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9400000018

第18章 你的生命需要被点亮(2)

“是吗?我的时间是永恒的。对了,我觉得人一旦对时间有了真正透彻的理解,也就真正弄懂了人生了。因为时间包含着机遇,包含着规律,包含着人间的一切,比如新生的生命、没落的尘埃、经验和智慧等人生至关重要的东西。”

智者静静地听上帝说着,然后,他要求上帝对人生提出自己的忠告。上帝从衣袖中拿出一本厚厚的书,上边却只有这么几行字:人啊!你应该知道,你不可能取悦于所有的人;最重要的不是去拥有什么东西,而是去做什么样的人和拥有什么样的朋友;富有并不在于拥有最多,而在于贪欲最少;在所爱的人身上造成深度创伤只要几秒钟,但是治疗它却要很长很长的时光;有人会深深地爱着你,但却不知道如何表达;金钱唯一不能买到的,却是最宝贵的,那便是幸福;宽恕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宽恕还是不够的,你也应当宽恕自己;你所爱的,往往是一朵玫瑰,并不是非要极力地把它的刺根除掉,你能做的最好的,就是不要被它的刺刺伤,自己也不要伤害到心爱的人;尤其重要的是:很多事情错过了就没有了,错过了就是会变的。

智者看完了这些文字,激动地说:“只有上帝,才能……”抬头一看,上帝已经走得没影没踪了,只是周围还飘着一句话:“对每个生命来说,最最重要的便是: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上帝。”

庄子告诉人们“世路难行”并非让人一味“知其不可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而是告诫人们要在艰难的世途中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从小事中磨炼,扫地亦是修行的方式

佛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释迦牟尼在一个叫逝多林的地方,看牟见地上不是很干净,于是立即自己拿起扫帚,准备清扫。这时,佛祖的弟子舍利子大目犍和大迦叶阿难陀等都闻讯赶了过来,看到佛祖亲自扫地,于是大家都纷纷效仿佛祖,一起扫地。扫完后,佛祖和众弟子便一起来到了食堂,坐了下来。这时,佛祖说道:其实,扫地有至少五种好处,一是可以让自己的心更加清净、二是可以让他人的心更加清净、三是可以方便大家、四是可以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五则热爱劳动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将扫地当作一种修行,把扫地和修行完全结合起来的方式,是效仿释迦牟尼佛的行为。

释迦牟尼身为太子时即聪慧过人,孔武有力,并完成了语言、文学、哲学、数学、天文、技艺、军事等学科的学习,成绩优异。以后为了追求人生真理与生死解脱,毅然舍弃王位的尊荣,冲出五欲享乐的牢笼,出家参学,甚而赴雪山历经六年苦行。

当发现印度盛行的苦行并非解脱之道时,遂下山于菩提树下立下誓愿:若不悟道不起于座。七日后终于悟道成佛。成佛后他不是自图清宁,而是悲悯沉溺于生老病死苦海和贪、嗔、痴三毒炽盛、陷于邪知邪见迷雾之中的芸芸众生。他不辞艰辛游化五印,广泛接触、化导社会各阶层人士。其弟子不仅有王公、大臣、后妃,也有屠户、妓女、土匪与奴隶;不仅有博学之士,也有数月学不会一偈的文盲;不仅有德高望重的老人,也有顽皮的童子。他组建起一千多人的庞大僧团,虽深受弟子们的推尊敬礼,却从不以统摄者自居,说“我亦在僧数”、“我不摄受众”。他不仅给弟子们以言教,还予以身教。如服侍病比丘洗涤;给盲比丘穿针;为弟子裁衣;向小比丘忏摩(意思是说请你容恕我);或扫地或汲水或修房,完全将修行与人间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才有佛教的大行于天下的前因后果。

所谓佛法,如果能活用,好比苦海的舟航,黑夜的明灯,更是救世的良方。修佛不必非要到深山老林,只要你有心,随时随地就可以。

不要看不起眼前不起眼的小事,只要你有心,在小事中磨炼自己,照样可以修成佛法。扫地亦是修行,这是每一个修佛者必须谨记在心的真理。

重生乐生,不被痛苦击倒

生死是人最根本的大问题,是人一生中要遭遇的最大挫折,哲学家常常会思索死亡的问题。所谓“千古艰难唯一死”,如果这一点能够看透的话,人生还会有什么困难呢?老子也曾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如果老百姓不怕死亡,那么你就算用死亡来吓唬他也没有用。

