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07600000004

第4章 《论语》 为父母洒下一片阴凉 (3)

第一章 为父母洒下一片阴凉 (3)

爱,需要用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爱也是如此。现在就去做,不要等父母都不在了而空留遗憾。父母照顾孩子尽心竭力,他们的青春就这样逝去了,青丝变成了白发,但是我们在年少时却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爱。等自己也为人父母,理解了父母的苦心时,父母已经牙齿疏稀、目光浑浊,没有精力感受我们的爱了。所以,孝敬父母要及早,不要等父母都不在了才想起要孝顺,那就已经为时已晚,只能空留遗憾。

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待,只有孝顺是不能等待的。时间如流水,青少年时期每个人都有很多事情要忙,忙学习,忙游戏,忙作业……等成人了,还要忙工作,忙事业。当我们认为真正拥有了可以孝顺父母的能力的时候,可能已经为时太晚了,因为这时候的父母已经吃不动也穿不了了,有的父母甚至已经远离了尘世。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多为父母做点事,用实际的行动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爱和感激,而不要总是把爱埋在心里。

古人不但强调要赡养父母的身体,还强调要“养志”,认为这是最高的孝道。汉朝桓宽说:“最好的孝道,是养志,顺从父母意志,让父母心里愉快;次一等的孝道,是养色,让父母总有笑容;最次的孝道是养体,只是让父母吃好喝好而已。”

对父母的敬意,不但表现在父母生前,还要表现在父母去世以后。孔子的弟子宰予问孔子:“听说父母去世了,要给他们服三年丧(古代的礼制),是不是啊?可是我觉得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干吗要那么长时间呢?一年也就够了。”孔子说:“父母去世不到三年,你便吃白米饭,穿锦缎衣,你心里安不安呢?”宰予说:“能心安。”

孔子气得脸色发白,说:“你要觉得那样做心安,你就做去吧!一个有德行的人守孝期间,心里念念不忘的都是父母,吃美味也不觉得爽口,听音乐也感觉不到快乐,所以才不那样做。你既然心安理得,就去那样做好了。”

宰予退出去后,孔子对大家说:“宰予说了些什么话!小孩子生下来后,爸爸妈妈要在怀里抱他三年,然后才能脱离怀抱。所以子女要为父母守孝三年,宰予难道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抚吗?”

在这里,孔子对宰予的批评,并不是嫌三年多或者一年少,而是孔子认为,宰予根本没有对父母的孝心,所以他第一句话就问:“你能不能心安?”一个真心敬重父母的人,对父母的怀念是一辈子的,难道仅仅三年就完了吗?

多陪陪父母,读懂他们的心意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有父母在,最好不要到远方去游历、做事。一定要出去,也要和父母说清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以免他们担忧。

孔子生活的时代,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更不用说打电话发短信了。那时候出一次远门,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没有三五年是回不来的,这时候最担心的就是父母。现在情况好多了,但是我们仍然应该知道,“游必有方”,不管走到哪里,打算做什么,都要和父母说清楚,不要让他们牵挂。

据说曾参对他的母亲非常孝顺。有一天,他在山里砍柴,母亲想念曾参,可是古代没有手机之类的通讯工具,老妈妈只好咬自己的手指头。这时曾参突然感到心里剧痛,就丢下柴担跑了回来。母亲问他:“你怎么知道我想念你?”曾参说:“我心里一疼,觉得是妈妈惦记我,不知不觉就跑回来了。”母子连心,古人很早就相信这种感情的存在。

孟郊的《游子吟》最能够体现母亲对孩子的担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妈妈对远行在外的子女是最关心的,甚至关注孩子所在地区的天气预报,从遥远的地方专门打电话叮嘱他们要记得出门带伞,说是今天有雨。但是子女总觉得学习为重,事业为重,朋友为重,父母被摆在了最后的关注位置。

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读者,背驼得厉害,但他风雨无阻,几乎天天泡在图书馆的报刊阅览室里。不仅如此,在所有读者中,他总是第一个进去,最后一个走。有时读者都走尽了,他也不走,天天如此。阅览室管理员对这个读者烦透了,打心眼里烦。

那个老读者每次来到阅览室,只是翻翻这看看那,看上去毫无目的,纯粹是来消磨时光的,管理员们都对他没有好感。有一天偶然发生的一件事,让一位管理员从此改变了对老人的看法。

那天在下班的路上,同事突然问她:“你母亲是不是被聘为我爱人的那个商场的监督员了?”

