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176100000004

第4章 欲见樽俎灯烛间觥筹交错之态(3)

我认识的虹影与我想象中的虹影至今还是两个人。其中一个停留在重庆阴暗的江边,叫六六,她有许多个姐妹,有一个南方的养父,有一个能干的母亲,她用一种重庆带着雾水的语气描写食物,那是一个饥饿的女儿;另外一个是世界上游历的虹影,她是畅销书作家,书籍在许多个国家出版,她去意大利、去英国、去日本,去那些花花世界,在花花世界里寻觅吃饭的秘密。

我更喜欢六六,她写童年,写那时候的饭菜,都不算美食,只是在饥饿的浸泡下,在回忆的美化中,成了美食。有时候回忆是比美食更美的事情。她写父亲做的清明粑,写母亲做的稀饭,饥饿是我们共同的乡愁,也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起点。

我也写美食,写美食的文字可能比虹影多十倍,都是干活,写美食只是为了糊口,有口饭吃。这样写出的文字拘谨,架着,生怕穿鞋的知道自己其实连袜子都没有。虹影写美食,是打开水龙头,水就流出来,流到哪算哪,不担心水费,反正才华有的是,见识有的是。

在众多写美食的作者里,我更认同诗人写的美食。诗人与美食,有着天然的姻缘。诗人是经过强化语言训练的人,他们知道如何用最贴切的语气描写一条鱼,也知道用怎么样的比喻写一块肉。一个诗人如果掌握了语言的秘密,其实也就掌握了美食的秘密。美食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食物,食物是一大盆一大份,美食则是雾化的,需要带着一点蒸汽,模糊一下,看不清楚。

对于我们来说,写一点美食的文字,其实真的不是写美食,更多的是对这个世界的记忆。所谓美食,不过是魔术的道具,你看着她拿着一块红布,转瞬从里面掏出一只白鹅,转瞬又变出一盆金鱼。美食不过是那块红布,吸引我们的其实是红布下面的东西。

后来BBC来中国拍摄一个美食记录片,来到虹影家,跟着她去菜市场,一起做饭,一起讲述食物。拍出来的画面有点熟悉的陌生感,我恍惚忘了哪一个虹影更真实。那些觥筹交错的饭桌上,虹影滴水不漏的聊天说话,吃饭喝酒,她永远也说不好普通话,口音里带着朝天门码头江水的味道。

有一年,我出了一本书,虹影主动做我的嘉宾,参加我的新书会。我从来没有想到,平时吃吃喝喝,私底下她也读了我的许多文字。对于一个写字的人来说,这是更深刻的尊重,朋友总是文章换,说实话,那天虹影夸得我有点不好意思。晚上是固定程序的酒局,虹影匆匆离席,我还是喝了不少酒,我承认有不少酒是遥遥地敬献给这个传奇的女人。

我从来没有吃过虹影亲自做的饭菜,只是见她写过,听她聊过,但是不用尝,也觉得应该是美味。我其实一直没有跟虹影说,从写作上我偷学了她不少的功夫,虹影不是炫技派,她从来不用繁琐的比喻描述一样食物,她没空跟你绣花。她讲回锅肉就是回锅肉,讲罗宋汤就是罗宋汤。在描写时,大量用短句,如同一排排急行的军队,然而忽然又有一个长句子,气势一荡,荡到旷野,如同军队停下来,看一朵花。

我看虹影,是看这个,是看虹影如何通过文字,把一盘食物雾化,成为一缕白烟。

在她的世界变成辣椒之前,需要先变成一个苦瓜,青绿色,上面长满疙瘩,里面是苦的,她一点点把这苦稀释,稀释成为不存在的世界,再把世界一点点染红,染成辣椒的颜色,再把世界一点点变细,弯曲,成为辣椒的形状。到底辣还是不辣,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世界如何变化,都是只属于虹影的世界。

