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93800000007

第7章 敢讲的过程

研究敢讲的制约因素,是对敢讲本质属性认识的深化。我们现在要考虑的问题是:在各种制约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敢讲究竟表现为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区分为哪些环节和阶段?整体过程体现出了哪些规律性的东西?诸如此类的问题是我们把握敢讲过程的关键。如果说前面是侧重于对敢讲作静态分析的话,那么,这里将是侧重于对敢讲作动态分析。对敢讲作动态分析,既是敢讲理论探讨的需要,也是敢讲现实活动的需要。

一、敢讲过程的基本特征

由于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因而任何事物都只是作为过程而存在。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40页)用哲学的眼光看,过程就是事物发展在时间上的持续和在空间上的延伸,或者说是事物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具体到演讲活动中,敢讲过程一般是指演讲者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直接向听众表达思想感情,以期影响听众思想和行为的过程。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一个人的一个具体的演讲活动来看,敢讲过程指的是这一特定的敢讲行为的发生和发展流程。人们平时说的敢讲过程,主要是基于这个角度。二是从一个人的全部演讲生涯来看,敢讲过程指的是这一特定的人的敢讲品质由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流程。两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构成了敢讲过程的本质系统。不管是从哪个角度看敢讲过程,理解这一概念都要把握住以下几点:

第一,敢讲过程是一种活动过程。它是敢讲活动展开、运行和发展的流程。活动是敢讲过程的基础,敢讲过程存在于活动之中。离开了活动,敢讲过程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敢讲过程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与自发活动不同,敢讲活动是根据敢讲目的组织起来的。这里所讲的目的就是指演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自身需要而确定的敢讲目标。无论各自的目的如何不同,也无论各自的目的性中如何体现着主观和客观、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敢讲过程总是在一定的目的的支配下展开的,或者说是借助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实现敢讲目的的过程。

第三,敢讲过程是一种演讲者和听众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与相对意义上的个人活动不同,敢讲活动是由听讲双方共同完成的活动。一方面,它需要演讲者和听众同时在场、共同参加,两者同为这一活动的主体(在学术界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前者是第一主体)。离开了前者或离开了后者,就没有敢讲过程可言。另一方面,它不仅仅是听讲双方形式上的参与,更重要的是通过双方相互作用而表现为一个互动的过程。讲方是在研究了听众的基础上实施敢讲行为的,目的在于影响听方并体现自身价值;听方也不是被动的,他们总是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反应,从而反过来影响讲方。敢讲过程不可能没有互动,即使不存在互动,那么这个过程也一定是僵死的、缺乏活力的。

敢讲过程是众多矛盾的集合体,其中听和讲是贯穿全过程的基本矛盾。正是这一对特殊的矛盾,规定了敢讲过程有着不同的特点,从而把它与其他事物的发展过程区分开来。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敢讲过程有如下几个显著特征:

首先,敢讲过程具有客观性。其客观性是指无论承认与否、喜欢与否,它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活动过程。的确,敢讲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不但都离不开人的精神因素的参与,而且其作用相当突出。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它就是纯粹的精神活动,因为任何一个敢讲过程都不是存在于人脑之中,任何一个演讲者也都不可能自由选择敢讲过程。其客观性主要表现在:一是从构成要素上看,不管是讲者还是听众,也不管是信息还是媒介(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它们本身都是可以感知的客观实在;二是从流程上看,它是上述要素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是按一定规律发展着的,演讲者不能凭主观想象任意选择,而是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三是从结果上看,任何敢讲过程总是有一定的结果,无论是好的结果还是不好的结果,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演讲者不可能自由选择。观察一个具体的敢讲过程也好,还是审视一个人总的敢讲品质的发展过程也罢,客观性都是它们的首要特征。了解并承认敢讲过程的客观性,有助于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主观因素的作用。现在,有些演讲者总是把这一过程看得过于简单,不重视对制约因素的把握,不重视对过程规律的探究,习惯于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对结果想得太多也想得太美好,其结果反而是经受不住挫折的考验而被恐惧情绪所困扰,应该说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