管理员愕然:“没听她说过呀。”

同事说:“我爱人在某商场当营业员,她们商场每天开门,迎来的第一个顾客常常是你母亲。而且老人什么也不买,却挨个看柜台,还要问这问那。时间一长,营业员们就以为老人是商场的领导雇的监督员,是来监督他们工作的——因为商场领导有话在先。营业员们就对老人很戒备呢。”

听同事说完,这位管理员径直回到母亲家,父亲两年前病故,母亲一个人生活。管理员问母亲是否真的在给人家做监督员。母亲矢口否认:“没有这回事呀?他们大概是误会了,我就是闲逛而已。”

听到这话,管理员开始数落母亲。

这时,母亲长叹了一声:“我们这些老人一天到晚太寂寞了,只好逛逛商店,消磨一下时间,可时间一长就养成习惯了,一天不去就觉得不对劲儿。要不,你说我干什么呢……”母亲说到这里,像个孩子一样委屈地哭了。

就在一刹那间,管理员突然感到心里酸酸的。母亲有一儿两女,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很少来看母亲,逢年过节的不是寄点东西,就是寄钱。直到此时她才明白母亲最需要的是排解寂寞和孤独。那天管理员没有回家住,而是陪母亲住了一晚,聊了一晚上以前的事情。

第二天早上,管理员上班很早,驼背老人仍然等候在阅览室门前。也不知为什么,她心中突然涌起一股柔情,她第一次用善意的眼光来看这个老人。

不仅我们将来工作、有了自己的家庭以后很难陪着父母,即使是现在,我们待在家里的时间也是很少的,加上父母自己的社交时间也通常会在周末,我们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一天天少起来。如果我们不能够了解父母的心意,不知道哪些事情会让他们担心,哪些事情会让他们难过,又从何谈起孝顺呢?

孝并非无原则的顺从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说:见到父母有过失,要婉转地劝说。如果已经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而又没有得到父母的采纳,还是要照样尊敬顺从,只是心里忧愁但并不埋怨。

孝的本意虽然是顺从,但不是无原则的顺从,父母的命令不动脑子就全盘接受,这并不是真正的“孝”。

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了让自己的江山稳固,就利用了孔子“孝”的思想。他们认为一个人在家能愚孝,对统治者就能尽愚忠,就可以任意摆布,任意驱使。所以他们提倡对父母百依百顺,根本没有自己主见的“孝道”,还说这就是孔子的教导,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

曾参曾经问孔子:“儿女对父母的命令一概服从,这就是孝吗?”孔子说:“这是什么话!父母有敢于和自己争论的子女,就不会陷入不义。所以父母如果说错了、做错了,就应该与他们争论,没有自己的脑子,那能算是孝吗?”

古代戏曲小说经常有“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说法,提倡愚忠愚孝。这本来是一句很愚昧的俗语,可后来人们喜欢把它安在孔子身上,认为这是孔子的教导。但孔子真的提倡毫无原则的孝吗?孔子的弟子曾参,对父亲特别孝顺。有一次,父亲发怒,用棍子打了曾参,打得很重。曾参挨打之后,不但没有怨言,反倒对父亲说:“您教训我,没累到您吧。”然后就弹琴唱歌,表示他没有不满。孔子知道了非常生气,说:“为了一点小事,父亲不该打儿子,曾子也不该任凭父亲打自己。万一被父亲打死,儿子死得没有道理,父亲也岂不是犯了法?这样才是真的不孝哩。”

那么,如果父母错了,该怎么劝说呢?孔子也告诉了我们办法:“事父母几谏。”意思就是要委婉地对父母进行劝谏。对父母要保持起码的尊重,但也不是看到错误坐视不理,而是要和颜悦色,有耐心地一次次劝说,不要惹父母生气,直到父母听从了为止。要是不听呢,那就“劳而无怨”,不要放弃,要有耐心,不怕麻烦,反复劝谏,但是心里不能对父母怨恨。《礼记》里记载的劝谏方法更详细:“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这里的三是多次的意思,大意是说,子女劝父亲,要是多次还没有听从,就哭着劝说,用真情打动父母。

在平时的情况下,不顺从父母固然是不孝,但是,当父母犯了错误时,不敢提出或者故意不提出,会使父母犯更大的错误,这同样是不孝的表现。在这一点上,孔子是非常开明的。

向父母提出自己的意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到自己的态度。父子、家人相处时,应当兼顾情义,尤其是作为子女的,要以不伤害父母为前提。如果对父母无情,不仅不会让他们发现自己的过错,反而会让他们觉得孩子在忤逆父母的权威。

人们常常会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其实这话是不对的,圣贤都会犯错,何况身为普通人的父母呢?钱穆先生也说,父母也是有过错的,只是在面对父母过错的时候有一个态度和做法的问题。

没有天生的完人,父母也是如此。当我们看到父母身上的缺点时,首先要反思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不足,然后思考如何能够让他们远离小人的习气而靠近君子的行为。委婉说服,即使是说服不了,照样要对他们恭敬行孝,任劳任怨。因为他们毕竟是自己的父母,绝不能因为他们不明白道义而有过失就不行孝顺。否则,自己连孝都做不到,又怎么去要求父母行义合道呢?也许在自己的孝心感召和耐心劝说下,父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接受建议的。

同类推荐
  • 做一个会说话办事的人全集

    做一个会说话办事的人全集

    这是一本全面介绍得体说话、高效办事的书。说话办事有学问,有讲究,为了帮助读者尽快成为一个会说话会办事的人,本书从实用、方便的原则出发,将日常生活中最直接、最有效,使用率最高的口才技巧和处事方略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掌握能言善道、精明处事的本领;让读者懂得如何在说话办事时做到不卑不亢、圆滑中有果断,做到“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离不开说话、办事,甚至可以说,我们是在说话、办事的过程中度过一生的。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吃得开,就要充分依赖说话水平与办事能力。
  • 锦囊妙计36

