草、蝴蝶,甚至观察到了蝴蝶翅膀上的斑点的数量。

对于她的做法,她的丈夫觉得不可理喻,认为那种疼爱是无助无望的,除了暂时麻醉孩子之外,根本毫无益处。但是,就是这位醉心于花草之中的孩子,多年后成为生物学家,创立了著名的“进化论”。他就是达尔文。

弦外有音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都渴望能够按照自己的天性来成长和发展,作为父母,首先要平等地看待自己的孩子,只有这样才会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的天性得到健康的发展,从而成就孩子的未来和一生。

同类推荐
  •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生命的本质,开篇就在探究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本性禅师认为,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幸福,而是在追求现世的尊严,和来世的拯救。在探究生死的过程中,回答了何为解脱这一问题。
  • 禅悟:与佛对话

    禅悟:与佛对话

    与佛对话,其实也是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在自己一时失意的时候,求得心灵上的解脱。其实一切看似无法取舍的问题,皆因自己的心尘而起。而《禅悟:与佛对话》中一些关于佛理的小故事,引人深入地让你对平时想不通的问题瞬间觉悟,让你通过对心中所疑惑的问题更透彻地看到自己的心,抹去你心中的尘埃,擦亮自己的心去看世界、想问题。世间没有永远的快乐,就像世间没有永远的白天一样;世间也没有永远的痛苦,好似这世间没有永远的黑夜一样。只有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才能对生活有所领悟,感受生活中的幸福、快乐。献给:珍惜美好生活、追求幸福、热爱生命的您!在你彷徨无助的时候,送上一份宁静的开导,与您共享生活。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是继《降伏其心》之后,于2008年至2010年2月间,万行法师在建寺之余,每晚共修时与四众弟子及信众之间的交流问答,皆是针对弟子们在佛法修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误区而谈。万行法师坚持“以人为本”,将佛法与深奥的禅理融入生活,让弟子们在“农禅并重”的道风里,在“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的家风下,借人炼心,借事检心,于堂上坐禅,堂下禅做,在工作中修行,修行中工作,在降伏身心的同时,融入生活,融入自然,融入道,在消除自我的同时圆满自我。
  • 禅定养心

    禅定养心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其中,佛教对人体医学、生活保健的认识博大精深,对身心调和与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比比皆是,它们,涉及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和呼吸,涉及到我们的道德修养,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调节,也涉及到我们精神生活的达观和纯净……
热门推荐
  • 夜来鬼风起

    夜来鬼风起

    十八岁成人礼后和朋友去一起去探险,谁知迷路后一不小心掉下古墓,又一不小心和墓主结了阴婚,尹夏的内心那是扒凉扒凉的呐。从此男神与她成陌路,厉鬼恶鬼天天往她身上凑,奈何身边还有一大只冰山男鬼,隔绝一切雄性动物。大帅哥,本小姐天生丽质……哎哎,你干嘛跑了……当夜半阴风吹过时,只残留了他的气息,混蛋,又爬我床……
  • 三国二次元

    三国二次元

    三国武将们二次元后,踏上了新征程,勇闯天下。
  • 斗魔

    斗魔

    正邪一念间,同样是为了追寻力量,为何分成两门?斗气魔法纵横开阖,且看这个新的世界的法则。
  • 游戏王之炎皇传说

    游戏王之炎皇传说

    他的左手,握着三种高级能量,那是精灵大陆的希望;他的右手,握着三个超级人类,那是奥维大陆的希望。当只能握紧一只手时,看他会放松哪个?
  • 引魂归冥

    引魂归冥

    人死后的灵魂应当自入幽冥,入轮回。若生前执念太重,则会游荡世间。它们的执念或许是爱情,或许是亲情,也可能是仇恨和欲望。而我的存在则是化解它们的执念,送它们回幽冥地府。
  • 小三滚出:傲娇老公请接招

    小三滚出:傲娇老公请接招

    不料某人悠悠道:“老婆,我就喜欢你吃醋的样子,可爱死了。”
  • 三国争锋之铁血军皇

    三国争锋之铁血军皇

    他意外穿越到诸侯割据、战火连天的三国乱世,灵魂附身在一个什么都不是的阿斗身上,身份成为无法甩脱的羁绊。可是乱世沉浮,必须要坚强地活下去,阿斗终究要变得不再是那个什么都不是的阿斗。他力挽狂澜于一身,统合小小的蜀国军民,抱美人,合人心,会人才,灭豪强,练精兵,以染血的征袍一统天下!
  • 浴血妖王

    浴血妖王

    叶宁,叶家家主独子。因天资薄弱,无缘于修炼大道,本以为人生就将平庸而过,了此余生。不想还是被他人算计,险些丧命。却因此获得大妖传承,从此踏上逆天之路。
  • 我的25岁冰山总裁

    我的25岁冰山总裁

    当她对我说分手的时候,我就已经对爱没有了期望,当公司把我炒鱿鱼的时候,一切都已成为奢望。命运本该如此?错,我不能如此?我要逆袭,因为,这一切因为她的出现……(本书不算最好,但是我会付出120分的努力,第一人称的爱情故事。)
  • 生存与墓碑

    生存与墓碑

    生存与墓碑,故事从一个少年玩游戏开始,渐渐的,他发现这个游戏似乎没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