生与死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大转折,有看透生死的勇气,就等于把人生中的生死问题彻底解决了。

上帝给了我们了不起的生命,就是让我们学会面对生命中的一切,包括生与死的重大问题。如果不给我们生命,连死的机会都没有,现在总算给我们一个死的机会,多可贵呀!这就是看透生死的勇气。

人来到世上是偶然的,走向死亡却是必然的。人生除了生与死能引起几声欢呼、几阵哭泣外,健康活在世上的人很少会想到死亡。因而生活中常可见到一些人,成则轻狂骄妄、得意忘形,败则一蹶不振、沮丧绝望,对得失锱铢必较,对成败患得患失,对诱惑欲壑难填。无论大事小事,整天烦恼、忧愁、痛苦、懊丧,甚至去猜忌、争斗、相互陷害。不识人生之轻重、不辨生命之真谛,真可谓一叶障目,不识泰山!

感慨生命的短暂,不是学曹孟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叹息,也不是拾苏东坡“人生如梦”的无奈,更不是看破红尘的消极颓唐。而是想,人生苦短,生命易逝,今天能健康、自在、安乐地活着,我们就没有什么理由不去珍重生命、热爱生活、好好活着,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妇人,她只生了一个儿子,因此,她对这唯一的孩子百般呵护,特别关爱。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妇人的独生子忽然染上恶疾,虽然妇人尽其所能地邀请各方名医来给她的儿子看病,但是,医师们诊视以后都相继摇头叹息,束手无策。不久,妇人的独生子就离开了人世。

这突然而至的打击,就像晴天霹雳,妇人完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天天守在儿子的坟前,夜以继日地哀伤哭泣。她形若槁木,面如死灰,悲伤的喃喃自语:

“在这个世间,儿子是我唯一的亲人,现在竟然舍下了我先走了,留下我孤苦伶仃地活着,有什么意思啊?今后我要依靠谁啊?……唉!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妇人决定不再离开坟前一步,她要和自己心爱的儿子死在一起!四天、五天过去了,妇人一粒米也没有吃,她哀伤地守在坟前哭泣。爱子就此永别的事实如锥刺心,实在是让妇人痛不欲生啊!

这时,远方的佛陀在定中观察到这个情形,就带领了五百位清净比丘前往墓冢。佛陀与比丘们是这么样的安详、庄严,以至当这一行清净的队伍宁静的从远处走过来时,妇人远远就感受到佛陀的慈光摄受,她认出了佛陀!她忽然想到世尊的大威德力,正可以解除她的烦忧。于是她迎上前去,向佛陀五体投地行接足礼。佛陀慈悯地望着她,缓缓地问道:“你为什么一个人孤单地在这墓冢之间呢?”妇人忍住悲痛回答:“伟大的世尊啊!我唯一的儿子带着我一生的希望走了,他走了,我活下去的勇气也随着他走了!”

佛陀听了妇人哀痛的叙述,便问道:“你想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吗?”“世尊!那是我的希望!”妇人仿佛是水中的溺者抓到浮木一般。

“只要你点着上好的香来到这里,我便能咒愿,使你的儿子复活。”

佛陀接着嘱咐:“但是,记住!这上好的香要用家中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的火来点燃。”

妇人听了,二话不说,赶紧准备上好的香,拿着香立刻去寻找从来没有死过人的人家的火。她见人就问:“您家中是否从来没有人过世呢?”“家父前不久刚往生。”“您家中是否从来没有人过世呢?”“妹妹一个月前走了。”“您家中是否从来没有人过世呢?”“家中祖先乃至于与我同辈的兄弟姊妹都一个接着一个过世了。”妇人始终不死心,然而,问遍了村里的人家,没有一家是没死过人的,她找不到这种火来点香,失望地走回坟前,向佛陀说:“大德世尊,我走遍了整个村落,每一家都有家人去世,没有家里不死人的啊……”