其次,敢讲过程具有直观性。其直观性是指不需要抽象思维,凭感觉器官就能直接感受到它的客观存在。显而易见,这一特点根源于其客观性,之所以把它独立出来并作特别分析,是因为侧重点不同,而且它本身能给我们诸多启发。无论是一个具体的敢讲过程还是一个人总的敢讲品质的发展过程,都会表现出大量的生动活泼的现象,正是这些现象构成了它的表面状态和外在面貌。例如,从参与者来看,有各具特色的作为物质形态存在的演讲者,还有同样作为物质形态存在的带有多种多样外部表情的听讲人群;又如,从讲者的有声语言看,流动的声音有着不同的音色,而且总是有着不同的速度、音量、停顿和重音;再如,从讲者的态势语言看,有喜、怒、哀、乐的面部表情,也有富于变化的手势表情,还有变化着的站姿、走动等。这一切都是生动的、具体的、形象的,可以为人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直接反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感觉和知觉等。敢讲过程的直观性特点使人们对其认识成为可能,因为认识活动就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同时,它也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要使听众获得良好的直接感受,必须研究听众的感知规律,下工夫锤炼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注意改善现场物质环境,重视营造浓烈的现场气氛。

再次,敢讲过程具有复杂性。其复杂性主要是指对敢讲过程的影响因素具有广泛性,影响性质具有多重性,影响方式具有多样性。从影响因素上讲,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内部因素,如演讲者的求真精神状态、自信心理状态、情绪修养状态、意志品质状态、知识功底状态和演讲能力状态等;二是外部因素,如听众数量的多少、素质的高低以及听讲反应等。从影响性质上讲,有良性与恶性之分,有积极与消极之别,它们总是混杂在一起,同时影响着敢讲过程。至于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到底会具有什么性质,其中内部因素关键取决于它们自身的状态,外部因素则关键取决于演讲者对它们的认知态度。从影响方式上讲,由于影响因素的内容不同、主体不同、具体时空环境条件不同,影响方式也就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有如下几种:直接的影响和间接的影响,深入持久的影响和浅层的偶然的影响,广泛的影响和个别的影响,真实的影响和虚假的影响,等等。敢讲过程的复杂性,客观上要求演讲者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敢讲活动中真正获得发挥的自由。

最后,敢讲过程具有能动性。其能动性是指演讲者的自觉努力具有直接影响敢讲过程的能力和作用,使敢讲过程深深打上主观意志的印记。承认敢讲过程的客观性、复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此过程中纯粹处于被动的地位,难以有所作为。事实上,敢讲过程是一个在自觉努力下,极富创造性且充满活力的能动过程。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此过程始终离不开演讲者的精神活动,是在一定目的和计划的推动下不断展开的过程;二是演讲者不仅能够探索和认识表达规律,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自觉利用表达规律,努力依靠各种手段和方法创造性地控制全过程,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演讲者在此活动中并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此过程也并不是自发的机械的。在实践活动中,人能够把事物的属性、规律内化为自己的本质力量,也能够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敢讲过程之所以具有能动性,根本原因就在这里。这一特点表明,人们在敢讲活动过程中其实有充分的创造自由,能不能获得这种自由,关键取决于个人的综合素质,取决于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二、敢讲行为过程的环节

在研究了敢讲过程的本质和特点之后,我们将详细分析两个具体的敢讲过程的环节或阶段,下面首先讨论的是敢讲行为过程的环节。

所谓敢讲行为过程,指的是一个个现实的具体的敢讲行为活动起始、发展和终结的流程。在我们看来,敢讲过程包含敢讲行为过程,但又不等同于敢讲行为过程。也就是说,前者是大概念,后者是小概念。由于敢讲行为过程是就一个个现实的具体的敢讲行为而言的,因而对其认识就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敢讲过程的理解上。当我们具体考察时不难发现,一个完整的敢讲行为过程通常包含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决定环节。这里所讲的决定是指演讲者对实施敢讲行为作出策划、主张和决断。行为的基本单元是动作,从这个意义上看,决定敢讲行为仍属于思想范畴,还不是敢讲行为本身。但是,从敢讲行为的基础来看,它又是其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源泉性的起始环节。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特征和周围环境(包括社会的和物理的)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行为的基础决定于人的内部需要和动机,当人的需要未满足时会产生内部力场的驱动力,而周围环境因素则起着导火线的作用。人的行为的方向取决于人的内部力场和情境力场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主要的决定因素是内部力场的驱动力。这就是勒温著名的“场理论”的核心内容,现已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我们之所以要把决定敢讲行为视为整个敢讲行为过程的起始环节,道理也就是在这里。闻一多《最后一次的演讲》是在出席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上发表的,其实会前并没有安排他讲话,因为考虑到他已经上了反动特务的黑“名单”,出于防止新的意外的需要,大家极力劝阻了他。但是,混进场的反动便衣特务的捣乱行为使他忍无可忍,他还是讲话了。他直接的敢讲行为是从他讲出第一个字算起的,但讲话的决定却是在此前作出的,是其“内部力场”和“情境力场”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他的敢讲行为全过程理应包括其作决定的阶段。当然,由于要受各种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的制约,决定敢讲行为实际上远不像我们理论上概括的那样简单,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复杂性表现在:一是具体环节比较多。从思想产生的逻辑来看,决定敢讲行为阶段一般包括思想动机的斗争、目的的确定、行动方式方法的选择和行动计划的制订等几个具体的环节。在有备演讲的情况下,这些环节不仅在形式上区分得比较鲜明,而且在内容上各自也往往显得比较厚实;在做即兴演讲时,它们在形式上就不一定那么严格了,在内容上也要简单、粗略得多。二是需要足够的时间。与具体环节较多相适应的是,此过程的完成往往需要以足够的时间为保证。因为每个环节本身需要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其间还很可能出现认识上的反复运动。做有备演讲时,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客观上也能够提供足够的时间;即兴做演讲时,它同样需要一定的时间,只不过比较有限而已。敢讲行为决定阶段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它必然是一个艰难且痛苦的心理过程。说它艰难且痛苦,是因为它不像作要刷牙之类的决定那样简单,这个决定要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价值重要得多(有时甚至关系到生命安全),其实施最终还得在大庭广众之下,因而演讲者往往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样就使得这一决定必然是一个艰难且痛苦的心理过程。决定一旦作出,敢讲行为过程就进入执行的阶段。