吃货带路党

据说每个吃货心中都藏着一幅饮馔江山图,到了什么地方要吃什么,什么季节吃什么,聊起来头头是道。断不可在成都找涮羊肉,在苏州找酸汤鱼,在北京找热干面;也不能在二月份聊大闸蟹,八月份聊河豚,十一月份聊鸡枞菌。我的套路要实用一些,到了一地,找当地的吃货带路党足矣。在我的手机里,有一个分类是“全国吃货”,各个省份,各个城市的吃货们分门别类,一行行排列齐整,犹如沙场秋点兵。到了一地,禀报一声,美味自然来。随着我觅食的脚步越来越广阔,这个神秘的名单也逐渐扩张,吃货带路党早晚能成为一个盛大的party。

如果去云南,首选妙人是敢于胡乱。他是云南美食一本通,从昆明到个旧,从版纳到德宏,熟悉程度堪比“村村都有丈母娘”,更何况大理丽江。他的日常装束丝毫不吃货,经常穿着一件灰色外衣,骑着电动自行车,背着一个摄影包,眼睛细长,一笑就出褶子,偏瘦,没有一个吃货标准的肥腻,而有一个户外探险者的不辞辛劳感。

我们去昆明圆通西街闲逛,他熟练地指点着周边的馆子:“这一家柠檬撒好吃,其他的不用点。”“这一家烧烤店开了29年了,他们家烤豆腐一流,一会我们排个队。”“这个店的豆腐不错,但是一定要跟他们说蘸水里多放点辣椒。”“他们家好吃还算好吃,就是油不太好。”“这家是德宏菜,跟版纳菜有很大的区别,你知道区别是什么吗?”……

当地人管敢于胡乱叫“乱师”,这是昆明人的习俗,把“师”放在名字的后面表示尊重。乍一听,像是“卵石”或者“乱世”。光带着你吃馆子的吃货也不是标准吃货,一个合格的吃货必然会带着你去一次菜市场。

跟着敢于胡乱逛菜市场可以学习许多知识。他能把每一样食材的产地特色讲解得清清楚楚,能分辨出不同火腿的不同做法,也能辨别各种鱼类的细微区别,在他心中藏着一个云南寻宝地图,可以随时调取出云南不同风土的气候物产以及特色,看到某种食材,我们还在四处张望,他已经胸有成竹,寻思好如何料理它才是最稳妥的方式。

在广州则要找吴一凡,广州吴系茶餐厅老板——Single Malt Whisky达人,胖子,习惯把大串钥匙链挂在牛仔裤外面,走起来叮叮当当响,车里放着白松露油,后备箱里永远都有几瓶好酒。跟他在广州吃饭要做好被撑着的准备,那天我跟着他吃了五顿宵夜,从甜品到粥铺,从肠粉到炖汤,最后还赶到番禺,吃两条水蛇。我管吴一凡叫“神仙”,神仙跟我说:我知道广州所有宵夜的打烊时间表,几点钟还能去哪吃,我都清楚。“现在凌晨三点,要不咱们再吃几家,明天早上直接再去找几个早点试试?”我摸着已经不能弯腰的肚子说:神仙,你就收了神通吧。

到了汕头则有一对璧人——张新民和郑宇晖,他们二人已经成了潮汕美食的亲善大使,张新民的《潮菜天下》和《潮汕滋味》都是去潮汕的必读书目。从狮头鹅到海记牛肉,从潮州打冷到各种卤水,其中门道与历史娓娓道来,令人大开眼界。到了武汉,我的接头人则是一个小兄弟,名为万钢,开餐厅的吃货,他带着我四处游走,找一些大众点评网都找不到的土菜馆子,狭仄之间得真味。

依次罗列,能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他们安插在祖国各地,因为有他们在,我每想到一个城市的时候,充满温暖。好吃的永远不是菜,而是人;好玩的城市永远不是那个城市的繁华,而是在霓虹之外的破落处,有一个朋友倒上了酒,点好了菜,坐在那里等你,你到了,也不必寒暄,干了这杯酒,就等于接头暗号。