佛陀见因缘成熟,就对妇人说:“这个娑婆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遵循着生灭、无常的道理在运行。春天,百花盛开,树木抽芽,到了秋天,树叶飘落,乃至草木枯萎:这就是无常相。人也是一样的,有生必有死,谁也不能避免生、老、病、死、苦,并不是只有你心爱的儿子才经历这变化无常的过程啊!所以,你又何必执迷不悟,一心寻死呢?能活着,就要珍惜可贵的生命,运用这个人身来修行,体悟无常的真理,从苦中解脱。”妇人听了佛陀为她宣说无常的真谛立刻扭转了自己错误的观念知见,顿时断尽见惑入圣人之流,证得声闻乘四果中的初果——须陀洹道。此时围绕在冢间观看的数千人群,在听闻佛法真理的当下,也一起发起了无上菩提心。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最后都不可避免地走向生命的尽头,有的人走得快,有的人走得慢。而走得快的人,看透了生死,反而活出了精彩的人生。而走得慢的人,总是想着自己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一拖再拖,直到最后仍然没有完成,碌碌无为地度过了自己平庸的一生。这不能不说是生命的一种悲哀。

人,倘若能时常想起死亡,想到每天都有那么多人死去,而自己能健康地活着,一定会感到生命的可贵和生活的可爱,再难处理的事也会变得轻松,人自然而然就会豁达、超脱起来。人只有面对死亡,想到死亡,才能真正冷静理智、大彻大悟、超越自我。

因此,当你得意或失意的时候,请站在生命的制高点上,叩问生死,思考人生。有了看透生死的勇气,才能顺应自然、重生乐生,选择超越自我的人生观,创造超越自我的人生价值。

先照亮自己,别人自然知道你的存在 

一个人不怕没有地位,最怕自己没有什么东西站得起来。儒家认为人生三件不朽的事业为立德、立功、立言,这些成就或许很难达到。对于普通人来说,“立”,是自己真实的本领,要让自己有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同时也不要怕没有人了解,只要能够照亮自己,别人自然能知道你。

有一个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僧人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到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

盲人说:“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僧人感叹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来你是为了别人!”

盲人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过?”

僧人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我了。”

僧人顿悟,感到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身边啊!”

孔子自五十岁周游列国,十几年间见过七十多个国君及其权臣、大夫,向他们推行自己的主张,但处处碰壁,连耕田的农夫、守城的门卫、看破红尘的隐者,都冷嘲热讽,可孔子却“人不知而不愠”/除了豁达、自信,我们也可看出孔子相信自己有真实的本领,并相信总能遇到识才之人。锥子怎么可能总在口袋藏着?是金子,总有一天会穿透沙子发出光芒。

提起“毛遂自荐”这个成语,大家也许并不陌生,用毛遂的故事来说明“君子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的道理十分合适。

毛遂最初在平原君门下当食客的时候,整整三年一直默默无闻,总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一次,碰上秦国大举进攻赵国,秦军将赵国都城邯郸团团围住,情况十分危急。赵王只好派平原君赶紧出使楚国,向楚国求救。平原君到楚国去之前,召集他所有的门客商议,决定从这千余名门客中挑选出20名能文善武、足智多谋的人随同前往。他们挑来挑去,最终只有19人合乎条件,还差一人却怎么挑也总觉得不满意。这时,毛遂主动站了出来,说:“我愿随平原君前往楚国,哪怕是凑个数!”

同类推荐
  •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超越对话:走向佛教基督教的相对转化

    本书作者作为深受怀特海哲学影响的基督教思想家,在当代宗教多元论的语境中探讨了基督教与佛教(禅宗、净土宗)的对话,提出了通过对话而超越对话并相互转变的对话模式,这对当今世界宗教文化交流与和平发展富有建设性。
  •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人生与慈济:证严法师开示录

    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能原谅的人。——证严法师真善美,是人类的福音,也是你的福音。用一个什么样的姿态,活在这个世上,许多人可能都没有仔细想过吧,看看这本书。 如何活得快乐,如何活得幸福,如何活得有尊严,如何活得心安理得,上人证严法师都和你娓娓道来。这本书教你另一种生活方式:散钱得钱,散福得福,给人快乐自己快乐。
  • 圆满

