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93800000002

第2章 演讲的特征

分析演讲的特征,是对演讲本质认识的继续和深化。关于演讲的特征,人们在认识上也还有分歧。综观形形色色的说法,我们总是感到有些特征在概括上不够准确甚至很不准确,其原因主要是比照对象和比照方法选择不当。笔者认为,只有深入到口语传播系统内部,拿它与那些最接近的口语传播形式作客观比较,才能真正抓住它的根本特征。为了揭示其内涵,前面有关部分已作了大致的比较和分析。这里拟以此为基础,把它与应用最广泛的交谈等形式进行横向比较,以再现其基本特征。

一、社会性

演讲不是个人的自言自语,而是面对广大听众的讲话。因此,从本质上讲,演讲是一种社会性活动。虽然交谈等口语传播活动同样具有社会性,但其社会性远不如演讲那样来得强烈和鲜明。

首先,从讲听关系的建立来看,演讲具有强烈、鲜明的社会性。在多数情况下,演讲是演讲者直接面对一定数量的听众发表意见;在使用电台和电视等现代媒体的情况下,演讲者更是拥有众多的听众,只不过他“面对”的听众不是在眼前,而是在收音机旁或荧光屏前。两者均无须特别准备和组织适当的情景,只要双方同时在“场”并心甘情愿,就可以建立起一种特殊的传播关系——听讲关系。从量上来讲,这种众人参与的听讲关系,其本身就是一种十分生动的社会关系。从质上来讲,无论是演讲者还是听讲者,都有着特定的社会背景,不可能不受自己所属阶级、阶层、集团利益、愿望和要求的影响,从而使这种讲听关系的社会性变得更加强烈、鲜明和深刻。

其次,从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来看,演讲具有强烈、鲜明的社会性。作为演讲活动的行为主体,演讲者在“创作”上确实有足够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置社会制约性于不顾,可以把自己的听众扔在一边,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想怎样讲就怎样讲。事实上,从内容的确定到形式的选择,演讲者都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在表达内容上,演讲者的演讲动机产生于社会需要,演讲主题根源于社会生活,演讲材料取之于社会实际。在构建演讲内容体系的过程中,演讲者还必须正视听讲者的存在,充分考虑其年龄、性格、气质、职业、文化程度等实际情况。在表达形式上,演讲者在认真考虑怎样才能更好地符合演讲内容需要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演讲艺术鉴赏的民族习惯和时代特征,特别是必须高度重视现实特定听众的欣赏习惯和要求。一般来讲,在演讲准备期间,演讲者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注意到内容和形式选择的社会制约性。在演讲进行过程中,这种社会制约性犹如指挥棒,继续发挥着自己的调控作用。也就是说,面对现场听众的各种反应,演讲者不能置之不顾,而必须随时调整以适应环境和气氛的新变化。可见,只有始终正视了社会制约性,演讲者在讲什么和怎样讲的问题上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最后,从演讲价值的实现来看,演讲同样具有强烈、鲜明的社会性。通俗地讲,演讲的价值就是演讲的意义和作用。演讲是有目的的传播活动,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离开一定的价值判断。之所以它能够经久不衰并日趋重要,归根到底就在于它的价值和价值规律。其价值是如何实现的呢?演讲者往往太注重本人的主观感受,把自我感觉是否良好作为衡量演讲价值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程度的依据。考察演讲价值的实现,的确不能忽视演讲者的个人感受,但把它夸大甚至绝对化,就很容易导致曲解。事实上,不管演讲者是否意识到,其演讲价值实现在客观上都受着一种必然性的支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制约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因素,从根本上决定着演讲价值的取向以及实现的程度。换句话说,演讲对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它就有价值,否则就无价值;演讲对社会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越广泛、越深刻,其价值就越能得到充分实现,反之其价值实现程度就越低。当然,判断演讲价值的实现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有时有的演讲当时并不怎么样,可事后越发觉得它们珍贵,有时有的演讲当时为人称道但很快被人淡忘、贬损。这就说明在认识演讲价值实现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注意听众表面上的各种反应,而且更要注重听众内心世界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化程度;不仅要注重演讲在现场的影响力,而且更要注重演讲在日后的影响力特别是日后在更大范围内的影响力。