绿瓶少年

1994年初夏的一天,我第一次醉酒,倒在了三瓶啤酒的脚下。

那年我14岁,读初二,在一个县城里的寄宿中学。宿舍是平房,门口有小卖部,老板娘打扮妖娆,乳沟深陷,走路的时候髋部摆动,令人神往。青春期的故事总是过分相似,以至于空白一片。比如我现在记不清那天晚上喝到的是什么啤酒,搭配的是什么小菜,跟我喝酒的都有谁。只知道,我喝醉了,迷迷糊糊,摊睡在凌乱的上下铺的下铺。第一次醉酒的感觉犹如梦遗,窗外有池塘,池塘里的青蛙叫了一夜。

事到如今,我依然觉得啤酒是最有少年气质的酒精饮料。白酒过于刚硬,犹如大汉;葡萄酒往往性格各异,犹如小偷,偷走了你琢磨它的时光;威士忌过于男人,总是叫人想起奔跑不停的村上春树,孤独地坐在某处,听爵士,在威士忌里加入一个冰球;干邑则过于富贵,是个公子哥儿;香槟是个娘儿们,坐在你的大腿上跟你谄媚;伏特加很像特种兵,木讷,不苟言笑,随时准备给你一记老拳。

只有啤酒,在欢腾的餐桌上,陪伴在你身边,可以细水长流,一杯一杯复一杯,明朝有意抱琴来。绿色的啤酒瓶如同栅栏,分隔开白天与黑夜。在微醺中,这些绿色的啤酒瓶犹如一只温顺的小马,可以载着你到任何地方。

我初步估算一下,在20年的啤酒生涯中,我喝过的啤酒大概能盛满一个不大的游泳池,我能够在其中扑腾几下,或者悬浮其间。对于啤酒这件事,我从来不曾挑剔,有一口,算一口,普京就很好,修道院也不错。我不是技术流,只是情绪派,一群人在一起喝酒,我觉得最美好的时刻是:我起身去卫生间走肾,恍惚间,不小心碰到了地上堆积的啤酒瓶,它们叮叮当当互相撞击的声音。

在没有朋友的时候,啤酒是孤独的伙伴,在没有家的时候,啤酒是液体的家。它是通向天堂的一小段路,只不过经常走着走着,就断片儿了。

2003年非典,我在北京的一家杂志社当编辑,住在望京一个小区的地下室里。街上空荡荡,少有行人,我从杂志社步行回暂住地——这是个地下二层的小窝,能放下一张床,一个柜子和一张写字台,手机没有信号,我在入地之前,会买一包两块五的都宝烟,两瓶啤酒。我坐在地下室里,二手电脑里有一堆开了头的小说,我凭借着一点点啤酒拼凑文字里残损的部分。

经常我还会和自己挑战一下,看一个人喝多少瓶啤酒会失去记忆,经过反复测算得出的结论是10瓶。一个月后,面积不大的地下室被啤酒瓶堆满。当啤酒瓶都无立锥之地的时候,我知道我该出去换一种健康一点的生活,搂着酒瓶子过日子终究有缺憾。

然而转瞬,我逃离了一个人的酒局,跳进了另外一个生活的大酒局。在北京的文化圈中,有一群啤酒主义者,他们明晃晃地悬挂在北京街道上,成了啤酒的吉祥物。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扮演着一个饭桌战士的角色,这群老家伙们喝酒有许多方法,比如转勺儿、掷骰子、划拳,在夜夜不醉不归的饭桌上,我眼见着这些人萎靡了下去,经常夜酒之后,出门碰到晨跑的老人和鱼肚白的太阳。

找个可以禁得住这群人反复折腾的馆子不多,这群人的标准不高:有厕所,服务员不催,啤酒跟得上就行。反复折腾了几年,我的啤酒肚开始长起来,从长发飘飘的少年成了光头铮亮的胖子。我愿意听着这些人酒后谄媚混杂着真言,言语都被酒精浸泡,以至于亮晶晶。