    锦囊妙计36

    这是一部研究传统文化《三十六计·秘本兵法》的作品。作者探讨了三十六计的产生和发展;详解了其内容,阐述了它在国际上的影响及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展这一文化遗产等问题。
  • 哈佛心理素质课:哈佛学子献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哈佛心理素质课:哈佛学子献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哈佛心理素质课源自于人才辈出、群英荟萃的哈佛大学,以哈佛人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告诉你要去借鉴,以增强内心的素质,从此非凡。本书又从成长、气质、情商、财商、人脉、品格、内在动力、心态、自我认知、经营人生十个方面,着重剖析了心理素质的增强才是你不败的关键。你会因为这些方面跟上哈佛人的步伐,从而内心上强大,不至于被淘汰,做一个无坚不摧的人。
  • 给你插上财富的翅膀

    给你插上财富的翅膀

    本书汇集了100个涉及财商教育的经典故事,分为“从爱钱开始”、“永不言败的精神”、“理好财,到处是财富”、“机遇是财缘的指南针”、“智慧就是金子”、“借鸡生蛋成大业”等九辑。
  • 三十三岁必读书

    三十三岁必读书

    本书共分七篇,包括:“生存篇 首先要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策略篇 走对路才能步入脱颖而出的最近入口”、“心理篇 摆正心态就可以直面一切”等。
热门推荐
  • 度世

    度世

    淡然处世容不惊,花语掉落碧空晴。我辈苦难度苦厄,镇压妖魔换清明。
  • 幸得相逢落难时

    幸得相逢落难时

    一个是被卖的弃妇,一个是花季的正太,他们的相遇时间不对、年龄不对、环境也不对,可不管怎么不合适他都能让它变得合适,正太说:姐姐,你什么都不要担心,只要乖乖在那里等我就好。女主说:我都被卖给你了,还不是你说了算!这是一部异国姐弟恋,女主有点小作,男主相当执着,有英雄救美,有甜蜜爱宠,介意者慎入!!
  • 清暑笔谈

    清暑笔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柳絮传

    柳絮传

    柳絮生在半隐世的修真家族中,从小被爷爷送到外面修炼,看柳絮如何在外玩转四族,如何与百族争夺大陆,如何让大陆重回上古时代的辉煌,看柳絮如何定乾坤。
  • 迷之娇妻:国民坏老公

    迷之娇妻:国民坏老公

    为了摆脱这场婚姻,她将老公的一切财产都捐献了出去。结果老公不怪她,反而更加粘人了。她仰天长叹:怎么才能离婚?求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99次说再见

    99次说再见

    所有的爱恨情仇最后都化为乌有,我们之间还剩下了什么?爱了,恨了,最后我们会一直一直的在一起吗?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九宫天启

    九宫天启

    凡间一世,淡淡无常,回首一望,却无熟人。这路,是走是停,他,该如何选择。唯一的选择只有不断变强,只有站在最高的位置,那一切,才能重回……
  • 美男多妖娆

    美男多妖娆

    她是改换姓氏的前朝公主,她是世人眼中的济世神医,有人说她冷漠无情,有人说她悲天悯人,有人说她干净温暖的如同阳光。公主的身份让她陷入无尽的利用与阴谋,空有一身医术,却救不了自己和最亲最爱的人。从金枝玉叶到亡命天涯,从一介平民到绝世医女,从挣扎与政治漩涡到权利巅峰,她,注定是是一场传奇。慕容玄之,风华绝代,理智而冷酷,善于掩藏自己,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牺牲一切,没有什么能让他在意,他自信所有一切皆在自己的掌控中,当发现自己真的在乎某个人时,却发觉原来自己原来抓不住自己的幸福。季景严,温润忧伤,在尔虞我诈的朝堂,他看似最温和无害,但除了自己的亲人和自己所爱的人,其他人对他来说都如草芥。且看一众美男的运筹帷幄,且观似水红颜的华丽落幕。过程有些虐,但结局是happy的!除了以上的男一男二,还有很多的美男,各具特色,文章有点慢热,希望大家耐心看。
  • 终末讨伐

    终末讨伐

    公元2020年,地球出现新的物种,在人们的不以为然之下,世界末日已经悄然来临。人造武器,黑化魔兽,战争一触即发。
  • 来自古代的侠客

    来自古代的侠客

    生不逢时,家国已是无望,可恨匹夫当道,毁我如画江山。乱石崩云,苍天见怜庇佑,竟遇时光穿梭,大梦初醒千年。遥想初来,姻缘早已注定,佳人身陷囹囵,冲冠怒为红颜。患难与共,相识相知相恋,冷暖点滴心头,男儿定当自强。酒不醉人,人已自醉。侠肝义胆,但为凡间。一来一往,因果是缘。阴谋诡计,惊涛裂岸。算来浮生梦一场,谈笑一樽还江月。【感谢腾讯文学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