较之于交谈等口语传播活动,演讲的社会性更为强烈和鲜明。正是这一特点,奠定了演讲崇高社会地位的基础。

二、整体性

不能说交谈没有整体性,但相对于演讲来讲,交谈尤其是非正式交谈一般都比较随意和松散,不像演讲那样具有强烈、鲜明的整体性。

众所周知,演讲是由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其主要要素是:演讲者、听讲者、演讲内容、演讲声音、演讲态势、演讲时境等。这些要素自成一体,实际上又都构成了演讲这个大系统中的若干子系统:演讲者和听讲者同为演讲活动的行为主体,可称为主体系统;演讲内容主要是指观点和材料,可称为内容系统;演讲声音主要包括声音的宏亮度、清晰度、节奏感和语意本身的适合性,可称为声音系统;演讲态势主要是指演讲者的姿态、手势、面部表情等,可称为态势系统;演讲时境主要包括时间、地点、气氛等,可称为时境系统……演讲就是这样一种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的大系统。

演讲能够作为一种系统存在,其所依赖的基础就是它的整体性。也就是说,构成它的各个要素之间不是彼此隔绝、互不相干的,而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使之以有机整体的面目出现的。说它们是相互独立的,是因为各要素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规律,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可以相对孤立地存在和发展;说它们是相互统一的,是因为各要素不是纯粹孤立的东西,而是作为整个演讲活动的一个方面、一个领域出现的,如果脱离了演讲的有机整体,它们也就失去了作为一个方面、一个领域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这就是说,各个要素只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配合,使之构成一个和谐整体,演讲才能充分显示出特殊言态表达艺术的魅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忽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或者过分重视某一要素而轻视甚至否定其他要素,演讲的整体功能就会受到削弱,其整个效果也就会随之受到影响。

由于在人数、时间、环境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演讲比交谈等口语传播形式在客观上确实更富有整体性。随着演讲实践的充分发展,这一客观特征已显得更加明朗、更加典型。正如大家所亲身经历的那样,在演讲场合,我们作为听众已经越来越没有耐心听那种从内容到形式都充满随意性、零乱松散、缺乏整体感的发言,而期望的是能听到那种给人以强烈整体美感的真正的讲话。听众演讲鉴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迫使演讲者不得不进一步强化演讲的整体意识,不得不在演讲的整体上狠下工夫,从而在客观上使演讲在历史的渐进中更具整体性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当前演讲实践活动中,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倾向:一些演讲者特别是一些青少年演讲者做演讲时,不重视整体功能的发挥,习惯于把着力点放在某一两个要素上,过分注重甚至一味追求声音和体势效果就是最明显的例证。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演讲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妨碍了人们演讲水平的全面提高,应该引起口语教育界的重视和思考。

三、艺术性

演讲有没有艺术性?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笔者始终认为,不承认艺术性,就不能真正明白演讲为什么高于、优于一般的口语表达形式。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有没有艺术性,而是对其艺术性如何理解和如何发挥。

现代艺术观认为,艺术可分为两类:欣赏艺术和实用艺术。前者的根本就在于其艺术本身,主要包括文学、音乐、绘画、舞蹈、雕塑、建筑、戏剧、电影、电视等;后者的一切都受着实用目的的支配和束缚,如食品制造艺术、理发艺术、课堂教学艺术等。实用艺术也可分为两类:一是物质实用艺术,即人类为满足物质需求而创造的各种物质性实用事物所显示出来的艺术,如服装裁剪艺术等;二是精神实用艺术,即人类为满足精神需求而创造的精神性实用事物所显示出来的艺术,如下棋艺术、法庭辩护艺术等。精神实用艺术还可分为两种:其一是主要表现为智力活动或人体活动所构成的非言态表达艺术,如下棋艺术等;其二是主要表现为言态表达活动的言态表达艺术,如讲课艺术、演讲艺术。可见,演讲具有艺术性,这里所讲的艺术性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概念,而是传统艺术内涵的延伸和拓展,属于实用艺术范畴,属于以言态表达为主的精神实用艺术范畴。