第二环节:执行环节。所谓执行,就是在基于实践需要而产生的思想的支配下,演讲者通过一系列有机体的外在反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敢讲行为的过程。从行为学的角度看,动作是行为的基本单元,敢讲行为的实施就是由一连串的动作所组成的。当然,对敢讲行为来说,动作是一个涵义很广的概念。作为物质形态的演讲者从一开始走上讲台,他的眼神的表露,他的脸部肌肉的伸缩,他的头部的运动,他的嘴唇的启合,他的站或坐的姿势,他的手势的变化,他在讲台上的走动……这一切都是有意或无意地表现敢讲行为的动作。还有一种特殊的也是更为重要的“动作”,那就是作为思想感情载体的声音。时快时慢的语速,时高时低的音量,有意或无意的停顿,时而作出的表达重音,与众不同的音色……这些也都属于表现敢讲行为的“动作”。体势动作是有形动作,声音“动作”是无形动作,两者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体,共同承担着执行敢讲行为的任务。如果说敢讲行为的动作与其他行为的动作有什么不同的话,这恐怕是最大的不同。执行阶段是敢讲行为全过程的关键阶段,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中心环节。决定阶段的任务是对敢讲行为打定主意、下定决心,尽管它必不可少,但只是为敢讲行为做准备。要把这一思想上的决定对象化为现实,演讲者就必须把决心和计划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上。没有执行这一阶段,就无所谓敢讲行为过程;没有执行这一阶段,决定阶段所做的一切即使再好,毕竟还属于思想或心理的范畴。比如说刚才提到的闻一多《最后一次的演讲》,虽然我们不可能知道他当时做决定的具体心理过程,但做出来的这一决定事后证明其意义是非凡的。试想:如果没有拍案而起,运用一系列体势动作和动作化了的有声语言去执行决定,他的敢讲行为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其决定的非凡意义又是靠什么证明的呢?事实还一再告诉我们,执行阶段不仅是最重要的,而且也是最困难的。有言道“想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个道理同样适合敢讲行为。难就难在:决定是个人内在心理活动,执行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由决定行为到执行行为是一次巨大的飞跃,这个飞跃的过程本身就要受到诸多主客观条件的严重制约。在执行行为的过程中,除了原有条件继续作用外,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各种各样的干扰因素。如果演讲者没有一定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这个飞跃是难以实现的,即使勉强开始了执行行为,其行为既难以持久也难以有力。在演讲活动中,不少人开口讲话前,自恃准备充分,跃跃欲试,以为成功在即,一旦真进入执行行为阶段,很快就感到事与愿违,远不像想象的那样轻松和简单,往往是以失败告终。之所以会这样,根本原因也就是在这里。所以,演讲者对执行阶段的困难应有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应对准备。