直到我结婚,生子,过上了正常无比的生活,似乎那些与啤酒厮混的日子都像小便一样匆匆远走。这些年,我从一个二流诗人摇身一变成了美食专栏作家,努力扮演一个吃货,冒牌美食家,以及加肥版天使,我开始跟别人侃侃而言勃艮第哪一个村子的黑比诺更搭配黑鱼子酱,分子料理如何与中餐呼应,在这时,我的绿瓶少年似乎离我越来越远,我背叛了我原来的生活。如果说以前我活得像是一句废话,如今我活得更像一个笑话。

直到有一天,我的一群青春好友纷纷降落在三里屯,在一个狭小的角落里,我找到一家卖酒的超市,超市的名字叫“天堂便利店”,里面有各种啤酒和洋酒,我们一口一口地喝下,周围的清风拂面,夜色正阑珊,那些过往似乎重新回来,聚集在小小的玻璃瓶里。

玻璃瓶中有冒着泡沫的天使,他是我的绿瓶少年,他就是我的往昔,他跟我打着招呼,说:兄弟,走一个。

黄门宴上三把斧

黄珂家的流水席,世人皆知。我是他家座上客,人们都说他是“当代孟尝君”,我不以为然。孟尝君有门客三千,乃是有所图,而黄珂家宴日日兴隆,乃是无所图,只是喜欢热闹,爱交朋友。黄珂家的饭菜好不好吃?当然好吃,尽管许多人说他们家最好吃的不是菜,而是人。

黄珂家名菜众多,我最喜欢的是三道,黄氏牛肉、八爪鱼红烧肉、萝卜连锅汤,我命名为“黄门三把斧”。有这三道菜的夜晚,我可以沉默不语,我可以思无邪,我可以吃到地老天荒。

黄氏牛肉

古有东坡肉,今有黄氏牛肉。但凡以人名命名一道菜,其中就包含着敬意与尊重,一个诗人凭借着诗句穿越生命,抵达永恒,一千多年之后我们还念叨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一个吃家凭借着以自己命名的一道菜在餐桌上、口腔中永生,比如李鸿章杂碎、胡适一品锅、宫保鸡丁……

凭借着这款黄氏牛肉,黄珂可以“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了。这道菜总是与黄珂联袂出现,就像有关羽的地方就有青龙偃月刀,这款黄氏牛肉已经深刻地成为黄珂的LOGO,犹如包公的额头的月牙儿。对于黄珂而言,唯一不爽的是:天天被人逼着做这道菜,自己吃腻了。但是我听得出,这“腻”有点撒娇的意思,就如同凤凰传奇叹口气说,《彩云之南》这首歌我都快唱吐了。

每道菜都有来源,这款菜脱胎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次偶然事故。那时候他当知青,生产队的一头牛坠崖而亡,他花了几毛钱买下牛腩,加上下水和牛蹄,在大铁锅里炖煮,料都是就地取材,用了花椒、海椒、泡椒、泡姜等等,引得众多知青为之倾倒。那是饥饿年代的激情记忆,一次偶然,成就一道传世名菜。

同类推荐
  • 芳草集

    芳草集

    作者以亲身经历撰写了二十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期间我军战士历经艰险、团结一致、顽强杀敌的英勇事迹。同时纪实了作者自己不忿日寇的残酷铁蹄而奋起杀敌,千辛万苦投奔新四军的故事。其中部分内容以诗歌反映了战争年代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遭遇的艰险,也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复兴与建设以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以前相比都有长足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的有的学术观点与学术主张,也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文学学者的关注。
  • 名人佳作:赠言赠诗篇

    名人佳作:赠言赠诗篇

    “只是在审美状态中,我们才觉得我们像是脱开了时间,我们的人性纯洁地、完整地表现了出来,仿佛它还没有由于外在力的影响而受到任何损害。”出自于本书。书中还有更多的名人佳作,等你来领略。
  • 林徽因精品选