用这种艺术眼光来看演讲,它确实具有鲜明的艺术色彩。首先,在内容构成上,演讲运用了小说、曲艺、电影等的某些艺术结构和修辞手法,使其内容经过了一定的艺术处理更具厚实性、整体性、协调性和审美性。其次,在有声语言上,演讲借鉴了文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和吸取了艺术发声的某些技法,使其有声语言的运用在保持口语基本特色的基础上更符合听众的感知规律。再次,在态势语言上,演讲融合了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某些技法和手段,使其态势语言的运用在保持自然本色的同时更具美的魅力。当然,演讲艺术并没有艺术自身所固有的自由和独立,它是不自由的艺术、有限的艺术、手段性的艺术,它的一切归根到底都受实用目的的支配和制约。所以,所谓演讲的艺术性,实质上是出于社会现实活动的实用需要,用言态表达形式展示社会生活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精湛的富有魅力的演讲技能、技巧、技术和技艺。正是如此,演讲从来就不是什么纯粹的艺术活动,而是地地道道的现实活动。

在言态表达活动系统中,其他口语形式如交谈也存在着艺术性的问题,但毕竟由于自身传播方式的不同,其艺术性不像演讲那样艺术的程度高、艺术的限制性小、艺术的感染力强。这一差别是内在本质上的差别,因为倘若失去了鲜明的艺术性特征,演讲的生命活力也就失去了重要基础,其独有魅力也就失去了重要支柱。

应该指出的是,有两种倾向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把演讲艺术误解为纯粹的艺术,演讲变成了味道十足的艺术表演,其主要表现就是朗诵化、表演化、戏剧化。如果说这一倾向在日常演讲实践中尚不明显的话,那么在演讲比赛场合却是相当严重了。二是把演讲与艺术绝对对立起来,演讲变成了平淡无味、毫无感染力、单纯的信息输送活动,其主要表现是:语言呆板,套话连篇;一种腔调一贯到底,声音缺乏抑扬顿挫的节奏美;表情淡漠,眼神呆滞,体势动作单一少变。与前者相反,这一倾向在日常演讲实践中相当普遍。前者是夸大了演讲的艺术性,后者是否认了演讲的艺术性,都是对演讲本质特征的歪曲,理所当然地应该引起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四、鼓动性

在交谈等口语传播活动中,如果沟通过程进行得比较顺利,人们的思想和感情都会得到一定的升华,有时其内心世界甚至还会受到某种强烈的震撼,故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都不可能毫无鼓动性可言,但其鼓动性显然不如演讲那样强烈和鲜明。

古希腊演讲大师德谟里尼有一次对他的朋友说:“你所讲的,只令人说个‘好’字,而我却能使听的人一起跳起来,众口同声说:‘让我们赶快去抵抗腓力!’”(转引自邵守义:《公务人员演讲理论与技巧》,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2页)我国当代演讲家李燕杰教授也曾经说过,一场好的演讲,当如初出龙门的河水、呼啸奋进的浪花,使人们思想振作、精神升华。这些都是对鼓动性的形象概括。不难看出,演讲的鼓动性实际上就是指演讲能激发听众的思想、唤起听众的热情、促使听众积极行动的特征。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夕,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主战派代表人物帕特里克·亨利发表了题为《不自由,毋宁死》的著名演讲。据有关史料记载,当亨利演讲完毕,全场愕然,鸦雀无声,接着群情激昂,“拿起武器”的呼声骤然响起。亨利的演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的斗志。这便是演讲鼓动性的生动体现。一般来讲,政治宣传演讲、军事演讲等由于受着某种重要目的的支配,通常都具有十分强烈和鲜明的鼓动性。日常生活演讲所面临的任务虽然总的看不是显得特别重要和异常紧迫,但也同样不乏鼓动性。比如婚礼演讲,听众通常都不会因受到震撼而群情激昂并采取某种不寻常的行动,但好的婚礼致词确实能引起强烈共鸣,使人思想振作、精神升华,使人的行为受到积极的启示和鼓舞,这种深刻的认同和积极的追随就是演讲鼓动作用的结果。因此,真正的演讲无不具有鼓动性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与演讲作为高级的完美的口语形式是分不开的。