第三环节:评估环节。讲话告终,就意味着到执行环节结束。但是,敢讲行为的全过程并没有到此为止,随之而来的是评估环节。敢讲评估就是把敢讲作为演讲活动中相对独立的一个方面,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选择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对敢讲行为的决定、执行及其实际效果进行质的评判和量的估价的活动。事实证明,评估环节是客观存在的。演讲者在决定特别是在执行环节一般就有了评估的意识,一边决定、执行,一边思量自己的胆量和勇气,只不过由于时间和精力不允许,这种思量是偶然的片面的表面的,甚至是模糊的。比较典型的自觉评估则是产生于讲话终止后。讲话结束后,相当多的演讲者都会反思自己的敢讲行为,有的在肯定,有的在否定,并都通过外部行为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在这个时候,评估严格讲才算真正开始。可见,评估是敢讲行为全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最后一个环节。至于评估的内容,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比如:在决定阶段,心理准备是否充分,激起的勇气与真理、环境、角色是否相统一,等等;在执行阶段,自信心如何,有没有惧怕感,情绪控制怎么样,讲话是否连贯,声音是否自然,姿态动作是否自在,等等。所有这些方面最终都集中地综合地体现为敢讲效果,因而敢讲评估的核心内容是对敢讲效果的评估。遗憾的是,评估环节不太引人注意,还不是所有的演讲者都能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其实,从敢讲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来看,这一环节至关重要。任何一个敢讲行为都会有大量的成功经验,也会有一些失败的教训,这就需要演讲者敢于总结并善于总结。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可以使演讲者获得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信心;通过不断吸取教训,可以使演讲者认清差距,克服盲目自卑和盲目自信等不良心理倾向,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敢讲行为。当然,对于敢讲评估,人们到现在都还感到比较困难,经验的性质还比较浓厚。难就难在:敢讲行为过程是动态的,其效果是属于那种可以让人感知但又摸不到的东西,评估起来自然就不容易,要在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估标准及方法体系更是不容易。

三、敢讲品质发展的阶段

这是笔者对敢讲过程认识的又一个重要观点。为了便于理解这个问题,请先看下列9个关于对演讲心情的描述性句子,然后对照一下自己目前所处的进展状态:①这是一种比死亡还要糟糕的灾难;②我得首先停止我的工作;③如果万不得已,我才去做演讲;④在一小群人中演讲还可以;⑤也许我会变得擅长演讲;⑥也许他们将请我在会上讲话;⑦我想我得要求在会上发表讲话;⑧我要与他人争一个机会来陈述我的观点;⑨演讲令人兴奋,真有威力!我总想我要是有大量的演讲机会多好。

上述心情进展状态表明:敢讲品质的确有一个发生和发展的流程。那么,到底什么是敢讲品质呢?就是演讲者在演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胆量和勇气的程度、水平、质量的总和。在一个具体的演讲活动中,人们对敢讲的程度、水平和质量往往会形成一个总的印象或判断,这实际上就是对其敢讲品质的界定。显然,敢讲品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动态之中的。事实证明,在一个人某一阶段各个不同的敢讲行为活动中,它总是会表现出不同的程度、水平和质量;在一个人一生各个时期的敢讲行为活动中,它总是更会表现出不同的程度、水平和质量。所以,敢讲品质的发展过程与上面论及的敢讲行为过程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过程现象。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复杂性,处于动态之中的敢讲品质可能会出现一时停滞不前甚至退步的现象,但从总的趋势看,它是前进的上升的提高的。一般来讲,敢讲品质的发展过程可以相对地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生阶段。所谓萌生,就是演讲者在演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敢讲品质处于开始发生时期,在程度、水平和质量上还显得非常有限,怕讲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仍然比较明显。比如,虽然面对听众感到很紧张,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表达明显不够协调和自然,甚至出现不少失误,但能够硬着头皮,坚持把话讲完,这其中实际上已经有了敢讲品质的萌芽。萌生阶段的敢讲品质与年龄大小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还是与演讲的次数多少直接相关。一般来讲,在听众人数较多的场合,只是做过四五次左右的演讲,并且都还算是能体面结束,这个时期的敢讲品质只能说尚处在萌生阶段。当然,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可能要经历更多的次数才有敢讲品质的萌芽。由此可以看出,此阶段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偶然性。这就是说,在次数有限的演讲活动中,通常是这样一个情形:在人数较少、环境比较熟悉的场合,表现出比较有限的敢讲品质;在人数较多、环境比较陌生的场合,则基本上无敢讲品质可言。二是片面性。敢讲品质具有多方面的特征,但在此阶段的表现往往比较单一,要么在这个方面好一些,要么在那个方面好一些。三是表面性。敢讲品质是以认知态度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的内在心理之勇和外在行为之勇的有机统一。在这个阶段,讲者虽然有些敢讲品质的东西,但表面性较强,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萌生阶段的敢讲品质虽然比较有限,但对演讲者来说毕竟是一大可喜的进步,因为这意味着已经开始摆脱了高度惧怕、压根儿不敢讲的状态,并朝着积极的方面转化。但也要注意,萌生毕竟是萌生,它还不具有敢讲品质的典型特征,演讲者万不可因此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不思进取。还要注意的是,萌生阶段的敢讲品质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就是说,只要向前,它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使演讲者最终达到自如的程度;只要往后退一步,本来为数不多的敢讲品质就会丧失殆尽,回到原来高度惧怕的状态。究竟朝什么方向发展,关键当然在于演讲者的努力程度。