    圆满

    人生难以圆满,然而,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就是另一种圆满。本书从十个方面,从人生观出发,教导世人如何做人、做事、学会放下,珍惜光阴,接受缺憾获得圆满。
  •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杜光庭是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宋元道教新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本书第一次对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不仅探讨了他的宇宙论、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修道论等思想,而是还将其思想放到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加以考察,认为杜光庭上承唐代道教思想的传统,下开宋代道教内丹心性学之先河,他的思想在唐宋道教理论转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通过对杜光庭思想的研究来把握唐宋道教的转型,这对于把握整个中国道教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了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热门推荐
  • 崛起之域主

    崛起之域主

    一个曾经在父爱包围下成长的少年、在一次意外之中得到了一个七彩珠子就是这个珠子,带给他巨大的改变一个个危险接踵而来、一个个真相随之揭开曾经辉煌一时的父亲,为何会变成这副模样?自己的母亲究竟去了何处?当年又究竟发生何种惊天巨变且看他一步步去追寻、一层层去化解、一件件残忍的事实、、、、、、@@@@@@@@@@@@@@@@@@嘴笨眼拙、简介不多、大大们凑合、无聊点开看看、看心情给支持、
  • 雾起红夜

    雾起红夜

    来自末世的他错手带来了世界与时空的陨落,回归最初的他着手寻找往昔的失落之谜与紊乱之流,光天使与血魔哪个才是真正的自我,而自我又是什么?诸神的纷争,权力的斗争,势力的战争,追求自由,权力或是复仇而不可得之后,一切或许只是诸神的一局棋。
  • TFBOYS之霖辰

    TFBOYS之霖辰

    这是一本关于青春小说也是…………,自己看完了猜吧
  • 个性的疯子

    个性的疯子

    随心而写,在我周围的生活中,没有人能与我心灵相通,我只有每天与自己对话,写下心中所想,释放心灵。
  • 哪怕等你半世纪

    哪怕等你半世纪

    故事,从我跟你说的第一句话开始生根发芽,蔓延了这整个寒冷的冬日,我能到的地方都有你的陪伴,呼出的热气里全是你的笑和美好,我喜欢拥抱就能听见你的心跳,我喜欢抬头就能望着你的笑脸,我喜欢你对着深情的唱《天梯》,你的一切好像我都喜欢并且深深的爱着,又怎么舍得在你说再见的时候怪你呢?又怎么舍得给你看那个远走的背影呢?你又怎么舍得扔下你那么爱的那个我呢?
  • 外星公主快穿记

    外星公主快穿记

    【既然来了,就看看吧】“好无聊啊,好无聊啊~~”一棵枝叶茂密的大树上,一个身穿翠绿色公主裙的小萝莉正坐在树枝上唉声叹气。一位身着米白色长裙的少女,缓缓地朝着大树走来,唤道:“丝丝”“哎,宁月姐姐~~”说完便唰的一声从树枝上跳下来,而少女仿佛习惯了一样,并没有为此感到惊讶。“宁月姐姐,你怎么有空过来啊?丝丝现在好无聊啊……”说着还嘟嘟自己的樱桃小嘴,表示自己的不满。“哼哼……真是的,既然你这么无聊,就去玩个游戏吧!”“什么?”“你去看了就知道了!欢迎加入外星公主?快穿记,群号码:191322782
  • 青衣俏玉

    青衣俏玉

    缥缈琴声萦耳,如梦如纱,探竹寻源,竟是青衣俏玉。南亭小雨微碧,淅淅沥沥,蒙蒙密密,已是几多春愁。竹潇叶落泛琴音,风起扬沙乱离人。奈何情难已,在只是心迷离。心为谁迷离,琴涧竹影深深处。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EXO之萌妃狐仙

    EXO之萌妃狐仙

    女主闲妖界无聊,某次就跑到了韩国来玩,却遇到了十二只花美男,却因为特殊原因又回到了妖界。What?!什么鬼未婚夫!?还要去魔法学院上学,美名曰培养感情!?途中还有个白莲花?看我们美腻的狐仙大人怎么度过重重难关吧。
  • 做人做事好心态

    做人做事好心态

    《做人做事好心态》是写关于心态的哲理故事。做人做事的好心态体现在为人处事的一件件小事上,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里。需要指出的是,好心态需要去学习,更需要去实践,只有学练结合,才能铸就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