首先,思想的深刻性是这一特点形成的根本因素。好的演讲所涉及的往往都是现实生活急需解决的问题,至少是现场听众迫切关心的共同问题,而好的演讲者对这些问题又总是能提出独到的深刻的见解。由于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给人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普遍原则,演讲就能使听众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起其热情并促使其采取行动。正如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所说的那样:“一篇演讲的真正的感动力并不在于演讲当前所针对的那个目的(个别具体事例),而在个别事例可以纳入的法律、规则、原则之类的普遍规范。”(转引自邵天声:《名人论演讲》,延边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7页)现在有些演讲之所以没有鼓动性,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所讲问题缺乏现实性和针对性,更没有什么真知灼见。没有鼓动性,自然也算不上是真正的演讲。

其次,感情的强烈性是这一特点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苏联著名演讲家加里宁说:“如果你想掌握群众,就应当迸发出火一般的热情;当你走到听众跟前的时候,如果你自己的心情不激动,如果你自己想打瞌睡,听众无疑也就会跟着你打瞌睡的……为了要引导群众,就应当同群众一起迸发出火一般的热情。”(转引自邵天声:《名人论演讲》,延边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9页)加里宁所讲的“掌握群众”,实际上就是指让演讲发挥它的鼓动作用,而要发挥它的鼓动作用,在他看来“火一般的热情”是相当重要的。在众人面前发表讲话,客观上确实更要求演讲者注重感情因素,做到以情动人。好的演讲,演讲者总是激情满怀,并能以自己火一般的激情去拨动听众的心弦,从而使演讲形成一种巨大的掀动力,把大家的热情集中指向某一特定的方向并化成一致行动。

最后,手段的艺术性也是这一特点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前所述,演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其艺术性主要表现在它的表达手段上,故是一种手段性的艺术。这种表达手段的艺术性,可以使内容更为丰厚和协调,可以使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更有审美性和感染力,从而使演讲显示出独特的鼓动性。研究列宁、苏加诺等人的演讲,不难发现,他们的演讲之所以特别具有鼓动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都非常重视并善于运用艺术性的表达手段。

同类推荐
  • 谁说你懂说话办事

    谁说你懂说话办事

    说话要有说话的智慧,办事要有办事的技巧。说话与办事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学来的。只有那些说话得体、办事得当的人,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左右逢源、八面玲珑、顺风顺水。一个人的做人方式会在说话和办事的过程中得到体现,而说话和办事中的细节与态度也能折射出做人的风格。说话不能没有技巧,办事必须讲究门道。说话办事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只有会说话,才能获得你成事的通行证。
  • 走过人生峰与谷:祸福相依的人生哲学

    走过人生峰与谷:祸福相依的人生哲学

    《走过人生峰与谷:祸福相依的人生哲学》内容简介:每个人都会遭遇高峰和低谷,这是人生的常态,生活的快乐,交织于人生的波折起伏变化之中,而不是一成不变,一成不变的生活会让人厌倦,而峰与谷的交错,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 毛泽东教我们学交往

    毛泽东教我们学交往

    本书通过毛泽东人际交往的故事,阐明了人际交往的原则。书中记述了毛泽东的人际交往对象众多,身份、地位各异,但他信守一个“诚”字,以“诚信”为交往的首要原则。
  • 内向者的能量:内向人玩转外向世界的成功心理学

    内向者的能量:内向人玩转外向世界的成功心理学

    内向者的能量:内向人玩转外向世界的成功心理学对内向人群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深入剖析,说明内向性格的优势特质——坚强的韧性,强大的思考能力,持久的耐力和专注,强烈的上进心,以及在内省和独处中获取力量的能力。
  • 办事办到位:名人处事秘笈