第二阶段:扩充阶段。所谓扩充,就是演讲者在演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敢讲品质,在量上有了相当明显的增加,在质上有了相当明显的提高,无所畏惧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比如,只要不是太重要、太隆重、太陌生的场合,演讲者一般都能较好地对付下来,其敢讲行为既能使自己感到比较自如,又能让听众感受到比较轻松,到了这个时候就表明其敢讲品质已经发展到了扩充阶段。扩充阶段的主要特点有:从表现的时候看,它不再是局限于偶然的个别演讲场合,而是表现于大多数演讲场合,已经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从表现的内容看,它不再是局限于某一个方面或要素,而是在各个基本方面或要素上都有较好的表现,已经具有相当的全面性;从表现的水平看,由于有了相当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因而其整体水平较高,表现出来的是达到了较高的自如程度。进入扩充阶段,是敢讲品质发展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因为它表明演讲者已经完成了由有点自如向比较自如的转化。当然,要实现这次飞跃,注重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演讲者要积极投身到演讲活动中去。笔者长期在高等学校教授《演讲艺术》课,我的课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和优点,那就是精讲多练。在每堂课上,每个学生至少要有1次当众讲话,多的学生可达到3到4次。一个学期下来,讲得最少的学生也有10多次。我发现课程结束时,所有学生的敢讲品质都有提高,其中90%左右的学生可以达到比较自如的程度。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多讲多练非常重要。由有点自如到比较自如,这是一般人所普遍追求的境界,事实证明这也是可以达到的境界。有些人认为那是命运注定的,可望而不可即,那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第三阶段:成熟阶段。所谓成熟,就是演讲者在演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敢讲品质,在量上和质上都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无所畏惧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仍以闻一多《最后一次的演讲》为例,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正加紧迫害一切正义和进步人士,他本人面临着生命危险,但他凭着对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恨,凭着丰富的演讲经验,毅然开口讲话,并且其整个敢讲过程始终无所畏惧,充分显示出了崇高的无畏之美。这就是敢讲品质的成熟。敢讲品质发展到这个阶段的人,首先包含了那些可以被视为演讲家的人,如政治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等;同时,生活中那些被视为长于演讲的各类一般组织领袖,那些与口语表达活动常打交道且有丰富经验的人如教师、法官、律师等,也都属于这一类人。较之前两个阶段,成熟阶段有诸多不同之处,但其最根本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习惯性。习惯就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成为需要的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正如美国人爱德华兹所指出的那样:“不断重复的行为很快就会成为习惯;而当习惯继续下去,它就逐渐地获得力量。起初它可能只像蜘蛛网,很易戳破,但如果不予抗拒,它很快地像铁索似的绑着我们。”(转引自《名人名言词典》,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413页)成熟的敢讲品质就是这样,它是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历练而养成的,而它一旦养成,在实践中就会表现为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就是说,敢讲品质到了成熟阶段,在一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无论在什么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做演讲,演讲者良好的敢讲品质通常都会在他身上自然地重复表现出来,哪怕是在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们中的相当一些人也都会重复表现出成熟的敢讲品质。需要说明的是,敢讲品质发展到了成熟阶段,并不意味着它就到了发展的顶峰,也并不意味着演讲者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现得完美无缺。事实上,成熟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发展永无止境,演讲者的努力也永无止境。

以上是对敢讲品质的动态考察。在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萌生、扩充和成熟是三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阶段。通过对这三个阶段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看出敢讲品质发展过程的概貌。