    林徽因精品选

    林徽因是我国著名女建筑师、诗人、作家。她的文学创作是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古典主义三者的交织融合,既充满了女性的温柔婉丽,又有学者式的聪慧睿智,同时还隐含了先进知识分子的忧时伤世情怀,形成了传统与现代、简单与复杂、宁静与喧哗、婉约与雄浑、静态与动态多元化的审美风格。
  • 春芽嫩嫩(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春芽嫩嫩(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空间之农家花酿

    空间之农家花酿

    农家俏花田,里边净是甜:一田治筋骨二田治千万小三田治肿瘤四田治绝症五田延寿命六田缓青春花田至六,万病消除,青春延期,益寿延年。“花酿,花酿,上好的花酿酒,香醇可口嘞!”迎面无数的蔬菜砸来,某小偷宝贝的捡捡酒瓶上的菜叶,顶着头上无数菜叶抬头。那帅哥身前正飞着一只穿着花瓣衣衫的小精灵,看看周围,竟然没有一个人见着那精灵。精灵眨眨大大的眼睛,她明明很可爱好不好。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月缺东方

    月缺东方

    没有过人的天赋没有过人的背景,只有过人的努力过人的拼搏过人的毅力过人的奋斗。他告诉我们掉在水里不会死但是待在水里会死,上帝不让我活那我就做撒旦灭了他。
  • 占卜未来

    占卜未来

    少女雅琦是一个血族公主,身份高贵却魔力一般,姐姐雅苑同样贵为公主,却魔力高强,深得父母宠爱,因皇权走上了不归路。与此同时,狼人兴起……
  • 那些年的爱恋

    那些年的爱恋

    发生在校园里那些纯洁的爱恋,那些青春单纯的思念,那些美丽的爱和痛,那些永远无法忘却的幸福和悲伤
  • 无上圣师

    无上圣师

    自天地开辟便有三座山峰,一座名叫传道,一座名叫授业,一座名叫解惑
  • 覆阴阳

    覆阴阳

    仙君下界,避劫长生,仙界大战,神之位格,仙人抚顶,赠与仙缘。显密圆通真妙法,惜修生命无他说。攒簇阴阳颠倒用,功完随作仙与魔。
  • 创世惊情

    创世惊情

    他,道心天骨,本应,天地为尊,仙神伴侣,却,惨遭不测,身死魂亡,意外中,一丝残魂未消,却不复当年,他再次被杀,并跌落无法修炼之俗世凡尘。他,坚强不屈,冷冷的平静的看着命运不公。不怨天尤人,他的路,步步艰辛,寸寸鲜血。逆天之路,坎坷崎岖,前路渺茫难测。书中神魔大战,上古洪荒,征伐万域诸天。书中,争霸,斗智,斗勇,斗天,斗地,斗天道不公。书中,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写尽人间正道。书中,情随心动,爱恨情仇,流传万古,真情传世。
  • 枫华龙帝

    枫华龙帝

    一个少年的奇遇。偶遇龙神与其合体。在漫长的岁月里,修炼,战斗!为的只是击杀魔将守护平安。一发不可收拾的战斗!最后的一统异能界。
  • 爱,何从

    爱,何从

    爱,若你若我,什么唯爱,何德何能,拥你一生
  • 武破封天

    武破封天

    一个少年穿越到一个以武为尊的异世,但是他发现自己是个什么都没有的废柴,不过不要紧,因为这里有他熟悉的各种人物,《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大唐双龙》《风云》《诛仙》如此一来天下吾何处又去不得?《九阳真经》,嗯,烧火挺好的。《连城诀》可以拿来垫桌子。《九阴真经》?,厕所正好没纸了。《降龙十八掌》,这个我最爱,正好用来劈柴。哎,这不是《葵花宝典》吗?正好的,我那皇帝徒弟的太监们正好需要。主角举杯寂寞的看着月亮,高喝道:看天下风雨,品人间烟火。长路漫漫,谁与我共游。道一声世道艰险,前路遥遥我向何方?以武入道,以情明心。看我如何踏破凌霄,武破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