    办事办到位:名人处事秘笈

    生活在竞争激烈而又多“事”的时代,你是否感到疲于应付纷扰杂事?人活于世,人也活于“事”,面对世间的“事事非非”,我们该如何轻松应对呢?成功一定有方法,每一件事能够办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正如我们知道,每一个名人成名的背后,除了鲜为人知的艰辛外,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和套路。本书或许可以为你的成功办事助一臂之力。
热门推荐
  • 我们只隔了一个转身的距离

    我们只隔了一个转身的距离

    当钢琴遇见吉他当黎明遇见初晨当洛花遇见步瑶一切都显得那么理所当然犹豫不决的爱情,最终会分离21岁过后的6年,是相遇还是等待钢琴坏了,吉他朽了,她是该放弃了吗?第七年,在响起婚礼进行曲的地方,站着的还是当初对她许下全部动听的诺言的他吗?当我们放弃以后,回头才发现,原来我们只隔了一个转身的距离
  • 末世之传奇归来

    末世之传奇归来

    苏易醒来之后发现自己失忆了,他所在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丧尸遍地、恶兽肆虐,他该如何在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生存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苏易的记忆也开始一点点恢复,伴随着他自身的潜藏能力也逐渐爆发出来……
  • 降临次元

    降临次元

    随着我的降临,为这个美好的世界带来毁灭与死亡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无尽龙庭

    无尽龙庭

    傲指苍穹,唯我独尊……一脸阳刚的萧乾又有怎样的遭遇?经过什么样的磨练?激发深藏内心的庞大野心。命运注定的敌人,尽数化为他的登天梯!遵循内心法则,游荡在天地之间。谁与争锋,必斩草除根……
  • 一种记忆:人与事

    一种记忆:人与事

    《一种记忆:人与事》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对过往的回忆,比如,那些曾经有意或无意给过作者深刻影响的充满智慧和生命趣味的人,那些作者所读过的营养充分、令人心灵滋润快乐的好书以及它们的作者,还有作者所经历的平凡生活,再就是作者所有的亲人和朋友……一部分是作者在域外的所见所闻,在德国、在法国、在英国、在荷兰……阅读这些文字,既能让开了眼界,又能让你觉得快乐。
  • 医相神武

    医相神武

    一代兵王加豪门,叶乾,过着被欺负的生活,某一天,他失踪了,改变了他的人生!
  • 高干鬼迷心窍

    高干鬼迷心窍

    陆逸尘曾经以为自己会爱苏文浩一辈子,但不想这份爱情终究在漫长的岁月中变成了执念。过尽千帆之后,蓦然回首,陆逸尘才发现,守在自己身边的那个人,原来一直都不曾离开过……陆逸尘:“慕寒......”秦慕寒:“嗯?”陆逸尘:“当初,为什么没有放弃?在明知没有希望的情况下,放手不是最好的选择吗?”秦慕寒:“傻瓜,我说过,如果注定最后陪在你身边的那个人是我,那么,所有的一切,我都能承受。”
  • 王者荣耀之杀意之枪

    王者荣耀之杀意之枪

    一个韩信,造就了s1赛季一代王者,引起无数人的关注,却在赛季末神秘消失......
  • 花溪千千劫

    花溪千千劫

    余忘溪本来每天练练武,看看书,偶尔调戏调戏路人小鲜肉,生活过的轻松惬意。哪知从七天前开始,每天晚上她都会梦到一个奇怪的朝代。梦中有的人记忆深刻,有的人却如雾里看花,看不清楚。梦到女皇周氏女主天下,大杀四方;白衣公子顾秋白剑气如虹,优雅如画;七王李随城深似海,智谋天下。而她,则是犯官之女,因罪沦落于风花雪月之处,背负一身血海深仇。余忘溪一直以为这只是梦,是周公跟她开的小玩笑。直到她来到那间奇怪的书屋。一切命运就都已注定。如鲸归海,如鸟投林,如飞蛾扑火。不可避免,退无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