四、敢讲过程的一般规律

对敢讲行为过程的环节和敢讲品质发展的阶段的分析和描述,旨在全面展示敢讲过程的客观状态和面貌。了解这些当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对这一过程固有一般规律的了解和掌握。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客观性、本质联系性、必然性是其基本特点。同其他事物的过程一样,敢讲过程也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敢讲过程的规律就是指敢讲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规律之一:敢讲过程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一方面,敢讲过程是有限的。所谓敢讲过程的有限性,是指一个具体的敢讲过程在时间上有始有终,在空间上有边有际。任何一个具体的敢讲过程都是在特定的时间里进行的。敢讲行为过程有长有短,长的可达数小时以上,再长也不可能无休无止;短的可能只有几分钟甚至更少,再短也得需要时间。至于敢讲品质发展过程,不管需要经历多长的时间,它也是有限的。任何一个具体的敢讲过程也都是在特定的空间里进行的。它所依赖的空间环境,包括场地、设施等物质环境,也包括讲者和听众所构成的特殊环境,对敢讲过程来说,它们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特定的或者说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敢讲过程又是无限的。所谓敢讲过程的无限性,主要是就一个人全部演讲活动而言的,它在时间上没有止境,在空间上也没有止境。拿时间来说,今天做了一个演讲,一个敢讲过程结束了,明天再做一个演讲,新的敢讲过程又开始了,敢讲行为是一个过程接着一个过程,敢讲品质发展也是一个过程接着一个过程。再拿空间来说,今天在这个环境里做演讲,明天则可能是在另外一个环境里做演讲,无论是对敢讲行为过程来说,还是对敢讲品质的发展过程来说,每一次环境的改变都是对原有空间的超越和突破。如果上升到哲学层面,每一个人一生的敢讲过程则又是整体人类敢讲过程的组成部分,整体人类的敢讲过程又不过是整个世界过程现象的组成部分。有限性和无限性是敢讲过程的两种重要属性,敢讲过程就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辩证统一,其统一性表现在:一是相互依存,即没有有限性就没有无限性,反之亦然;二是相互包含,无限性包含了有限性,有限性也包含了无限性。正是这样,我们不能脱离无限性来理解有限性,也不能脱离有限性来理解无限性。这一规律的意义在于:为了提高敢讲能力,要求我们必须树立辩证的观点,既要看到敢讲过程的连续性,又要看到敢讲过程的非连续性;既要着眼于每一个现实的敢讲过程,又要有作长期历练的思想准备。

规律之二:敢讲过程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敢讲过程的共性是指所有敢讲过程的共同性,其主要表现有二:一是它们都只是作为过程而存在。在演讲活动中,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管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其敢讲必然表现为一个过程,是在特定的过程中实现的。离开了过程,任何敢讲都是不可思议的。二是在都只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基础上,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比如,敢讲行为过程通常有决定行为、执行行为和评估行为三个主要环节,敢讲品质发展过程一般要经历萌生、扩充和成熟三个基本阶段等。敢讲过程的个性是指各个敢讲过程的特殊性,其主要表现有二:一是不同人的敢讲过程有着不同的特点。拿敢讲行为过程来说,有的习惯长,有的习惯短;有的平和些,有的刚烈些。再拿敢讲品质发展过程来说,有的是渐进的,有的是在渐进中有飞跃;有的成熟早一些,有的成熟晚一些。二是同一个人的不同敢讲过程也有着不同的特点。以敢讲行为过程为例,在这个场合可能顺利一些,在另一个场合则可能曲折一些;在这个场合可能冗长一些,在那个场合则可能简短一些。再以敢讲品质发展过程为例,此时此地可能好一些,彼时彼地可能差一些;此时此地可能进步快一些,彼时彼地可能进步慢一些。如果扩大视野,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时代甚至都会表现出这种特殊性。用辩证的眼光看,敢讲过程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其统一性主要表现在:敢讲过程的个性中包含着敢讲过程的共性,敢讲过程的共性寓于敢讲过程的个性之中,既没有纯粹的敢讲过程的共性,也没有纯粹的敢讲过程的个性。这一规律客观上要求我们在敢讲活动过程中,必须把共性和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善于保持共性的东西,又要善于从实际出发发展自己的个性。

规律之三:敢讲过程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敢讲过程首先是主观能动的过程。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演讲者在敢讲活动中必然有一个认识的问题,其主观能动性首先就表现为它不是被动地呆板地机械地反映敢讲活动,而是主动地有目的地不断深入地去把握敢讲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第二,它不以对敢讲活动的认识为终点,而是在对敢讲活动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能够作出估计并提出一系列设想,用以指导自己的敢讲实践活动;第三,它表现出来的情感修养和意志品质,不仅可以调节和控制演讲者的生理过程,而且可以调节和控制演讲者的心理过程,从而在敢讲活动中发挥能动作用。同时,敢讲过程又是按一定规律发展着的过程。换言之,它不是演讲者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过程,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敢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的统一,其统一性表现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要认识客观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规律要求我们在敢讲实践活动中,必须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敢讲行为和敢讲品质发展过程的顺利展开。

规律之四:敢讲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这是从教育的角度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演讲是一种教育活动,这是不争的事实。演讲首先是通过敢讲活动表现出来的,因而敢讲过程当然也就是教育的过程。一方面,它是演讲者教育听众的过程。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教育是多方面的,比如:通过传授知识,可以使听众获得知识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可以使听众获得思想教育;通过表达情感,可以使听众获得情感教育;通过展示演讲的艺术魅力,可以使听众获得美的教育;等等。当然,教育效果会是怎样,就不单是演讲者的事情,也不单是听众的事情。另一方面,它是自我教育的过程。自我教育就是自己教育自己。这有两层含义:一是听众自己教育自己。通过聆听演讲,听众自觉接受积极的影响,从中受到知识、思想、感情和艺术美等多方面的教育。二是演讲者自己教育自己。他们在教育听众的同时自身也获得教育,因为他们从中可以得到思想感情的升华,可以获得自我审美享受,可以获得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在敢讲活动过程中,教育和自我教育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方面,但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它们共同源自敢讲过程,是在敢讲实践基础上的高度统一。这一规律告诉我们,要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演讲者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善于调动听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类推荐
  • 犹太人的大智慧

    犹太人的大智慧

    本书从疑点出发,采取哲理、点评、格言与故事相结合的表现方式,展现了犹太人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博大精深的伟大智慧。
  • 狼性生存

    狼性生存

    “长于适应环境,创造环境;锁定目标,决不轻易放手;运用谋略,出奇制胜;把握时机,放手一搏;更要有情有义,善于群策群力,惟此方能所向无敌……”这就是狼的生存法则,与狼共舞,以狼为鉴,以智慧的生存谋略立于不败之地,本书是将狼道智慧与个人及企业生存发展现状有机结合起来编写而成的一本职场实用“宝典”,书中揭示了狼族驰骋天下、历久不衰的奥秘,并结合现代企业特点总结出一套“职场生存经”,能够帮你在职场中游刃有余,步步高升。
  • 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

    俗话说,人最大的弱点是不能认识自己。也就是说,有的人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有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缺点的人大多不能进步,而看不到自己优点的人有着潜在的发展空间,这样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优点,甚至由绝望变为希望,他很可能成就了自己的优点。
  • 从细节中学习

    从细节中学习

    《从细节中学习》中编选了若干经典而具有现实意义的小故事,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充满了对人世的关爱和生活的热忱。当你在每日的繁忙劳碌之后,燃一盏温暖的黄灯,泡一壶热咖啡,随便翻翻此书,你就能轻轻松松地从中获取智慧的力量和舒畅的理由,之后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妙无限。
  • 做富人的艺术

    做富人的艺术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穷人变身富人的成功法则。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富。做富人是一门哲学,更是一门艺术。
热门推荐
  • 萌狐快到碗里来

    萌狐快到碗里来

    场景一:出生携带神器之一,体质神奇,魔法上升加满分“你可知脖子上的项链是何物?”紫灵摇了摇小脑袋。紫极老人慈爱的接着说到“这是'残梦项链'”。这会把紫灵愣住了,残梦。残梦?残梦!!!场景二:长了十几年,从没下过山,小脑袋可琢磨着山外头的奇世界。一日,小脑瓜子一转“师兄,听说山下有好多好吃的,难道师兄不想吃吗?就上次二师兄不是带了个什么水晶鸭,那味道...啧啧”说着还不忘斜眼看了看三师兄,三师兄吞了口口水,顿时觉得手中的鸡腿对比那水晶鸭确实黯淡了几分。场景三:稀里糊涂,救了他?呵呵!救了他,那人把自己丢门口.......这下OK了,咱俩没完,没完!!!!!!
  • 古剑奇潭之穿越时空的爱恋

    古剑奇潭之穿越时空的爱恋

    曾经有人告诉过我,对生死之事毫无执念的人,是因为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绝望的别离。我喜欢的人,就这样离我而去……短暂的一生,许多美好之物都还来不及经历,我想……这世上有没有真正的重生之术。不用以害人为代价,我只希望……他能够重新活过来。。如果有人解开我伏笔会不会朝笑我太过不自量力!明明仅仅是独角戏却还描会出两相依你是我深藏在诗词中的谜底
  • 神下界正太创世神

    神下界正太创世神

    “哥哥,你创造了我让我存与世间,如今我却为凡尘而使本源创伤,就要消散了……”“不怕,即便灵魂消散,吾也会将你寻回,只要你还认吾这个哥哥。”“当然,那哥哥找我的时候一定要用小孩子的样子啊…不然…麟儿才…不要…和哥哥一起…回家呢……”“…嗯。”一段话,造就了一个下界寻妹的创世神;一段话,将一个淡漠的冷酷神灵生生化为一个精致正太;一段话,创世神居然是正太!!!
  • 萌学园7时空裂缝的秘密

    萌学园7时空裂缝的秘密

    自从萌骑士团成功阻止了暗黑大帝的复活之念以后,帝蒂娜卸下了奈亚公主,暂时离开了萌学园,和帝蒂卡一起进行了时空旅行。就在帝蒂娜和帝蒂卡在时空旅行过程中,帝蒂娜意外发现自己的奈亚图腾又回来了,机警的她决定快点回去。可就在他们返回的时候,不知是为什么,二人却突然掉到时空裂缝,从此失去了下落……此时,一个来自人类世界的女孩星诺却意外通过了时空裂缝,穿越到萌学园,而女孩穿越之前的记忆,竟然神秘消失,这是怎么回事?而这背后,又会隐藏着什么巨大的阴谋?与此同时,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袭来,这一切,和时空裂缝都有关系……萌学园又掀起一场怎样的风波?
  • 韩娱独家记忆

    韩娱独家记忆

    无论曾经多么震撼了整个世界的大事件,亦是以往多么轰轰烈烈的爱情在时过境迁之后总会随着时间远去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 专属校草的笨丫头

    专属校草的笨丫头

    他,不管是语气还是眼神,都是冷冰冰的,但却是多少女孩心中的男神形象;她,一个容易满足,傻里傻气的女孩,如此的平凡,却是许多女孩羡慕的对象。“穆馨瑶,你给我听着,我喜欢你,在我没有得到你之前,你不许有事”他在火场里对她深情告白着。也许是因祸得福吧,暗恋许久的人居然在危险的时候对自己告白了。“对不起,我一直没告诉你,我喜欢你,我喜欢你。”因为一场火灾,成全了一对欢喜冤家。但是幸福的时刻往往这么短暂,她的哥哥得知了两个人交往的消息,居然反对他们的交往,而韩熙宇对穆馨瑶的真心会打动她的哥哥吗?到有一天,穆馨瑶和穆延东吵架,穆延东一气之下,竟然告诉她,她不是他的亲生妹妹?馨瑶该如何面对这一切呢?
  • 非金鱼怎可七秒忘情

    非金鱼怎可七秒忘情

    原本是校园里人人羡慕的人气情侣季夕与黎耀凡,因为家族变故,季夕成了落魄千金,黎凡依旧是高高在上的黎少,黎凡依旧对季夕好,希望用好来驱赶她的不安,可是季夕不甘忍受现状,固执离开。再次相遇,黎凡是娱乐大亨,而季夕是一个三流明星,季夕带着预谋接近黎凡,而黎凡不管季夕什么目的,如同飞蛾扑火的靠近季夕。最后两人究竟能否忘记痛苦,在一起?
  • 绿玉杖失窃案

    绿玉杖失窃案

    本书为着名故事作家李洪文先生的传奇故事集。本书作品题材丰富,写作手法多样。里面有令人欲罢不能的悬疑,有叫人瞠目结舌的惊险,有抽丝剥茧般的探案侦破,还有使人振聋发聩般的历史纪实……作者将那些精彩故事娓娓道来,读者一定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渐入佳境,与故事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当您掩卷深思时,方能领悟到故事艺术的魅力所在。它的可读性和趣味性,都能使你得到教益和快乐。
  • 神话之浮生劫

    神话之浮生劫

    我要么站在世界之巅,要么喘息在海洋深谷,因为畏惧总想隐藏自己,湮没踪迹,不敢在世俗停留,那里有我的挚爱与深仇!
  • 赢家天下

    赢家天下

    普普通通的作者何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的古代世界。何桐顶替的是深恋着当朝七王爷的林家大小姐的身份,阴差阳错的成为了七王妃。在欢脱和纠结的相处之中何桐和七王爷逐渐相爱,和这个世界产生紧密关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